你的痛苦,身體都知道:3招助你遠離痛苦,活出真正的自己

2020-12-23 柚子君說

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張德芬

前天, 我朋友參加公務員省考,但是在考前一天,她告訴我說:糟了,我好像感冒了,我覺得我頭有點疼,我該不會連考場都進不了吧?

其實,我知道她是因為不想參加考試,才感冒的。一方面,父母給她施加的壓力太大,她害怕父母期待落空。另一方面,這次考試她根本就沒有複習,即使去了,也肯定考不上。

所以,在這種複雜的情緒下,她感冒了,因為她內心渴望尋找一個理由,讓她避開這次考試,她身體的不舒服,是她逃避考試的反應。

武志紅老師是資深心理諮詢師,他的著作《身體知道答案》一書中,指出:「身體是心靈的鏡子」,說明身體的感覺是真實的情緒的反應,表達了潛意識裡的想法因而本人需要重視身體的反應,以此來做出改變。

本文將結合實際案例,來說明身體是如何感知情緒痛苦的;通過準確認識痛苦,來正確對待痛苦;從三個方面努力,來幫助你做真正的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生活的方式,獲得內心的自由。

一、你經歷的痛苦,你身體都知道

(一)你遭受的一切痛苦,都通過身體表現出來

湖南省婁底市63歲的老人異常怕冷,冬天要穿38件衣服、11條褲子,還要生起2個爐子烤火。夏天也要穿7件衣服和3條褲子,被稱為湖南省最怕冷的人。

為什麼會這樣怕冷呢?

據他說,是因為妻子去世後,體質開始變差,經常感冒,因此衣服越穿越多。甚至連夏天,都要穿10多件衣服褲子,冬天就要穿的更多了。

其實,他應該是心冷,最深愛的妻子去世,他難以接受這個意外,現在形單影隻,內心覺得孤單,心靈的狀況反應在身體上,讓他覺得無論穿多少衣服都覺得冷。

我有個朋友,從財經大學畢業後,想去大城市上班,但是家中只有一個獨生女,她爸媽強烈要求她回到縣城裡,考銀行職員。反覆溝通下,依然無效,父母硬性幫她報名銀行的考試,為此,她很苦惱,卻拗不過父母。

在筆試前幾天,她騎單車摔傷了腿,骨折到住院了。按道理來說,她經常騎單車,摔倒骨折這麼嚴重,確實不該發生。因為住院,她錯過了筆試的時間。

在我看來,她的骨折是內心深處的反應。

首先,她的夢想是進會計事務所,找一份會計師的工作,回到老家縣城,沒有像樣的大企業,這令她非常不滿意。其次,考銀行一直是父母要求她,她並不喜歡銀行的工作環境。再次,她覺得被「傷害」了,父母強行安排的好意,令她無法接受。

她與父母提起工作問題,但是沒有用,她只能通過摔倒骨折,來表達她的排斥與抗拒,期望用身體來傳達心聲。

(二)你本能做的一切反應,都是內向想法的表現

有一次,我的專業課老師通知我們晚上7點半上網課,這門課平時是8點才上。7點半,同學們都進了直播平臺,卻發現老師遲遲不來。

同學給老師打電話,老師就說:我說過7點半上課嗎?我們一般8點上課吧?

這就是做錯事被別人質疑時的本能反應,通過表現的很茫然、毫不知情的樣子,感覺需要用依賴來表達別人的原諒,其實,她只是在掩藏她記錯時間的尷尬,和耽誤大家時間的不好意思

老師很快就反應過來了,說:不好意思,同學們,我記錯時間了,一直以為是8點上課,忘記上次說改時間了。

她通過這種簡單又真誠的道歉,讓我們感受到老師真誠,增加對老師的好感。

其實,老師這樣的做法,就是應用了「帶著對問題的覺知去行動」,她很快就發覺自己的問題所在,這種知覺,讓她注意力,快速去行動,即使面對尷尬,她做出反應後,尷尬也就消失了。

二、你去對抗痛苦,才是最痛苦的

(一)當下痛苦的根源是拒絕接受痛苦

埃克哈特託利《當下的力量》一書中提到:

當下所產生的痛苦都是對現狀的抗拒,也就是無意識地去抗拒本然(what is)的某種形式。從思維的層面來說,這種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從情緒的層面來說,它又以負面情緒的形式顯現。痛苦的程度取決於你對當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對思維的認同程度。

武志紅老師說,在北京大學讀研期間,患了嚴重的抑鬱症,不僅痛苦,還差點畢不了業。他沒有對痛苦感到麻木、逃跑或對抗,而是選擇自然接受痛苦,沉入悲傷中,學著體會悲傷,理解痛苦。

兩年後,抑鬱症自然化解了。

其實,對待目前的痛苦,最好的方法是,「接受」,自然感受它。

這就像剝洋蔥一樣,痛苦只是洋蔥的內核,而圍繞著這個內核,一個人發展出了複雜的防禦方法,也就是對抗這個痛苦的種種辦法。

(二)當你感受痛苦時,要怎麼保護自己?

張德芬說:

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你才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

通過查看心理學對於應對痛苦方式的量表,發現有多種應對方式的方法,比如分散注意力、找他人傾訴、反思等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具體成效如何,因人而異。

武志紅老師,提出了「三板斧」理論,來面對痛苦,保護自己。

第一板斧是體諒,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問題,體諒對方的處境。在朋友、家人面前,多善解人意一點,當別人對自己好時,就感激對方;對自己不好時,少發脾氣。

第二板斧是「憂傷」,當體諒別人不起作用時,不得到對方的理解與同情,會產生憂傷的感覺。

第三板斧是「拖延」,當憂傷也不能讓對方理解時,就拖延,直到對方失去耐心。

這三個方法,可以避免產生「道德焦慮感」——我並沒有傷害誰,作為一個老好人的角度去出發的。但是,在親密關係中,面對另一半傷害時,應該坦誠與對方交流這件事情,減少對自己的傷害。

三、自我察覺情緒,做真正的自己

我以前是個老好人,被人叫我做什麼,我都不會拒絕,以至於自己非常辛苦,其實從內心深處來說,我害怕拒絕別人,別人會對我產生負面評價。

直到,我有一次忍無可忍,直接爆發了,才意識到:我太好說話了,所以別人才一直肆無忌憚的指揮我,並把一起當做理所應當。

當我決定不在意別人看法後,我內裡完全放鬆下來,再也不用勉強自己去做別人的事情。

(一)我們為什麼不敢做自己?

心理學學家羅傑斯說:

我們在成長中,人們得到積極關注都是有條件的關注,而很少得到無條件積極關注。

有條件積極關注的邏輯是:你必須做到A,我才能給你B。B可以是物質獎勵,也可以是精神獎勵。

在有條件積極關注的影響下,一個人會形成這樣的經驗:只能表露「好的」(或「可被接受的」),否則就會被拒絕被傷害

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不斷學習、修正自己「應該如何部分地表露」的過程,最終就形成了一套外在評價系統。

正是因為這些外在評價系統,導自己覺得「我就應該這樣做」,但是其實是在壓抑自己內心的體驗與感覺,只關注別人是怎麼看待自己,怎麼樣才能得到更多的精神獎勵或者物質獎勵,久而久之,這樣並不快樂。

為了他人的認同,去忽視自己,是最錯誤的做法。

(二)三點改變,讓你成為真正的自己

「成為自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意味著聽從內在的聲音,注重內在的評價系統,不在意別人的評價,在這條路上,我們需要做三點努力。

第一,要遠離人格面具。

因為在有條件積極關注中長大,我們只能表露「好的」(或「可被接受的」)一面,並由此形成很多人格面具。走在「成為自己」的路上,一個人會逐漸遠離這些不真實的自我,儘管會有不少躊躇和顧慮。

學校、社會家庭總給我們設置了好的模板,我們總要表演「好妻子」「好丈夫」「好女兒」「好兒子」「好下屬」「好家長」……這些好模板的背後,卻限制我們內心的自由。

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生下來,不是為了迎合他人,而是為了順從自己的內心。

第二,遠離「應該」

很多人,因為父母給了他們太多的有條件積極關注,最終形成了一些強烈的意念,如「我應該是好樣的」「我必須是好樣的」,但他們要在某一件事情上做到「好樣的」,目的其實只是贏得父母的愛,而不是這件事本身的快樂。

「應該」越多,一個人的心靈自由會越小。一個人內心的聲音越強大,就越不會在乎別人的看法

我摔骨折的朋友,最後沒有聽從父母的,還是去了深圳工作,找了一家大公司,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她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做了自己想做的選擇。事實上,她的選擇是對的,她的職業發展的很好。

三、不再迎合別人的期待

羅傑斯說:

許多人試圖通過取悅他人來形成自我,但如果他們得到了自由,他們就會遠離這種方式。

我們應該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別人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如何你做這件事,只是為了別人喜歡,何必呢?

世界上的人那麼多,一個人的努力是討好不過來的。

四、寫在最後

《身體知道答案》這本書,讓我們看到身體痛苦的來源、表現方式,提出了如何應對痛苦的方式,通過遠離人格面具、遠離應該、遠離迎合別人,來成為真正的自己,減少痛苦。

只有尊重自己真正的想法,從而達到內心的自由。正如毛姆所說:「人生有兩寶,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行動自由」。只有自然的面對痛苦,成為自己內心,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相關焦點

  • 真正驅動你成長的,是痛苦!(深度好文!)
    在那樣一個沒有絲毫痛苦的地方,我們感覺到的是「自在」,可是,「自在」卻並不等於「自由」——你把自己依附於母體,不需要感知冷暖,不需要思考未來,更不需要做出選擇,這同時也意味著你必須限制於這個確定而狹小的空間,身體不自由,心靈也不自由。
  • 認識真正的愛情,能使你避免痛苦的煎熬嗎?
    所以,在愛情中,痛苦是必然,即便讓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也必須實踐過後才能感同身受,而這個實踐就包括了接受痛苦的煎熬。有的人提不起也放不下,愛的時候唯唯諾諾,患得患失,以至於把自己低到了塵埃裡,卑微到連恨的勇氣都沒有,只能孤獨地在痛苦中煎熬。要認識真正的愛情,不僅僅是享受愛情帶來的喜樂,愛情的痛苦我們更應該要去承受。
  • 沒有痛苦你就一無所獲
    任何事情都有起伏利弊,我們如果想有生之年有所成就,關鍵是不要排斥痛苦,而要學會如何理解和接受痛苦。痛苦是我們為快樂支付的代價,我們生活中的所有快樂,家庭和睦、事業有成、人生意義的追求,都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來換取。
  • 真正愛你的人,不會讓你痛苦
    愛情,卑微的關係,註定不會被在乎,感情的世界裡,不是你取悅討好就能換來被珍惜,輕賤自己的犧牲,往往註定是悲劇。要知道,不愛你的人,你的真心感動不了他,所以再卑微討好也改變不了他不愛你的殘酷現實。真正愛你的人,捨不得讓你心痛。
  • 痛苦不是你的敵人
    痛苦不是心理異常也許很多人都不曾意識到,任何疾病的治療都建立在一個前提假設之下,即人的原本狀態應該是健康的。所以一旦受到感染、外傷、內分泌紊亂甚至基因突變等幹擾和威脅,人就生病了,不健康了。此時的治療原則是阻斷異常幹擾,修復損傷,進而恢復健康。祝卓宏說,這一機制用於治療身體疾病時,是行得通的,但套用到處理心理痛苦上,就會出問題。
  • 你的痛苦沒有人能感同身受,終究需要自己來「熬」
    有時候,當朋友遇到一些事情傷心哭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我明白你的感受」。其實,我想說「你自己的痛苦是沒有人能感同身受的,只有自己才能理解。」自己的痛苦哪裡會有人真正的明白呢?有時候,如果我們能親身經歷,就會知道:你的朋友會替你傷心,會給你安慰。可是內心的痛苦沒有人會懂,真正能幫助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只有自己的內心強大,才是最好的幫助自己的武器。
  • 你之所以活的痛苦,是認知膚淺!真正的高手,都具備這個頂級思維
    我不知道大家在看電視的時候,有沒有像小孩子一樣,非要把電視劇裡面的人物,分出誰是好人,誰是壞蛋。如果說你還在這樣做,就說明你的思想其實還很幼稚,你還在採用一種非黑即白的方式來看待世界。就像我以前讀三國的時候我非常喜歡劉備,因為我總感覺劉備是好的一方,是中山靖王之後,又非常講義氣。
  • 真正厲害的人,為什麼喜歡「痛苦」,甚至愛上「痛苦」?
    但將它送入口中,他便匯聚成了我們自己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都像那一杯杯茶,觀賞起來似風景,但只有品嘗之後,才能體會那百般滋味。「臥薪嘗膽」也許對我們是風景,但上司的苛責,同事的責怪,親人的不理解。這些我們身邊實實在在的痛苦,正是我們的人生。細品之下,這杯茶其實不分你我他。皆有異曲同工之妙。
  • 武志紅告訴你:做到這3點,就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如何才能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本書的作者武志紅用心理學的思維告訴我們,做到以下3點:一感知自己; 二成為自己;三活出自己。3 用心理學的方法,演化出我們的人性。其實,武志紅在《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這本書裡,重點講的就是通過命運、自我、關係、動力、思維、身體、情感七個方面的心理學因素,去演化出我們的人性,因為,這是我們最根本的生命動力。
  • 真正讓人成長的,是挫折和痛苦
    一個人只有不向命運低頭,命運才會被他屈服,人才會散發出應有的光芒,照亮自己,照耀別人。2經歷過了挫折和痛苦,你才能快速的成長。每一次的挫折和痛苦都是人生的一次蛻變。蛻變的過程中遭遇痛苦和挫折是必然的,也是無法逃避和抗拒的,也會受傷,也會難過,也會有想要放棄的念頭。但是,只有撐過去才會遇見更好的自己,只有經歷過挫折帶給我們的磨練和打擊,才會鍛鍊出更強大的自己。有時候,考驗人的是看他能否打好一副爛牌。挫折就爛牌中的坑窪。
  • 既然做不到所有人都喜歡,起碼你要活的讓自己開心
    第二次你告訴某人悲傷,對方會安慰你。第三次告訴一個人悲傷,會讓他麻木。第四次告訴某人悲傷,對方就會逃避。第五次,告訴某人悲傷,對方就會遠離。過多地談論悲傷會加劇痛苦,趕走那些真正想幫助你的人。只有發自內心的變好,世界才會因為你而改變。3.要培養能力,就要不斷去做,要隨時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成功。
  • 如何給你的痛苦,賦予意義感?
    這個世界,它並不一定遂你的心意,但是我們依然擁有選擇的權利。就像維克多在《活出生命的意義》說的一樣,就算身處納粹集中營裡,每一天都有可能被選中拉出去處決,卻依然有人把每一天活的精緻,活的高貴。就算明知下一刻就要死去,你依然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死亡。
  • 佛說: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為執念太深!
    俗話說「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實屬不易,每個人都難免要經歷生活的苦樂興衰,娑婆世界就是這樣,眾苦充滿。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生滅變化之自然規律,誰都逃避不了。其實人生最大的痛苦不在於身體,而是內心。
  • 遠離失眠痛苦選心諾即眠睡眠儀
    遠離失眠痛苦選心諾即眠睡眠儀 2020年12月24日 15:1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忙完那一陣後,本以為工作上輕鬆了,可以好好休息,可沒想到自己的睡眠健康出了問題。躺到床上,怎麼都睡不著,翻來覆去大腦一直處於興奮狀態;第二天起來,身體感覺十分疲憊。一段時間下來,自己對睡覺越來越恐懼,就連床也害怕看到。
  • 每個人都會覺得只有自己的痛苦才是痛苦
    然而,實際上,每個人有意識的每一時刻,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咬著牙:努力離苦得樂,讓自己少痛苦,多歡樂。只是每個人的苦樂方式不同而已。每一個人所做的一切選擇,都是他個人,在當時情況下,可以做出的,最離苦得樂的最優解。
  • 婚外愛上一個人,分手很痛苦,5個方法,讓你學會靠自己走出痛苦
    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之後,人沒辦法那麼甘心的接受現實,婚外愛上的那個人成了你的心病,總會讓你在生活中多了一層憂鬱,多了一種無法甘心接受生活的矛盾心情。還是那句話知道該放手、該忘記,但心就是會和自己的決定較勁,最後輸的一塌糊塗。她是我的一個讀者,年齡35歲,有過一段時間並不長的婚外戀愛。
  • 痛苦的感覺不是我愛你,你不知道,但愛卻不是痛苦的
    大家一定都聽過這句話,但既然她/他就在她/他面前,為什麼不在這層紙上捅一下呢?其實,並不是他/她不知道你愛她,而是他/她擔心一個問題:他/她害怕刺穿這層窗戶紙,他們甚至不能成為朋友,所以他們只能最熟悉的陌生人。所以,最痛苦的感覺就是我愛你,但你愛他,說白了,那是愛而不是!
  • 健身痛苦一時,肥胖痛苦一世!
    相信有很多小夥伴在健身的時候都有過很辛苦,很累想要放棄的時刻但是希望大家可以記住健身的痛苦只是一時的但是胖的痛苦卻是一世的!永遠不要放棄你真正想要的東西!等待雖難但後悔更甚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你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就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就不會消沉和健身的人在一起你就不會讓身材太差健身時間會證明一切鏡子會顯示真相汗水和鏡子從不會騙人
  • 有時候,人的痛苦,源於活得太明白(精闢)
    生活,本不應該糾結在對錯是非中煎熬苦痛,而是通過別人的對錯,來審視自己的不足,從而來不斷完善自我;人生,總有跌宕起伏,不要抱怨什麼,簡單的活著就好,看得太清,活得太苦,遠離塵囂,才有幸福。人,最大的痛苦,是活得太明白,最大的智慧,是適時的糊塗,才能讓生活更快樂,更幸福。
  • 人生:要麼是自律的痛苦,要麼是遺憾的痛苦
    最近在看《妻子的浪漫旅行》,你會發現基本上每一期的第一個鏡頭都是李娜在跑步,即使是參加綜藝節目,她每天早上依然都是雷打不動的堅持跑步五公裡。李娜可以說是很多人的心中的英雄,她的骨子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倔強和傲骨,她的這種自律生活更讓人為之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