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為什麼會感覺到焦慮和痛苦?又該如何解決?

2020-12-12 A5菌

看到某一個人很厲害,按照某種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處於利益動機的驅動,我也想要取得這樣的成果,然後我們就去模仿。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產生不了相應的效果。

然後我們就會開始抱怨:

為什麼它可以,而我就不可以?我天生就比別人差嗎?

然後就會開始焦慮,慢慢轉變成痛苦。

其實感覺到到痛苦不是這件事的發生,而是你對事情的態度和看法導致的。

這方面,初入自媒體行業,我深有體會。

但面對是同樣的事情,也有人會用平常心來面對。

為什麼會這樣呢?簡單解釋一下。

心理學中有個ABC理論:

就是看到某一件事情的發生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A:事情發生(Antecedent)

B: 對一件事態度(Belief)

C: 結果(consequence)

很多人認為是A導致了C而忽略了B的存在,實踐上的B導致了C.

比如:剛點了外賣,湯撒了,你很生氣。

事件A: 湯撒了,是事實,是一件事情的發生。

結果C: 你很生氣是結果,是對湯撒了之後的反應。

你為什麼會生氣?

態度B: 因為你覺得湯撒了,讓你的就餐體驗不好,所以你很生氣。

但是同樣湯撒了,有沒有人不生氣,還照樣吃玩飯的?

肯定有!!!

有人覺得湯撒了是件小事,收拾整理一下就是,然後繼續就餐,所以不生氣。

這個人的態度是:湯撒了,不值得生氣。

事情還是那個事情,人對事物的看法不同,才導致結果不同。

放到這裡對比----

A:別人分享方法。

B:你一對比,沒有產生效果,自己比別人差

C:你焦慮痛苦

這個對比不恰當,你只對比了當下的結果

沒有考慮---時間和積累。

達成這樣的水平需要積累哪些方面的經驗,需要耗費多長的時間。

或許別人做成一件事件積累了幾年的經驗,而你卻只是一個小白。

所以個人對一件事的看法很重要,你的看法決定了你的態度。

不同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結果。

心態決定命運,看來這句話不是雞湯!!!

如何改變自己的態度呢?

不斷完善改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

提升自己對事物的認知水平,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

多讀書,多思考,你思考的越多,理解的也就越多。

當你積累的足夠多,擺脫周圍環境的固有慣性思維。

看到周圍人不看到的層面,也就不容易產生負面情緒了。

關於痛苦

人雖然討厭痛苦,但必須經歷痛苦,這是一個你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人的本能都是渴望快樂,追求快樂的。

想要不斷獲取快樂,就要做這樣一件事情:

能給自己帶來滿足感,並且帶來相應的回報。

能給自己帶來滿足感,就會一直堅持做下去

能給自己帶來回報就會有做下去的動力。

這兩者的結合就會讓你快樂。

如何做獲得更多的快樂?

當你想要獲取更多的滿足感,獲得更豐厚的回報,從而體驗更強烈的快樂。

你就必須要走出曾經的舒適圈,從而體驗巨大的痛苦來換取那種快樂。

人往往通過痛苦才能蛻變,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快樂。

你所感受的快樂越強烈,你所經歷的痛苦就越深刻。但是很多人卻害怕痛苦。

最好的方法就是擁抱痛苦。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認為自己不應該有的痛苦的痛苦。

痛苦發生在別人身上,你可能不會覺得痛苦。

但是自己,你會特別痛苦。為什麼,應為你覺得,你和別人人不一樣,你不應該承受這樣的痛苦。但是,實際上,我們都一樣,一樣痛並快樂著。

人是情感動物,有正常的情緒,這些喜怒哀樂控制著我們,操控著我們的行為。

我們所學習的知識,技能都是理性的,這些東西會把我們從感性的情緒和體驗中拉回來,從而讓我們做出理智的行為。

但是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做出理智的選擇呢?

就如同為什麼你看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一生。

那是因為理性知識的調用需要時間和思考,而情緒卻是一瞬間的體驗。

在更多的時候我們不願意思考,更願意在一瞬間被自己的情緒操控著。

思考雖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確會讓我們收穫很多。

如果不思考,我們會一直被你以為的「痛苦」和「情緒」所困擾著。想到這裡是不是能坦然的 面對生活裡的一些東西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人有情緒?如何解決抑鬱、焦慮、恐懼等帶來的精神痛苦
    基本所有的普通人,都會在意自己身上所謂的問題,當別人戳中自己身上的「問題」時:你孩子這麼大了怎麼還不結婚?你怎麼長了這麼多雀斑?你手怎麼是畸形的? 因為難為情、不好意思、刻意控制、心裡抗拒、壓抑、憤怒、嫉妒、擔憂、無法改變等,產生一系列的精神痛苦。這是我們每個普通人身上都不可避免會發生的事情……這是為什麼?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全然的接納?讓自己產生各種精神痛苦?
  • 生活中如何緩解焦慮情緒
    江南一景隨著科技進步的不斷發展,生活在高壓工作狀態下的部分白領們,普遍在生活環境中產生了嚴重的精神焦慮情緒,強烈的強迫症緊張行為使其身心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基本生活芝麻種植近年來統計數據提示顯示:大部分強迫症患者個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對自己和他人高標準嚴要求的傾向,有一部分患者病前即有強迫型人格,表現為過分的謹小慎微、責任感過強、希望凡事都能盡善盡美
  • 我們該如何克服焦慮?
    你焦慮麼?我想當今這個社會很多人都會有自己的焦慮,房子、車子、婚姻、孩子等等。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我們接收越來越多的信息,同時也容易變得越來越焦慮。那麼,我們為什麼會產生焦慮呢?除了自己,還想控制其他人的行為,無法控制時就會產生焦慮,比如孩子沒有按媽媽指定的人生路線發展,而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路線,媽媽就會各種焦慮,emmm你懂的;2.在模糊的恐懼中迷失自己。當頭腦中有模糊的恐懼且無法認清它時,人們很容易迷失在誇大的擔憂和災難性的場景中。比如面對中年危機,我們該怎麼辦?
  • 人為什麼有那麼多焦慮和煩惱?如何減少焦慮和煩惱?
    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焦慮和煩惱以及如何解決?分享忠輝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請您保持獨立思考,不要盲從!焦慮來源於人對更好的「我」的追求,當某種追求暫時不能獲得時,就會感到焦慮和煩惱,實現時就會感到快樂和滿足。
  • 如果你的生活被痛苦包圍:自卑、內向、抑鬱、焦慮,我教你這樣做
    一旦你臣服了生活,你的內心就會湧起無限的勇氣,你突然有了觸底反彈的能量,你突然感覺到,你能把控好自己的生命,你能決定自己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一生。臣服帶來的最直接的心理變化,就是你會由衷的感謝生活,感謝老天的安排。感恩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它的出現意味著你的主動意識已經回歸了,你不再被動的接受著眼前發生的一切,也不再感覺自己是最倒黴的那一個。
  • 如何有效控制焦慮情緒
    《小學問》一書中這麼說:當一個人已經不滿足廉價、膚淺的快樂,但又尚不足以證明自己的能力、無法獲得他人的認可、不知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時,就會感受到巨大的矛盾和焦慮。《控制焦慮》一書中有提到,焦慮有助於你保持活力、舒服地生活,而且還有助於你保持人類的特性。「正常」的人生具有欲望、期望和目標,你也一樣。
  • 曾仕強:如何排解焦慮?擁有這個心態,能幫你輕鬆調節負面情緒
    前言現代都市生活節奏飛快,隨著網絡輿論的造勢,使亞歷山大的人們突生不少莫名的憂慮。焦慮情緒正或快或慢地摧毀我們的意志力,重則導致抑鬱。我們如何緩解焦慮感,調節負面情緒呢?圖片來自網絡焦慮都是你選的不是焦慮選擇了我們,而是我們自己選擇了焦慮,從而每天感覺到壓力很大,很心累。為什麼會選擇焦慮?
  • 「為什麼你還是單身?」|面對靈魂拷問該如何解決?
    你為什麼到現在還單身?你是不是眼光太高,看不上別人?不打算結婚了嗎?你媽還等著抱孫子呢......這一波波靈魂拷問的背後都傳遞出一個消息:親朋好友對你婚姻大事的焦慮。只是這個時候對方無論用哪種口氣問,你都會覺得很煩,有種被壓得喘不過氣的感覺。事後再回想這些靈魂拷問,心裡多多少少會有點崩潰,精神也會跟著緊張起來,生活更會因此而失去規律,整個人的狀態極其不好。為了擺脫這種痛苦,很多人都會拒絕回家,希望通過迴避的方式讓自己暫時的逃離。
  • 人為什麼會痛苦?曾為囚犯講哲學的哲學家告訴你
    人為什麼會痛苦?在《關於痛苦的七堂哲學課》一書中,塞繆爾森跟隨約翰·穆勒、尼採、漢娜·阿倫特、《約伯記》、斯多葛派、孔子和藍調藝術的腳步和思想,追問痛苦的意義。當尼採看到一位受挫的車夫鞭打著一匹不願動的馬時,尼採內心的某種東西斷裂了。當漢娜·阿倫特看到猶太集中營的資料時,她痛苦地質問,為什麼這些事會發生?而面對最愛的弟子的早逝,孔子只能向天哀嘆不公。拉奧孔的雕像在靜默中痛苦的哀號,仿佛在替我們所有人無聲的質問。
  • 婚外愛上一個人,分手很痛苦,5個方法,讓你學會靠自己走出痛苦
    專欄:【如何擺脫婚外情的痛苦】21作者:北蘇【帶你看透所謂的深情與不舍,擺脫愛而不得的苦。也許這不是一個方法論的專欄,但卻是一個可以幫助你,讓你幫助自己找到方向,擺脫婚外情痛苦的專欄。】婚外情最折磨人的地方就是想放又放不下,不放又沒辦法繼續愛,只能在煎熬的感受中度日。
  • 《心理學與生活》:好好的我為什麼會焦慮?
    很多人在被焦慮情緒困擾,莫名的煩躁、緊張、擔心,總覺得自己有事要做,卻不知該做什麼。多數人把焦慮的原因歸結為:生存壓力大,生活節奏太快,或是生活中發生了重大事故,比如親人生病等。但這些都是外界環境的變化。
  • 反容貌焦慮| 我和你一樣普通,為什麼不能自信
    你挺好看的為什麼要容貌焦慮?我就完全沒想過這個問題……納尼?你為什麼不容貌焦慮?你這一路高開低走的……對呀……你看,我明明這麼普通,可我就是這麼自信!3不過我相信,隨著女生越來越能掙錢,「物化男性」和「男性容貌焦慮」這樣的事情也一定會越來越多地發生的。《大明宮詞》裡有句臺詞我深以為然,是武則天面對男寵們描眉畫眼、爭風吃醋時說的:「一個人,你只要把他置於女人的處境裡,他就會變成一個女人。」
  • 《人生十二法則》:心理學教授告訴你如何走出混亂和痛苦?
    然而說的如此輕鬆,但就算是體驗,所有人都希望是快樂幸福的體驗,而不是痛苦悲傷的體驗。但真相卻是,每個人都註定要遭受痛苦和傷害。有時候是我們個人失誤導致的,至少還可以改正避免再犯;但有時卻仿佛是被無形的力量左右了命運:失業,疾病,災禍,死亡……這些究竟又是誰的錯呢?生活打過來這一套套難以招架的組合拳,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 當下的力量:如何從痛苦和悔恨的情緒中走出來,擺脫小我的糾纏
    「只要你認同你的思維,你的小我就會控制你的生活。比如你與別人爭論中希望打敗對方,證明自己是對的,都是由於小我對死亡的恐懼引起的。你的小我不能承認錯誤,錯誤就等於死亡。「思維是一個工具,如果正確利用,將會發揮強大的力量;如果利用不當,它的危害則相當大在思維的控制下,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思考一些無用的甚至是對自己有害的人事物,即便已經過去很久,但思維仍然會喚起這些記憶,播放心理電影,讓我們受痛苦的煎熬。這樣的思維過程創作了一個虛假的自我,並不斷投射恐懼和苦難的陰影。
  • 解決這3個人生悖論,你才能達成生活的平衡
    所以,你開始做出一些改變,這種新穎的變化令人興奮,它再次使你覺得生活充滿了意義和目標感。可是在某個時刻,你又會感覺到不安,感覺周圍的變化太快,想要回到了那個渴望熟悉和套路的安穩人格上,這時候,你需要恢復穩定,這會讓你重新拾起對生活的滿意度。
  • 你在硬拉中是否會出現這些問題?看看該如何解決
    如果你還沒有看,請點擊這個連結回顧→今天的文章就跟大家說說硬拉的一些常見問題,以及我們該如何糾正。不過在這之前,讓我們先看一看硬拉的速度。訓練技術方面,我在前天的文章裡已經講過很多細節了,如何設置起始位置,如何發力等等,所以我在這裡主要討論的是力量不足出現的代償策略。這也就是說,你在硬拉動作的技術層面是不存在問題的,而一些肌肉的力量不足限制了你的運動表現。而我在前文也提到過,在硬拉的動作中,你需要解決的阻力包括:脊柱屈曲力矩,髖關節屈曲力矩,膝關節屈曲力矩以及握力。
  • 焦慮抑鬱症:面對強烈的負面思維,我們該如何與它共處?
    事實上也是如此,你去看看你所焦慮的事情,是不是它們發生的概率都是比較小的呢?你也可以回想下你所焦慮的事情,是不是大多數的事情,都是沒有發生的!那是因為:你所擔心的事情,一是不合理的;二是其發生的概率也是比較小的。所以,你看看,只要我們生命中做好了預防和準備,那些自己所擔心、焦慮的事情,大多數時候都是不會發生的。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心理作用罷了。
  • 養老焦慮你有嗎?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養老焦慮的是什麼?(1)退休後沒工作了,退休金夠不夠花?自己的退休金到底能領多少,物價逐年上漲,到時候領到的錢能否支撐生活,生活質量會不會大打折扣?(2)如果生大病了怎麼辦?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或者是身邊真正發生的,被大病拖垮的家庭事例太多了。如果自己生了大病,怎麼辦?
  • 失戀過後,為什麼你會感覺很痛苦?
    失戀的感覺無法憑空消失,我無法讓你試著去開心,也無法讓你坦然去面對,因為你面對不了,也開心不了,你無法改變它,你只能深陷在失戀的痛苦之中。但是,你可以嘗試著了解它,縮短失戀後的痛苦過程。失戀就像是刀子劃破了皮膚,完全可以自愈,自愈以後你又是街頭最靚的仔,依舊可以拿起鐮刀收割愛情,培育結晶。
  • 社會發展的很快,人們難免會產生焦慮,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科技,工業,經濟等各個方面都在突飛猛進地向前奔跑著,那麼作為現在這個社會的人,我們很多時候會感覺到焦慮,恐怕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那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焦慮呢?我有個朋友,其實是一個很上進的朋友,他好多事情都做得很好,但是最近和我訴苦說哥們,我最近心煩的什麼都幹不下去,但是我有好多事情去做,我很焦慮,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每天一睡覺醒來就感覺心情糟糟的,感覺好多事情要做,但不知該怎麼去做?先做哪一個?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