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把疆域進行分塊,派官管理,開創了一種行政區劃制度,就叫郡縣制!實際上也就是地方管理行政制度。
此後,無論天下朝代如何更迭,這種制度都沿用了下來,雖然名稱上都有所改變,但仍然可以稱為郡縣制的改革與延伸,比如現在實行的省,市,縣,也算是「郡縣制」的體現。
這種制度發展到明代,太祖朱元璋就改實行:省(布政司),府州,縣,最後沿用了下來,差不多就等同於現在熟知的省,地區,縣。前面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曾介紹過明代時期廣西的行政區劃:《廣西歷史:明朝時期廣西布政司轄下十二府的區域歷史》。
明代廣西布政司分為十二府,八州,(欽北防地區當時屬廣東行政區域,所以不在本篇內容)
十二府,就是桂林,柳州,慶遠,平樂,梧州,潯州,南寧,太平,思明,思恩,鎮安,田州。
桂林府,領轄二州七縣,即:臨桂縣,興安縣,靈川縣,陽朔縣,永福縣,義寧縣,灌陽縣,永寧州,全州,府治在臨桂縣。
柳州府,領轄二州十縣,即:馬平縣,洛容縣,羅城縣,柳城縣,懷遠縣,,來賓縣,武宣縣,遷江縣,上林縣,象州,賓州,府治在馬平縣。
慶遠府,領轄四州五縣,即:宜山縣,天河縣,忻城縣,思恩縣,荔波縣,河池州,南丹州,東半州,那地州,府治在宜山縣。
平樂府,領轄一州七縣,即:平樂縣,恭城縣,富川縣,賀縣,昭平縣,荔浦縣,修仁縣,永安州,府治在平樂縣。
梧州府,領轄一州九縣,即:蒼梧縣,藤縣,容縣,岑溪縣,懷集縣,博白縣,北流縣,陸川縣,興業縣,。
潯州府,領轄一州三縣,即:桂平縣,平南縣,貴縣,武靖州,府治在桂平縣。
南寧府,領轄三州四縣,即:宣化縣,武緣縣,隆安縣,永淳縣,上思州,橫州,新寧州,府治在宣化縣。
太平府,領轄十五州四縣,即:崇善縣,陀陵縣,永康縣,羅陽縣,太平州,思城州,安平州,養利州,成承州,左州,全茗州,鎮遠州,思同州,茗盈州,龍英州,結安州,結倫州,都結州,上下凍州,府治太平州。
思明府,領轄五州,即:忠州,思明州,上石西州,下石西州,憑祥州,府治在思明州。
思恩軍民府。
鎮安府。
田州府,領轄一縣,即上林土縣(註:此上林非現在生活中熟知的上林,在明清期地圖裡,廣西內有三個地方叫上林),府治在田州。
八州,即:江州,泗城州,利州,奉議州,向武州,都康州,思陵州,龍州。
那麼到了清代的時候,這裡又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清代廣西行政劃分
到了清代時期,行政劃分更為簡潔,其中部分地區撤併了很多,其中原因,就是政策的改變,在西部地區實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土歸流,同時,也隨著時代的前進,增加了一些別樣的建制,如廳,司等等。
這也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政治環境所決定的,從康乾時,把明代的十二府八州改革為十一府一州,到清光緒末年(1898年)時,整合劃分為十一府二州二廳,一百餘年間,也是經過一系列的變革的,故事非常多。
就說光緒後期的區域劃分:十一府二州二廳。
十一府,就是桂林,柳州,慶遠,平樂,梧州,潯州,南寧,太平,思明,思恩,鎮安。
桂林府,領轄七縣二州一廳,即:臨桂縣,興安縣,靈川縣,陽朔縣,永福縣,義寧縣,灌陽縣,永寧州,全州,龍勝廳,府治在臨桂縣。
柳州府,領轄七縣一州,即:馬平縣,洛容縣,羅城縣,柳城縣,懷遠縣,融縣,來賓縣,象州,府治在馬平縣。
慶遠府,領轄三縣二州二土州,即:宜山縣,天河縣,思恩縣,河池州,南丹土州,東蘭州,東蘭土州,那地土州,府治在宜山縣。
思恩府,領轄三縣一州一廳,即:武緣縣,遷江縣,上林縣,賓州,那馬廳。
泗城府,領轄二縣一州,凌雲縣,西林縣,西隆州,府治在凌雲縣。
平樂府,領轄七縣一州,即:平樂縣,恭城縣,富川縣,賀縣,昭平縣,荔浦縣,修仁縣,永安州,府治在平樂縣。
梧州府,領轄五縣,即:蒼梧縣,藤縣,容縣,岑溪縣,懷集縣,府治在蒼梧縣。
潯州府,領轄四縣,即:桂平縣,平南縣,貴縣,武宣縣,府治在桂平縣。
南寧府,領轄三縣二州三土州,即:宣化縣,隆安縣,永淳縣,橫州,新寧州,忠州土州,歸德土州,果化土州,府治在宣化縣。
太平府,領轄一縣四州二廳十六土州二土縣一土司,即:崇善縣,寧明州,左州,養利州,永康州龍州廳,明江廳,羅白土縣,羅陽土縣,上下凍土州,思陵土州,下石土州,憑祥土州,江州土州,思州土州,太平土州,安平土州,龍英土州,全茗土州,茗盈土州,萬承土州,結安土州,吉倫土州,都結土州,鎮遠土州,上龍土司,府治崇善縣。
鎮安府,領轄一縣一州三土州,天保縣,奉議州,向武土州,上映土州,都康土州,府治天保縣。
二州,就是歸順直隸州,鬱林直隸州,這兩州都是清代才有的建制,
歸順直隸州,領轄一縣一土州,鎮邊縣,下土州。
鬱林直隸州,領轄四縣,博白縣,北流縣,陸川縣,興業縣。
二廳,就是上思直隸廳,百色直隸廳,這也是到清中後期才單獨分置出來的建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升級為省轄的行政,是與府同級的。
上思直隸廳,領轄一土司,遷隆土司,
百色直隸廳,領轄一縣一州一土縣一土司,恩隆縣,恩陽州判,上林土縣,下旺土司。
這些區域的設置,直接影響到了民國時期的行政劃分,同時,部分還一直流傳現在,現在廣西的十四個地區以及各縣市的區域,基本都是從這裡開始延續下來的,有一定的淵源的。
像很多地方,還有人都沿用著這些舊的行政稱謂,流傳著這些地方的一些歷史故事。中間的民國時期,廣西區域的行政劃分更為複雜多變,故事更為多變,那就另外起文另說了。
因為社會的變遷,發展,這種歷史也漸漸變得很模糊了,一代代人之的後,也不被人提起了,離多數人生活太遠了,現實生活也用不上這些知識,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在這裡提起,也只是當作一種知識,當作一個歷史故事講講罷了。畢竟,追根溯源還是國人骨子裡固有的東西。
當然了,換個角度來說,了解本地文化,鄉土文化,也是可以作為茶餘飯後的一部分,那麼,這些歷史中的府,州,縣,廳發展到現在的省,市,縣的過程中,都有些什麼樣的歷史故事呢?
正所謂:
昨日故事已翻遍,
今日幾多已遺忘。
欲知前人春秋事,
唯有多翻舊時書!
後面,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會慢慢更新。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
更多文章,可以點擊以下連結閱讀:
廣西八十餘縣市抗戰時期資料系列文章
廣西歷史:差點一分為二的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地區行政劃區域分之歷史圖說
民國「廢府置縣」的行政區域歷史與廣西「市」級行政區的誕生
廣西歷史:明朝時期廣西布政司轄下十二府的區域歷史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一)——宜北縣行政區域歷史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二)——田西縣行政區域歷史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三)——遷江縣行政區域歷史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四)——永淳縣一分為三的行政區域歷史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五)——(崇左·大新)改土歸流話雷平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五)——雷平縣行政區域歷史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六)——桂林·義寧縣的行政區域歷史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七)——柳州·榴江縣的行政區域歷史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九)——(崇左)同正縣的「改土歸流」史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廣西最民族的地區之一——(崇左)崇善縣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十一)——天河縣(河池·羅城縣境)
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十二——一拆為二話融縣(柳州·融水融安)
廣西人文:你家上幾代是不是柳州人?來,讀一讀再說!
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圖說廣西之此廣西非彼廣西,此南寧非彼南寧
廣西欽北防地區的「劃出,劃入」歷史
廣西歷史:一言難盡欽北防之二——明代的欽州古城
廣西解放後被拆劃給廣東的縣——懷集縣的行政沿革演變歷史
桂平的「鄉裡鄉親」,你知道你是那個「鄉」,那個「裡」的人嗎?
武宣歷史中的行政區地理劃分
廣西平南本地鄉鎮的歷史沿革
廣西藤縣本地鄉鎮的歷史沿革
廣西貴港歷史中的「鄉都裡圖」行政區地理劃分
廣西蒙山縣本地鄉鎮的歷史沿革
廣西地勢最高的縣——資源縣歷史中的行政區地理劃分
廣西第一個解放的縣——少為人知的平治縣,現百色·平果境內
廣西最大的縣——田林縣行政區歷史沿革
廣西侗族之鄉——三江侗族自治縣的鄉鎮行政區域歷史沿革
廣西最新設立的縣級市——平果市的鄉鎮行政區域歷史沿革
只知石南雲吞美味,不知興業歷史輝煌!廣西玉林興業的前世與今生
廣西陸川縣鄉鎮行政區域歷史沿革
廣西印在人民幣上的縣——陽朔縣鄉鎮行政區域歷史沿革
廣西人文:宜州本地史書中記載的劉三姐的故事,出乎你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