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顯示肝門靜脈呈枯葉狀!腹痛入院的78歲大爺遇上「死神之徵」

2021-01-08 紅星新聞

2021年1月,78歲的朱大爺應該回到成都市溫江區人民醫院做第3次複查,胃腸外科的醫生會根據複查情況制定手術方案,吻合結腸,關閉腹部的造瘻口,重新恢復經肛門排便。這意味著,朱大爺再不用每天掛著造口袋收集排洩物,生活也將恢復正常。

朱大爺因急腹症入院

3個月前,朱大爺因急腹症緊急入院,經檢查發現,朱大爺肚子裡全是氣體,下腔靜脈、腸繫膜靜脈、肝門靜脈的血管堆積大量積氣,而在影像學上,肝門靜脈積氣,又被稱作「死神之徵」,尤其對於年齡在60歲以上的患者,死亡率極高。

CT影像顯示

肝內的門靜脈呈現枯葉狀

10月24日下午,家住溫江區的朱大爺經當地社區醫院緊急轉入溫江區人民醫院急診科,腹脹、劇烈腹痛,讓朱大爺痛得汗水從額頭上大顆大顆地掉下來,腹部鼓得像氣球一樣,一碰就更疼了。

考慮朱大爺的腹痛是腸梗阻造成,在完善腹部CT檢查後,醫生發現,朱大爺的結腸擴張明顯,裡面全都是氣體,更危險的是,空氣還跑進了靜脈血管,整個下腔靜脈、腸繫膜靜脈、肝門靜脈血管都有大量積氣。隨即,朱大爺被轉入胃腸外科。

CT影像顯示肝內的門靜脈呈現枯葉狀

胃腸外科主任王波主任醫師介紹,CT影像顯示肝內的門靜脈呈現枯葉狀,在影像學上,這就是典型的「死神之徵」。

「這種病很少見,死亡率大於50%,尤其是對於60周歲以上的患者,死亡率更高。」王波解釋說,「死神之徵」可能是因為腸腔感染了特殊細菌導致積氣,也可能是腸壞死,黏膜屏障被破壞,腸腔內的氣體離散進入毛細血管,然後一步步進入肝門靜脈血管。

「因為患者合併腸梗阻,我們考慮是腸壞死導致的。」王波說,大腸裡都是糞便,而糞便包含大量細菌,腸黏膜壞死繼續往外發展,造成腸壁穿孔,糞便進入腹腔,就會導致全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然後就是死亡」,所以必須立即手術,「打斷」腸梗阻導致的腸壞死繼續發展。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氣體通過血管進入肺部,大量積氣,產生栓塞,這也是要命的。」王波說。

緊急剖腹探查

切除壞死結腸

晚上9點45分,一場與死神搶生命的手術開始了。剖腹探查發現,朱大爺腹內的部分結腸發黑,充滿氣體,結腸擴張明顯。正常的結腸直徑為2到3釐米,但朱大爺的部分結腸直徑已經超過了10釐米,並且腸壁變黑。

手術中

王波和其他醫護人員趕緊清理結腸內的氣體和糞便,並嘗試通過熱敷看變黑的結腸能否恢復,遺憾的是,朱大爺的兩段結腸、約30釐米最終確認壞死,無法恢復,只能切除。

切掉壞死的結腸,松解粘連的腸道,橫結腸造瘻……經過3個多小時的鏖戰,在胃腸外科醫生、手術室麻醉師及手術護士的密切配合下,次日凌晨2點,手術順利完成。「我們在患者腹壁上造瘻,暫時通過瘻口進行排便,3個月後,再根據恢復情況,重新吻合。」王波說,之所以不在手術中吻合,是因為患者的情況危急,強行吻合,容易導致腸漏等併發症,一旦情況急轉直下,患者就很可能救不回來了。萬幸,結腸只參與排便、水分吸收,不像小腸負責營養吸收,即使切除了一部分,也不會對生活產生太大影響。

朱大爺轉入胃腸外科病房治療10日後,順利出院。今年1月,他將接受第二次手術,重新吻合腸道。

「死神之徵」在臨床上極少見,從醫25年的王波說,自己也只遇到過兩次,從相關的文獻搜索結果上也找不到太多。朱大爺由於長期便秘,腸道擴張,合併腸道內有產氣菌,導致出現大量氣體,氣體通過壞死的腸黏膜進入了門靜脈系統,導致了他這次遇見「生死關頭」。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圖據溫江區人民醫院

編輯 張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中年男子全身發黃、瘙癢確診肝門部膽管癌,專家奮戰六小時挑戰生命...
    近日,該男子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接受了高難度的肝門部膽管癌切除術,醫生在術中挑戰生命「雷區」,謹慎游離肝動脈、門靜脈、下腔靜脈,顯露膽總管,清掃肝門部淋巴結,行右半肝、肝尾葉切除,膽腸內引流,經歷每一個步驟的嚴峻挑戰後,手術獲得成功。目前,該男子術後指標正常,正在進一步康復中。53歲的陳先生是湖南永州人。
  • 腦海綿狀血管瘤磁共振圖像如何讀片?真實案例影像資料分析
    腦海綿狀血管瘤磁共振成像海綿狀血管瘤約佔顱內血管病變的1%,佔腦血管畸形的15%。隨著MRI的出現,海綿狀血管瘤是目前最常見的腦血管畸形。在早期的主要屍檢報告中,計算患病率為0.02-0.53%。MRI顯示海綿狀血管瘤病變,其患病率為0.39-0.9%。
  • 這樣鍛鍊能夠有效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案例一:患者、女、78歲。診斷:大面積腦梗塞。患者以「意識不清一天」之代訴由敬老院送入我科。患者意識不清處於淺昏迷狀,查體四肢肌力均為0級。入院第二天患者右下肢出現紅腫立即做彩超結果顯示右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遵醫囑採取患肢制動避免血栓脫落及對症治療。
  • 男人陰囊呈蚯蚓狀,當心精索靜脈曲張!
    男性陰囊裡有兩條「條索狀組織」,裡面包含輸精管、血管等組織,醫學上咱們稱它為精索,顧名思義,精索中的靜脈就是精索靜脈。靜脈就像一條管道,因各種原因引起回流不暢,而引起血液淤滯使局部靜脈呈蔓狀叢伸長擴張、迂曲,繼而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疾病。這種情況,就是精索靜脈曲張啦。
  • 腹痛的鑑別診斷,這事一點也不簡單
    2012年,在《步步驚心》中扮演若曦的劉詩詩昨日在東莞拍攝《傷心童話》時因突然腹痛緊急入院,被診斷為急性胰腺炎。早在幾天前,在東莞片場拍戲的詩詩就感到身體不適。「肚子疼,我以為是胃病,就吃了點胃藥,結果還是不管用」。幾天後,詩詩的肚子更是疼得變本加厲,甚至蹲在地上起不來,這才被送往廣州某醫院進行治療(據南方都市報)。
  • 長沙60歲大爺一斤半白酒下肚,橫紋肌溶解入院
    原標題:一斤半白酒下肚,橫紋肌溶解入院 三湘都市報12月14日訊 長沙60歲的鄧大爺有30餘年的飲酒史,每天至少喝1斤白酒,吃飯必須喝酒,甚至飯可以不吃但是酒不能不喝。幾天前,鄧大爺喝了約1.5斤白酒後出現胃痛,自行停飲,第二天卻開始四肢震顫。
  • 做了左髖關節換術後14年,72歲大爺再次入院手術
    72歲的李大爺,因「左髖關節置換術後14年,左髖痛半年」入院。說起來都是一把辛酸淚,李大爺無兒無女,生活貧苦。這次來醫院,還是其弟弟妹妹以及左鄰右舍幫忙,湊著錢了才來治療。雖說國家每年都會給到一些補貼,但並不多。
  • 高分綜述:詳解門靜脈血栓形成
    急性PVT時超聲成像一般表現為低回聲或中等回聲,新鮮血栓呈無回聲,若不進行彩色都卜勒檢查,可能會漏診。 通常認為門靜脈海綿樣變性是慢性PVT的主要表現,但海綿樣變形可能在短短6天內形成。 在兩項獨立的研究中,超聲診斷PVT的敏感性為89%-93%,特異性為92%-99%。
  • 29歲空姐感染HPV多年,腹痛入院,2月後離世,醫生:1處早有提醒
    陳麗(化名),今年29歲,是一位民航空姐。雖然從事的職業高大上,但是陳麗的私生活卻一直被很多身邊閨蜜詬病,怎麼說呢,實在是有些太不檢點了。前段時間,陳麗時常有腹部疼痛的異常狀況出現,實在忍受不住的陳麗這才來到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宮頸癌晚期。
  • 胃腸十大經典影像徵象,你都掌握了嗎?
    圖示氣腹襯託下腸道外壁也可以清晰顯示(紅箭頭)影像表現:在仰臥位腹部 X 線平片上,胃腸道腔內氣體顯示內壁的同時,氣腹可將胃腸道外壁顯示出來。男性,66 歲,乙狀結腸癌影像表現:蘋果核徵是指在鋇劑灌腸檢查時出現結直腸局部狹窄,這個狹窄表現為兩端呈肩狀,中央的管腔狹窄,並有乳膜破壞,邊緣不規整,形似被吃剩的蘋果核。
  • 45歲女子腹痛入院,6個月後宮頸癌變離世,醫生惋惜:拖太久了
    劉晴(化名),今年45歲,在一家國企上班。平時工作不算忙碌,因此劉晴就有了更多時間研究如何做飯,經常會下廚烹飪一些可口的飯菜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劉晴卻經常發現自己私處常常流出一些黃稠的半固狀白帶,這與往日透明的白帶形態顯然是反差極大的。起初,劉晴還沒有過多在意,以為就是些普通的婦科炎症。
  • 16歲少女腹痛噁心嘔吐,原來是這種病作怪
    春節除夕夜,一位16歲的少女因為「下腹痛伴噁心、嘔吐14小時」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急診就診。小張告訴醫生,14小時前,自己出現下腹痛,噁心、嘔吐1次,沒有明顯誘因。醫生為其做了超聲檢查,顯示其腹盆腔巨大囊性包塊,上至劍突,下達盆底,然後以「卵巢腫瘤蒂扭轉」建議住院治療。
  • 全球首例「MR+5G」全息投影遠程靜脈濾器植入術完成:實現北京宜賓...
    ▲陳韻岱主任(右1)和團隊成員在MR視野下與宜賓術者同臺手術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接受靜脈濾器植入術的患者為女性,48歲,因「反覆頭昏、頭痛6個月,加重1個月」,就診於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入院後因腦室囊腫行腦外科手術,術後出現右下肢明顯腫脹,超聲提示右下肢靜脈廣泛血栓形成。
  • 丘腦海綿狀血管瘤需要手術嗎?|海綿狀血管瘤|動靜脈|丘腦|手術|...
    此外,不同部位海綿狀血管瘤的出血率也不同。然而,發生率的差異可能反映了海綿狀血管瘤出血的部位,這些部位更容易出現症狀。雖然深部病變常導致神經功能缺損,但較深的病變不太可能引起癲癇發作。  在前瞻性家族性研究中,出血率在4.3%到13%之間,在每個病灶年0.6%到2%之間,包括無症狀但放射學出血的病變。
  • 陳韻岱教授團隊完成Mixed Reality +5G全息投影技術指導下遠程靜脈...
    據了解,接受手術的患者為女性,48歲,因「反覆頭昏、頭痛6月,加重1月」,就診於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入院後因腦室囊腫行腦外科手術,術後出現右下肢明顯腫脹,超聲提示右下肢靜脈廣泛血栓形成。但患者腦外科術後有抗凝禁忌,治療存在矛盾,申請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心血管病學部陳韻岱教授團隊遠程會診。
  • 脊柱影像解剖及診斷要點
    前弓後方為樞椎齒狀突。齒狀突呈圓柱形,前緣稍平,與前弓後面的關節面構成寰樞正中關節;齒狀突後方為寰椎橫韌帶;兩側為翼狀韌帶。側塊上下方的關節面分別與枕骨和樞椎相關節,側塊外側方的骨結構為橫突。第1頸椎的橫突較其他頸椎的橫突長且粗,內有橫突孔,孔內有椎動脈、椎靜脈等通過。正常環齒關節間隙不超過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