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8歲的朱大爺應該回到成都市溫江區人民醫院做第3次複查,胃腸外科的醫生會根據複查情況制定手術方案,吻合結腸,關閉腹部的造瘻口,重新恢復經肛門排便。這意味著,朱大爺再不用每天掛著造口袋收集排洩物,生活也將恢復正常。
朱大爺因急腹症入院
3個月前,朱大爺因急腹症緊急入院,經檢查發現,朱大爺肚子裡全是氣體,下腔靜脈、腸繫膜靜脈、肝門靜脈的血管堆積大量積氣,而在影像學上,肝門靜脈積氣,又被稱作「死神之徵」,尤其對於年齡在60歲以上的患者,死亡率極高。
CT影像顯示
肝內的門靜脈呈現枯葉狀
10月24日下午,家住溫江區的朱大爺經當地社區醫院緊急轉入溫江區人民醫院急診科,腹脹、劇烈腹痛,讓朱大爺痛得汗水從額頭上大顆大顆地掉下來,腹部鼓得像氣球一樣,一碰就更疼了。
考慮朱大爺的腹痛是腸梗阻造成,在完善腹部CT檢查後,醫生發現,朱大爺的結腸擴張明顯,裡面全都是氣體,更危險的是,空氣還跑進了靜脈血管,整個下腔靜脈、腸繫膜靜脈、肝門靜脈血管都有大量積氣。隨即,朱大爺被轉入胃腸外科。
CT影像顯示肝內的門靜脈呈現枯葉狀
胃腸外科主任王波主任醫師介紹,CT影像顯示肝內的門靜脈呈現枯葉狀,在影像學上,這就是典型的「死神之徵」。
「這種病很少見,死亡率大於50%,尤其是對於60周歲以上的患者,死亡率更高。」王波解釋說,「死神之徵」可能是因為腸腔感染了特殊細菌導致積氣,也可能是腸壞死,黏膜屏障被破壞,腸腔內的氣體離散進入毛細血管,然後一步步進入肝門靜脈血管。
「因為患者合併腸梗阻,我們考慮是腸壞死導致的。」王波說,大腸裡都是糞便,而糞便包含大量細菌,腸黏膜壞死繼續往外發展,造成腸壁穿孔,糞便進入腹腔,就會導致全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然後就是死亡」,所以必須立即手術,「打斷」腸梗阻導致的腸壞死繼續發展。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氣體通過血管進入肺部,大量積氣,產生栓塞,這也是要命的。」王波說。
緊急剖腹探查
切除壞死結腸
晚上9點45分,一場與死神搶生命的手術開始了。剖腹探查發現,朱大爺腹內的部分結腸發黑,充滿氣體,結腸擴張明顯。正常的結腸直徑為2到3釐米,但朱大爺的部分結腸直徑已經超過了10釐米,並且腸壁變黑。
手術中
王波和其他醫護人員趕緊清理結腸內的氣體和糞便,並嘗試通過熱敷看變黑的結腸能否恢復,遺憾的是,朱大爺的兩段結腸、約30釐米最終確認壞死,無法恢復,只能切除。
切掉壞死的結腸,松解粘連的腸道,橫結腸造瘻……經過3個多小時的鏖戰,在胃腸外科醫生、手術室麻醉師及手術護士的密切配合下,次日凌晨2點,手術順利完成。「我們在患者腹壁上造瘻,暫時通過瘻口進行排便,3個月後,再根據恢復情況,重新吻合。」王波說,之所以不在手術中吻合,是因為患者的情況危急,強行吻合,容易導致腸漏等併發症,一旦情況急轉直下,患者就很可能救不回來了。萬幸,結腸只參與排便、水分吸收,不像小腸負責營養吸收,即使切除了一部分,也不會對生活產生太大影響。
朱大爺轉入胃腸外科病房治療10日後,順利出院。今年1月,他將接受第二次手術,重新吻合腸道。
「死神之徵」在臨床上極少見,從醫25年的王波說,自己也只遇到過兩次,從相關的文獻搜索結果上也找不到太多。朱大爺由於長期便秘,腸道擴張,合併腸道內有產氣菌,導致出現大量氣體,氣體通過壞死的腸黏膜進入了門靜脈系統,導致了他這次遇見「生死關頭」。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圖據溫江區人民醫院
編輯 張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