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綿狀血管瘤磁共振圖像如何讀片?真實案例影像資料分析

2020-12-18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腦海綿狀血管瘤是一組顱內血管畸形,是血管床發育畸形。這些先天性的、異常的血管連接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擴大。病變可發生在家族基礎上。患者可無症狀,但常伴有頭痛、癲癇或小的實質出血。海綿狀血管瘤可以在大腦的任何部位發現,因為它們可以發生在血管床的任何位置。顱內、腦外海綿狀血管瘤也會發生,但較少見。海綿狀血管瘤也可發生在脊髓,通常與多種腦損傷共存。雖然大多數海綿狀血管瘤可以簡單地隨時間的推移,手術切除是一個選擇的病變,造成顯著的發病率。由於海綿狀瘤周圍有神經膠質邊緣,手術切除相對簡單。出血的控制相對容易,因為通過病變的血流速度比血流率高、血管化程度高的病變預期的要慢。

腦海綿狀血管瘤磁共振成像

海綿狀血管瘤約佔顱內血管病變的1%,佔腦血管畸形的15%。隨著MRI的出現,海綿狀血管瘤是目前最常見的腦血管畸形。在早期的主要屍檢報告中,計算患病率為0.02-0.53%。MRI顯示海綿狀血管瘤病變,其患病率為0.39-0.9%。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檢測以前未被識別的無症狀病變已將總體患病率估計提高到0.45-0.9%。

實質海綿狀血管瘤的MRI表現為典型的棒狀、邊界平滑、輪廓清楚的複雜病變。核是由多個混合信號強度的病灶組成,代表了不同演化階段的出血。

含有脫氧血紅蛋白的急性血腫在t1加權像上呈等信號,在t2加權像上呈明顯的低信號。亞急性血腫含有細胞外高鐵血紅蛋白,由於高鐵血紅蛋白的順磁效應,在T1和t2加權像上均顯示高強度。

在T1和t2加權像上,穿插的含纖維元素表現出輕微的低密度,因為它們含有鈣化和含鐵血黃素的混合物。在t1加權像上,異質核通常被低信號強度的含鐵血黃素環完全包圍。由於磁化率的影響,在t2加權和梯度重聚焦的圖像上,邊緣的低密度變得更加突出,或稱為水紋。

較小的海綿狀血管瘤可表現為局灶性低密度結節,T1和t2加權序列。在梯度回波圖像上,由於增強了序列的敏感性,小的病變被描繪得更清晰,數量也更多。當回聲時間延長時,序列梯度回聲圖像也被證明可以進一步定義這些點狀病變;這一發現表明,這種病變包含順磁性物質。

當用飛行時間技術成像時,海綿狀畸形中央核的高鐵血紅蛋白可能模仿血液流動。然而,通過低速編碼(10- 20cm /s)獲得的相襯磁共振血管造影圖像不應顯示血流或異常血管分布;這一發現有助於排除血管病變。

通常,海綿狀血管瘤與腫塊效應或水腫無關,也不表現出供血動脈或引流靜脈,除非與其他具有類似特徵的血管畸形相關。海綿狀血管瘤與靜脈畸形有關,通常表現為引流靜脈。通常,傳統的血管造影可以幫助進一步鑑定這些混合情況。

海綿狀血管瘤發現通過使用核磁共振包括其他神秘血管畸形(動靜脈形成血栓/動脈瘤,毛細管毛細管擴張),出血性一級或二級腫瘤(轉移性黑色素瘤、甲狀腺、腎細胞、絨毛膜癌),澱粉樣血管病,治療或以前感染(弓形體病、囊蟲病),出血與血液惡液質(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病、白血病),和腦瀰漫性軸索損傷的後遺症。

真實腦海綿狀血管瘤磁共振診斷分析

圖1:大型,右額葉和左枕葉海綿狀血管瘤t1加權軸向MRI。這兩個非均質團塊有一個高信號強度和低信號強度的網狀核,周圍有含鐵血黃素的低密度環。

圖2:MRI顯示右側額葉和左側枕葉海綿狀血管瘤明顯增大。含鐵血黃素環由於其增加的磁化率效應而顯示出一種暈輪效應。

圖3:與T1和t2加權序列相比,該圖像顯示了梯度回波序列在檢測較小病變方面的敏感性增加。t1加權MRI未能顯示在梯度回波圖像上顯示的多個微小的空洞。

診斷出腦海綿狀血管瘤之後,需要手術嗎?

腦海綿狀血管瘤治療選擇基本上是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患有偶然性海綿狀血管瘤的患者保留了保守的選擇,並在神經外科診室中進行定期隨訪。主要指沒有明顯體徵以及未出過血或再次出血可能性極低的患者。

手術治療:出現癲癇發作,症狀性出血或神經功能缺損的可觸及的腦海綿狀血管瘤患者應進行神經外科治療。

這些患者術後的康復會非常好,其先前症狀明顯改善,甚至恢復正常生活。

腦海綿狀血管瘤有時位於神經系統的非常脆弱的區域,例如腦幹。這種將大腦與脊髓連接起來的結構支持了生物體的重要功能。因此,這種類型的腦海綿狀血管瘤代表了神經外科專業中最複雜的病理之一,因為它們會引起非常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

臨床案例

該患者10多年腦幹海綿狀血管瘤病史(圖1),6次腦幹出血、多次住院保守治療、曾因出血入住ICU 60多天。在第六次腦幹出血後,德國巴特朗菲教授為其進行手術全切術。術後核磁影像顯示(圖2右側):肉眼下全切腫瘤,術後第二天患者轉出ICU,術後並無其他神經功能受損及新症狀出現。術後一周,患者已能獨立下床,少量活動,面部麻木消失,一側頭部麻木感較手術前好轉,發音較術前好轉。患者及家屬準備出院回家繼續調養。

圖1:術前的腦幹海綿狀血管瘤病變,病灶在腦橋下方腦幹內

圖2:術前術後影像資料對比,左側術前,右側術後

相關焦點

  • 「定時炸彈」腦海綿狀血管瘤出血可以預測嗎?預測因素有哪些?
    腦海綿狀血管瘤是一種罕見的血管病變,在一般人群中發病率約為0.4% - 0.8%。雖然它們的病程通常是良性的,但腦海綿狀血管瘤可能會出現頭痛、癲癇或出血等症狀。由於罕見,所有腦海綿狀血管瘤中出血的真實發生率仍然未知,但有症狀的腦海綿狀血管瘤中出血率可能高達40%。
  • 腦海綿狀血管瘤會遺傳給下一代嗎?三個已知的遺傳基因被發現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腦海綿狀血管瘤可以單獨發生,也可以在家庭中發生,並且由於基因突變而遺傳。伴有家族性海綿狀瘤,在您身體的每個細胞中都發生了特定基因的突變。
  • 海綿狀血管瘤嚴重嗎?3秒讀懂海綿狀血管瘤
    海綿狀血管瘤嚴重嗎?濟南血管瘤醫院在線為大家講解,海綿狀血管瘤是在出生時,即出現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稱為靜脈畸形。血管損害一般發展較慢,常在兒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顯。大多數靜脈畸形呈海綿狀,故名。病變除位於皮膚和皮下組織外,還可發生在黏膜下,肌肉甚至骨骼。
  • 腦海綿狀血管瘤答疑:患者關心的幾大問題答案都在這裡!
    腦海綿狀血管瘤是腦血管疾病的一種,是一種良性血管性腦瘤。腦海綿狀血管瘤實際並不是腫瘤,而是血管畸形。大多數患者在接受腦部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時,才知道自己患有這種疾病。有些人會出現症狀,比如癲癇,因為腦海綿狀血管瘤在流血,或者中風,因為它破裂了。動脈瘤是類似的,但它是在動脈中形成的。
  • 丘腦海綿狀血管瘤需要手術嗎?|海綿狀血管瘤|動靜脈|丘腦|手術|...
    丘腦海綿狀血管瘤相當罕見,常與基底節、腦幹或兩者合併報告。對於這些病變的自然病史很難得出直接的結論,尤其是考慮到僅有丘腦病變的相對較少。因此,問題很多:病變是家族性的還是非家族性的?是否有出血症狀?它們是需要手術或還是觀察?有利的結果是否與某種形式的治療有關,包括手術切除或放射外科手術?
  • 帶「瘤」不是瘤的腦幹海綿狀血管瘤嚴重嗎?|海綿狀血管瘤|顯微外科...
    海綿狀腦血管瘤是指有眾多薄壁血管組成的海綿狀異常血管團,即畸形血管團,雖然帶了一個「瘤」字,但並不是真正的腫瘤,看起來有點像爆米花。既然不是腫瘤,那麼腦幹海綿狀血管瘤還嚴重嗎?  海綿狀血管瘤導致的腦幹出血可致患者死亡  腦幹海綿狀血管瘤嚴重嗎?
  • 丘腦海綿狀血管瘤能治好嗎?手術還是保守治療?
    丘腦海綿狀血管瘤相當罕見,常與基底節、腦幹或兩者合併報告。對於這些病變的自然病史很難得出直接的結論,尤其是考慮到僅有丘腦病變的相對較少。因此,問題很多:病變是家族性的還是非家族性的?是否有出血症狀?它們是需要手術或還是觀察?有利的結果是否與某種形式的治療有關,包括手術切除或放射外科手術?
  • 勝利油田中心醫院突破「生命禁區」,成功切除腦幹海綿狀血管瘤
    如何突破「禁區」開展腦幹手術是多年來困擾著神經外科醫生的難題,腦幹不僅結構複雜、功能獨特、神經核團密集,而且與人體的呼吸、心跳、意識、運動、感覺等功能都息息相關。在腦幹進行神經外科手術操作,要求手術醫生必須熟練掌握腦幹局部解剖及系統解剖,手術要精中有細、穩準有度,術中還要密切監測腦幹各項功能,術中稍有不慎或監測不周,要麼術中無法收場,術後患者嚴重殘疾,要麼生命終結。
  • 三次腦出血原是血管瘤惹禍
    近日,記者從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獲悉,經診斷導致小金腦出血的元兇是「腦海綿狀血管瘤」。目前,小金的情況已好轉,正在進一步恢復中。    9月下旬,家住長沙的15歲男孩小金感覺渾身乏力、不願活動、嗜睡、反應遲鈍,在家休息後症狀並沒有改善,反而出現了頭部劇烈疼痛伴有嘔吐症狀。
  • 血管瘤的症狀 家長應知道的兒童血管瘤病症
    血管瘤,血管瘤的症狀,血管瘤類型,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  血管瘤病症1.紅胎記  血管瘤病症之紅胎記又稱為鮮紅斑痣,血管瘤這個紅胎記病症多出現在血管瘤患兒的面、頸部、頭皮的部位,血管瘤這個紅胎記病症為淡紅或暗紅的斑塊
  • 廣州磁共振無磁攝像頭大概什麼價格
    廣州磁共振無磁攝像頭大概什麼價格體都會對病人或大夫造成嚴重傷害。鐵磁性投射物既可以是縫衣針、別針、螺絲刀、扳手等小物體,也可能是氧氣瓶、吸塵器、工具箱等大物體。典型的鐵磁性投射物含有鐵的成分,但鎳和鈷等元素也具有較強的鐵磁性。非鐵磁性金屬物品雖然不產生投射效應,卻能形成金屬偽影而幹擾圖像。
  • 珠海香洲區人民醫院引進高端磁共振設備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達為了進一步提高醫院影像專業診治水平,近日,珠海香洲區人民醫院新購置了一臺飛利浦公司1.5T磁共振機,經過安裝調試,目前正式投入使用。今年65歲的市民趙阿婆是一名康復科患者,長期左膝關節疼痛,聽說該院新引進了一臺磁共振設備,檢查更精細、清晰,她主動與醫生溝通,想使用磁共振替代CT檢查。綜合評估後,前往放射科進行了左膝關節磁共振掃描,並在兩個小時後取到了詳細的診斷報告,阿婆和家屬都非常滿意。
  • 血管瘤危險嗎 血管瘤竟有這麼多危害
    血管瘤有幾種類型1、毛細血管瘤較為常見,屬於血管畸形。由擴張和增生的毛細血管網構成,包括草莓狀血管瘤及鮮紅斑痣(俗稱紅胎記)。女嬰多發。症狀描述:草莓狀血管瘤多為出生時或出生後早期出現皮膚紅點或小紅斑,逐漸增大,紅色加深並隆起,高出於正常皮膚表面;鮮紅斑痣大多數為不高於皮面的紅色斑塊,二者的共同點為瘤體邊界分明,壓之可稍退色,釋手後恢復紅色。
  • 嬰兒血管瘤要緊嗎?了解清除嬰兒血管瘤,更好地發現與治療疾病!
    基於以上分析,許多學者提出:當嬰兒出生後斷奶,孩子身體中母親激素水平會不斷降低,這樣血管瘤自然也會消失。也有學者用這樣的理論進行治療,將激素和雌激素受體抑制劑用於血管瘤的治療。多發性單發或者是多發都有可能,能夠和海綿狀血管瘤共同存在,這樣就被稱作是混合型血管瘤,要早點進行治療。3、海綿狀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是由靜脈和脂肪組織共同組成的,而且主要也是在皮下組織生長,還能夠在肌肉的位置進行生長。
  • 面部血管瘤都有哪些症狀和危害!
    浩子今年十多歲了,打小就調皮,學習成績基本都是班級裡最後幾名,剛開始老師還管教,後來浩子越來越皮實,作業不寫,罰站不怕,在講臺上讀檢討的時候都是笑嘻嘻的。沒辦法,最後老師管不了浩子了,跟他說只要不擾亂課堂秩序,遵守班規,允許他在最後一排自己玩自己的。
  • 鄭州中原科大醫院的專家介紹草莓狀血管瘤的治療知識
    這種不突出或略突出皮膚表面、表層呈顆粒狀的斑塊就是臨床上所稱的草莓狀血管瘤。 草莓狀血管瘤 發現孩子有草莓狀血管瘤,很多家長既擔心其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又怕孩子太小,不適合治療。那麼,對於草莓狀血管瘤這種疾病,什麼時候採取治療比較合適呢?
  • 高場強磁共振成像手術麻醉專家共識|磁共振|麻醉科|共識|手術|患者...
    功能性及代謝性圖像如彌散張量成像、血氧水平依賴功能性MRI及血管成像等與術中MRI圖像融合,為外科醫師提供解剖、功能和腦代謝等多種信息,不僅提高手術精度,還可指導手術和術後治療,減少併發症。近年,在神經介入領域也多有應用。
  • 血管瘤能根治嗎?5種治療方法徹底治療血管瘤
    血管瘤能根治嗎?濟南血管瘤醫院專家說,在我們身邊還是有不少小朋友身上患有有血管瘤,專家介紹道患者頭部是血管瘤的好發部位,不同類型的血管瘤,所採用的治療方法也不同,血管瘤完全可以根治的,主要看你選擇什麼類型的醫院,治療是否專業,是否權威,設備是否齊全。下面請專家來介紹一下血管瘤的治療。
  • 草莓狀血管瘤症狀及危害詳解!
    草莓狀血管瘤多發於嬰幼兒身上,初起時為小的紅色斑點,以後會迅速增長,有的患兒1~2歲左右停止生長,但概率較低。草莓狀血管瘤外表光鮮靚麗,形狀酷似草莓,故而得名。濟南血管瘤醫院提醒廣大家長:草莓狀血管瘤雖然名字好聽,但危害卻十分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