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讀紅樓,就是看一看大觀園的熱鬧,再為寶黛的悽切愛情掬幾把淚水,只看到了情情愛愛。
但如今人到中年,有了自己的孩子,回過頭來再看,竟發現它竟然是一部育兒寶典。
擔心隔代育兒,孩子就得自己養
因為種種原因,現在很多父母選擇將孩子託付給老人。但隔代育兒卻同時會產生很多問題,賈寶玉就是最好的例子。
寶玉銜玉而生,長得最像他的祖父,又生的討喜,所以賈母格外喜歡他,從小便養在身邊。
寶玉不喜歡讀書,每當賈政要呵斥他時,賈母都會攔著,所以很多時候賈母便成了他逃避功課的避風港。
不僅學習上如此,生活上也是。有一次賈政因蔣玉菡將寶玉痛打了一頓,賈母大發雷霆,不惜將兒子賈政大罵一頓。
正是在這種溺愛下,寶玉被養成了一個「小霸王」。不過所幸的是寶玉本性不壞,賈母與兒子兒媳之間也沒有太大的爭執,寶玉雖然沒長成賈政所希望的樣子,但也沒做很過分的事。
但現實生活中呢?
由於兩代人的思想不同,教育方式不同,就更容易產生矛盾,甚至親子關係也會變得很差。
將孩子交於老人帶時,雖然換來了一時的輕鬆,但也失去了更多。
錯過了孩子成長的一些重要節點,錯過了一些重要的時刻。親子關係變得疏離淡漠,每當想要觸碰之時卻又無奈收回手。在孩子那裡得不到尊重,也體會不到愛。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自己帶孩子,就儘量不要讓老人幫忙帶。哪怕萬不得已,每天也要抽出固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缺席了他的成長。
自己的孩子,就自己負責。
不要當一切都來不及時,才後悔當時沒有親力親為。
母親層次低,孩子不好養
說起紅樓夢裡的母親形象,有兩位對比特別鮮明。不僅是為人處事還是教育觀念都天差地別。
愚蠢自私的母親當如趙姨娘。清代有位紅學家曾這樣評價趙姨娘:「天下之最呆、最惡、最無能、最不懂者無過趙氏。」
趙姨娘本是丫鬟出身,後來又成了賈政的姨娘,生下了賈環和探春一雙兒女。
她嫉妒鳳姐的囂張和寶玉的得寵,三番兩次要將鳳姐與寶玉置於死地。
趙姨娘的心狠手辣和愚昧無知,成了兒子賈環最直接的「榜樣」。趙姨娘的另一個女兒探春,從小自立自強,用自己的努力,活出了另一片天地。
然而,她的母親趙姨娘,卻是探春一輩子碰不得又說不得的傷口。
有這樣一個愚蠢自私的媽,連鳳姐都為她遺憾:「好個三姑娘,我說她不錯。只可惜她命薄,沒投生在太太的肚子裡。」
最終,她養出的一雙兒女,一個心術不正、心狠手辣,一個不認她、急於與她劃清界限。
都說「母親什麼性格,就什麼命」。
對孩子最深的傷害,往往來自最親近的人。
母親的愚昧自私,毀掉的是孩子一生的幸福。而另一位有遠見的母親,李紈卻是另一番模樣。
李紈青春喪夫,帶著年幼的兒子賈蘭,過上了孤寡生活。
她故意選擇簡樸清貧的「稻香村」居住,為的是讓孩子遠離富貴和奢華,養成勤儉的品質。並且常陪伴其左右,督促其苦讀、用功學習。
或許在別人看來,身為母親的李紈有些「絕情」。
可她「絕情」恰恰是有遠見的最好體現。既然母親註定無法陪孩子走到最後,就應該早點放手,讓他直面生活。
既然孩子的人生必然經歷風雨,那就不該讓他從小生長在溫室裡,失去了迎接風雨的能力。
正是因為有這麼一位有遠見的母親,賈蘭比寶玉多了一份堅韌,在長大後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
龍應臺曾說:「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真正的好母親,不是讓孩子在蜜罐裡長大,而是在該狠心的時候狠心。
只有孩子敢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才有機會羽翼豐滿,展翅翱翔。
夫妻步伐一致,孩子要一起養
重看《紅樓》時,很深的一個感觸就是:賈寶玉家不是典型的詐屍式育兒嗎?
印象中,寶玉和父親賈政鮮少有待在一起的時候,幾乎每次賈政出場要麼就是問寶玉功課學的什麼樣了,要麼就是寶玉要挨打了。
在這種情況下,寶玉也是極其害怕父親的,每次只要知道賈政不在家時就格外開心。態度轉變最鮮明的是有一次賈政叫寶玉去書房問功課,寶玉在房內時誠惶誠恐,唯唯諾諾,但剛踏出門時就和一個下人開始說說笑笑。
賈政嫌棄寶玉不求上進,只知和一堆女孩子混在一起,認為沒出息。
但是其實他也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
由於缺乏父親這種「陽剛」的教育,寶玉的性格是偏女性化的,情緒也更多愁善感。
這歸根還是父位缺失的問題,試想,如果賈政和王夫人一起更多的參與到寶玉的成長中來,寶玉也不會形成這種性格。
一個家庭中,最好的教育應該是雙管齊下,擊鼓傳花。而不應該是一個人詐屍,一個人無奈。
商討一致的教育理念,確定一致的教育方式,傾注一致的感情。
夫妻步伐一致,才能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上面提到了賈寶玉父親的缺位,通常情況下,父位缺失將會導致母親對孩子過度依戀與關注。《紅樓夢》中,王夫人也不例外。
王夫人特別看不慣寶玉身邊有長得漂亮的女孩,對於寶玉接觸過密的下人也非常留意。
劇中有個悲劇人物,叫金釧,她本是王夫人的貼身侍婢。
但是由於有一次王夫人午休時,看到金釧和寶玉非常親暱地開玩笑,便氣不打一處來。王夫人一怒而起,以金釧勾引寶玉為名將她趕出賈府。
在封建時代,「名聲」與「清白」對一個女孩來說是多麼重要的事,但王夫人卻因和兒子打鬧就說他「勾引主子」,以致金釧投井而亡。
除金釧外,因晴雯生的好看並且與寶玉交好,王夫人便藉機將晴雯趕出賈府。
仿佛王夫人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了關注寶玉身邊人上。
這不就是「戀愛式」育兒嗎?因自己的情感需求無處安放,便轉嫁到孩子身上。但這並不是一種健康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是以分離為目的的親密關係,關注孩子沒有錯,但過多的關注便是「越位」。
對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將注意力適時從他身上移開,將自己的心放到屬於它的地方。
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去探索,我們也有自己的感情去維護。
沒有一個父母不愛孩子,但很多卻愛錯了方式。
隔代育兒、詐屍型育兒、戀愛式育兒,都是不健康的育兒方式。現實卻是,以上三點,我們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遇見過,或者正在經歷著。
一個家庭,最健康的育兒方式應該是等邊三角形,父母與孩子各佔一個頂點。也希望育兒道路不同行的父母,能夠互相攙扶。
最後,身為家長,我們要謹記:
養育孩子需要愛,更需要陪伴,這份陪伴是對愛對好的表達。
養育孩子需要愛,更需要父母雙方的愛,缺一個都不行。
養育孩子需要愛,更需要適當的愛,水滿則溢,盈滿則虧。
願父母們都可以避開養育的坑,陪伴孩子健康長大,許其一片廣闊天空。
你對上述情節有印象嗎?
你在《紅樓夢》裡學到什麼教育方法呢?
在底部留言區說說你的看法~
來源:網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