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心理專家:心理調節是運動「必修課」

2020-12-2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合肥8月16日電(記者周暢)如何對運動員進行心理疏導、受疫情影響如何調節運動員心理、青少年接觸運動對心理健康有哪些幫助?在2020FALA GOLF青少年球員精英賽舉辦期間,記者對上海體育學院運動心理專家溫筱茜進行了專訪。

  運動員:心理調節是「必修課」

  溫筱茜曾是裡約奧運會中國射擊隊備戰醫科保障團隊的成員,在她看來,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往往很強大,因為「有時一槍就決定了以後的人生」。比賽期間如何調節心理壓力,成為運動員和保障團隊的「必修課」。

  「面對大賽,心理方面的工作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賽前心理準備、賽中心理支持和賽後心理恢復。」溫筱茜介紹道。

  賽前心理準備階段,溫筱茜建議至少應在開賽前一周開始情緒調整,進入賽區後就要進行心理調控,如心態準備、信息與環境應對、身體狀態關注與調整。

  「比如遇到跨省、跨海拔、甚至跨時區的轉場,運動員的身體和心理都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尤其到了大賽,運動員應該要對比賽日的工作行為流程、心理應對有所準備。流程越詳細,對緩解焦慮越有利。」溫筱茜說,運動員自己做比賽預案並進行預演非常重要。

  比賽期間,有時心理專家不一定能夠隨隊進入賽場,那麼溫筱茜就會給教練員準備「小紙條」,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對話指導。如果比賽中間有交流時間,如從資格賽到決賽期間,教練員和心理專家會為運動員做些短暫的心理調整,幫助運動員進行情緒調整、識別問題與應對。

  高強度的比賽結束後,如何讓運動員從興奮狀態中正常恢復、總結自身問題等,也需要心理專家的引導,幫助運動員將運動中獲得的能量投入到生活其他角色中,把比賽中收穫的經驗與方法,泛化到生活中。

  「能走到職業行列、專項頂尖行列的運動員,心理上都非常執著。」溫筱茜說,即便是退役運動員,也能將運動中汲取的能量釋放到下一階段的人生中,也能取得好的成果。

  疫情:關注運動員心理變化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體育賽事與往年相比大大減少,一些重大賽事也取消或被迫推遲,在這種情況下,溫筱茜認為要關注運動員們的心理變化,尤其是在長時間封閉訓練、沒有大賽的情況下,運動員們的競技狀態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水平或者發生波動,需要多種方式、渠道保持他們相對平穩的心理狀態。

  「本來奧運會組隊都已經完成了,但推遲到明年後人員會有變動。面對新的奧運計劃,有些運動員可能因為年齡、身體狀態等問題而無法參加,有些運動員要面臨隨著時間推移而產生的身體狀態變化,有些運動員可能因為對自己的競賽預期無法按時實施,這些都可能讓運動員產生心理落差,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溫筱茜建議,教練組要根據長期目標重新調整計劃,運動員對自己的規劃也要重新調整,這個過程需要花一些時間,接受變化、重新定位目標和實現目標,是個系統性的工作。

  從以往經驗來看,溫筱茜建議各個隊先對運動員們進行心理評估,然後再去做動態調整,「每個運動員都是不一樣的,運動表現目標要產生變化,動態式調整自己的目標,去接納改變,從情緒和認知層面梳理完,再去調整訓練強度,也建議各個運動隊主動辦一些其他活動,通過多種形式調節運動員的心理和積極性。」

  而對於逐步放開的大眾賽事,溫筱茜建議運動愛好者們根據當前的體能與技、戰術狀態適時調整自己的表現期待,可以更積極參與活動和比賽,但不能對結果要求太高。「畢竟經過了長時間的休整,身體也是有變化的,應當做好配合訓練、傷病預防,再去積極備賽。」

  青少年:能動就別讓孩子躺著

  「如果是鍛鍊,那孩子越早運動越好。從幼兒期開始,只要他/她想爬就別讓孩子躺著。」溫筱茜笑著說,規律的鍛鍊對神經系統發育和認知能力改善是有幫助的。

  2018年的《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推薦兒童青少年(6至17歲)每日應進行至少累計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和增強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動。兒童青少年的身體鍛鍊活動可以改善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BDNF)的濃度,進而對身體協調、認知能力有所改善。如果參與到策略性、戰術性的運動訓練中,還可以提高社交技巧和社交能力。

  「以高爾夫為例,打高爾夫可以提高身體能力、大小肌肉群的精細控制,對於運動協調性、決策能力都有提升。比如根據天氣情況、現場情況,決定下一步要做什麼動作、肌肉怎樣變化。高爾夫這樣的項目,對身體素質要求相對較低,又是戶外運動,在運動轉場時,還可以把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結合進來,對身體和心理發展是有很多好處的。」溫筱茜說。

  對於當前的校園體育熱,溫筱茜認為孩子們運動的熱情一定不是來源於比賽中能得第幾名,而是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身體和心理上獲得了什麼,孩子感受到運動後的快樂,這些比跑第一、遊更遠更重要。青少年如果不走職業發展道路,適當動一動也可以減少學習的疲憊。

  「一直專注學習可能也會倦怠,適當運動也會有助於學習過程中更加投入,就像現在很多成年人也會堅持運動,運動帶來的快樂是沒有辦法被替代的,可以幫助人們從枯燥的學習、工作中解脫出來。」溫筱茜說。

相關焦點

  • 運動對健康心理建設的重大意義
    它對人的心理健康,以及對心理疾病的治療也早以被學界證實,並被社會所公認。但如果你稍有了解就會發現,當今國內的心理學領域,在心理健康構建和心理問題治療中,體育運動作為一種重要途徑和方式,並不被重視,更談不上為心理諮詢和治療師們廣泛應用。究其原因眾多,思想因素最為首要。
  • 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需要「運動處方」
    因此,「運動處方」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同樣可以發揮作用,「雖然重症患者暫不宜運動,但在治癒後心理重建的過程中,運動幹預非常必要;對輕症患者而言,可以根據身體狀況和所處環境選擇一些操作性強的運動,有助康復;而最迫切需要運動調節的則是一線醫護人員、工作者、志願者和居家隔離的大眾,因為我們在保護自己不被病毒侵害的同時,也要提防焦慮和抑鬱等負面情緒,有時心理病毒比新冠病毒更可怕。」
  • 自我調節是消除恐慌心理的最好辦法
    為此,記者專訪了濟寧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市級心理救援醫療隊專家、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心理四病區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劉霞。 記者:疫情期間,很多人談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會非常恐慌,您如何看待疫情下的這種情緒反應?
  • 2019運動心理觀察(一):高水平運動員心理健康風險(2)
    查遍所有期刊,迄今為止,除了對單一心理症狀/障礙的一些研究外,關於精英運動員心理健康症狀/障礙所涉範圍的調查,只有5個,全部來自歐美運動發達國家
  • 官方:回歸多特蒙德,前門將勞克斯出任運動心理專家
    多特蒙德官方宣布,曾在球隊效力過的勞克斯回歸,他將出任俱樂部的運動心理專家。在掛靴後,勞克斯在德國U20國青隊和霍芬海姆擔任過門將教練,之後他在拜仁慕尼黑、RB萊比錫和斯圖加特擔任過心理教練。勞克斯是在2015年夏天出任斯圖加特心理教練的,在2018年夏天離任後,他一直沒有找到新東家。
  • 【心理健康】心態調節的10種方法
    【心理健康】心態調節的10種方法 2020-12-10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將眼動技術用於運動心理研究
    思維、決策等是運動心理學領域涉及的重要內容。通過眼動技術對體育運動領域進行研究,既能豐富運動心理學研究的領域和技術手段,也有助於準確把握運動心理規律,在競技實踐中幫助運動員提高競賽水平。在直接對抗項目的研究中,巴德(Bard)和弗羅萊(Fleury)採用「專家—新手範式」,對比了新手和專家冰球守門員在模擬和現實比賽中的眼動規律。結果發現,在實驗室的模擬比賽中,他們對曲棍和冰球的注視次數都較多。但在真實競賽情景中,專家守門員對外界刺激反應更快,因為他們無須過多地注視冰球本身,而可以通過冰球曲棍的運動軌跡來預先判斷冰球運動的軌跡和方向。
  • 學會適度調節 保持心理健康
    學會適度調節 保持心理健康 ——市中心醫院針灸科醫生解答市民問診(四) 王素娟     1月6日,市中心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張琳就如何通過心理療法來幫助人們緩解疫情帶來的不良精神狀態,解答了市民問診。    市民田龍問:什麼樣的人容易患傳染病?
  • 淄博市體育局備戰省運運動心理講座開講
    12月10日上午8點30分,由淄博市體育局主辦的運動心理專題講座在淄博市體育局一樓新聞發布廳順利開講。淄博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及各項目訓練單位負責人、教練員近100餘人參加了講座活動。本次講座聘請了北京體育大學張力為教授為大家帶來了一堂極具實踐意義的運動心理課程。張力為教授現為北京體育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運動心理學理論與方法研究,曾幫助中國桌球隊、中國網球隊等多支國家隊備戰、參賽奧運會進行心理訓練和心理諮詢。
  • 運動時,心理疲勞的判定
    運動時,機體不僅會出現身體疲勞,而且還會出現心理疲勞。對於身體疲勞的判定指標有很多,如骨骼肌指標、血液生化指標、尿液指標、唾液指標、心率指標、血壓指標等等。這些判定指標在以前的幾篇文章中都已介紹過了。那麼,心理疲勞的判定指標有哪些呢?
  • 科學運動有效緩解心理壓力
    為此,北京體育大學心理學院院長毛志雄教授從科學運動緩解心理壓力角度介紹了相關情況。 公眾在特殊時期出現心理、情緒上的焦慮是正常情況,可通過休息、體育鍛鍊、文娛活動、自我心態調整、心理諮詢乃至心理治療即可減輕或消失。
  • 調節心理壓力的方法
    人在精神壓力過大時就會造成一些心理疾病,那麼人在出現心理疾病之前,會有哪些徵兆預示自己的精神壓力過大呢? 調節心理壓力的方法 當我們出現心理壓力時,應該如何去調節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心理壓力的調節方法,幫助大家調整心理壓力。
  • 遊泳:一項幫助調節情緒、愉悅心情的運動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體驗,是人的心理或是情感需求是否獲得滿足的反映。現代心理學、生理學和醫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情緒對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作用。通過體育活動調節情緒,促進心理健康是近年來國內外體育運動心理學家研究的主要課題。
  • 健康益智、運動發展、升學指標,遊泳是孩子的必修課
    很多家長都把嬰幼兒遊泳列為了必修課,根據調查顯示86%以上的家長都會帶孩子遊泳,而且很多都是從出生就開始遊泳,這其中不僅僅是孩子喜愛這麼簡單,更是因為嬰幼兒遊泳對健康益智、運動發展有幫助,甚至還影響著孩子的升學,一起來聽聽嬰遊網的解析吧。
  • 高中體育培養學生積極運動心理的有效方法
    摘要:體育運動,通常會讓學生產生身體疲憊感,而且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因為個人身體素質、運動能力而陷入運動瓶頸,有可能會讓學生產生挫敗感、沮喪感,並不利於優化學生的運動心理,也難以全面開發學生的運動潛能,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終身運動意識。對此,高中體育教師則應全面關注學生的運動心理,儘量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與運動情緒,以便逐步改善學生的運動狀態。
  • 滎陽婦幼舉辦《圍產期心理及孕期運動技能提升班》
    12月14日至12月16日,滎陽婦幼在會議室舉辦了圍產期心理及孕期運動技能提升班,本次培訓班特別邀請到了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職業崗位培訓基地特聘講師謝菲老師與北京知媽堂孕期運動教研總監馬一金老師進行授課,來自15個醫療單位的醫護人員及滎陽婦幼保健院三校教師團隊成員參與此次培訓。
  • 治療慢性肌肉骨骼疼痛,要同步進行心理調節!中國專家共識
    近期發表的肌肉骨骼系統慢性疼痛管理專家共識指出,肌肉骨骼系統慢性疼痛的發病機制乃至治療包涵了生理、心理、社會等各個層面。共識指出,慢性疼痛在骨科手術患者中的發病率高,其發病機制乃至治療包涵了生理、心理、社會等各個層面。
  • 如何緩解疫情帶來的心理衝擊? 專家:三種調節方式應對壓力
    每天看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各種數據在增加,一些人會感到壓力,心理受到一定衝擊,該如何應對?3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社會心理服務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楊甫德建議,人們可以通過三種調節方式(包括自身調節、藉助心理援助熱線或網絡調節、到專業機構就診)來應對壓力。第一,認識了解危機。
  • 運動、打拳……豐臺南苑街道有了職工心理減壓室
    在運動器械上出出汗,在智能互動宣洩儀上發洩一下,跟著心理智慧機器人做減壓練習,戴上拳擊手套打打沙包,在唱吧裡吼兩嗓子……為了幫助區域內職工舒緩心理壓力,豐臺區南苑街道總工會建立了心理減壓室,即日起(23日)面向區域內在職職工全面開放使用。
  • 專家答「集中醫學觀察人員、一線工作人員等群體」如何心理調整
    專家答「集中醫學觀察人員、一線工作人員等群體」如何心理調整 2020-08-06 20:44:47來自新疆心理衛生協會、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的兩名心理專家分別就「集中醫學觀察人員做好心理調整和情緒管理」、「醫護人員、志願者等一線工作人員舒緩情緒和心理方面有哪些好的建議和措施」等問題進行答覆。  新疆心理衛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徐向東說,接受集中醫學觀察人員感受到一定的心理壓力,是正常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