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向山鄉都是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12-23 澎湃新聞

灑向山鄉都是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08-18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文紹華 陳傳武 中國化工報

——記興發集團駐村第一書記萬中山

仲夏時節,走進青山如黛、白雲悠悠的興山縣水月寺鎮樹空坪村,映入眼帘的是乾淨寬闊的鄉道,修茸一新的農舍,爭相吐蕊的莊稼,生長茂盛的蔬菜、藥材。

樹空坪村距縣城90多千米,最高海拔1400多米,是興山縣邊遠村之一,「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是這裡的真實寫照。由於地處偏僻,經濟落後,村裡的年輕人大多在外面務工,年老體弱的村民困守在家裡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

2017年秋,興山縣精準扶貧攻堅打響,興發集團有著30多年黨齡的萬中山被派往樹坪村擔任駐村書記。「在村裡幹,工作上可能會面臨很多困難,生活上可能會艱苦一些,你有什麼意見?」「我雖然當過廠長、經理,但我也是農民的兒子,吃過包穀面、穿過草鞋坨、也嘗過在農田裡使牛打耙的苦頭,打贏扶貧攻堅戰,是每一名黨員的責任和義務。請組織放心,我去了後一定好好幹,不讓興發集團幫扶的村拖全縣後腿!」面對組織上的談話,萬中山沒有絲毫猶豫,徵戰前的誓言擲地有聲。

來到村裡,萬中山將全村92戶貧困戶、52個鞏固提升戶的情況一一記在本子上。他召開村民小組會、屋場院子會,把扶貧政策一一宣講到戶,翻山越嶺將扶貧政策落實到戶。他要求村裡的黨員幹部在扶貧工作中不得摻雜任何私心雜念,臺帳要做得清清白白,村務公開要清清楚楚。村民們說:「萬書記辦事丁是丁、卯是卯,我們一百個放心。」

村民餘道鳳居住的房子不時有瓦片掉落。因為是鞏固提升戶,不能享受危房改造補助政策,自己掏腰包又有困難,他要求萬中山幫忙「變通」一下。萬中山說:「扶貧政策是很嚴肅的,你這個忙我不能幫。你房上的瓦片確實要換,弄不好掉下來會傷人的,實在有困難的話我可以私人掏腰包幫你。」第二天,萬中山將2000元現金送到他家裡。

76歲的村民餘聖池老人患多種疾病,每年隔三岔五都要住幾次院。由於女兒在外務工,每次住院都要請護工,小病只能強忍著。今年2月,老人的腰椎盤突出再次復發。當時正值防「疫」關鍵時期,萬中山迅速向縣防疫指揮部報告這一情況,然後同小組長一道連夜將餘聖池送進醫院,為老人墊支1000元入院費,個人掏腰包塞給老人500元生活費,守護一個多星期,直到將老人治好後送回家。

身為領頭雁,當為民謀利。萬中山同黨員幹部一道努力探尋村域經濟發展之路,堅持每年為村裡興辦一兩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為全村勾畫文明鄉村、美麗鄉村建設藍圖,組織開展改水改廁活動。村裡累計改造C、D級危房111戶,改造廁所103戶;對7、8兩個組98戶農戶實施安全飲水工程,爭取資金720多萬元新建柴家坪、觀子口飲水工程,讓村民們告別了長期以來夏天吃渾濁水、冬天無水吃的歷史。

該村8組羅家淌,海拔1400多米,適合發展反季節高山蔬菜,但苦於不通公路。萬中山回到單位向領導反映情況後,爭取單位對口支援,投資數十萬元興修公路2.5千米,讓這裡的100多畝土地連片種上了蔬菜。

萬中山家住在縣城,有兩個可愛的小孫子,如果在公司科室上班可以在工作之餘與孫子享受天倫之樂。但自擔任駐村書記後,他從不當「跑讀生」,除正常休班外天天都住在村裡。用真情和實幹帶領村民改變貧困面貌,將黨的陽光灑向轄區的每一個家庭、每一寸熱土。近2年來,萬中山先後被評為興山縣扶貧攻堅先進個人、水月寺鎮優秀黨員。

原標題:《灑向山鄉都是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2020-11-05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車輪飛轉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車輪飛轉奔小康 2020-09-19 07:10:00來源:央廣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玉林老街區變身慢生活的成都名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玉林老街區變身慢生活的成都名片 2020-06-15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抖in小康遼寧」主題活動舉行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田理 楊詩野)2020年12月16日,由中共遼寧省委網信辦指導,巨量引擎渠道銷售管理中心主辦,遼寧迪潤廣告傳媒有限公司承辦,中國建設銀行遼寧省分行大力支持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抖in小康遼寧」主題活動在瀋陽盛京大劇院盛大舉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達來胡碩村:小康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達來胡碩村:小康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 2020-07-28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放下鋤頭,卻撥動命運的琴弦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現在政策好,交通、物流各方面設施都很完善,振興家鄉產業,讓家鄉人富起來,是我們這些在外的確山人一直惦記的事。」如今,王金堂的琴廠全部招收當地農民,已培養出50位手藝人,學成的人又去帶新人,越來越多的農民告別了靠天吃飯的日子。  提琴產業的發展,讓世界聽到中國的好聲音,也讓這裡的人們生活更加富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貝洪玲:靠勤勞雙手脫貧致富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貝洪玲:靠勤勞雙手脫貧致富奔小康 2020-07-08 2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衢江區「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徵文大賽開啟
    ,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鬥、振奮民族精神的優秀作品,充分展示衢江區社會經濟發展風貌,生動體現衢江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化「活力新衢江 康養大花園」建設,開展「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徵文大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南京阿婆開糕團店40年:我們正兒八經先奔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南京阿婆開糕團店40年:我們正兒八經先奔了小康,幸福的小康!芳婆笑著說:我們正兒八經先奔了小康,幸福的小康! 6842437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江西梅江村的華麗蛻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這個村子在發生著什麼樣的變化呢?今天(10月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報導,我們就跟隨記者到江西高安的梅江村去看一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這個村子在發生著什麼樣的變化呢?今天(10月1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報導,我們就跟隨記者到江西高安的梅江村去看一看。當記者來到梅江村時,突然遭遇狂風暴雨,村民們說,這要是在幾年前,大伙兒可沒現在這麼淡定了。一夜大雨後,當記者再次來到了梅江村,看到的是清新整潔舒適的景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彩雲之南:小康路上的最美笑臉
    ,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如果說上面這段話更多是抽象的數字,那麼記者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中的所見所聞,特別是那一張張掛在鄉親們臉上的絢爛笑容,深深感染和觸動了我們的心靈,這正是脫貧攻堅最靚麗的底色,是小康生活最鮮活的註腳,是奮鬥之路最耀眼的光芒。彩雲之南,目之所及,處處山青水綠、天碧雲淨,產業更興旺,日子有奔頭,黨的好政策託起了百姓的好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張廣平 循著藥香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張廣平 循著藥香奔小康 2020-08-11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酒香中釀出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酒香中釀出幸福生活 2020-10-07 11:4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詩意白沙」,實現更高質量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詩意白沙」,實現更高質量小康 2020-09-13 1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別了,貧困!你好,小康! 清遠連樟村貧困人口...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別了,貧困!你好,小康!「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小康承載初心,小康點亮生活。在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羊城晚報派出多路記者,進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聚焦南粵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關注普通群眾身邊的巨大變化。從今天起,本報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講述您身邊的小康故事。敬請關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半程鎮:戶戶通,鋪就村民幸福小康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半程鎮:戶戶通,鋪就村民幸福小康路 2020-09-30 13: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綠富同興 小康路寬(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科學利用草場讓我們受益無窮。」米吉格道爾吉深有感觸。大興安嶺老林業工人於久江——「不再砍樹當導遊,小康生活不用愁」白狼鎮地處大興安嶺中段嶺脊南側,居民主要以林業職工為主。於久江以前是阿爾山市白狼林業局的一名林業工人,一個月收入2000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
    本文轉自【求是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黑土地上的好日子本刊記者 楊紹華 鄂 璠 58歲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村民劉淑梅笑得陽光燦爛,看一看她現在的舒心日子思維「轉」出新天地,幸福生活來敲門。「叮鈴鈴!」和劉淑梅大姐嘮家常的工夫,她的兒子來電話了。 「兒子,你現在給別人當師傅了,可得認真點,自己學成的同時,要想著多帶出一些人來!」撂下電話,劉淑梅的臉上幸福滿滿:「我兒子叫陳亮,這孩子腦瓜靈,愛琢磨事,也愛嘗試新鮮事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走進隆基股份
    6月11日,由中宣部組織開展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寧夏行活動在銀川啟動。在活動首站,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十餘家中央媒體的30多名記者走進隆基股份在寧生產基地,深入了解隆基股份聚焦高質量轉型,以自身成長幫助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