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慎獨
國民黨政權敗退臺灣後,一直企圖「反攻大陸」,但是敵我實力早已逆轉,蝸居在小島上的國民黨軍只能對東南沿海的島嶼下手。抗美援朝爆發後,解放軍在東南沿海的兵力不是很雄厚,給了國民黨軍可乘之機,讓守島的解放軍吃了一些虧。
國民黨軍得寸進尺,在1953年發動了更大規模的反攻,結果在東山島遭遇慘敗,從此不敢主動進攻沿海島嶼。
解放軍準備充分,胡璉過於自信
東山島位於福建廣東所轄海域交界處,是福建省第二大島,面積165平方公裡,與大陸間隔僅500米,今天已經基本上是半島了。東山縣政府設在島中心的西浦鎮。島北部是寬闊的丘陵地帶,南部狹長但平坦,守島戰士與居民大多在北部。
東山島的地理位置
國民黨軍攻打東山島前,島上只有一個公安第80團,團長遊梅耀,該團改編自解放軍地方部隊,實際駐島兵力大約兩個營。加上一個負責運輸任務的水兵連和民兵,島上總兵力大約1200餘人。
東山島的防務吸取了之前島嶼作戰的一些教訓,福建軍區司令員葉飛組織整修了福建沿海道路,制定徵用民用車輛增援部隊的預案。遊梅耀把團部設在島上,在島上的核心陣地修建了兩條坑道,可以躲避敵人的空襲與炮擊。
葉飛
國軍指揮攻打東山島的是金門防務司令胡璉,他準備利用島嶼漫長的海岸線,從我軍防線缺口登陸,重創島上守軍,然後趕在我軍援軍到來前撤退。他知道福建沿海道路情況不好,大部隊行軍不便,且想當然的認為,東山島是華東軍區管轄,地理上更接近的中南軍區第41軍不會第一時間支援,華東軍區的第31軍則要花3天才能趕到。
他的計劃是集中4個團以上的兵力登陸,把守軍壓縮到島中央,然後阻擊增援部隊,在解放軍主力到達前消滅島上守軍,摧毀工事揚長而去。一件事讓胡璉頭疼,駐金門的美國顧問漢密爾頓提出出動傘兵參戰,並認為傘兵加上兩個團步兵即可完成作戰計劃。
美國顧問檢閱國民黨軍傘兵
漢密爾頓的意見得到了蔣介石的支持,蔣介石想藉此展現國民黨軍戰鬥力,以獲得更多美國軍援。對傘兵一無所知的胡璉只能硬著頭皮把傘兵安排在作戰序列裡。胡璉本想讓傘兵跳傘後擔任警戒任務,然後就跟著步兵坐兩棲戰車撤退,可漢密爾頓與傘兵指揮官顧葆裕一定要在援軍的必經之路八尺門渡口傘降。
胡璉7月份就派空軍轟炸東山島與大陸連接的橋梁,他認為至少需要一周大橋才能恢復通行,但早有準備的我軍工兵不到一天就讓大橋恢復通車。胡璉派軍艦與炮艇抓捕我方漁民獲取東山島的情報,這些漁民回來後向解放軍報告,我軍推斷胡璉要打東山島。廈門的觀測站從金門國民黨軍艦艇的調動情況,大致推斷出了敵人的進攻時間。
顧葆裕
守軍獨面十倍於己的敵人
1953年7月16日,國民黨軍向東山島發起登陸,海上4艘驅逐艦護航,21輛兩棲坦克打頭陣,9艘登陸艦運輸1萬多名國民黨軍氣勢洶洶撲向東山島。天上戰鬥機與傘兵乘坐的運輸機多達上百架。4時45分,敵人兩棲坦克開始登陸,步兵乘坐登陸艇跟在坦克後面。敵人在灘頭未遭到抵抗,迅速向守軍前沿陣地突進。與此同時,上千名傘兵開始在八尺門渡口傘降。
遊梅耀見敵人海陸空並進,命令部隊堅守陣地,等待援軍。個別班排因為所在位置較為孤立,撤退不及時遭遇較大傷亡。敵人在接觸到我軍核心陣地後遇到頑強抵抗,其中一個團在兩棲坦克支援下猛攻2營6連1排的陣地,1排死戰不退,斃敵200餘人。其餘各陣地也都陷入苦戰,但這些地方部隊在優勢敵人面前絲毫沒有畏懼,硬是讓敵人無法前進。
另一邊,被美國顧問寄予厚望的傘兵在一開始就成了災難,原本他們要在200米高度跳傘,但是運輸機駕駛員不敢降低高度,在1000米就把傘兵扔下去了,好幾分鐘才能落地。在八尺門的是負責運輸的水兵連,他們很少在一線作戰,但看著敵人傘兵跳下來了,紛紛從倉庫裡拉出機槍對空射擊,不少傘兵沒落地就被擊斃。
幾百名傘兵天女散花一樣分散在灘頭上,個別還掉到了海裡,招呼集結的軍官被我軍迫擊炮與機槍重點照顧,一個小時後才集結起來。起初這些傘兵憑藉迫擊炮與機槍壓制了水兵連與民兵,但當側翼陣地部分戰士趕到後,這些傘兵便被擊退,水兵連副指導員帶著炊事班俘虜了幾名傘兵,用繳獲的機槍向敵人射擊。
國軍傘兵
援軍火速趕到,敵人倉皇撤退
在敵人登陸東山島的第一時間,我軍就按照預案迅速組織增援。胡璉認為,沿海道路崎嶇難行,又缺少汽車,第31軍至少要花幾天才能趕到。第31軍91師272團,他們乘坐準備好的汽車,冒著敵機轟炸,上午9時便到達東山島對面的大陸,水兵連立即組織船隊運輸援軍上島。援軍上島後開始圍殲敵人傘兵,敵人傘兵則佔據幾個山頭與我軍對峙。
在東山島主陣地牛犢山、公雲山與王爹山,公安80團正與敵人苦戰,敵人以為公安團戰鬥力不強,誰知絲毫不亞於國民黨正規軍。戰前修築的兩條坑道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士們在坑道中頑強抵抗,用手榴彈與衝鋒鎗與敵人短兵相接。
戰鬥中的公安團戰士
在公元山,1營2連116人抵抗敵人海軍陸戰隊一個大隊,連續打退敵人18次進攻。隨後2連與增援部隊配合,擋住了敵人的後續攻擊,戰後榮獲「東山島戰鬥守備一等功臣連」。
敵人在王爹山與牛犢山前同樣遭遇頑強抵抗,雖然控制了島上大部分區域,卻無法攻佔我軍核心陣地,敵人為了鼓舞士氣,在臺灣島上的廣播電臺宣稱佔領了東山島,只有胡璉明白,這一戰已經失去了意義。
我軍戰士對空射擊
戰至16日午夜,我軍已有5000多人上島,葉飛準備在島上兵力達到20,000人時發起總攻。另一邊,胡璉在考慮怎麼把島上的部隊撤下來,他命令空軍戰機與海上的戰艦掩護步兵撤退,17日傍晚海水漲潮,登陸艦靠岸接應步兵登船,到了18時,大部分步兵已經登船。
倒黴的傘兵因為距離撤退位置比較遠,僅一百多人逃脫,其餘要麼被擊斃要麼成了俘虜。至27日19時,未能登船的國民黨軍放棄抵抗,東山島戰鬥勝利結束。
國民黨軍賠了夫人又折兵
東山島戰鬥我軍斃傷俘敵3379人,其中俘虜715人,俘虜中傘兵佔了很大一部分。另擊毀坦克兩輛、小型登陸艇三艘、落地機兩架。我軍傷亡1250餘人。不過國民黨軍不承認失敗,大言不慚地宣稱取得了東山島大捷。
東山島戰鬥紀念碑
蔣介石本想通過攻打大陸沿海島嶼讓我軍不得安寧,展現國民黨軍戰鬥力,繼而獲得更多的美國援助。誰知不僅沒打贏,還損失了不少精銳的傘兵,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胡璉倒是有了打敗仗的藉口,他批評傘兵不聽從他的建議,非要傘降在渡口,結果很快被包圍,而他為了救援傘兵牽扯了不少兵力,導致未能奪下我軍陣地。
東山島戰鬥結束後不久,朝鮮戰場上停火了,我軍終於可以將更多的兵力放在東南沿海,海空軍也可以參與作戰。東南沿海島嶼爭奪戰從敵攻我守,變成我軍逐個奪取敵人佔領的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