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對比在中日工作感受:在日本多少年都會被當作「外人」

2021-01-12 新浪財經

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外國人對比在中日兩國工作感受:在日本,不論多少年都會被當作「外人」

美國《新聞周刊》日本版1月11日文章,原題:外國人不論在日本多少年都會被當成「外人」,日本應向中國製造業學習的事情 去年年底,我的一位外國朋友離開日本,去中國工作了。他非常優秀,在日本獲得博士學位後,進入一家汽車企業工作,發表過數十篇論文。這位友人非常喜歡日本,他和家人也都取得了日本國籍。但在日本辛苦工作和生活這麼多年之後,他卻無法繼續忍受。

即便擁有日本國籍,且在大企業工作了多年,我的朋友仍然不能通過房屋中介租房,必須由公司替他租房,否則他就沒有房子可住。後來他買了一套房子,但是在搬家的時候,卻被一位鄰居大爺大聲地訓斥:「一個外國人,連基本的寒暄都不會嗎?」

在他的公司,不斷有外國員工辭職。外國人在那裡常常感到不被信任,甚至連開會的時候也被有意忽視。即使進入管理層,也經常被視為是「從發展中國家來的可憐的外國人」。換句話說,在日本,外國人付出辛苦努力是得不到回報的。

這位朋友向我感慨:很遺憾,不論在日本多少年都是被當作外國人。最近,我也有類似的感受,每當在網上專欄發表這樣想法的時候,就會有很多跟帖評論建議我回到(原籍國)伊朗。正因為這樣,我的這位朋友最終決定離開日本,去一家中國知名汽車企業工作。

抵達中國的第一天,他就可以通過房屋中介直接租房。在公司內部的研發部門,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可以毫無顧忌地進行激烈的討論。這與他生活多年的日本社會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當然,剛到一個新環境,可能覺得所有新鮮事物都是美好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負面影響也逐漸凸顯出來。即便如此,他依然能感受到中國大都市的繁榮氛圍。

大約30年前,中國開始貪婪地學習日本,可以說是舉全國之力學習日本。如今,中國的論文發表數量、專利數量已經躍居世界前列。雖然日本不必什麼都向中國學習,但中國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日本參考和借鑑。(作者石野沙赫蘭{音},曾茂譯)

相關焦點

  • 在中國演日本人,在日本演中國人,中日兩國的「外國人」矢野浩二
    01從日本人到"日本人"矢野浩二,1974年1月21日出生於日本大阪府。2000年,矢野浩二首次踏上中國的土地。他經人介紹來拍攝華誼投資的《永恆戀人》,飾演一位日本留學生——川島。當時他還不怎麼會說中文,與人交流都有困難。
  • 日本人談中日海軍實力對比,充滿無奈和迷茫
    中日海軍實力誰更強?這個問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2018年後已經有了明確的答案。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由於平時對這方面關注不多,或其他原因,依然以為還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更強。有意思的是,對於這個問題,日本人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 中日文化本就相互借鑑,日本人一度認為他們優於中華,如何被打臉
    為什麼日本最難接受中國崛起?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復興的速度讓全世界人民都驚掉了下巴。很多十年前來過中國的外國人,十年之後再回到同一個地方,他根本不敢相信他來過。別說外國人了,作為一個中國人,滄海君對家鄉最大的感觸就是:一年一個模樣!兩年不回家,估計我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啦!
  • 在中國演日本人,在日本演中國人,兩國的「外國人」矢野浩二
    由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華夏大地上犯下種種滔天罪行,中日民間的仇恨情緒幾十年來一直存在。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政府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給予了大量援助,中日兩國的民間交往也越來越頻繁,很多愛好和平的日本人民開始反思懺悔自己國家曾經所做的一切,並用實際行動溝通著兩國的友好交往。
  • 外國人為何在中國工作一段時間後,都會選擇離開?是待遇不夠好嗎
    但是,當看到很多來到中國打拼的外國人,經過一段奮鬥歲月後都會選擇離開,究其原因更是會引發很多人的思考:也許,在未來,中國會是世界最強的國度,讓西方大多國家望洋興嘆,而且,能夠在中國生活的人更是世界所有人種中卓越人群的代表。這些預想都在外國人在中國工作過一段時間後離開的原因中得以顯現。
  • 在日本臺灣人國籍登記可不填中國
    在日本臺灣人國籍登記可不填中國 2012-07-11 10:15:38   來源:市場星報
  • 日本全面禁止外國人入境!中日快捷通道暫時關閉
    在新冠肺炎患者累計突破30萬例之際,日本政府正採取更嚴格的抗疫政策。 當地時間13日晚,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記者會上宣布,日本政府已經確定將全面禁止外國人入境,直至2月7日。
  • 中日雙語 | 日本人居然把春分當作清明過?
    春分の日を中日とした前後3日、合計7日間を彼岸といいます。秋にも秋分の日を中日とした彼岸があるため、春のお彼岸(春彼岸)、秋のお彼岸(秋彼岸)などと呼び分けることもあります。以春分日為中點,把前後3天合計7天稱作彼岸。由於秋天也有以秋分日為中點的彼岸,故也區分稱作春彼岸、秋彼岸。
  • 【日本】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工作日的午餐都在吃什麼?
    這是大家吃完之後收拾東西發出的聲音——是的,大家吃得都太快了,而我和其中一些人只吃了還不到三分之一。雖然他們笑著說「是習慣問題」,但對於午餐要儘可能快吃完這件事,日本的商務人士似乎早已得心應手。日本人的午休時間很短,一般是45分鐘,最多也只有1個小時左右。
  • 華媒:日本仙臺助外國人融入社會 華人感受多元文化共生
    中新網8月18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網17日刊登題為《仙臺助力外國人融入社會 華人感受多元文化共生》文章,作者觀察發現日本仙臺成立多元文化共生中心,為住在仙臺的外國人提供服務,幫助他們融入當地社會。文章提到當地華人對此服務表示滿意。文章摘編如下:提起仙臺,讀者一定不會覺得陌生。
  • 日媒:日本仙臺助外國人融入社會 華人感受多元文化共生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日本新華僑報網17日文章,原題:仙臺助力外國人融入社會 華人感受多元文化共生提起仙臺,讀者一定不會覺得陌生。一篇《藤野先生》,讓人們記住了魯迅先生留學的這座城市和在這座城市裡生活著的可愛的人。
  • 日本交談禁忌!絕不能對日本人說的話有哪些?
    我們作為外國人生活在日本,日常學習、工作中難免要和日本人交流,而且多和日本人溝通交流也是提高日語水平最快的方式。但由於文化的差異或語言理解的不到位,往往會有不愉快或者誤會產生,這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了。
  • 感受中日文化交流的動人畫卷
    原定2月結束的「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鑒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延期至4月5日,讓更多觀眾得以欣賞這一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精品大展。   位於日本奈良市的唐招提寺,由東渡日本弘揚佛法的中國唐代高僧鑒真和尚親手興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本寺院。此次展覽的舉辦正值唐招提寺全面修整之際,唐招提寺珍貴文物首次走出日本,作為中日友好的見証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 中日的饅頭是不一樣的東西?中國人到日本容易誤會的11個日文單字
    ◇芋(imo)◆地下根莖類食物總稱中國人在日本看見「芋」腦中肯定都會想到紫色的芋頭,但其實在日本「芋」是泛指地下根莖類食物的總稱,最常用來指稱地瓜、番薯類。其它像馬鈴薯「じゃが芋(ジャガイモ)」、芋頭「裡芋(サトイモ)」、山藥「山芋(やまいも」等等,也能從日文看出它們是屬於根莖類食物的一種。下次在日本看到「芋」可別再直覺認為是芋頭啦。
  • 會講日語就能在日本工作嗎?聽聽在東京從事人力工作的她怎麼說
    所以在跟日本主管會議時,都需要由我們的日本同事做協調翻譯,但中間的時間以及溝通就會相對的沒效率。正是因為這個契機,本來就想學第三語言的我,決定要學日語。加上中日經貿政關係交流都很頻繁,比起其他歐洲語系,日語在亞洲用到的機會多一些,精通中英日的人材相較有優勢。對我來說,做事我都會有一定的計劃,但不會規劃太久後的未來。
  • 作為外國人難以接受的日本食物TOP10
    外國人がなかか受け入れない日本の食べ物。作為外國人難以接受的日本食物10第十名納豆 納豆 なっとう很多同學都說納豆很難吃,可是納豆有減肥美容效果哦,而且可以延年益壽哦,其實是非常有益的產品。09第九名麥當勞薯條マックのフライドポテト為什麼日本的麥當勞的薯條特別奇怪呢,因為日本的麥當勞不會給你番茄醬,包括外送都不會給你番茄醬,如果要的話,一定要說,ケチャップをください。
  • 中日甲午戰爭,清軍陣亡4萬人,你們知道日軍傷亡多少人嗎?
    1894年,日本以朝鮮問題為藉口向清政府宣戰,這是一場日本蓄謀已久的戰爭。戰爭的結果導致了中日兩國命運的改變:勝利者邁入了近代列強的行列,但之後日本帝國的野心不斷膨脹,最終走上了對外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而失敗的一方不僅承受割地賠款之辱,且剛剛開啟的近代化進程亦被攔腰打斷。
  • 日本的露天風呂
    主要收藏與中國文化有傳承關係、完整體現日本文化風貌的「茶道」、「香道」、「書道」、「花道」以及酒文化相關歷史物件。其中,尤以日本老鐵壺、文房四寶以及古代字畫彌足珍貴!充分顯現曾支農博士作為專家型收藏家的獨到眼光和淵博學識。        東瀛閣是展示日本古代文玩的陣地,也是探尋中日文化淵源的講堂,同時還是促進中日交流和友好往來的窗口。
  • 日本人看中國:外國人能翻譯中國古籍嗎?
    中國古籍的翻譯也是一樣,但是在「外譯項目」中卻多由中國人(嚴格說是中文母語者)承擔翻譯工作,因此往往缺少外國人(目的語母語者)視角。這種情況下,雖然可能能夠保證翻譯的正確性(accuracy),但譯文卻充滿了翻譯腔,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譯作,難以讀懂,偶爾還會給人文筆稚嫩的印象。這樣做能傳遞出中國古籍真正的價值嗎?而且我們也應該思考,單憑翻譯是否能做到文化推廣?
  • 從日本的黑拉釣法,對比臺釣,淺談中日釣魚文化的差異
    可能是日本人比較強調細節,所以釣魚更是充滿了儀式感,如我們現在比較習慣使用的器具,抄網、支架、魚護、竿包、漂盒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傳統釣魚文化中,所不具有的細節,當然,這並不是說日本釣魚文化一定要優於我國,我們可以從臺釣的起源、發展,以及日本淡水釣中比較流行的黑拉釣法,來分析對比一下,可能專業性不夠,如有偏漏,盡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