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永遠的鄉愁——對《兒時的味道》的詮釋

2021-03-02 曌明


著名歌星費玉清曾經深情地唱過一首歌,歌名叫《你是我永遠的鄉愁》,歌中唱道:「明月依舊容顏依舊/因為有你才有永遠的鄉愁/歲月悠悠念也悠悠/因為有你才有我不怕燃燒的胸口/擁抱永遠的鄉愁。」這首歌很能表達我寫《兒時的味道》的意境和情感,也處處滲透著對家鄉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和牽掛。主要基於這樣五點考慮:

有一種難以割捨的家鄉情結。從我當兵入伍起,已經離開家鄉整整四十年了。這麼多年的東奔西跑,走南闖北、顛簸流離,雖然有邊陲參戰的犧牲奉獻、戒嚴守衛的危險困難、江淮搶險的困苦艱辛,但對家鄉的那份依戀、那份思念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濃鬱、越發濃烈。可以說那份情懷和情愫,已經根植於我的骨髓與血液,融入我的肌體和生命。那裡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粥一飯、一點一滴都給我留下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底、在我的記憶中無法消散、無法抹去。特別是那濃濃的鄉土鄉情、鄉鄰鄉親、鄉味鄉俗,每每想起都會激動萬分、激情澎湃,從而也成為我寫《兒時的味道》的初衷和根本出發點。

有一種兒時味道的悠長回味。兒時的味道,是一種原始的要求,是對原生態的嚮往。提起童年,每個人都有最美好的記憶。我的童年味道就是那香味撲鼻的碗碗秈子粥和偶爾才有的那饒有滋味的青菜攤燒餅,然而在我腦海中最揮之不去的便是放學後奶奶用中午來人剩下的紅燒肉湯泡米飯。紅燒肉給來人吃完了,可湯還是奶奶刻意留下來的,即使是這樣我也滿心歡喜,奶奶看著我狼吞虎咽的樣子,會意的笑了。

有一種逝去歲月的默默懷念。人之所以對兒時味道念念不忘,我想有其複雜的情感因素和深刻的生活內涵。一種特色美食、一種娛樂形式、一段不了情等生活中的細小情節都能勾起人們對曾經過往的美好追憶。一絲甘甜、一股清涼、一縷幽香,兒時的滋味都會深深地埋在我們每個人最柔弱的角落。人生是一個單向旅程,所有的曾經過往都會一去不復返,都成了記憶中一個符號,再也不會重來。曾幾何時,那些童年的故事經過歲月的風化,已經成為人生的積澱,成為美麗的傳奇。曾幾何時,那些英姿勃發的青年,經過時間的磨礪已經步入不惑中年或青絲變白髮的老年,恰是夕陽西下時。曾幾何時,那些不可預知的未來,伴著彌散的煙塵、早已塵埃落定,有了好的歸宿。所以,人生漫漫,曲折蜿蜒,惟有初始的童年時期,是人生最無憂無慮、純真無邪的日子,懷念童年的一切總能給我們內心帶來更多的安寧和平靜。

有一種回家吃飯的深情呼喚。味道因家而生,因家而暖,是故鄉的靈魂和象徵。「月是故鄉明」、「味是家鄉濃」,平日裡最熟悉的並不是家鄉那一陣陣的煙火氣息,而是最能勾起心底溫情的家鄉味道,以及回家吃飯的聲聲呼喚。在外遠行的孩子呀,你可知道,在家的媽媽一遍遍重複著你的乳名,循著你所在的方向,大聲呼喊著讓你回家吃飯。在外漂泊的遊子呀,你可知道,家裡有你親人親情的守候,這個港灣盼望著你的歸期。在外闖蕩的人兒呀,你可知道,家裡有鄉鄰鄉親的等候,靜待你事業有成凱旋而歸,用最純真的味道迎接你。

有一種幸福生活的美好讚頌。幾十年的櫛風沐雨、春華秋實,神州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主義新農村也取得了史詩般的進步。現如今肥沃的土地上已經進入到「豐美新糧倉.精美新生活、秀美新景色、諧美新文明、俊美新面貌」的嶄新境界。《兒時的味道》的出現,也是對這種幸福生活和美好世界的讚賞、讚美和讚頌,吟變化、唱進步,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寬廣。

兒時的味道,就是家鄉的味道,就是媽媽的味道,每每聽到這悠揚的旋律,這動聽的歌謠,思鄉的情意就會由然而生,想家的情景就會呈現而來,回家的情緒就會急迫而起,一刻也不能停息、一刻也不能停頓。

作者簡介:陳照明,軍人,南京大學、陸軍勤務學院特聘教授,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江蘇作家協會會員,江蘇音樂文學學會副秘書長,江蘇音樂家協會會員,有上百篇文學作品被刊用、幾十首歌曲被使用傳唱。

相關焦點

  • 你是我永遠的鄉愁 ——對《兒時的味道》的詮釋
    著名歌星費玉清曾經深情地唱過一首歌,歌名叫《你是我永遠的鄉愁》,歌中唱道:「明月依舊容顏依舊/因為有你才有永遠的鄉愁/歲月悠悠念也悠悠
  • 兒時的味道,既是鄉愁也是美味,讓我回憶的是我自己做的白面饊飯
    兒時的味道,既是鄉愁也是美味,讓我回憶的是我自己做的白面饊飯如今已到50歲的人生了,回憶起兒時,回憶的東西太多,追憶的更多,而兒時的味道,依然是縈繞在我味蕾上的美味,也是我揮之不去,從思想上拋不開的,這就是兒時的味道,也是我一生中的最好味道。兒時的味道,說白了,既有鄉愁,也有美味。
  • 雲起時《故鄉的味道》||「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石家莊
    我看見裸露在泥土外的一部分時捨不得弄傷。這是通向野菊花最多的地方的一條小路。10月1過去了,斜陽正濃。兩旁都是青紗帳。繼續往裡邊走。希望可以採到更多的野菊花。對我來說它的味道就是故鄉的味道。一聞到它就會想起故鄉的很多往事。比如在大雪天裡玩兒唱大戲。我扮公主,你扮英雄。比如在月光下捉迷藏。我鑽到草堆裡,你藏到柴後邊。
  • 朗誦:臘月的味道,是永遠的鄉愁
    因為故鄉是一份悠久綿長的鄉愁,如一杯清茶,淡雅清香,韻味悠遠;如一壇陳年的老酒,醇厚濃烈;常常令人心裡泛起莫名的憂傷!寒冬臘月的故鄉,更是身在異鄉的遊子,日夜的魂牽夢縈和冥思苦想。臘月的味道,似回家的號角聲聲在耳畔吹響。吹來故鄉泥土的芬芳,吹來故鄉春節的鞭炮鳴響,吹來故鄉親切的呼喚,呼喚著遊子歸來的腳步和風塵僕僕的行囊。故鄉,不思量,自難忘。
  • 兒時的味道:烔煬臭乾子
    童年的記憶裡,雞鴨魚肉不是美食,那招待貴客時才會出現的東西,或者只有春節才可以見到的。我記憶中的兒時的味道不是這些,而是諸如鹹菜水蒸豆腐、清蒸毛草魚,甚至路邊的毛姑娘和刺果等等。但一直到現在可以讓我念念不忘的只有我們烔煬的臭乾子。至於只有街上才可以買到的朝笏板和烔煬大麻餅那是夢中的美食吧。
  • 朗誦:臘月的味道,是永遠的鄉愁(原創)
    因為故鄉是一份悠久綿長的鄉愁,如一杯清茶,淡雅清香,韻味悠遠;如一壇陳年的老酒,醇厚濃烈;常常令人心裡泛起莫名的憂傷!寒冬臘月的故鄉,更是身在異鄉的遊子,日夜的魂牽夢縈和冥思苦想。臘月的味道,似回家的號角聲聲在耳畔吹響。吹來故鄉泥土的芬芳,吹來故鄉春節的鞭炮鳴響,吹來故鄉親切的呼喚,呼喚著遊子歸來的腳步和風塵僕僕的行囊。故鄉,不思量,自難忘。
  • 【文萃】鄉愁的味道
    那一嘟嚕一嘟嚕綠綠的圓圓的嫩嫩的榆錢兒,在桃紅李白交相呼應的景致裡,煞是清瑩。放學路上,擼一串搖擺的榆錢兒,邊走邊咀嚼,滿口清香。榆錢兒還能與其它各種雜糧攪和在一起,做出很多種美味佳餚。比如榆錢兒窩頭、榆錢兒餅、榆錢兒粥,等等。  香椿穀雨前食用最佳。香椿在吃法上有很多,炒、拌、蒸、熗都可以。典型的菜餚如「香椿拌豆腐」、 「香椿炒雞蛋」、「椿芽攤餅」等都是負有盛名的傳統菜。
  • 兒時味道 九層糕
    記得那是在70年代,我剛剛讀小學。在那個吃不飽的年代,什麼讓我們最高興呢?回答是很簡單,一個字「吃」。兒時有句童謠:「要玩大年初一,要吃三十晚上」,這是那個年代人生最求的最大願望。一個人忙忙碌碌一年,就是為了全家一年有個溫飽,端午、中秋和大年三十晚上大吃一頓,初一穿上新衣服奢侈一把,一年就這麼幾天快樂。
  • 兒時的味道「陰米爾」
    前天,一位找我錄音的朋友帶來兩封包好的小吃。剛走攏就對我說,耀哥給你帶了小吃,你老家的,你一定很喜歡!我急忙問:是啥?她說你肯定喜歡!她又說:你老家的,鄰水的小點心!我接過來一看,哇!的卻,好多年沒有見到這兒時最喜歡吃的零食小點心了。我們鄰水老家方言都叫:「陰米爾」。
  • 經典懷舊:一曲帶你回到兒時世界;兒時超火爆的歌曲-永遠永遠!
    經典懷舊:一曲帶你回到兒時世界;兒時超火爆的歌曲-永遠永遠!48 來源:美人天天娛樂 原標題:經典懷舊:一曲帶你回到兒時世界
  • 兒時味道
    乾隆時的《御製增訂清文鑑》食物部餑餑類中收有「糖纏」條目,光緒時出版的《燕京歲時記》更明確地說:「京師食品亦有關於時令。十月以後,則有……薩齊瑪,乃滿洲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據說,北京時期的魯迅,最喜歡吃的糕點就是薩其瑪。
  • SUFE·為你讀詩 | 劉盈貝:《鄉愁》
    時逢歲關,盼歸家園。鄉愁是永遠的話題。所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鄉愁大抵也相似吧。今天,跟隨朗讀的旋律,聆聽來自不同國度的鄉愁。中文版《鄉愁》作者:余光中為你讀詩:劉盈貝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 方言也是一種鄉愁!老師兒,你的濟南話還「地道」麼?
    他招呼著小朋友想聊幾句,小朋友卻大聲說「爺爺我聽不懂」,「爺爺你說的話好奇怪啊,為什麼和我們說的話都不一樣。」王德玉發現,就連聽著濟南話、說著濟南話長大的兒子,因為這些年在外地工作,回到家裡也習慣用普通話了。這種語言上的隔閡讓王德玉感到一些落寞,他覺得自己有些跟不上時代了。
  • 一鍋燉菜溫暖了一代代石家莊人:那是兒時的回憶 是母親的味道
    網友:一鍋熱騰騰的燉菜讓我想起母親昨天,在南京工作的石家莊人何先生看了燕趙晚報的報導後在網上留言," 我是土生土長的石家莊人,看了晚報的報導後,專門在網上搜索了《美食中國》石家莊系列觀看,在《小火慢燉暖千年》節目裡,那一鍋熱騰騰的燉菜,讓我想起我的母親。
  • 鄉愁東山島,戳中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鄉愁東山島,戳中你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圖 | 微博@Kuma_小丁鄉愁是東山島紅牆綠瓦的古厝紅牆綠瓦、張揚挺拔的燕尾脊、技藝精湛的剪瓷雕,是東山島的另一個印寫照。圖 | 微博@echo倪古宅悠悠、古巷深深,成為東山遊子心上的一顆硃砂痣,每當雨聲嘀嗒時,就能想起雨落屋簷的聲響,讓思緒飄回那棟兒時曾經玩耍過的老屋。圖|微博@涼月七鄉愁是東山島熟悉親切的閩南方言見面一句」甲霸未「,是每個東山人最熟悉的話語。
  • 【我的中國年】 臘八飯,鄉愁的味道
    臘八飯,鄉愁的味道嶽定海 川北小城,今年冬天似乎比往年寒冷許多,才過十二月,人就不禁縮頭縮腦,好像回到魯迅先生筆下的鄉鎮,空氣中爆出了火藥香,大嫂在水邊漿洗衣服手臂泡得通紅。是的,這是年關節啊,心心念念的臘月。
  • 崔廣武《傳統小吃味道醇》||「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滄州
    ,我睡在龍母的夢裡 27品嘗故鄉的春天 27趙州橋,你老得真年輕 28盤石溝 29天桂山上說道觀 30秦皇古道懷古 31市莊兩三記 32《遊滹沱河 33情深不願醒 34十年尋思覓味道 35最後一塊膠泥 36木刀溝河畔坷垃仗 37萬果紅棗酒 雄安篇 01大美白洋澱  02白洋澱橋變隨想 03走進大王看新區 03華北明珠「白洋澱」 04白洋澱賞荷有感 05澱邊風情 邯鄲篇 01
  • 華語音樂教父詮釋靈魂鄉愁 羅大佑《臺東調2020》酷我音樂獨家首發
    「音樂教父」四海為家,回歸譜寫鄉愁新篇。8月18日零點,華語樂壇教父羅大佑新作《臺東調2020》酷我音樂獨家溫情首發,以臺灣最具地方特色的恆春民謠「臺東調」重譜新詞,詮釋羅大佑心中獨一無二的鄉愁。「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
  • 留住鄉愁!34種蔬菜老品種,滿滿的老味道
    「留住鄉愁,傳承老味道。」裡下河地區農科所承擔的揚州市保護地方蔬菜良種項目,為的是保護地方特色蔬菜種質資源,恢復傳統特色風味,讓人們吃到蔬菜的「兒時味道」。如過去有一種大番茄,番茄味道非常足,番茄肉吃起來有一種沙沙的感覺,揚州人很喜歡生吃,但因為抗病性不好,逐漸失傳了,現在很難找到這個品種了。
  • 【文化萬寧】田兒粑的鄉愁
    元宵時節,父親總會帶我挎著小竹籃去野地裡採摘田兒草,以備製作田兒粑之用。 「田兒草」學名叫「鼠鞠草」,葉如菊,開小黃花,一年生草本。醫書中記載其性味甘平、無毒,有祛痰、鎮咳、降壓、去風溼等藥用功效。不同的地方叫法也未必一樣,又如叫「黃花夢」、「佛耳草」、「寒食菜」等。也有的稱其「清明草」、「緬懷草」,據說是在清明前後年餒時採摘其葉子,揉入糯米粉中做糕團,用來祭奠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