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歌星費玉清曾經深情地唱過一首歌,歌名叫《你是我永遠的鄉愁》,歌中唱道:「明月依舊容顏依舊/因為有你才有永遠的鄉愁/歲月悠悠念也悠悠/因為有你才有我不怕燃燒的胸口/擁抱永遠的鄉愁。」這首歌很能表達我寫《兒時的味道》的意境和情感,也處處滲透著對家鄉對親人深深的思念和牽掛。主要基於這樣五點考慮:
有一種難以割捨的家鄉情結。從我當兵入伍起,已經離開家鄉整整四十年了。這麼多年的東奔西跑,走南闖北、顛簸流離,雖然有邊陲參戰的犧牲奉獻、戒嚴守衛的危險困難、江淮搶險的困苦艱辛,但對家鄉的那份依戀、那份思念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濃鬱、越發濃烈。可以說那份情懷和情愫,已經根植於我的骨髓與血液,融入我的肌體和生命。那裡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粥一飯、一點一滴都給我留下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底、在我的記憶中無法消散、無法抹去。特別是那濃濃的鄉土鄉情、鄉鄰鄉親、鄉味鄉俗,每每想起都會激動萬分、激情澎湃,從而也成為我寫《兒時的味道》的初衷和根本出發點。
有一種兒時味道的悠長回味。兒時的味道,是一種原始的要求,是對原生態的嚮往。提起童年,每個人都有最美好的記憶。我的童年味道就是那香味撲鼻的碗碗秈子粥和偶爾才有的那饒有滋味的青菜攤燒餅,然而在我腦海中最揮之不去的便是放學後奶奶用中午來人剩下的紅燒肉湯泡米飯。紅燒肉給來人吃完了,可湯還是奶奶刻意留下來的,即使是這樣我也滿心歡喜,奶奶看著我狼吞虎咽的樣子,會意的笑了。
有一種逝去歲月的默默懷念。人之所以對兒時味道念念不忘,我想有其複雜的情感因素和深刻的生活內涵。一種特色美食、一種娛樂形式、一段不了情等生活中的細小情節都能勾起人們對曾經過往的美好追憶。一絲甘甜、一股清涼、一縷幽香,兒時的滋味都會深深地埋在我們每個人最柔弱的角落。人生是一個單向旅程,所有的曾經過往都會一去不復返,都成了記憶中一個符號,再也不會重來。曾幾何時,那些童年的故事經過歲月的風化,已經成為人生的積澱,成為美麗的傳奇。曾幾何時,那些英姿勃發的青年,經過時間的磨礪已經步入不惑中年或青絲變白髮的老年,恰是夕陽西下時。曾幾何時,那些不可預知的未來,伴著彌散的煙塵、早已塵埃落定,有了好的歸宿。所以,人生漫漫,曲折蜿蜒,惟有初始的童年時期,是人生最無憂無慮、純真無邪的日子,懷念童年的一切總能給我們內心帶來更多的安寧和平靜。
有一種回家吃飯的深情呼喚。味道因家而生,因家而暖,是故鄉的靈魂和象徵。「月是故鄉明」、「味是家鄉濃」,平日裡最熟悉的並不是家鄉那一陣陣的煙火氣息,而是最能勾起心底溫情的家鄉味道,以及回家吃飯的聲聲呼喚。在外遠行的孩子呀,你可知道,在家的媽媽一遍遍重複著你的乳名,循著你所在的方向,大聲呼喊著讓你回家吃飯。在外漂泊的遊子呀,你可知道,家裡有你親人親情的守候,這個港灣盼望著你的歸期。在外闖蕩的人兒呀,你可知道,家裡有鄉鄰鄉親的等候,靜待你事業有成凱旋而歸,用最純真的味道迎接你。
有一種幸福生活的美好讚頌。幾十年的櫛風沐雨、春華秋實,神州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主義新農村也取得了史詩般的進步。現如今肥沃的土地上已經進入到「豐美新糧倉.精美新生活、秀美新景色、諧美新文明、俊美新面貌」的嶄新境界。《兒時的味道》的出現,也是對這種幸福生活和美好世界的讚賞、讚美和讚頌,吟變化、唱進步,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寬廣。
兒時的味道,就是家鄉的味道,就是媽媽的味道,每每聽到這悠揚的旋律,這動聽的歌謠,思鄉的情意就會由然而生,想家的情景就會呈現而來,回家的情緒就會急迫而起,一刻也不能停息、一刻也不能停頓。
作者簡介:陳照明,軍人,南京大學、陸軍勤務學院特聘教授,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江蘇作家協會會員,江蘇音樂文學學會副秘書長,江蘇音樂家協會會員,有上百篇文學作品被刊用、幾十首歌曲被使用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