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鍋燉菜溫暖了一代代石家莊人:那是兒時的回憶 是母親的味道

2020-12-23 燕趙晚報

△在節目中,孔潤常(中)和同學一起品嘗什錦銅火鍋燉。

昨日,

燕趙晚報及相關新媒體刊發了

石家莊藁城宮面、無極餄餎、

井陘抿須、趙縣手工掛麵等 4 種特色麵食

登陸央視中文國際頻道 CCTV-4

《美食中國》欄目,

勾起石家莊人濃濃的鄉情。

昨晚,

《美食中國》石家莊系列第二期

《小火慢燉暖千年》繼續播出,

在這個臨近初冬的時節,

一鍋燉菜冒著濃濃的鮮香、

飽含暖暖的溫情,

飄進石家莊的千家萬戶,

也溫暖著在外遊子無限的

思戀與鄉愁。

△欒城廚師張軍建製作清燉牛肉。

網友:一鍋熱騰騰的燉菜讓我想起母親

昨天,在南京工作的石家莊人何先生看了燕趙晚報的報導後在網上留言," 我是土生土長的石家莊人,看了晚報的報導後,專門在網上搜索了《美食中國》石家莊系列觀看,在《小火慢燉暖千年》節目裡,那一鍋熱騰騰的燉菜,讓我想起我的母親。石家莊人其實更習慣把燉菜叫熬菜,從小到大,母親經常做熬菜,裡面有粉條兒、豆腐、海帶絲、白菜、豬肉。小時候住平房,都是用大鐵鍋熬,香味兒飄得滿屋滿院都是,記的我總是搶姐姐碗裡的肉。後來,我考上南京的大學並留在南京工作,每次回家,母親都會做各種好吃的飯菜,唯有那一鍋熬菜最有家鄉的味道,那也是母親的味道。如今,我的父母均已去世,再也沒有人給我做那一鍋熱氣騰騰的熬菜。"

何先生的留言也勾起不少在外地的石家莊人的鄉情。在北京做生意的陳女士跟貼留言:" 我家是石家莊城中村的,我結婚時,親朋好友來祝賀,大鍋菜是必不可少的。現在我和老公、女兒在北京生活,我也經常會做大鍋菜給家人吃。人長大了眼界會變,但口味永遠不會變,我們可以選擇在不同的城市生活,但是伴隨我們幾十年的家鄉味道永遠無法改變。"

△正定木火鐵鍋燉

美食專家:石家莊各地的燉菜既有共同性又具個性化

" 在石家莊,人們把燉菜一般都說成大鍋菜,俗稱熬菜,燉菜和熬菜的烹飪方法大體差不多,熬菜也是細火慢燉,有的地方先蒸後燉。燉菜依據當地時令食材任意選取入饌,一般都是放海帶、豆腐、粉條兒、肉,可以使用鮮豬肉,也可以使用醃製後的豬肉。除了這些常規的材料外,石家莊各地根據當地的特色,可以加上不同的食材,比如丸子、冬瓜、幹豆角、蘿蔔等等,也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選用不同的食材。" 昨日,《美食中國》石家莊系列的美食顧問、石家莊市飲食文化專家孔潤常向記者介紹說。

在《小火慢燉暖千年》中,提到了 4 種不同的 " 燉菜 ":什錦銅火鍋燉、正定木火鐵鍋燉、井陘砂鍋燉、欒城區的景泰藍小火鍋清燉牛肉。" 首先,這 4 種燉菜的飲食器具不同,分別是銅鍋、鐵鍋、砂鍋和景泰藍鍋。另外,每種燉菜的食材也各具當地特色,石家莊各地的燉菜既有共同性,又有差異性、個性化。" 孔潤常說。

木火鐵鍋燉是正定特色美食,在當地民間招待客人、婚喪嫁娶的宴席上,都少不了這道菜。在央視節目中出現的 " 回真樓 " 清真飯店在正定可謂家喻戶曉,店內招牌菜就是木火鐵鍋燉菜。10 年前,在正定古城的廣惠寺華塔下,回真樓首次將農村土灶臺搬進了飯店,鐵鍋燉菜這一地道的農家菜被端上了餐桌,並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回真樓木火鐵鍋燉菜選用各種清真肉類、新鮮蔬菜,配上獨家秘制醬料,在鍋內蒸上大花卷,在木柴燒熱的大鐵鍋裡慢慢熬燉 20 分鐘,一鍋肉菜汁濃入味、香氣四溢,現蒸主食經燉菜的熱氣浸潤,味道絕佳。大家圍坐灶臺,敘著家常,品嘗著熱氣騰騰的燉菜,這是石家莊人對兒時美好生活的集體回憶。

" 小時候每到過年家裡人都會趕回來圍坐在一個大鍋前,吃姥姥做的鐵鍋燉菜,現在想想依舊覺得很幸福,長大後想到鐵鍋燉就會想起姥姥。" 回真樓經營者趙女士感慨地說:" 無論身在何處,最難忘的還是小時候的那個味道。"

△井陘雲頭亂燉裡的雲頭像紅燒肉

在井陘的砂鍋燉中,有一種只有當地才有的獨特食材,那就是雲頭,所以也叫 " 井陘雲頭亂燉 "。" 雲頭、砍三刀製作技藝 " 是井陘礦區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雲頭和砍三刀都是當地的一種油炸麵食。炸的金黃酥脆的雲頭趁熱吃是上好的零食,晾涼後可以放到大鍋菜裡一起燉,由於雲頭外觀像紅燒肉塊,也被稱為 " 假肉 "。如果你去井陘吃燉菜,一定要看好,不要把裡面的雲頭當成了紅燒肉哦。

△南橫口陶瓷水鎮航拍畫面

有美食也有美景:井陘南橫口陶瓷水鎮為美食增色

在《小火慢燉暖千年》中,不但介紹了石家莊的特色美食,畫面中也盡現石家莊的美景,美景、美食互相襯託,相得益彰。保溫性能好的陶瓷是製作井陘雲頭亂燉的首選器材,而井陘的南橫口村正是河北四大古窯之一井陘窯的所在地。節目中,通過航拍的畫面,將南橫口陶瓷水鎮盡收眼底,同時,一個一個近景特寫鏡頭,也把水鎮的特色景觀細緻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南橫口陶瓷水鎮特寫鏡頭

南橫口陶瓷水鎮素有 " 千年古村、陶瓷之鄉 " 的美譽,遺存井陘縣內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 14 處瓷窯遺址,於 2001 年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料記載,南橫口始建於西漢,自隋朝起,陶瓷製造業不斷興盛,使得這裡成為河北省四大窯 " 井陘窯 " 的主要產地。如今,村中高大的 " 黃金匣缽牆 " 見證了當年瓷鄉的滄桑。陶瓷水鎮內的圍牆大部分都是用水缸、瓷罐和砂鍋砌起來的,處處彰顯了陶瓷元素。村內還有保存完好的清代大宅院——馬家大院,如今,馬席珍的第四代傳人還在這裡居住。

古村落地處綿河與甘陶河的交匯處,千百年來,南橫口僅靠水路與外界聯繫把村民燒制的陶瓷沿綿河順流而下銷往全國各地,甚至出口到國外。如今,綿河已經繁華不再,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田園風光,給這個北方的千年古村落平添了幾分南國水鄉風韻。

△景泰藍小火鍋清燉牛肉

節目預告:《驢肉尋緣》9 日晚 10 時播出

《美食中國》石家莊系列的第三期《驢肉尋緣》將於 11 月 9 日晚 10 時在 CCTV-4 頻道播出。說到石家莊的特色美食,為什麼要提到驢肉呢?

孔潤常向記者介紹說,趙縣固城村的驢肉非常有名,元氏的因村驢肉也特別有名,如今,趙縣、元氏的驢肉在當地已發展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此外,在藁城有大的牲畜交易市場,宰殺售賣驢肉。另外,高建民驢肉火燒也已經發展成為代表石家莊本土特色的美食。" 高建民雖然是河間人,但是他從小生活在石家莊,最初在棉一立交橋附近開店創業,如今在石家莊市已開辦了多家飯店,成為石家莊當地的一個特色品牌。"

據悉,《驢肉尋緣》將以 " 手藝之緣 "" 識肉之緣 "" 搭配之緣 " 三個層次,為觀眾解析石家莊驢肉是如何成為石家莊人鍾愛的飲食的。

文/燕趙晚報融媒體記者 馬冬勝

圖片/視頻截圖

此前報導:

要火啦!昨晚,石家莊美食開始登陸央視!今晚10點要上這道菜!

要火啦!昨晚,石家莊美食開始登陸央視!今晚10點要上這道菜!

「做純蕎麥麵餄餎就像做人一樣」!莊裡漢上了央視《人生一碗麵》

相關焦點

  • 兒時的味道,既是鄉愁也是美味,讓我回憶的是我自己做的白面饊飯
    兒時的味道,既是鄉愁也是美味,讓我回憶的是我自己做的白面饊飯如今已到50歲的人生了,回憶起兒時,回憶的東西太多,追憶的更多,而兒時的味道,依然是縈繞在我味蕾上的美味,也是我揮之不去,從思想上拋不開的,這就是兒時的味道,也是我一生中的最好味道。兒時的味道,說白了,既有鄉愁,也有美味。
  • 兒時回憶,百年老店
    周佔超 - 那些年,那些事 (2016中國知青春晚現場)04:54來自江漢文學童年時光我喜愛漢口吉慶街武漢伢的兒時記憶但那一碗熱乾麵、牛肉粉、豆皮、湯包、油條、苕面窩、清蒸武昌魚、排骨餵藕湯等等舌尖上的味道,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懷舊,是指一種情緒,是對過去的渴望,是和過去的溫暖美好的記憶相連。2020年初,武漢疫情氛圍籠罩全城,卻也無法消散武漢人尋覓和守護記憶味道的熱情,趁雙休日一起來找尋「勒個味」吧!
  • 天冷就要吃燉菜,熱熱乎乎的8道燉菜,學會了燉一鍋,香一冬天
    本期導讀:天冷就要吃燉菜,熱熱乎乎的8道燉菜,學會了燉一鍋,香一冬天冬至節氣過後,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天氣越來越冷了,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嚴寒在冬至之後。這麼冷的天兒,吃點啥能暖和暖和呢?
  • 石家莊夜經濟探營|國御溫泉、回真樓,不僅果腹更讓人傾心
    石家莊不僅有歷史悠久的「老字號」與暖心暖胃的「深夜食堂」,更有榮獲了「鑽石酒家」和「綠色餐飲」稱號的餐飲企業,他們或是用傳統的工藝還原食物本真的味道,或是以綠色生態的飲食理念贏得了大家的青睞,這些食物不僅果腹更讓人傾心。
  • 澠池味道:那籠母親做的蒸肉——香啊!
    人的一生,舌尖上留下的記憶,最豐富,最長久,最美好。而回到家,吃上一碗母親做的蒸肉,哪入口的美味,常常會縈繞很久很久……說起蒸肉,很多人都也熟悉,在全國各地都有各自的做法或稱呼,它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湘菜系或川菜系。出門在外,我也吃過幾次蒸肉,但總覺得少了什麼,也許是母親做的蒸肉影響著我的味蕾,或者是一家人在一起的那份溫馨產生的味道吧!
  • 勁酒探秘東北味道——走進赤峰
    這裡既具有了濃鬱的蒙古族風情又傾注了江南水鄉的旖旎風格,遠方的遊客,在盡情領略山川之靈秀,草原之壯觀,湖光之俊麗後,讓我們在冰雪中帶你領略赤峰的城市韻味和獨具特色的經典美食地址:松山區彩虹橋南50米路西 電話:0476-8466064 走進「九香君笨雞鍋」
  • 大雪節氣過後,燉菜更受歡迎,燉上一鍋超暖胃,一碗米飯都不夠吃
    導語:大雪節氣過後,燉菜更受歡迎,燉上一鍋超暖胃,一碗米飯都不夠吃大雪節氣剛過,下一個迎來的節氣就是冬至了,天氣也是越來越冷。從飲食上人們更傾向於吃熱乎乎的飯菜,外面天氣超冷,回到家一家人圍在桌子上吃著熱乎乎的飯菜立馬全身都暖和起來。
  • 石家莊這幾家小破店,全是記憶中的味道,石家莊人從小吃到大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特別出名的飯館,畢竟衣食住行落到最後,還是要在吃上面花心思的,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走進石家莊這幾家「破」飯館,雖然店面不大,裝修的也沒有什麼品味,但是經常可以在這些店面前看到豪車,主要是因為這幾家店的味道都不錯,而且都是大家小時候的味道,如果你是資深的吃貨的話,那麼你一定去過這幾家店
  • 80、90後的專屬童年回憶,7種兒時的味道,看看你吃過哪些?
    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零食現在看到還能勾起你對兒時的回憶吧!爆米花:爆米花絕對算是80、90後孩子的最愛了,蹦爆米花的一般都會走街串巷的到處吆喝,這時候家裡人就會端出一碗米或者玉米來蹦爆米花,大多數還是玉米為主,那個年代米依然是比較奢侈的主食之一。
  • 醬燜卷子、三味鮮香,好味一鍋全出!
    廚房達人康德林,根據爺爺當年做的「一鍋出」,改良了一道醬燜卷子一鍋出。一道菜滿足一家十幾口人,聞著就能想像到一家人一起烹飪美食時其樂融融的景象。 特級廚師夏天則做的三味鮮香一鍋出!既有高大上的海鮮,又有樸素平常的玉米餅,但一鍋出來,竟然不相上下,味道完美融合!
  • 教你做雞蛋小餅乾,酥脆可口,香甜誘人,帶你回憶兒時的味道
    教你做雞蛋小餅乾,酥脆可口,香甜誘人,帶你回憶兒時的味道說起我小時候的零食,其實相對來說種類還是比較少的,這種小餅乾就是其中之一。小時候媽媽經常會給我買上一袋給我吃,一口一個,香甜酥脆,入口即化的感覺真的非常棒。
  • 尋味街機廳:回憶那年代久遠的童年「味道」
    搖搖腦袋將思緒從回憶中剝離,我開始專注於面前的機器,試圖回憶那年代久遠的童年「味道」。相信對於上世紀80年代的人來說,街機廳宛如一個暗號,雖然年代久遠,但是那份名為回憶的「味道」依然亙久不變。在這個小空間裡,時間仿佛停滯了一般,維繫這個世界的還是當年那些孩子,他們多以立業成家,甚至西裝革履的拉朋喚友,再次享受闊別已久的熱血少年氣。
  • 濟南酥鍋 讓你回到兒時的味道 (附做法)超級簡單
    相傳於北宋年間,北宋大詩人蘇軾前往山東諸城赴任太守,途徑顏神店(今博山區)購置陶瓷器皿,蘇軾的妹妹蘇小妹從一位窯工那裡獲知了用砂鍋製作「大鍋菜」的配方,於是就起了製作了一鍋讓哥哥品嘗的想法。蘇小妹改變了顏神窯工傳統混合放菜的做法,獨具創新地使用了層層擺放的辦法。
  • 兒時味道 九層糕
    是農村祭鬼的日子,這一天大小鬼們都出來活動,這樣恐怖的節日本是非常讓人害怕的日子,但我們民族的智慧是何等了得,硬生生地把恐怖的鬼節辦成歡快的日子,特別是怕鬼的小孩那是天天盼著鬼節的到來。記得那是在70年代,我剛剛讀小學。在那個吃不飽的年代,什麼讓我們最高興呢?回答是很簡單,一個字「吃」。兒時有句童謠:「要玩大年初一,要吃三十晚上」,這是那個年代人生最求的最大願望。
  • 降溫天氣,一鍋咖喱燉菜讓孩子搶著吃蔬菜,還能多吃一碗飯!
    .] → 點擊[設為星標★]10月的貴陽降溫了不少,我們已經穿上了外套了早上來一鍋熱氣騰騰的咖喱燉菜,真的好舒服早上起來,主要做個燉菜就好啦琺瑯鍋,用一塊略肥的牛肉煎出牛油咖喱燉菜就做好了,加入水煮蛋雜糧煎餅配咖喱燉菜,非常好吃哦,雜糧煎餅直接吃帶有韌性,蘸一下燉菜的湯羹入口即化
  • 農村這個老物件,人稱「風櫃」,90後兒時的回憶,如今還有人在用
    摘要:農村這個老物件,人稱」風櫃「,90後兒時的回憶,如今還有人在用現在雖然已經入冬了,但是南方的天氣還是那麼溫暖,每天燦爛,與其說是冬天,還不如說是秋天,因為天空看起那麼高,氣溫那麼宜人,中午的溫度甚至還能達到28℃,這和我們常說的「秋高氣爽」很符合。
  • 兒時味道
    乾隆時的《御製增訂清文鑑》食物部餑餑類中收有「糖纏」條目,光緒時出版的《燕京歲時記》更明確地說:「京師食品亦有關於時令。十月以後,則有……薩齊瑪,乃滿洲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據說,北京時期的魯迅,最喜歡吃的糕點就是薩其瑪。
  • 兒時記憶裡的年味兒
    有關過年的感覺其實一直都停在了兒時。老家深處魯中山區,近3000人口的村子,民風淳樸。一過臘八,皚皚白雪覆蓋的村子,和著各家飄起的嫋嫋爐煙,年味兒有些肆無忌憚般的鋪展開來。進門卸下一身的疲憊,一個會心的笑,也許那就是年的味道吧。女人們在這個屬於她們的季節裡,也開始大展身手,熱氣騰騰的豆腐,金黃色的煎餅,軟軟甜甜的饅頭。灶火旁的那一抹笑,也許就是年的味道吧。孩童們在這個數九寒天的季節盡情地釋放著自己的快樂。
  • 兒時的味道「陰米爾」
    如今叫麻糖小時候都叫:陰米爾八十年代初,那時候我們都還是幾歲的小孩子,家住農村,條件也不好。只有每逢過年,爸媽才會親自給我們做「陰米兒」小吃,一做都是一大缸,做好後都是裝家裡的大米缸裡面。脆香甜的家鄉味「陰米兒」家鄉的味道,兒時的味道,時隔多年,還是那麼甜,還是那麼香脆!
  • 雲起時《故鄉的味道》||「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石家莊
    故鄉的味道文/雲起時去採菊的那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她的藍布衣服洗得發白每次抱住我的時候都有太陽曬過的味道。我會走路的時候又被寄養在奶奶家。奶奶也總是在灶火前忙碌。我記得她做的最好吃的是自己榨的花椒油。花椒油淋在涼菜上,淋在菜粥裡都特別香。那時候吃飯用的碗是一種粗瓷大白碗,碗邊兒上有兩道藍色的線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