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的崛起,水果店主直言看不到希望,實體店該何去何從?

2020-12-17 騰訊網

文:稚野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很多的網際網路巨頭依賴著資本的力量,如雨後春筍一樣湧進社區團購,比如華潤萬家、百果園、錢大媽等越來越多的連鎖企業入局社區團購。在滿足消費者的同時,還可以提升門店的坪效和人流量。但最近一段時間,有某記者採訪了一位擁有9家水果店老闆,在採訪的時候,老闆表示了自己的擔憂,感覺看不到未來的前景,那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採訪的這位先生姓白,他對於這個社區團購這個模式是肯定的,不是很差的模式。幾乎都是線上預售,線下配送,其中也節省了很多的物流成本以及配送成本等等。相對於廣大群眾而言,從中可以獲得一定的優惠政策,所以這個銷售模式本身就是對的。然而,隨著各種資本大佬的融入,各種高補貼、高壟斷等不正常的方式,讓店家直呼受不了,從而打破了本來市場原有的秩序。

社區團購興起後,客流量也是直線下降,隨著網際網路消費市場的變化,「社區團購」也成為近幾年的行業的熱門,很多的城市也都屢見不鮮。但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就是由於很多的電商都在進行轉型,線下的社區團購也成為了第一大渠道,有大機率成為網際網路企業新的市場空間。而另一方面,據有關機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高達2796.2億元,同比增長了36.7個百分點。預計三年的時間,市場規格可能會達到8000億元。

如此引入矚目的數據,自然也得到了網際網路巨頭的注意,從而相繼的投身其中。其實生鮮的兩大特點,首先就是群眾的日常消費頻率比較高;其次保質期很短。也正是這樣的背景下,社區團購也契合了生鮮的兩大特色,不只能幫助店家賣貨,而且還節省了消費者的時間。因此,越來越多企業和個人開始向社區團購領域進軍。然而,這也給一些實體店帶來了巨大衝擊,尤其是今年突發疫情後,才打破了社區團購對門店的平衡。

後來,美團、滴滴等資本的進入,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讓本土社區團購「兩敗俱傷」,也是因為這些資本巨頭的產品很便宜。其實從表面上來看,現在的社區團購市場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決鬥」。很多的創業者,在攬下整個小區之後,也可以實現年入幾百萬。但現如今,網際網路巨頭開始相繼佔領市場,從中一些小規模的公司也被收購,這也說明了,行業實力的要求逐漸變高。

實際上,現在很多的實體店都在觀察。觀望這些平臺到底可以做成什麼樣子,因為現在的大平臺都在「打仗」,身處價格補貼大戰當中。一部分的實體店已經加入了社區團購的提貨點,但大部分的實體店還在觀望。對於實體店而言,要怎麼樣做才可以挽留客流量,是存在的大問題。再加上實體店的能力非常的有限,沒有強大資本的注入,在沒有太大的競爭力下,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市場被壟斷。

據了解,現在有很多的實體店都在縮減成本,就在門店方面來說,之前租200平的房子,而現在只能租100平;原本可以用10名工人,而現在也不得不降到5個。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人在過完年之後,還會把門店關掉,也是因為賺不到什麼錢。一個大單的社區團購,讓不少的資本家擠破了頭,這難道有什麼技術含量嗎?一旦蔬菜、水果的價格也被壟斷,那麼將對千家萬戶的「菜籃子不堪設想。而且這個社區團購還可以賣服裝、家電等,如果長期的發展,那實體店也將面臨著倒閉的情況。

網際網路的誕生,就已經讓很多的服裝店、飾品店遭受了重大打擊。而如今,每一個水果店店主、菜店老闆、菜農等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如果把他們都擠下去,也意味著失去了經濟的來源,那麼也將會面臨很多人失業的問題。其實資本主義是很難擔當的,我國應該限制網際網路進入民生行業,可以讓他們搭建平臺,在關鍵的領域以及環節也應是國家來管控。

眾所周知,今年是困難的一年,很多的行業都在「匍匐前行」,一直都在尋找著突破口。但是經過了網際網路社區團購對年輕人創業產生著很大影響,所以現在的很多人,就不會再考慮這一類型的項目了。而一些網際網路巨頭,理應當在科技上面做功課,在社區團購上面打著幾斤水果的流量,實在是不至於。對此,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獨家丨社區團購衝擊下的水果店主:現在看不到希望,真看不到希望
    編者按:當網際網路巨頭們依靠資本的力量湧入社區團購,依靠補貼和低價獲取市場份額,惦記幾捆白菜,幾斤水果時,那些紮根在小區周圍的店主們經歷了什麼樣的遭遇?帶著這個疑問,鳳凰網財經近日採訪了江蘇蘇州的一位水果店主白先生,作為有9家門店的水果老闆,白先生並不符合我們對小區店主的傳統印象,然而受訪時,他都表達了自己的焦慮,感覺看不到前景。
  • 社區團購衝擊下,水果店主:看不到希望了,客流下降是大趨勢!
    文章中提到: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而這樣一個評論,也把社區團購推上了風口浪尖。什麼是社區團購?所謂社區團購,其實就和電商、外賣一樣,都是一種線上賣貨的模式。
  • 社區團購火了!有人月入過萬,有人熬不住關掉實體店
    12月18日中午,團購點就擺滿了人們在小程序上團購的各種貨物,其中,蔬菜水果居多,每一樣東西的包裝上,都寫著團購人的網名。△團購取貨點,商品多以蔬果和日常生活用品為主。「這裡有三家團購的東西,是同一個團長的。」家住該小區2棟的趙爽每天都會來拿團購的東西,「現在基本每天的蔬菜水果都會在團購上看,比超市便宜許多。」
  • 火爆的「社區團購」,能否撼動社區門店的江湖地位?
    12月13日晚上,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在嵩山南路、大學南路附近的社區團購提貨點探訪時,一名水果店主這樣告訴記者。該店主告訴記者,近期平臺的瘋狂補貼,讓不少「薅羊毛」的人下單提貨,但人均消費在50元左右,「基本都以平臺推出的特價商品為主」。
  • 巨頭該不該進駐社區團購與底層爭利?鳳凰民調引發共鳴
    網際網路巨頭們湧入社區團購,依靠補貼和低價獲取市場份額,先壟斷,隨後再提價。此種趨勢下,有人獲利,有人受損。巨頭們貪婪吮吸資本利益,百姓無法拒絕網際網路平臺提供的高額補貼、便利快捷,而對於以傳統方式售賣蔬菜水果的商販來講,網際網路巨頭高額補貼壟斷市場的行為令他們嗤之以鼻。在更多人看來,科技巨頭先壟斷再提價的方式十分不妥。
  • 瘋狂社區團購:資本燒錢開路,0.99元1斤雞肉,商販生計何去何從
    今年6月份,滴滴旗下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12月11日,京東公告稱,
  • 網際網路衝擊下的實體產業:現在看不到希望,真沒什麼希望可言
    當網際網路巨頭依靠資本的力量衝進社區團購,靠補貼和低價獲取市場份額,再想想幾捆白菜、幾公斤水果,紮根社區的業主們經歷了什麼樣的體驗?關於這個問題,鳳凰網近日採訪了江蘇蘇州水果店老闆白先生。作為一個擁有9家門店的水果老闆,白先生並不符合我們對小區業主的傳統印象。
  • 社區團購是如何幫菜農做到的
    線上線下共存,才是趨勢每個平臺對「社區團購」這個概念的理解都大同小異,簡單來說就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的興起,也讓不少消費者嘗到甜頭。
  • 社區團購平臺布局實體店,線下傳統菜販若不數位化轉型或將被打倒
    日前,滴滴旗下社區電商橙心優選宣布啟動橙心小店戰略。「橙心優選小店」是橙心優選和團長合作的線下自提門店。換句話說:社區團購進入線下開實體店。此外,主打社區生鮮的錢大媽已經正式進入北京,兩家門店均選址通州。
  • 進入2021年,實體店的社區拼團要怎麼做?
    不少企業在2020年都開始嘗試做社區拼團,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麼2021年,實體店的社區拼團要怎麼做?有什麼要點呢?本次我們繼續邀請社區團購系統開發服務商飛虎商聯向我們大家分享!2021年預測之社區團購:銷售額持續增長,有望突破千億飛虎商聯:實體店的小程序商店一般功能主要有哪些?社區拼團怎麼做?一、用戶邀請10名新成員加入,即可獲得平臺xx元無門檻紅包;每月邀請多人加入,團長還可以給其紅包等福利。二、每個月PK,選出購買多的會員,團長可給予會員獎品,,擴大離線人脈。
  • 網際網路大廠拼搶社區團購
    兩年前曾「火」過一陣的社區團購捲土重來。滴滴、美團、拼多多等多家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布局,迅速覆蓋全國多個省份,並呈現出繼續向下沉市場發展的趨勢。 主打低價方便、基於鄰裡關係的社區團購為何能迎來「第二春」?社區團購正在如何改變居民生活? 社區團購好在哪兒?
  • 社區團購平臺怎麼與菜鳥驛站合作?
    菜鳥驛站與社區團購平臺「驛站聯盟」,菜鳥驛站通過「預售+自提」的方式,將生鮮、水果、特產等商品,以限時特賣的形式,賣給周邊的消費者,現在做社區團購平臺與便利店主、菜鳥驛站合作最多,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來詳細介紹驛站聯盟的相關內容。
  • 社區團購紅利,內行人告訴你,平臺建設是關鍵
    到了2020年,由於這疫情影響,又迎來了社區團購的紅利期,許多業主走上成為團長的道路,自營店主也開始為社區服務,走上了社區團購的道路。那麼,目前都有哪些社區團購的模式及企業?普通企業或個人如何建立一個好的社區團購平臺呢?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兩種模式:便利店+社區團購,寶媽+社區團購。
  • 「巨頭退出社區團購」被闢謠,但這劫貧濟富的遊戲終將收場
    網際網路始終都是一個流量的買賣,這一點在近期各大巨頭入局社區團購表現得淋漓盡致。12月12日,一張關於「馬雲、王興、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的圖片在網上流傳。據券商中國報導,上述網傳為謠言。社區團購不僅憑藉大數據有針對發放補貼搶客戶,還在搶佔線下渠道。
  • 他們為什麼要抵制社區團購?
    事實上,不只是賣白菜水果的小攤小販,便利店、超市、菜市場,以及一些日用品廠商,都在抵制社區團購。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深燃,烏魯木齊的一些便利店和超市店主,已經成立「反社區團購」聯盟,起因是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進入當地市場後,打起了價格戰。那麼問題來了,抵制社區團購,他們到底是在抵制什麼?價格戰不是新鮮玩意,巨頭搶市場也司空見慣,為什麼這一次的牴觸情緒如此高漲?
  • 社區團購年貨策劃方案怎麼寫?實體店年貨節的微信小程序運營策略
    如今,社區團購模式大火,也想要在年貨節這塊一年一度的大蛋糕裡分一杯羹。對於實體店來說,疫情的影響勢必會讓線下超市的客流量大大減少,線上的運營方案就成為了實體店破局的關鍵。但是,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電商大環境裡,實體店的年貨策劃方案要怎樣才能突圍而出呢?
  • 賣菜賽道競爭日趨激烈 網際網路巨頭下凡搶流量 線上社區團購有了線...
    居民在社區團購線下實體店提貨楚天都市報記者 黃永進 實習生 陳瑋卓最近一個月,武漢哪裡最熱鬧?非小區門口便利店、社區團購提貨點莫屬了。隨著滴滴等巨頭相繼入局,攪動起社區團購新的風潮。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營一家小店的店主羅炳麗就發現,成為「團長」半個月以來,小店客流量已經增加了一倍多,這讓她欣喜不已。不可否認的是,眼下眾多武漢小店店主都自發成了「團長」,有的甚至同時加入了幾個「團」。正因社區團購的持續火爆,有網際網路巨頭也選擇從線上走到了線下,進一步拓寬賽道,來接地氣了。
  • 客群不同,社區團購能否取代實體門店
    經常去菜市場買菜的大媽們,是目前社區團購的主力軍?這個消費規律不知道你是否相信,我是非常相信的。近期社區團購活力十足,一條200米的街上,社區團購團長竟然超過了15家,當然,有的是兼職,有的是專職。做得比較好的是兩姐妹開的社區團購店,開了兩年多,倆人發展了四五個社群,人數過千,每天開單數在100~200單左右,商品品類300~1200個左右。
  • 社區團購分析報告:以美團優選為例
    細分用戶畫像:畫像維度的選取主要考慮了跟團長入住條件的一致性(有無實體店)以及團長的核心訴求點(收入閾值),以保證給出的解決方案對團長是有價值的。但收入閾值並不是一個具象的畫像維度,更像是一個結果,我們需要找一個具象的過程值,在我的調研中發現是否有過團購經驗,在激活和留存層面有較好的區分度,於是我們決定以「有無實體店」和「是否做過社區團購」作為用戶畫像的描述維度。
  • 實體店真的做不了?「十裡」一個生鮮從業者的艱辛八年
    「我的實體店也要轉讓了,單純線下的生意很難做了。」武漢的果蔬店主十裡(化名)一邊嘆氣一邊無奈地告訴記者。十裡和大多數的中國人一樣勤勞,每天從開門身上的汗水就沒幹過。1.做實體店賺的都是辛苦錢十裡的果蔬店別看店面小,可是水果樣樣俱全,據他自己說,以前生意好的時候,每天早上拉來一車貨,到了晚上就幾乎剩的不多了,千八百塊錢賺頭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