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衝擊下的實體產業:現在看不到希望,真沒什麼希望可言

2020-12-17 報紙友情

當網際網路巨頭依靠資本的力量衝進社區團購,靠補貼和低價獲取市場份額,再想想幾捆白菜、幾公斤水果,紮根社區的業主們經歷了什麼樣的體驗?關於這個問題,鳳凰網近日採訪了江蘇蘇州水果店老闆白先生。作為一個擁有9家門店的水果老闆,白先生並不符合我們對小區業主的傳統印象。然而,在接受採訪時,他表達了自己的焦慮,覺得自己看不到未來。

白先生說,對於社區團購模式,他認為是對的,不是很壞的模式。網上預售、線下配送,節省了物流成本、配送成本等。對於老百姓來說,也可以得到一些優惠。因此,這種模式本身是對的,但目前的問題是,壟斷和高補貼的資本巨頭進入市場的不正常方式,讓普通實體店吃不消,這打破了原有的市場秩序。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社區團購模式?網際網路巨頭的創新應該指向哪裡?這些問題的答案是無窮無盡的。

白先生說:「在進入這個行業之初,實體經濟正處於高潮期,投資的資金可以在近半年內收回。當時,電子商務行業還沒有涉足生鮮食品領域。雖然近年來物流倉儲水平的提高為生鮮食品的電子商務提供了基礎,但仍在實體店的承受能力之內。你賺多少錢你就賺多少,我賺我的。」

這次疫情打破了社區團購和此類商店之間的平衡。當地社區團購憑藉疫情賺了不少錢,實體店的客流量也大大減少。之後,美團、滴滴、拼多多等資本進入。兩個月內,本土社區團購「死傷累累」,因為這些資本巨頭的產品非常便宜,用戶只認價格。

一位在美團從事供應鏈工作的朋友告訴白先生:美團在蘇州的一個倉庫每天都有7-8W的果蔬訂單,未來很可能還會繼續增長。對於實體店來說,這絕對是客流量下降的一大趨勢。

目前,大部分實體店都在降低成本。比如,200平的租金現在減為100平,原來10人的使用現在減為5人。有些人可能會在新年後關店,因為真的沒有利潤。我的三家商店已經縮小規模並轉租出去了。

去年,白先生的店裡有150多名員工。但今年,一些商店不得不減少門面和員工。現在,員工總數,包括辦公室和總倉庫的員工,有120或30名員工,100多名員工。一個月的工資大約要60萬元。不包括房租、水電費等。

事實上,大多數實體店都在觀望。首先要看這些平臺能做什麼,因為到今天各大平臺還在打價格戰,在價格補貼的戰爭中。他們能做什麼還不得而知。一些實體店已經加入社區團購的配送點,但更多的實體店還在等待。

事實上,社區團購是正確的模式,不是壞模式。它是網上預售、線下配送,這樣節省了物流成本、配送成本等。對於老百姓來說,也可以得到一些優惠,所以這種模式本身是對的。但目前的問題是,資本大亨進入市場後,這種壟斷、高補貼的畸形方式難以承受,打破了原有的市場秩序。

這些網絡社區團購也對年輕一代的創業選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今年上半年,這場流行病影響了許多人。由於流行病,許多人失業或在生意上賠錢。上半年我們會考慮做水果店,因為門檻比較低。現在,社區團購出現後,身邊有很多年輕人想創業,所以他們不會考慮這個項目。

來源:鳳凰網財經

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獨家丨社區團購衝擊下的水果店主:現在看不到希望,真看不到希望
    編者按:當網際網路巨頭們依靠資本的力量湧入社區團購,依靠補貼和低價獲取市場份額,惦記幾捆白菜,幾斤水果時,那些紮根在小區周圍的店主們經歷了什麼樣的遭遇?帶著這個疑問,鳳凰網財經近日採訪了江蘇蘇州的一位水果店主白先生,作為有9家門店的水果老闆,白先生並不符合我們對小區店主的傳統印象,然而受訪時,他都表達了自己的焦慮,感覺看不到前景。
  • 社區團購衝擊下,水果店主:看不到希望了,客流下降是大趨勢!
    文:林蕭前段時間,官媒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的文章。從最早的電商,到後來的外賣、滴滴打車,再到現在的社區團購,都有一個相似點,那就是網際網路巨頭們依靠資本的力量搶佔傳統市場。以電商為例,剛興起的時候,很多實體店主都對其進行口誅筆伐。事實證明,電商的興起,確實導致很多實體店倒閉。
  • 怡亞通副董事長陳偉民:希望通過綜合商業服務平臺助力實體產業做大...
    本次論壇邀請了各級政府領導、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商界領袖出席,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應鏈創新、網際網路+等國家戰略,共同探討我國供應鏈的創新發展之路。發布會上,怡亞通副董事長陳偉民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他舉例說,以前供應鏈提供解決採購、進口、銷售等某環節的服務,而現在希望通過怡亞通綜合商業服務平臺把企業和產品在運行鏈中的整個服務打通,變成綜合服務。怡亞通還打造了商業流通平臺,遍布全國380個城市,把老百姓喜歡的質優價廉的商品,通過怡亞通的平臺,經採購、進口、物流、分銷等環節,到達終端門店與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提供綜合的全鏈條供應鏈服務。
  • 「啞鈴理論」效應日漸顯著,高瓴資本賦能實體經濟擁抱產業網際網路
    來源:新浪財經4月23日,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張磊出席了2020年貝殼新居住大會線上發布會,並就並就產業網際網路下的投資邏輯發表了重要演講。張磊指出,過去五年,新技術的紅利從消費網際網路轉向蓬勃發展的產業網際網路。
  • 是什麼讓年輕人看不到希望,不想再奮鬥了?
    導致現在很多年輕人看不到希望,越來越不想奮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第一,社會貧富差距拉大,有的人通過炒房子致富,有的人通過行業壟斷致富,更有甚者依靠豐厚的人脈致富,而多數年輕人什麼都沒有,眼睜睜的看著社會貧富差距的拉開。他們現在並不是想著如何去個人奮鬥,而是希望自己老房子早點拆遷改造,或者買彩票能一夜暴富。
  • 劉永好:新希望今年銷售額預計超兩千億,網際網路要顛覆傳統企業很難
    「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很多實體企業家和傳統企業家們的壓力特別大,總覺得這些網際網路企業會把我們顛覆掉。但是今年以來,特別是現在,大家非常清醒地認識到,網際網路企業流量逐步見頂了,雖然還有空間,但不大了。」劉永好解釋稱。
  • 為什麼在網際網路電商日益發達的年代,線下實體店依舊沒有被取代?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愈來愈多的電子商務加入了其中,網購成為了人們樂意為之的事情,很多行業被網際網路衝擊後隨之就被淘汰,線下門店就是被衝擊的其中之一。但線下門店依舊是銷量產生的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長遠的角度看也很難被取代。
  • 網際網路彩票來勢洶洶,線下投注站如何擁抱網際網路浪潮-虎嗅網
    小規模、作坊式的網際網路彩票公司採取「地下莊」方式,設置高賠率吸引用戶投注,發展代理和彩民,收取用戶彩金後,不出票或部分不出票,中小獎進行返還,一旦中大獎或巨獎就捲鋪蓋走人。因此,彩民更希望取得實體票。然而,彩民無法通過網際網路售彩網站及時獲取。以上弊端,也給了線下投注站融入網際網路、並以網際網路方式進行售彩的機會。
  •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希望網際網路行業發揮更加顯著作用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建斌1月7日下午,由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主辦的2021(第十一屆)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年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理事長尚冰出席會議並致辭。尚冰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對世界各國產生了深刻影響。
  • 是什麼原因,導致年輕人看不到希望,甚至還不想奮鬥了?
    而現在,很多人都說創業越來越難,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繼續去創業了,更多的年輕人選擇了上班,或者是成為平臺下的「寄生蟲」。這幾乎是當下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為什麼年輕人現在看不到希望,甚至還不想繼續奮鬥了?我覺得有以下這幾點原因,首先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 數字科技:產業網際網路下的金融「全壘打」
    當人們將產業網際網路時代金融變革的全部看成是新技術對於金融行業的改造時,其實又陷入到了一場類似網際網路金融的陷阱當中。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是「網際網路+」模式開始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影響深入和全面的表現,網際網路金融僅僅只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誕生的一個小的分支而已。
  • 廣東隊五上五下讓其他球隊看不到希望,阿聯再回歸,他們該絕望了
    所有的CBA球隊看到了痛打落水狗的希望,畢竟廣東隊這兩個賽季太厲害了,壓得其他隊一點奪冠的希望都沒有,廣東隊內線由於易建聯的缺陣,顯得空虛無比,所有的CBA球隊都等著打爆廣東隊,但是打著打著,所有人又開始發現,不是說廣東隊很弱嗎?怎麼就是打不贏,而且打到比賽的三四節後,自己還跟不上廣東隊的節奏,最終眼巴巴的看著廣東隊贏球。
  • 看不到一點希望,李霄鵬離下課不遠了
    魯能,在李霄鵬的帶領下,正在慢慢的走向衰落!魯能精神,在李霄鵬的管理下,正在一點點的消失殆盡!今晚山東魯能泰山0:1輸給了上海綠地申花,這是繼上個賽季足協杯決賽挨了三悶棍之後,李霄鵬和他的球員再挨一悶棍!這一棍不僅是打在了魯能的球門裡面,更是打在了李小鵬的臉上!
  • 網際網路+餐飲、推拿、健身、理髮…實體商業的向死而生
    用貼近目標用戶的網際網路渠道營銷,來降低獲客成本?是否整合了POS、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支付方式,並且打通財務體系?擴張之路:眾籌?標準化加盟?還是……而更重要的是,在這些普適問題之外,真正貼近網際網路的實體商業創業者們,是怎樣活生生、血淋淋地改造自己。
  • 是什麼原因讓年輕人看不到希望,不想再奮鬥?專家:有這幾個原因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說創業太難了,許多年輕人也不願繼續去創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去了上班,或者成為平臺下的「寄生蟲」,這幾乎是當今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看不到希望了,甚至都不想繼續奮鬥?有專家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貧富差距正在不斷擴大。特別是在房價上漲的初期,當時一套房子還是20萬元,現在許多房都已經超過100萬了,然而,有些人的貧富差距往往就是因為一套房子。
  • 當今年輕人看不到「希望」?為何不願去奮鬥,背後原因令人意外!
    但是到了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創業非常困難,年輕人們拒絕去創業,轉而開始上班工作,有些更是成為了「啃老族」,這便是現代年輕人的現狀。為何現代的年輕人會感到對生活「無望」並且不願再去奮鬥?有專家曾分析過,主要原因在於現在的貧富差距依舊在持續不斷的拉大,現在的房價壓力也是一大「負擔」。很多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就只是一套房可以彌補的。
  •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新商業文明體系下的製造業依然具備高競爭力
    財經網訊 「今天中國的製造業正在從傳統的製造業向著新商業文明體系下的製造業邁進,而新商業文明體系下的製造業,依然有很高的市值,依然有很高的競爭力。」11月25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表示。
  • 轉型線上還是堅守實體,疫情下10個書店人的故事
    疫情帶來衝擊的同時,也讓不少書店人開始重新思考書店的生存之道。線上活動、直播帶貨、登陸外賣平臺等等嘗試,成為不得已的自救手段。近日,我們與10位書店人聊了聊,他們在疫情下,關于堅守實體和轉型線上的思考與嘗試。
  • 社區團購的崛起,水果店主直言看不到希望,實體店該何去何從?
    但最近一段時間,有某記者採訪了一位擁有9家水果店老闆,在採訪的時候,老闆表示了自己的擔憂,感覺看不到未來的前景,那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社區團購興起後,客流量也是直線下降,隨著網際網路消費市場的變化,「社區團購」也成為近幾年的行業的熱門,很多的城市也都屢見不鮮。但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就是由於很多的電商都在進行轉型,線下的社區團購也成為了第一大渠道,有大機率成為網際網路企業新的市場空間。
  • 活著看不到希望,絕望到死該怎麼辦?
    其實真的沒有誰會想死,也沒有誰會敢去死,如果真這樣做的誰不是逼不得已,有苦難言,對生活充滿絕望,一片灰暗。可是,生活又哪裡是一片光明到底呢,連我們日常都要經歷白天黑夜,為何漫長的一生幾十年不能經歷幾年或者是幾分之一的「黑暗」時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