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活著;究竟誰過得更幸福,只有神知道。"
在我國古代有一位聖賢,他的名字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他就是——孟子。孟子曾經有一句名言,在無數朝代更迭,江山風雨飄搖之際時,很多大賢之人用生命來證道。歷史對於他們的形容往往都會引用這一句,也就是流傳甚廣的"雖千萬人,吾往矣"。
在遙遠的西方,公元前399年,有一位世界偉人也用他的生命堅持了真理,當時他所面對的,不是幾千幾萬人,而是幾乎對抗了整個國家人民的意志。他教出了柏拉圖這樣的聞名世界的哲學家,現代人對於他的了解大多來自柏拉圖,他就是哲學奠基者蘇格拉底。
僭主專政,民主崩塌
同歷史和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發展一樣,古希臘也在不斷發展和改變制度。而古希臘制度的改變和戰爭脫不開關係。曾經的古希臘是個很有包容性,十分民主的古典國家,有點類似於我國古代的百家爭鳴,每一種"道",自有它存在的道理,且都在同一片土地上傳播。可是這種美好在一場長達27年的國內戰爭後,被摧毀殆盡,甚至逼死了蘇格拉底。
這場戰爭就是西方歷史上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由兩個古希臘重要的城邦為主導,一個以雅典為首,一個以斯巴達為首。分別是提洛同盟和伯羅奔尼撒同盟。兩個大同盟勢力曾經在統一合作過,對抗波斯人的入侵,在對外戰爭勝利後,這兩個大同盟勢力沒有解散,甚至以兩個主要城邦為首繼續擴張勢力範圍。
兩大同盟的領導人體會了一把專制的癮過後,已經對權利深深著迷。幾乎是默契一般,兩個同盟的領導人開始擴張和集權,向著君主專制發展。隨著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逐漸壯大,斯巴達勢力感覺到了危機,兩股勢力開始爆發戰爭,要用拳頭決個高下,這一打就是27年,正如後世對這段戰爭命名一樣,雅典戰敗,斯巴達所主導的伯羅奔尼撒戰勝。
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崩塌,兩度出現了僭主專政的現象,所謂僭主就是不再進行民主選舉,獨裁者直接通過暴政或政變來奪取政權。曾經的民主制,嚴重被破壞。暴政之所以是暴政,就在於當權者對人民的殘忍壓迫,在僭主暴政的統治下,雅典人民苦不堪言,於是決定反抗,決心恢復曾經的古典民主制。但是一件事情或者一種態度,一旦專注到極端的情況下,就會走上歪路。
急於求成的希臘人民逐漸開始變得敏感,甚至是思想開始獨裁,他們把一切所謂違背宗教、政治、民俗的思想統統打為"異端",甚至是瘋狂攻擊。蘇格拉底就是在這時,被推上了審判席。
思想超前,眾矢之的
蘇格拉底被推上審判席有兩條"罪名",一條是,思想異端,信仰新神,另一條是腐蝕青年人的心靈思想,說通俗點,古希臘人把他當做"邪教頭子"。作為一個現代人,用現代的眼光來看這兩條罪名簡直就是可笑之極。不過,現代的眼光是經歷過無數思想和觀點多年的演變和碰撞才得來的。想要知道蘇格拉底為何成為眾矢之的,還要從當時古希臘的國情說起。
一般我們提起希臘,想起最多的就是希臘神話。這種文明能在全世界成為人所共知的概念,足以證明奧林匹斯山上的神,以及他們的傳說,對希臘人的重要性。希臘神話和對神的信仰,仿佛是刻在希臘人的骨血之中,成為世代相傳的觀念,其地位與普及程度,相當於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
蘇格拉底思想超前,他所思考的不是女神雅典娜賜予人類智慧以及思想,而是頓悟後看到了人生,看到了社會。如參禪一般入定,據描述,蘇格拉底入定時會閉著眼,不斷喃喃訴說著他悟到的哲學。
後世對於蘇格拉底的定位是哲學家,是雅典哲學的奠基者,無疑,他的道不是神話,而是從實際出發,且開創了劃時代的新理念。而這在當時人們的眼中,蘇格拉底說的話,他們都聽不懂,所以他無疑是其被信仰的"邪神"附了身。然而,蘇格拉底有沒有信仰別的宗教神明呢?並沒有,他沒有信奉任何一種,只是和周圍人的忠誠信仰不同,不再信奉奧林匹斯山上的神而已。所以,蘇格拉底的第一條罪名由此而來。
弟子犯錯,老師受累
雅典法庭給蘇格拉底定下的第二條罪名是腐蝕青年人的心靈思想,其實真是冤枉,這還要從蘇翁的兩個學生說起。蘇格拉底不止有柏拉圖這樣,被奉為哲學家的優秀學生,也有兩位門徒搞事情,觸動了雅典人民的逆鱗。
其中一位在那場曠日持久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中"背叛"提洛同盟,跑到了斯巴達一方,和雅典人民唱反調。不僅如此,後來更是跑到了曾經打算暴力入侵希臘的波斯人那裡,為敵對國家出力。用現在的話來講,這就叫"反骨仔",什么正確不做什麼,甚至背叛政治背叛國家。希臘人,特別是雅典人對他是恨透了。
另一位比之更甚,前面說過,僭主專政破壞了雅典的古典民主,而這一位,公然和所有信仰民主的雅典人作對,為毀了民主的僭主做事,甚至處死民主黨派的公民。這兩位恰巧都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學生是壞人,必然是老師教的,本著這麼不成熟的觀點,蘇格拉底被殃及。再加上蘇格拉底的信仰和他們不同,一頂異端學說,邪教頭子妖言惑眾的帽子就扣了下來。
結語
其實蘇格拉底本可以不用死,雅典法庭給了他三個選項,坐牢流放或罰款,但是蘇翁都沒有選,因為一旦選擇其中一種,就說明他認錯了,他是錯的。雅典法庭認為他不知悔改,第二次審判時宣布死刑,門徒們不忍,買通獄卒想讓老師越獄,同樣,蘇翁也拒絕了。
蘇翁拒絕的不是活著,死也不是因為認錯。他說之所以被審判是被人污衊,然而真相是,幾乎整個雅典都在污衊他,可即使這樣,蘇翁也在忠誠於這個國家,拒絕越獄。而選擇服毒而死,是在用生命堅持真理,以身證道。蘇翁的死不是肉體意義的死亡,更是一種哲學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