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之死——古代雅典「暴民政治」的「犧牲品」

2021-01-19 與寮

"現在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活著;究竟誰過得更幸福,只有神知道。"

在我國古代有一位聖賢,他的名字中國人沒有不知道的,他就是——孟子。孟子曾經有一句名言,在無數朝代更迭,江山風雨飄搖之際時,很多大賢之人用生命來證道。歷史對於他們的形容往往都會引用這一句,也就是流傳甚廣的"雖千萬人,吾往矣"。

在遙遠的西方,公元前399年,有一位世界偉人也用他的生命堅持了真理,當時他所面對的,不是幾千幾萬人,而是幾乎對抗了整個國家人民的意志。他教出了柏拉圖這樣的聞名世界的哲學家,現代人對於他的了解大多來自柏拉圖,他就是哲學奠基者蘇格拉底。

僭主專政,民主崩塌

同歷史和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發展一樣,古希臘也在不斷發展和改變制度。而古希臘制度的改變和戰爭脫不開關係。曾經的古希臘是個很有包容性,十分民主的古典國家,有點類似於我國古代的百家爭鳴,每一種"道",自有它存在的道理,且都在同一片土地上傳播。可是這種美好在一場長達27年的國內戰爭後,被摧毀殆盡,甚至逼死了蘇格拉底。

這場戰爭就是西方歷史上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由兩個古希臘重要的城邦為主導,一個以雅典為首,一個以斯巴達為首。分別是提洛同盟和伯羅奔尼撒同盟。兩個大同盟勢力曾經在統一合作過,對抗波斯人的入侵,在對外戰爭勝利後,這兩個大同盟勢力沒有解散,甚至以兩個主要城邦為首繼續擴張勢力範圍。

兩大同盟的領導人體會了一把專制的癮過後,已經對權利深深著迷。幾乎是默契一般,兩個同盟的領導人開始擴張和集權,向著君主專制發展。隨著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逐漸壯大,斯巴達勢力感覺到了危機,兩股勢力開始爆發戰爭,要用拳頭決個高下,這一打就是27年,正如後世對這段戰爭命名一樣,雅典戰敗,斯巴達所主導的伯羅奔尼撒戰勝。

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崩塌,兩度出現了僭主專政的現象,所謂僭主就是不再進行民主選舉,獨裁者直接通過暴政或政變來奪取政權。曾經的民主制,嚴重被破壞。暴政之所以是暴政,就在於當權者對人民的殘忍壓迫,在僭主暴政的統治下,雅典人民苦不堪言,於是決定反抗,決心恢復曾經的古典民主制。但是一件事情或者一種態度,一旦專注到極端的情況下,就會走上歪路。

急於求成的希臘人民逐漸開始變得敏感,甚至是思想開始獨裁,他們把一切所謂違背宗教、政治、民俗的思想統統打為"異端",甚至是瘋狂攻擊。蘇格拉底就是在這時,被推上了審判席。

思想超前,眾矢之的

蘇格拉底被推上審判席有兩條"罪名",一條是,思想異端,信仰新神,另一條是腐蝕青年人的心靈思想,說通俗點,古希臘人把他當做"邪教頭子"。作為一個現代人,用現代的眼光來看這兩條罪名簡直就是可笑之極。不過,現代的眼光是經歷過無數思想和觀點多年的演變和碰撞才得來的。想要知道蘇格拉底為何成為眾矢之的,還要從當時古希臘的國情說起。

一般我們提起希臘,想起最多的就是希臘神話。這種文明能在全世界成為人所共知的概念,足以證明奧林匹斯山上的神,以及他們的傳說,對希臘人的重要性。希臘神話和對神的信仰,仿佛是刻在希臘人的骨血之中,成為世代相傳的觀念,其地位與普及程度,相當於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

蘇格拉底思想超前,他所思考的不是女神雅典娜賜予人類智慧以及思想,而是頓悟後看到了人生,看到了社會。如參禪一般入定,據描述,蘇格拉底入定時會閉著眼,不斷喃喃訴說著他悟到的哲學。

後世對於蘇格拉底的定位是哲學家,是雅典哲學的奠基者,無疑,他的道不是神話,而是從實際出發,且開創了劃時代的新理念。而這在當時人們的眼中,蘇格拉底說的話,他們都聽不懂,所以他無疑是其被信仰的"邪神"附了身。然而,蘇格拉底有沒有信仰別的宗教神明呢?並沒有,他沒有信奉任何一種,只是和周圍人的忠誠信仰不同,不再信奉奧林匹斯山上的神而已。所以,蘇格拉底的第一條罪名由此而來。

弟子犯錯,老師受累

雅典法庭給蘇格拉底定下的第二條罪名是腐蝕青年人的心靈思想,其實真是冤枉,這還要從蘇翁的兩個學生說起。蘇格拉底不止有柏拉圖這樣,被奉為哲學家的優秀學生,也有兩位門徒搞事情,觸動了雅典人民的逆鱗。

其中一位在那場曠日持久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中"背叛"提洛同盟,跑到了斯巴達一方,和雅典人民唱反調。不僅如此,後來更是跑到了曾經打算暴力入侵希臘的波斯人那裡,為敵對國家出力。用現在的話來講,這就叫"反骨仔",什么正確不做什麼,甚至背叛政治背叛國家。希臘人,特別是雅典人對他是恨透了。

另一位比之更甚,前面說過,僭主專政破壞了雅典的古典民主,而這一位,公然和所有信仰民主的雅典人作對,為毀了民主的僭主做事,甚至處死民主黨派的公民。這兩位恰巧都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學生是壞人,必然是老師教的,本著這麼不成熟的觀點,蘇格拉底被殃及。再加上蘇格拉底的信仰和他們不同,一頂異端學說,邪教頭子妖言惑眾的帽子就扣了下來。

結語

其實蘇格拉底本可以不用死,雅典法庭給了他三個選項,坐牢流放或罰款,但是蘇翁都沒有選,因為一旦選擇其中一種,就說明他認錯了,他是錯的。雅典法庭認為他不知悔改,第二次審判時宣布死刑,門徒們不忍,買通獄卒想讓老師越獄,同樣,蘇翁也拒絕了。

蘇翁拒絕的不是活著,死也不是因為認錯。他說之所以被審判是被人污衊,然而真相是,幾乎整個雅典都在污衊他,可即使這樣,蘇翁也在忠誠於這個國家,拒絕越獄。而選擇服毒而死,是在用生命堅持真理,以身證道。蘇翁的死不是肉體意義的死亡,更是一種哲學的體現。

相關焦點

  • 油畫《蘇格拉底之死》:雅典城邦「烏合之眾」與理性之光的碰撞
    一、自取其咎:戰爭"成就"古希臘城邦"烏合之眾"《蘇格拉底之死》畫中以黑暗的牢獄來描繪雅典城邦的道德淪喪和人性的墮落,一束陽光的普照與黑暗下的牢獄形成鮮明的對比,襯託出蘇格拉底與當時雅典城邦的"格格不入"和控訴雅典人的愚昧和道德淪喪。
  • 雅典憑什麼判蘇格拉底死刑
    蘇格拉底乃被投入監獄,等待祭祀結束後處決。其間,弟子們輪流探監,陪伴老師度過最後的日子。於是,便有了柏拉圖記載蘇氏獄中言論的那幾篇著名的對話錄。約摸一個月後,這位年已七旬的哲人遣退妻兒,在眾位弟子面前飲下毒鴆,從容就死。  在蘇格拉底一案中,一方是追求真理、捨身取義的偉大哲人,另一方則是以民主自由為標榜、被視為民主政治源頭的雅典城邦。
  • 《蘇格拉底之死》圖像與涵義
    達維德畫作中的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之死這幅畫作,是法國畫家達維德的作品,它創作於1787年。1787年,法國在波旁王朝統治下的君主制受到不斷的思想解放運動、自由主義政治組織的衝擊,搖搖欲墜。新古典主義美學,借用古代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以回應這一時期思想和政治的變革,達維德正是新古典主義美學的代表人物。
  • 蘇格拉底之死與商鞅的區別
    蘇格拉底之死與商鞅的區別公元前399年春天的一個早晨
  • 蘇格拉底之死與哲人王的理想
    題主你這問題的描述前一部分錯了,我先給你糾正下:1,蘇格拉底被判刑的原因不僅僅是「蠱惑青年」;2,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哲人王」的觀點,這個對話者「蘇格拉底」只是柏拉圖的代言人,而非蘇格拉底本人的思想。蘇格拉底第一次得罪民主派,主要是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的阿吉牛西戰役之後,民主派判定以弱勝強保衛了雅典的九位海軍將領死刑,蘇格拉底投了反對票。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 蘇格拉底被判死刑的原因,他的死也成了至今一個難以解開的謎
    蘇格拉底是雅典城邦的公民,古希醋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和同時代的中國的孔夫子一樣,他用言傳身教的方式,積極倡導他的學說,影響了同時代的許多人。蘇格拉底弟子眾多,跟隨者如雲,柏拉圖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公元前399年,雅典城邦的一個民眾法院以投票的方式,判處蘇格拉底死刑,他隨後服毒而死,這年蘇格拉底71歲。蘇格拉底是歷史上第一位被判處死刑的大哲學家。
  • 原本能夠逃脫死刑的蘇格拉底,偏偏微笑赴死,後人笑道:死心眼
    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人們思想活躍,而蘇格拉底這位哲學家恰好就是一位終生以討論哲學為樂,與政治毫不相干的談論者,他到底是因為哪條律令而慘遭毒害的呢?大哲學家的罪名其實蘇格拉底受到的指控是毒害青年和不敬神靈。在雅典這座自由的城市裡,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利對危害雅典城的行為和個人提出公訴。
  • 蘇格拉底為什麼去死?很多人都誤解了他
    我們每次提起蘇格拉底之死,都有這樣一個認識:蘇格拉底當時是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進新神」和「腐蝕青年思想」三個罪名判處死刑的,而且蘇格拉底曾經有過逃亡的機會,但是他仍然義無反顧地選擇接受判決、自盡而死。
  • 「書摘」《群眾與暴民》|群眾概念的歷史沿革
    幾乎可以說,發明政治理論的目的是要證明,民主即人們的自我管制必然會演變成暴民。雅典的民主運行了兩百年以後柏拉圖①才登場,他邀請我們去看:雅典民眾(demos)是愚昧、非理性的群眾,可能會因鼓動者的調唆而成為暴民。
  • 雅典街頭對話:蘇格拉底和波魯斯
    西元前430年,希臘城邦的雅典與斯巴達兩城邦為爭奪希臘世界的霸主,開啟了波羅奔尼薩戰爭。斯巴達以精強的方陣兵聞名,雅典則擁有剽悍的海軍,雙方周旋戰鬥了九年,兩敗俱傷的雙方於西元前421年締結尼西阿斯和平條約。 然而,聰明的希臘人非常清楚這個條約只是暫時性的。雅典與斯巴達依然各懷鬼胎,正蓄積力量等待時機一口氣打倒對方。
  • 講座︱晏紹祥:阿吉紐西審判與雅典民主政治
    而最典型的「民主暴政」案例除了眾所周知的蘇格拉底之死外,還有阿吉紐西審判。這次事件歷來被視為民主破壞法制的案例,而在審判期間公民大會、議事會和上層精英之間到底起了何種作用,正是本次講座將要揭示的。晏紹祥教授認為,想要確定民主政治是不是暴政,阿吉紐西審判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證。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需要首先了解戰役的過程,然後了解審判的過程,最後對其進行整體分析,講座也分為這三個部分展開。
  • 蘇格拉底的魅力
    (14)對於學生在人生志向上的多種選擇,蘇格拉底提出,那種治國齊家的本領,既有資格當領導,又能使別人和自己都得到好處,的確是最美妙的本領和最偉大的技能,這是屬於帝王的,一般人稱之為帝王之才。(15)在他的議論中,這些技藝包括真心向善的哲學修養、廣博的從政知識、諳熟的治國之道,等等。一般將蘇格拉底的政體主張認定為「哲學家的政治」,就是要由有知識的、懂得政治藝術的人進行統治。
  • 徐松巖:論古代雅典國家的發展道路
    可以從雅典帝國的運作中看到色諾芬的這個原則。團結一致的民主政府贏得了雅典帝國,而帝國則為其提供各種資源。斯巴達人的平等(平等者,homoioi)也推動了其對外擴張,而為其提供大量資源的庇裡阿西人(農民)和希洛特(農奴)卻被排斥在平等者之外。」   奴隸制的的本質特徵就是其侵略性。早期奴隸制國家的基本特徵,就是始終保持一種向外發展擴大的趨向,即侵略、掠奪、剝削和奴役異邦人的趨向。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古希臘三哲之蘇格拉底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古希臘三哲之蘇格拉底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阿吉紐西審判與雅典民主政治
    色諾芬、柏拉圖和狄奧多魯斯都有記載,幾乎是一邊倒地抨擊了雅典人違背法治的行為;近代學者中,多數人認為這場審判體現了暴民統治下民眾的反覆無常,即使立場相對中立者、甚至格羅特那樣極力為民主政治辯護的人,也承認在這場審判中,民主政治違背了其一直主張的原則,致使無辜之人冤死——「這是一種非常粗暴的不公正和不法行為,給那些通過決議的人,以及全體雅典人,帶來深深的恥辱。
  • 雅典的古代市集不賣東西,卻是哲學家暢所欲言的場所
    在市集裡男人們可以暢所欲言,自由辯論,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就是在古代市場和群眾們議論政治、辯論真理的。雅典老城區現存兩處古市場遺蹟,一為古代市集/廣場(Ancient Agora),一為雅典古羅馬市集(Roman Agora),相隔不遠。古代市集這片在公元3000年前就已經存在的居民區,如今已是雜草叢生的斷壁殘垣。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政治家索倫的繼任者庇西特拉圖將其改建為集市。
  • 回到古典世界丨雅典的覺醒與迷失
    古代世界的歷史,多是口碑的,以詩歌的方式傳誦著。 從詩的方面來看,詩是史詩;從史的方面來看,史是口述史。而歷史,講述的是神和英雄的故事。然,歷史的主體——英雄,尚未覺醒自我意識,多半被借為神之工具,或為命運的載體。 荷馬史詩就是如此,經過了兩百多年的流傳,終於在雅典結集。結集意味著史詩時代終結,英雄的故事作為民族精神已然成型。
  • 雅典早在3000年前,就提出「德智體美勞」五育,深度剖析雅典教育
    除此之外,還有希羅多德——被稱為「歷史之父」【代表作《歷史》——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伯裡克利——古代世界著名政治家、古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的傑出的代表者,倡導泛希臘事業和建立雅典霸權活動。
  • 信仰與戰爭,通過蘇格拉底,反觀雅典人對外之戰
    斯巴達和雅典就是這場戰爭的兩個主角。這兩個城邦曾經相交不錯,但是出現分歧的時候總是佔多數。與希臘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對戰不同,例如希臘對波斯,斯巴達與雅典的戰爭屬於城邦之間的戰爭。戰爭的導火索就是斯巴達對雅典的嫉妒。
  • 雅典城邦民主自由,繁榮昌盛的根源——家庭教育如何成就雅典?
    凝望數千年前的雅典,依稀可以看到古希臘文明的繁榮,這裡誕生了眾多影響西方世界文明的人物,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這一個個響亮的名字見證了雅典的偉大,更見證了古希臘文明的璀璨。那麼不禁讓人好奇,雅典為何如此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