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街頭對話:蘇格拉底和波魯斯

2021-02-18 周國平


街頭的蘇格拉底

By cibala

西元前414年,雅典城。

 

西元前430年,希臘城邦的雅典與斯巴達兩城邦為爭奪希臘世界的霸主,開啟了波羅奔尼薩戰爭。斯巴達以精強的方陣兵聞名,雅典則擁有剽悍的海軍,雙方周旋戰鬥了九年,兩敗俱傷的雙方於西元前421年締結尼西阿斯和平條約。

 

然而,聰明的希臘人非常清楚這個條約只是暫時性的。雅典與斯巴達依然各懷鬼胎,正蓄積力量等待時機一口氣打倒對方。這是個和平如泡沫的危險時代。戰爭讓雅典人在一方面失去了自信,另一方面又盲目地崇信力量。

 

雅典街頭有個其貌不揚的老人,圓臉上掛著扁扁的鼻子,小小眼睛,黏貼上一嘴白鬍鬚。五官已經夠不迷人了,位置還集中在一張大餅臉的正中央,長相滑稽更勝丑角。他的衣飾簡單素樸,鞋子是破舊草鞋。外表雖不討喜,老人的表情與動作卻散發出一股和善的氣息,讓人感覺很容易親近。

老人在街上大喊道:「哪位可敬的市民,關心自己的靈魂,請來與蘇格拉底對話吧!」

 

蘇格拉底的聲音有些尖銳刺耳,口氣卻誠摯動人。路人不少,有人放慢腳步打量著,卻沒人真停下來與他對話。

 

「智慧之城雅典的市民啊!你們每一位都聰明絕頂,身懷各色專業知識。可是除了戰爭、法律或醫藥之外,各位一點也不關心自己的靈魂,不願意思考自己價值觀是否正確嗎?」

 

眾人停下來討論著,卻無人上前攀談。

過了好一會兒,終於有個穿著長衣,身材高挑,雙眼充滿自信的男子走到蘇格拉底面前,對他說:「蘇格拉底,我聽過你。」

 

男子語氣聽來不甚友善,但蘇格拉底仍友善回道:「睿智的先生,以我不甚好的記憶推測,我們應該是第一次見面,如果不是,就請原諒我的愚拙與老朽了。」

 

男子冷冷道:「我們第一次見面。我只聽過你,從沒見過你。」

 

「請問如何稱呼您?」

 

「波魯斯。」

 

「那波魯斯先生,請問您聽見的是什麼樣的趣事呢?」蘇格拉底尋找輕鬆的開場。

 

「趣事?」波魯斯拉長語尾,像是要聚集眾人的注意力一般。「不是趣事,是不好的風評。有人說你能言善道,顛倒是非,不是守序的公民。還有人說你戰爭時畏縮不前,偷懶貪杯,不像真正的軍人。」

波魯斯公開詆毀蘇格拉底,眾人開始竊竊私語。

 

「不是這樣的!」一個年輕的聲音傳來。「這不實!蘇格拉底先生絕非這樣的人!」一名路過的士兵不請自來加入談話,他的聲音宏亮,引人側耳。

 

「這位先生,你又怎麼知道他不是這樣的人呢?」波魯斯回道。

 

「我叫阿爾西比亞德思!我曾與蘇格拉底先生在同部隊作戰,此乃我親眼所見。」阿爾西比亞德思的口氣十分激動,任何人都不會懷疑他的真誠。他繼續道:「戰爭中大家都佩服蘇格拉底先生的勇敢、堅忍與自律。有次在冰天雪地的高山上行軍,所有人都因草鞋不夠暖和而抱怨,有個人光腳比一般士兵走得還快,那就是蘇格拉底先生。」

 

「或許他是喝多了。」波魯斯回道。

 

阿爾西比亞德思回道:「說蘇格拉底先生貪杯更是空穴來風。在大家慶功醉酒的場合,他是唯一清醒守望的人,蘇格拉底先生的意志力、正直與節制在軍旅中不只一次鼓勵大家渡過難關,這怎麼不會是一個真正的軍人?」

兩人又多往來了幾句話,在證言被熱血地報導之後,流言終被駁斥。

 

「我的兄弟,謝謝你為這老朽的身體挺身而出。」蘇格拉底握著阿爾西比亞德思的手,眼中滿是感激之情。

 

「我只是說出事實,蘇格拉底先生,很榮幸能再見到您,但我正被緊急徵召要到外地去,不然,我很願意同您談話。」

 

「此去路遙險阻,你一定要保重。」兩人互道珍重,阿爾西比亞德思先離去。

「波魯斯先生,您對我還有疑問嗎?」

 

「剛剛他只反駁了一半,能言善道他可沒提。」

 

「請您仔細思考,如果傳言對戰爭中的我如此的不實,那麼另一段的描述有可能是不多不少,恰好真實無誤嗎?」

 

波魯斯沉默,一旁民眾紛紛搖頭。

 

蘇格拉底道:「我們觀察到說謊的人總是說謊,說實話的人總說實話。因為真話能推出更多真話,假話則被迫推出更多假話。」

 

圍觀的眾人點頭,認同蘇格拉底。

 

「不過依剛剛的表現看來,您的確善於說服。」波魯斯繼續回擊。

 

「前段話的說服力來自於思考,而非能言善道。這裡有些認識我的鄉親,可做證人,蘇格拉底不善詞藻是事實,我曾主持過會議,卻因發言不得體公開出糗。」

 

一旁有人開始點頭起來,看來蘇格拉底所言不虛。

 

蘇格拉底補充道: 「我擅於一對一的談話,卻不善於一對多的演說。」

「兩個不一樣都是說話嗎?我看不出差別。」

「好,那我就來點清。言語能說理也能載情,我擅於前者而拙於後者。我不擅長演說,特別是一對多,以情感為主導,以說服為目的的演說,這需要辭藻、颱風以及機智。但我很願意一對一以理性態度對話,這種對話讓雙方邊聽邊思考,相互修正彼此的看法,卻不強迫兩人意見相同。一對多演講重點是說服,一對一談話重點則是思考。我喜歡思考,卻不喜歡說服或被說服。」

 

蘇格拉底清楚的解說讓一旁人不住點頭。

波魯斯回道:「從你剛剛的發言看來,你喜歡批評辯士學派,可是我欣賞他們的世界觀。強者制定一切的價值與規範,我覺得這符合事實。」

 

「你相信一切的價值與規範都是強者制定的?」蘇格拉底道。

 

「是的,這符合雅典的歷史,我們在競爭中成長強壯。強者支配訂立一切準則,不管是知識規範還是道德價值。世界除了強者訂定的準則之外,一切都是虛假。」

 

「就我看來這說法恐怕大有問題。不過首先讓我先確認你的意思。『強者』的意思是比眾人更優越,能遂行己欲,訂立一切準則的人們嗎?」

 

「是的。」

 

「那麼強者制訂的準則有可能是錯的嗎?」

 

波魯斯頓了一下後答道:「蘇格拉底,如果你想引誘我說準則本身也有對錯可言,你就太小看我了。強者訂立的準則本身沒有對錯,反而是,一切的規範與價值都是從這些準則而來,一般人相信的規範與價值都出於強者。」

 

「那我問您,強者能身居此位,必定是因為他本身有優越之處,比方說思考、口才、或魅力,對嗎?」

 

「是的,強者當然有其優越之處,他了解並發揮其優勢,讓自己出眾。」

 

「可是一旦強者有這種程度的了解,表示他已經意識到一些正面的價值,並懂得依此競爭。他本身的優越與發揮優勢競爭的道理都先於他所制定的準則,不是嗎?」

 

蘇格拉底此問讓波魯斯呆了數秒。他沒意識到「強者」的「強」本身就代表了某種好的價值,所以不可能一切價值都是強者訂立的。

 

蘇格拉底補充道:「或許我解釋的不夠清楚,我再換個方式提問,強者是會像無頭蒼蠅般亂衝,還是懂得去分辨對他好的東西,避免對他不好的東西?」

 

「強者有區辨好壞的能力。」

 

「既然強者有這能力,表示除了他所制定的一切之外,還有一些關於好壞的準則,這些不但不是他訂的,還是他利用的工具。一個人是強者正因為他追求的是原本就有價值的事物。」

 

蘇格拉底緊抓著「強者」的「強」必定默認了某種價值。旁邊的人紛紛點起頭來。波魯斯得想辦法版回一成才行。

 

「蘇格拉底,你發言的確十分犀利,不過還沒有到不可反駁的地步。」

 

「那請您指教。」

 

波魯斯自信道: 「你的論述假定了強者得要『強』才能勝出。你抓著這點攻擊我,迫使我承認,除了強者訂立的準則之外,原本就有一些價值存在。可是現在我要放棄這點。我要說的是強者就是制訂一切的人,在他制定以前什麼好壞都沒有,直到他訂出一切的價值、規範或規則。制定者就是強者,這樣總沒問題了吧?」

 

「你確定這是你想提出的說新法嗎?」

「是的,這才是我想提的說法。」

「即使這樣修改,這說法還是不合理。這說法雖能避開原本的問題,卻會產生新的問題。」蘇格拉底答道。

「這怎麼可能?」

「依照這說法,在這種想法下強者的『強』再也沒有意義了,它指的不過就是『制定者』,強者可以在制訂前被弱者殺死,最後坐下的人就是強者。這樣的世界中的「強者」,不過就是偶然產生的幸運兒。這種推崇幸運兒的思想最終其實是反智慧的。」

 

「為什麼這樣是反智慧的?」

 

「因為追求的不是真正的卓越,而只是等待偶然出現的機會。這是辯士最大的矛盾,他們一方面認為強者出眾所以制訂了一切的價值與規範,一方面又認為強者制定了一切價值與規範。如果強者出眾是事實,那表示在強者制定之前就有好跟壞的分別;但如果這不是事實,誰制訂誰就是強者,這表示強者的『強』根本沒有意義。」

 

波魯斯認真思考之後,終於了解蘇格拉底反駁的意義。

 

「所以在這些問題上,您的意見是?」為蘇格拉底的聰明所折服,波魯斯連語氣都開始恭敬起來。

 

「不要排斥思考,懂得分辨好壞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辯士們藏私讓人們不去追求有價值的事物,不再深入思考,結果反而更愚蠢淺薄。我與他們的見解剛好相反,我希望透過對話啟發人思考,讓人更有智慧。」

 

波魯斯過去一直抱著能說服別人就是一切,卻反而掌握不到說服的方法。他沒想過原來是因為自己根本不在意進步,蘇格拉底的話啟發了他。

「其實思考的成長,是有訣竅的。」蘇格拉底提出了新主題。

「請問這訣竅到底是什麼?」

 

「訣竅是抱著「無知」的態度去追求。「無知」是了解到自己的有限,卻以不放棄的態度去繼續追求。神廟之所以稱我為最有智慧的人,正是因為我了解自己的有限,卻仍孜孜不倦地追求一切。」

 

「了解到自己的有限,卻仍孜孜不倦地追求一切?」這句平凡無奇的話卻瞬間點亮了波魯斯的心。

 

「無知的態度能讓你的思考越來越豐富完整,這是種深沉的智慧。現在我們的國家,正處於一種虛假的和平狀態下,盲目地追求著權力與勝利,沒有智慧的引領,終究會給美麗的雅典帶來真正的傷害。」

 

蘇格拉底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隔年,雅典與斯巴達重啟了第二期的伯羅奔尼薩戰爭。西元前404年雅典戰敗,而對雅典文化不滿,不斷忠言逆耳的蘇格拉底,也在西元前399年被控以不敬神明與腐化青年,被判死刑。

後記:

蘇格拉底(西元前470年到西元前399年)是西方哲學史最聞名的哲學家,其至高無上的地位相當於漢語文化圈中的孔子。

蘇格拉底沒有留下任何著作,有關於他本人的言行,是透過他人記錄而來。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稱「我們不知道關於蘇格拉底所知是多還是少」正因為無法確定這些記錄是忠於蘇格拉底言行,還是作者借著別人之口說自己想說的話。

但若不憑藉這些資料,我們也無法認識蘇格拉底。

這篇中對手「波魯斯」是一位辯士的名字,而「阿爾西比亞德思」則是柏拉圖在〈會飲篇〉中的人物,因為這篇該人物曾提到蘇格拉底在戰爭中的勇敢表現。

關於蘇格拉底的結局,請參考〈蘇格拉底的最後一天〉。你也可以將故事中蘇格拉底的想法視為柏拉圖本人的想法,因此你不可不看〈柏拉圖的逃亡〉。

為什麼日子越過越好,人卻越來越孤獨?

我們有能力決定我們生活的樣子

哪有什麼來日方長,不過是世事無常

快樂會讓生命不斷地延長

相關焦點

  • 油畫《蘇格拉底之死》:雅典城邦「烏合之眾」與理性之光的碰撞
    一、自取其咎:戰爭"成就"古希臘城邦"烏合之眾"《蘇格拉底之死》畫中以黑暗的牢獄來描繪雅典城邦的道德淪喪和人性的墮落,一束陽光的普照與黑暗下的牢獄形成鮮明的對比,襯託出蘇格拉底與當時雅典城邦的"格格不入"和控訴雅典人的愚昧和道德淪喪。
  • 雅典憑什麼判蘇格拉底死刑
    □黃洋  公元前三九九年,哲學家蘇格拉底被雅典的一個人民法庭判處死刑。其時,雅典人正在裝點海船,準備次日前往提洛島祭祀阿波羅神。傳說當初雅典王子提修斯自願作為七對被迫獻給米諾牛的雅典童男童女之一,前往克裡特島,決心解脫強加在雅典人身上的詛咒。在臨行之前,雅典人許願說,如若他們安全返還,將每年前往提洛島祭祀阿波羅神。
  • 蘇格拉底之死——古代雅典「暴民政治」的「犧牲品」
    可是這種美好在一場長達27年的國內戰爭後,被摧毀殆盡,甚至逼死了蘇格拉底。這場戰爭就是西方歷史上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由兩個古希臘重要的城邦為主導,一個以雅典為首,一個以斯巴達為首。分別是提洛同盟和伯羅奔尼撒同盟。兩個大同盟勢力曾經在統一合作過,對抗波斯人的入侵,在對外戰爭勝利後,這兩個大同盟勢力沒有解散,甚至以兩個主要城邦為首繼續擴張勢力範圍。
  • 蘇格拉底的魅力
    雅典街頭對話:蘇格拉底和波魯斯 其二,理性來自神。蘇格拉底講,由於美好的和有用的事物很多,而且它們都各不相同,神明就賦予人以和各種事物相適應的感官,使得通過這些感官,我們能夠享受各種美好的東西。蘇格拉底相信:當時雅典之所以陷入混亂,就在於他的同胞們過於自信,在城邦事務和戰爭中粗心大意、輕舉妄動、不納忠言;專注於積聚錢財、獵取榮譽,而不在意智慧和性靈的修養。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雅典之所以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雅典領導人玩忽職守,沒能發揮全體人員的特長和優勢,不知向優秀的城邦學習。(16)既然現實政治失去常規,蘇格拉底一生當中有意對政治保持距離。
  • 自稱「知識的產婆」的蘇格拉底
    3.他是古希臘的雅典人,喜歡和人談話,特別是和青年人交往,以教知識為生,但又不收學費。他的教育教學使命和目標是為雅典可持續發展培養優秀的政治人才。4.他的施教場所是廣場、廟宇、街頭、商店、作坊、體育館等。青年人、老年人、有錢人、窮人、農民、手藝人、貴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對象。
  • 柏拉圖對話裡的時間
    如此難得的相遇十足令人欣慰,然而對話末尾卻如此安排:對話末了,蘇格拉底要去王宮門廊應訴了(210d),場景由此直接轉向了《遊敘弗倫》的開頭(2a),這讓我們立即意識到,蘇格拉底剛剛遇到了自己的傳人,然而雅典人民對他的死刑審判已為期不遠。
  • 譚立東:崇高的蘇格拉底其實只是貴族武士們的代言人
    蘇格拉底哲學的核心就是各就其位,忠於職守。這與他的武士職業操守是一致的,這個時代,也就是只有武士們的理論有可能拯救雅典。這與當時雅典社會的普遍認識是對立的,而且這種對立是為了認識邊界的重新清晰。二、事跡1、蘇格拉底天生就是一個優秀的戰士。
  • 雅典(現代奧運會的發源地)
    雅典也是歐洲哲學的發源地,對歐洲以及世界文化產生過重大影響。誕生了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一大批歷史偉人,被稱為民主的起源地。 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歷史遺蹟和大量的藝術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被視為西方文化的象徵。公元前5世紀和4世紀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對歐洲及世界文化產生重大影響。
  • 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柏拉圖《蘇格拉底的申辯》
    柏拉圖在其師蘇格拉底身上,看到了一位不斷叩問並嘗試回答究竟什麼才是「好」的生活的哲學家的姿態。怎樣才算好的生活呢?蘇格拉底與承其衣缽的柏拉圖是哲學史上最早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哲學家。在這一章節中我們將一起閱讀的《蘇格拉底的申辯》,是柏拉圖的早期對話錄之一。
  • 蘇格拉底為什麼去死?很多人都誤解了他
    我們每次提起蘇格拉底之死,都有這樣一個認識:蘇格拉底當時是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進新神」和「腐蝕青年思想」三個罪名判處死刑的,而且蘇格拉底曾經有過逃亡的機會,但是他仍然義無反顧地選擇接受判決、自盡而死。
  • 《蘇格拉底之死》圖像與涵義
    達維德把柏拉圖畫得和蘇格拉底一樣大,而不是像實際那樣比蘇格拉底小約30歲,而且,讓柏拉圖穿上與蘇格拉底同樣的白色袍子。  這些構思,並不是達維德的誤讀,恰恰是一個非常準確、巧妙並且深刻地對柏拉圖和蘇格拉底關係的理解和構思。達維德想要傳達的是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師承關係,同樣的年紀和服飾,給予學生同他的老師一樣的權威。
  • 坤鵬論:讀柏拉圖早期著作 理解蘇格拉底(下)
    因為「在柏拉圖看來,普羅泰戈拉仍然是一個相當嚴肅的思想家,值得密切關注和認真研究 」。二、這篇對話錄討論了什麼?在這篇對話錄中,主要討論了詭辯術,美德及其一致性和可教性。他撰寫對話,不同角色清晰連貫地進行對話,對話者提出的哲學論點通常正好相互衝突。這樣的對話形式,表明柏拉圖試圖評估那些相互交替的論點各自在哲學上的優劣,表明他試圖對爭論的問題提出他自己的答案(另一方面,儘管柏拉圖的答案在許多情況下,並非完全清晰)。」
  • 蘇格拉底之死與商鞅的區別
    ,很多雅典人急匆匆趕往廣場,圍觀由500位雅典議事會組成的法庭,對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進行審判。議事會以280:220的投票結果,以不崇拜神靈和腐蝕青年的罪名判處老人死刑。臨黃昏行刑時,老人對身邊親友和弟子說:「告訴人們,掩埋的只是我的屍體。」然後飲鴆自盡。這位老人就是哲學家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年或前470年~公元前399年),是希臘語(雅典)哲學的創始人之一。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古希臘三哲之蘇格拉底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2020年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甘肅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古希臘三哲之蘇格拉底,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一、生平及教育活動蘇格拉底,雅典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在哲學史和教育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是長期為人們所尊敬的教師。蘇格拉底出生於平民家庭,父親是雕刻匠,母親是助產士。
  • 信仰與戰爭,通過蘇格拉底,反觀雅典人對外之戰
    斯巴達和雅典就是這場戰爭的兩個主角。這兩個城邦曾經相交不錯,但是出現分歧的時候總是佔多數。與希臘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對戰不同,例如希臘對波斯,斯巴達與雅典的戰爭屬於城邦之間的戰爭。戰爭的導火索就是斯巴達對雅典的嫉妒。
  • 坤鵬論:蘇格拉底和亞里斯多德如何評價阿那克薩戈拉?
    一、蘇格拉底怎麼說?前面講過,阿那克薩戈拉是第一位將哲學帶到雅典的人,他的思想廣泛傳播於雅典,自然也影響到了蘇格拉底。在柏拉圖的《斐多篇》中,蘇格拉底詳細地講述了他理解的阿那克薩戈拉哲學,以及從欣喜到失望的原因。
  • 文獻電影《蘇格拉底遇見孔子》中國首映
    8月19日上午,世界哲學大會的文化活動之一,文獻電影《蘇格拉底遇見孔子》的中國首映式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電影中蘇格拉底與孔子徜徉於現代雅典的輝煌古蹟和市井生活,探討雙方思想的共通之處和歷史變遷。
  • 蘇格拉底之死與哲人王的理想
    蘇格拉底為什麼要一個無所不能的王來統治?描述:蘇格拉底以蠱惑青年被古希臘的民主議會宣布死刑。因為蘇格拉底要求由一個無所不能的王來統治一個國家,這是蘇格拉底的理想國。而蘇格拉底死去幾十年後,蘇格拉底學生的學生亞里斯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帶著馬其頓帝國的鐵蹄來臨,古希臘敗落了。為什麼?民主和帝國?蘇格拉底的王?這或許也是中國的顧準先生一直在研究的問題,古希臘城邦的民主怎麼了?
  • 蘇格拉底被判死刑的原因,他的死也成了至今一個難以解開的謎
    蘇格拉底是雅典城邦的公民,古希醋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和同時代的中國的孔夫子一樣,他用言傳身教的方式,積極倡導他的學說,影響了同時代的許多人。蘇格拉底弟子眾多,跟隨者如雲,柏拉圖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公元前399年,雅典城邦的一個民眾法院以投票的方式,判處蘇格拉底死刑,他隨後服毒而死,這年蘇格拉底71歲。蘇格拉底是歷史上第一位被判處死刑的大哲學家。
  • 原本能夠逃脫死刑的蘇格拉底,偏偏微笑赴死,後人笑道:死心眼
    公元前399年,已於古稀之年的蘇格拉底在監獄中,鎮定自若地接過當局送來的一碗毒酒,微笑著一飲而盡。這樣的一位大哲學家喪命在雅典,這樣一個以自由和文明顯著於世的城邦裡,顯得很不尋常。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人們思想活躍,而蘇格拉底這位哲學家恰好就是一位終生以討論哲學為樂,與政治毫不相干的談論者,他到底是因為哪條律令而慘遭毒害的呢?大哲學家的罪名其實蘇格拉底受到的指控是毒害青年和不敬神靈。在雅典這座自由的城市裡,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利對危害雅典城的行為和個人提出公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