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蘇格拉底和亞里斯多德如何評價阿那克薩戈拉?

2021-03-05 坤鵬論

正因為概率,思想才會如此多姿多彩,即使矛盾對立的兩方也可以獨立成為流傳至今的哲學學說,在我看來,哲學也是探究可能性的學問之一,它更聚焦於人的思想,對於人類社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人是更多受思想指揮的生物。

——坤鵬論

正是由於阿那克薩戈拉提出的Nous(奴斯)概念,為後世西方哲學的理性觀念產生了深遠影響。

因為,正是他將一種抽象的原則引入到了事物的本質之中,區分了理性和物質,並表示「它(奴斯)擁有對每件事物的一切知識、具有最大的力量。」

今明兩天,坤鵬論重點介紹幾位哲學家對於阿那克薩戈拉的評說,以此結束對他的介紹。

但是,因為都是哲學家,不僅橫跨兩千多年,還是翻譯而來,理解起來可能會有點費勁。

建議大家靜下心來慢慢讀上幾遍,收穫一定頗豐。

一、蘇格拉底怎麼說?

前面講過,阿那克薩戈拉是第一位將哲學帶到雅典的人,他的思想廣泛傳播於雅典,自然也影響到了蘇格拉底。

在柏拉圖的《斐多篇》中,蘇格拉底詳細地講述了他理解的阿那克薩戈拉哲學,以及從欣喜到失望的原因。

當然,由於蘇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是通過柏拉圖的對話錄流傳的,因此,我們根本無從將他們的思想完全剝離開來,那麼,蘇格拉底所說,也可以視為柏拉圖所想。

《斐多篇》記錄的是蘇格拉底在獄中服毒前1個小時,與他的一群朋友和學生的話別。

因為主要圍繞靈魂輪迴說論證靈魂不朽,所以也有翻譯為《論靈魂》。

對話中,蘇格拉底談到了他自己是怎樣實現「心靈的轉向」的。

他說,自己年輕的時候,也像以前的自然哲學家一樣,熱衷於研究自然界的問題。

後來,他不滿足於這種探求,恰在此時,他聽到有人提到了阿那克薩戈拉的Nous(奴斯),於是下面的講述開始了:

當我第一次聽見人家宣讀阿那克薩戈拉所寫的書,裡面說,是Nous(奴斯)安排並且造成萬物的。 

我很喜歡這種關於原因的說法,並且認為,Nous(奴斯)是萬物的原因多半是對的。

如果是這樣,Nous(奴斯)在安排事物的時候就會把每件事物都安排得恰到好處。

如果有人想要知道某個特殊事物的原因,知道它如何產生、消滅或存在的原因,那麼,他就必須去研究:哪類存在、哪種被動狀態、哪種主動狀態對它最好。

基於這個理由,一個人只要去考慮(尋求)什麼東西對他自己和對別人都是最好的和最完全的,這個人也就必然會知道什麼是較壞的,因為關於好和壞這兩方面的知識其實是同一種知識(知好,必然知壞,反之亦然)。

我像這樣思索著、論證著,我高興地認為,我在阿那克薩戈拉身上找到了一位老師,他使我在事物的原因方面大大開竅;

我想他會告訴我大地是扁的還是圓的,然後進而說明它的原因和必然性,告訴我最好者的本性,以及大地為什麼這樣最好;如果他說大地在中央,就會接著指出它在中央最好;

如果把這些事情給我說清楚了,我就意料到,他不會再提出什麼別的原因了,那時的我也不會再求問什麼別的原因了。

我也會以同樣方式指出太陽、月亮和其他星體的原因,指出它們相互間的速度和運轉以及其他情況的原因了。

因為他給個別的東西指出了其原因,並且給一切的東西指出了共同的原因,所以,我想,他會給個別的東西提出對它最好的東西為原因。

這個希望是無論用多少東西來跟我交換我也不肯放棄的,我非常迫切地抓住了他的著作,儘可能早點來加以閱讀,以便儘早知道什麼最好、什麼最壞(善和惡)。

可是,朋友,我這個輝煌的希望很快就破滅了。

我在閱讀的時候發現,這個人並不用思想,也不用任何真正的原因來構成事物, 而是求助於氣、以太(希臘人把大氣分成兩層,月亮以上的叫清氣,譯為以太)、水以及其他莫名其妙的東西當作原因。

在我看來,他的這種前後不一致就像有人先說,蘇格拉底用做任何事都出於理智;

接著,在試著進一步對我所做的每一件事說明理由時卻首先說,我之所以現在坐在這裡,是因為我的身體是由骨頭和肌肉組成的,骨頭是結實的,(足以支持我的身體),有關節把骨頭聯結起來,肌肉則是能夠伸縮的,並且有皮和肉包住骨頭,因此,我能夠把肢體彎著,這就是我彎著坐在這裡的原因。

然後,如果他更進一步為我現在和你們在此談話尋找相似的原因,他會提出聲音、空氣、聽覺和一千種其他的東西;

而不提那真正的原因——雅典人認定把我判刑是最好的,因此我認為坐在這裡最好,留在這裡服他們給我判的刑是較公正的。

因為,要不然的話,如果我認為服國家所處的刑罰不好、不公正,不如越獄逃跑為佳,天曉得,這些骨頭和肌肉早就已在麥加拉或波奧底亞了(在《讀柏拉圖早期著作 理解蘇格拉底(中)》中坤鵬論講過,蘇格拉底的朋友和學生曾想幫他越獄逃到其他地方裡,並已經打通所有關節,只待蘇格拉底同意)。

如果有人說我要是沒有骨頭肌肉之類就不能做出我認為恰當的事情,那是對的。

可是說這些東西是我行動的原因,如果說我由於這種原因就作了我所作的事,並且作了我理智地作的事;如果說我行事不是根據對最佳者的選擇,那就是完全沒有根據的無稽之談了。

這樣的人是缺乏腦筋的,他不能看清實際上原因是一回事,使原因起作用的條件完全是另一回事。

上面這段話,柏拉圖把兩種理由和原因對立了起來:出於目的的原因和外面的原因(化學作用、機械作用等)相對立。

他指出,阿那克薩戈拉好像要規定一個目的,並從它出發去說明事物,但是,他立刻自己又放棄了它,而走到完全外在的原因方面去了。

蘇格拉底堅持認為,只有找尋那個真正至善至美的原因,才是真正的目的的原因,而不是像阿那克薩戈拉那樣通過物質性的外面的原因去搪塞。

比如:用骨頭、肌肉等的活動是不能解釋他為什麼坐在這裡等待死亡的,他這樣做只是因為他認為這是合乎正義的,是「善」,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坤鵬論以前講過,蘇格拉底的哲學是基於以人為本的價值探索,進而提出支配萬物之命運者,是為善性,是理性之神給予人類靈魂的饋贈。

據此,他得出結論:絕對之善是人的本性的自然追求,是人的靈魂的目的,是人生的最高目標。

蘇格拉底曾說過:「我們的一切行為,歸根結底目的就是善,其他所有事情都是為善而做,而不是為了其他目的。」「正是為了善,我們才做其他事情,包括追求快樂,而不是為了快樂才行善。」善是快樂的目的,而是相反。

不得不承認,蘇格拉底的見地確非凡人。

他還指出,人的本真生活就是過一種理性的生活,實現善,而這種善體現和表現在人身上就是美德。

而「知識(智慧)即美德」,只有通過學習正確理解何為善惡,掌握關於德性的正確知識並付諸實踐,就可以磨礪自己的靈魂,獲得幸福,這就是知德合一。

善是人心中既非全然已知,又非全然無知的潛抑,而後天的教育,也就是知識的得到,正是為了揭示這種人心中的內在原則,從而使人充分認識到靈魂的向善本性。

蘇格拉底認為,哲學的最高範疇就是善,對此,他從不同的角度對善進行討論探究,他的整個哲學也是對善在普遍意義上的追求。

至此,我們應該理解,為什麼蘇格拉底初聽到阿那克薩戈拉的Nous(奴斯),以及對它特徵的描述,認為它就是自己理解的理念、真理,所以他才很興奮,以及為什麼他會如此長篇大論講阿那克薩戈拉。

當然,第一個將善惡作為世界的第一原因的人,並不是蘇格拉底,而是坤鵬論之前介紹過的恩培多克勒,他首先提出了「愛使萬物向善,憎使萬物向惡」。

二、亞里斯多德怎麼說?

在翻譯界有著「亞里斯多德不可翻譯」的名言。

可見翻譯他的著作有多麼困難。

目前,國內同一本亞里斯多德的著作都會有多個翻譯版本,其中大多是大家力作,各有所長,又各有深澀難懂。

坤鵬論的辦法是,多買幾個版本,對照著閱讀,這樣會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亞里斯多德的文字選取自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形上學》,翻譯者為吳壽彭,翻譯完成時間在1958年。

我比較喜歡這個版本,因為雖然偏文言,但是文字功底了得,讀起來非常雅致,細細品味起來,感覺也很忠實亞里斯多德的原意。

另外,《形上學》也是學習哲學的必備,最少也得家藏一本。

亞里斯多德說:「事物在方生方存之際,或達其善,或成其美,總不能徑指如火如土以及其它類似之元素為使那些事物成其善美之原因,宇宙也不曾照這些思想家的想法而演化;如果說或善或美;並無所因,而只是些自發與偶然景象,這也不似真理。」

上面這段話的中心思想是,宇宙、世間萬物到底如何形成、演化的呢?亞里斯多德不認同火、土以及其他元素是形成的原因,他也不認同偶然形成的說法,認為不符合真理,而他堅信世界上存在著絕對真理。

「於是有人起來說,這由於Nous(奴斯)——在動物中是這樣,在全宇宙也一樣。萬物的秩序與安排皆出於這個原因,這麼,他比他前人的虛談確乎較為明朗。我們知道這明朗的主張出於阿那克薩戈拉,但據說克拉佐美尼的赫爾摩底謨更早發表過這種主張。這主張說明了這一原因:事物所由成其善美的原因,正是事物所由始其動變的原因。」

(註:傳說赫爾摩底謨是畢達哥拉斯的老師,有說他也是阿那克薩戈拉的老師。)

由於亞里斯多德也傾向於精神能夠支配物質的思想,所以他認同地表示,阿那克薩戈拉「能夠認識到,宇宙的秩序是受一種精神支配的,這使得他像是一個置身於一群醉漢中的清醒者。」

但是,亞里斯多德認為,阿那克薩戈拉和大部分早期的思想家一樣,「那些論辯像未經訓練的拳術家之行動,他們繞轉於對手的周遭,有時出擊,也表現了好身手,但總不能算高明的拳術,這些思想家也與此相似,對他們自己所說的道理未必精湛、熟悉,因為,他們一般並不引用,或者只在有限的範圍內引用,自己所說的原因。」

阿那克薩戈拉就是這樣的典型,他對自己創造的Nous(奴斯)概念的運用是遠遠不充分的:

「阿那克薩戈拉把Nous(奴斯)作為創世的機括,可是,他平常總不用此來解釋問題,多將事物的原因歸於Nous(奴斯)之外的東西,只在辭窮語盡,無可奈何,沒辦法說清楚某事物必然存在的原因時,才會把Nous(奴斯)拉進來。」

(註:機括這個詞翻譯得真精妙,它本意是弩上發矢的機件,也被用來指機械發動的部分,還特指事物的關鍵,簡直太適合用來比喻Nous了。)

顯然,亞里斯多德與蘇格拉底所表達的意思基本相同,他將這種問題歸結了這些思想家比較業餘,由於理論不夠紮實,常常說的是一套,實際做又是另外一套。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請您關注坤鵬論微信公眾號:kunpenglun。坤鵬論自2015年底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相關焦點

  • 坤鵬論:亞里斯多德和隱德萊希
    ——坤鵬論人類對意識的探究基本分為兩大流派——還原論和活力論。坤鵬論在《追根溯源尋找還原論的哲學鼻祖》講了還原論的哲學源起。今天,再接再厲,介紹活力論的前生前世,先講開山鼻祖亞里斯多德。後來,有一個名叫安德羅尼柯的古希臘哲學家,屬於亞里斯多德的逍遙學派(因為亞里斯多德常常在自己創辦的呂克昂學園的迴廊一邊逍遙地散步,一邊講學,所以他的學派又被稱為逍遙學派),他精心編定、注釋、出版了亞里斯多德的著作。當時,他面對亞里斯多德包羅萬象的著作時,確定了「研究有形體的事物」和「研究沒有形體的事物」作為分類標準。
  • 坤鵬論:讀柏拉圖早期著作 理解蘇格拉底(下)
    ——坤鵬論昨天在《讀柏拉圖早期著作 理解蘇格拉底(中)》講了蘇格拉底為什麼不潛逃。其實從整體上看,很像中國古人所崇尚的「捨生取義,殺身成仁」。不過,坤鵬論更贊同齊柳利的評論:「柏拉圖是一個非凡的作家 (的確是所有時代最好的作家之一 ),一個迷人的哲學家,他建構的那些絕妙的論證,已經時常使得他的解釋者望塵莫及。他撰寫對話,不同角色清晰連貫地進行對話,對話者提出的哲學論點通常正好相互衝突。
  • 坤鵬論:芝諾,愛利亞學派的最強鬥士
    ——坤鵬論前面坤鵬論講了愛利亞學派的先驅色諾芬尼、創始人巴門尼德。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蘇格拉底、柏拉圖會對巴門尼德、芝諾敬愛有加。三、芝諾對恩師理論的論證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芝諾如何對巴門尼德學說的論證。(坤鵬論註:這部分有點燒腦,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跳過。)
  • 坤鵬論:不知信仰什麼,不知為了什麼而活!
    因為,他認為自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之後,哲學已經誤入歧途,錯得大錯特錯。他佩服除了畢達哥拉斯之外的所有蘇格拉底前的思想家。二、尼採的好人榜和壞人榜在《不瘋魔,不尼採》中,坤鵬論提到,尼採是一位天才般的、能夠洞察隱秘事物和無意識的心理學家。而他也特別喜歡用心理學的角度去冷眼審視,他想知道到底是什麼驅動著人們的行動。
  • 坤鵬論:西方哲學第一人
    ——坤鵬論上周六下雪了,群裡有人說,「節氣真神,明天就是小雪。」這裡面反映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人們似乎對預言總是充滿了寬容,10次中有一次準,就會認為是神準。就像風投機構、基金、經濟學專家等,人們總願意相信他們勝的、準的業績,卻不怎麼在乎他們更多的敗績和不準。因此,預言家、經濟學專家的反脆弱之道就是:預測不能停,然後玩命宣傳猜準的。
  • 坤鵬論:芝諾的四大悖論(下)
    ——坤鵬論昨天,坤鵬論在《芝諾的四大悖論(上)》中介紹了芝諾為「存在是『一』,而不是『多』」設計的兩個悖論,它們是關於物質的辯證法,至今還是千古之謎,無人能夠完全破斥。——亞里斯多德這個悖論和運動場悖論相似。假設古希臘奧林匹克賽跑冠軍阿基裡斯和烏龜賽跑。阿基裡斯非常大度地讓烏龜在他前面100米處起跑,他的速度是烏龜的10倍。芝諾說,阿基裡斯永遠不可能追上烏龜。
  • 論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出生於古希臘北部的斯塔拉吉城。他是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與柏拉圖、蘇格拉底一起被譽為「希臘三賢」。亞里斯多德師承柏拉圖,但他卻拋棄了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更注重收集資料和實踐。
  • 亞里斯多德論民主
    >,從而為一種兼有民主和德性要素的混合政體提供了辯護。尤其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民主理論研究將亞里斯多德與參與式民主、審議民主和社會民主聯繫起來。這樣大相逕庭的解讀反映了亞里斯多德對民主政體評價的複雜性。
  • 坤鵬論:存在主義是哲學家對概率的思考
    ——坤鵬論一、存在主義是哲學家對概率的思考坤鵬論認為,存在主義,是哲學家面對這個概率世界的思考。這就是坤鵬論以前在講複雜性科學中所提到的——像人類社會這樣的複雜性系統,始終處於秩序和混沌之間的混沌邊緣。秩序就是確定性,混沌則是不確定性。什麼是荒謬?它其實是人們對概率世界的一種感受,是存在主義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 蘇格拉底:目的論的開創者——原創連載《康德大師》1.1.2.6
    第一章 扳手腕的死敵二 、 軸心時代和古希臘三聖(一)蘇格拉底目的論的萌生蘇格拉底進一步深思,發現在事實世界的後面通過發現每個事物的本性,蘇格拉底相信他也可以在事物中發現可理解的秩序,即目的或功能。從這個觀點看,事物不僅有它自己特殊的本質和功能,而且這些功能在所有事物的整體安排中還有某種另外的目的。宇宙中存在著許多種事物,這並不是由於偶然的混合,而是每個事物都各盡其職,所有的事物共同構成了有序的宇宙。這已經是目的論的萌芽。
  • 坤鵬論:芝諾的悖論(上)
    ——坤鵬論毋庸置疑,古希臘人創造了各種假說。這些假說在提出時可能很幼稚,但是,經過提出者以及後人的不斷完善,它們逐漸發展成了西方哲學的各種門派,一直影響到近現代。公元5世紀的評論家普羅克洛斯在給這段話寫的評註中說,芝諾從「多」和運動的假設出發,一共推出了四十個各不相同的悖論。可惜他的著作已經失傳,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和辛普裡丘的《<物理學>注釋》是了解芝諾悖論的主要依據,此外還有少量零星殘篇可提供佐證。
  • 坤鵬論:偉大的知識都是從一個個名詞開始的
    ——坤鵬論通過對複雜性科學的複習和分享,坤鵬論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最偉大的系統也由最渺小的個體創造。因此,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見微知著學習法。一、《編舟記》去年,坤鵬論看了一部日本電影——《編舟記》,講的是如何編撰一部字典。聽上去似乎很無聊,但是,看過後,你一定會陷入沉思。為什麼叫編舟呢?語言就像大海。
  • 蘇格拉底的反諷:否認知識
    維拉斯託斯先生給蘇格拉底辯駁法下的定義是:蘇格拉底辯駁法是一種對道德真理的探索,它是通過對對手論點的問和答來進行的,在這種探索中,一個論題只有被宣稱是回答者自己的信念才被討論,一個論題的否定只有從回答者自己的信念中推出來的才被看作是被反駁。[2]4這個定義兩處重複「自己的信念」,較為忠實地體現了蘇格拉底辯駁法「說你所相信的」這個首要原則。
  • 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作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他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法律。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構建了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玄學。
  • 坤鵬論:柏拉圖更像是畢達哥拉斯的註腳(下)
    ——坤鵬論畢達哥拉斯是數學史極為重要的人物,從數學的英文單詞——mathesis就能看出端倪。但是,特殊具體事物是如何從這個單一的原初物質中形成出來的呢?在畢達哥拉斯之前,還沒有哲學家對此有一個連貫的概念。
  • 坤鵬論:三位哲學大師 他們為人類指引了近代哲學的方向
    ——坤鵬論當思想的時代來臨之時,在世界各地,即使彼此相隔,甚至是隔絕的思想家也會說出相同的真理。正如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思想百花齊放,在遙遠的古希臘,基本也是在這個時期,哲學出現並迅速發展。可惜的是,孔子之後無孔子,蘇格拉底之後有柏拉圖。原因是,蘇格拉底只是學生們通向更高思維歷程的「助產士」。其身後有柏拉圖,繼而又有亞里斯多德青出於藍。
  • 坤鵬論:熵,粉墨登場!
    ——坤鵬論網上有很多關於熵的文章,寓意豐富,總是讓人浮想聯翩,心馳神往。其實,熵最初被克勞修斯提出來的時候,真沒那麼多涵義。今天,坤鵬論和大家分享一下,最初那個單純的熵。一、如何證明不可逆?前面提到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實質是:一切與熱有聯繫的現象中,自發實現的過程都不可逆。那麼,如何證明不可逆呢?
  • 坤鵬論:懸置,把一切先放進括號裡!
    ——坤鵬論在這幾天的寫作過程中,坤鵬論發現,自己對現象學的認知竟然默默地有了明顯提升。這就是輸出學習法的最好體現,也是寫作的最大快樂所在。坤鵬論認為,懸置最好的解釋是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的那句名言——「閉上嘴,算數去!」懸置需要的態度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對任何事不先入為主,不急著肯定和否定,因為它們都是運用已有的東西進行的判斷。
  • 坤鵬論:物理學神獸之拉普拉斯獸和薛丁格的貓
    後面在說信息熵的時候,會專門講麥克斯韋妖,今天先講拉普拉斯獸和薛丁格的貓。一、宏觀經典力學的守護神獸——拉普拉斯獸坤鵬論在《投資不懂概率 永遠摸不到賺錢的真諦》中講過概率論的發展史,它主要形成於1654年到1760年。自概率論誕生並完善成一門學科後,科學界如虎添翼。為什麼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