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概率,思想才會如此多姿多彩,即使矛盾對立的兩方也可以獨立成為流傳至今的哲學學說,在我看來,哲學也是探究可能性的學問之一,它更聚焦於人的思想,對於人類社會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人是更多受思想指揮的生物。
——坤鵬論
正是由於阿那克薩戈拉提出的Nous(奴斯)概念,為後世西方哲學的理性觀念產生了深遠影響。
因為,正是他將一種抽象的原則引入到了事物的本質之中,區分了理性和物質,並表示「它(奴斯)擁有對每件事物的一切知識、具有最大的力量。」
今明兩天,坤鵬論重點介紹幾位哲學家對於阿那克薩戈拉的評說,以此結束對他的介紹。
但是,因為都是哲學家,不僅橫跨兩千多年,還是翻譯而來,理解起來可能會有點費勁。
建議大家靜下心來慢慢讀上幾遍,收穫一定頗豐。
一、蘇格拉底怎麼說?
前面講過,阿那克薩戈拉是第一位將哲學帶到雅典的人,他的思想廣泛傳播於雅典,自然也影響到了蘇格拉底。
在柏拉圖的《斐多篇》中,蘇格拉底詳細地講述了他理解的阿那克薩戈拉哲學,以及從欣喜到失望的原因。
當然,由於蘇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是通過柏拉圖的對話錄流傳的,因此,我們根本無從將他們的思想完全剝離開來,那麼,蘇格拉底所說,也可以視為柏拉圖所想。
《斐多篇》記錄的是蘇格拉底在獄中服毒前1個小時,與他的一群朋友和學生的話別。
因為主要圍繞靈魂輪迴說論證靈魂不朽,所以也有翻譯為《論靈魂》。
對話中,蘇格拉底談到了他自己是怎樣實現「心靈的轉向」的。
他說,自己年輕的時候,也像以前的自然哲學家一樣,熱衷於研究自然界的問題。
後來,他不滿足於這種探求,恰在此時,他聽到有人提到了阿那克薩戈拉的Nous(奴斯),於是下面的講述開始了:
當我第一次聽見人家宣讀阿那克薩戈拉所寫的書,裡面說,是Nous(奴斯)安排並且造成萬物的。
我很喜歡這種關於原因的說法,並且認為,Nous(奴斯)是萬物的原因多半是對的。
如果是這樣,Nous(奴斯)在安排事物的時候就會把每件事物都安排得恰到好處。
如果有人想要知道某個特殊事物的原因,知道它如何產生、消滅或存在的原因,那麼,他就必須去研究:哪類存在、哪種被動狀態、哪種主動狀態對它最好。
基於這個理由,一個人只要去考慮(尋求)什麼東西對他自己和對別人都是最好的和最完全的,這個人也就必然會知道什麼是較壞的,因為關於好和壞這兩方面的知識其實是同一種知識(知好,必然知壞,反之亦然)。
我像這樣思索著、論證著,我高興地認為,我在阿那克薩戈拉身上找到了一位老師,他使我在事物的原因方面大大開竅;
我想他會告訴我大地是扁的還是圓的,然後進而說明它的原因和必然性,告訴我最好者的本性,以及大地為什麼這樣最好;如果他說大地在中央,就會接著指出它在中央最好;
如果把這些事情給我說清楚了,我就意料到,他不會再提出什麼別的原因了,那時的我也不會再求問什麼別的原因了。
我也會以同樣方式指出太陽、月亮和其他星體的原因,指出它們相互間的速度和運轉以及其他情況的原因了。
因為他給個別的東西指出了其原因,並且給一切的東西指出了共同的原因,所以,我想,他會給個別的東西提出對它最好的東西為原因。
這個希望是無論用多少東西來跟我交換我也不肯放棄的,我非常迫切地抓住了他的著作,儘可能早點來加以閱讀,以便儘早知道什麼最好、什麼最壞(善和惡)。
可是,朋友,我這個輝煌的希望很快就破滅了。
我在閱讀的時候發現,這個人並不用思想,也不用任何真正的原因來構成事物, 而是求助於氣、以太(希臘人把大氣分成兩層,月亮以上的叫清氣,譯為以太)、水以及其他莫名其妙的東西當作原因。
在我看來,他的這種前後不一致就像有人先說,蘇格拉底用做任何事都出於理智;
接著,在試著進一步對我所做的每一件事說明理由時卻首先說,我之所以現在坐在這裡,是因為我的身體是由骨頭和肌肉組成的,骨頭是結實的,(足以支持我的身體),有關節把骨頭聯結起來,肌肉則是能夠伸縮的,並且有皮和肉包住骨頭,因此,我能夠把肢體彎著,這就是我彎著坐在這裡的原因。
然後,如果他更進一步為我現在和你們在此談話尋找相似的原因,他會提出聲音、空氣、聽覺和一千種其他的東西;
而不提那真正的原因——雅典人認定把我判刑是最好的,因此我認為坐在這裡最好,留在這裡服他們給我判的刑是較公正的。
因為,要不然的話,如果我認為服國家所處的刑罰不好、不公正,不如越獄逃跑為佳,天曉得,這些骨頭和肌肉早就已在麥加拉或波奧底亞了(在《讀柏拉圖早期著作 理解蘇格拉底(中)》中坤鵬論講過,蘇格拉底的朋友和學生曾想幫他越獄逃到其他地方裡,並已經打通所有關節,只待蘇格拉底同意)。
如果有人說我要是沒有骨頭肌肉之類就不能做出我認為恰當的事情,那是對的。
可是說這些東西是我行動的原因,如果說我由於這種原因就作了我所作的事,並且作了我理智地作的事;如果說我行事不是根據對最佳者的選擇,那就是完全沒有根據的無稽之談了。
這樣的人是缺乏腦筋的,他不能看清實際上原因是一回事,使原因起作用的條件完全是另一回事。
上面這段話,柏拉圖把兩種理由和原因對立了起來:出於目的的原因和外面的原因(化學作用、機械作用等)相對立。
他指出,阿那克薩戈拉好像要規定一個目的,並從它出發去說明事物,但是,他立刻自己又放棄了它,而走到完全外在的原因方面去了。
蘇格拉底堅持認為,只有找尋那個真正至善至美的原因,才是真正的目的的原因,而不是像阿那克薩戈拉那樣通過物質性的外面的原因去搪塞。
比如:用骨頭、肌肉等的活動是不能解釋他為什麼坐在這裡等待死亡的,他這樣做只是因為他認為這是合乎正義的,是「善」,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坤鵬論以前講過,蘇格拉底的哲學是基於以人為本的價值探索,進而提出支配萬物之命運者,是為善性,是理性之神給予人類靈魂的饋贈。
據此,他得出結論:絕對之善是人的本性的自然追求,是人的靈魂的目的,是人生的最高目標。
蘇格拉底曾說過:「我們的一切行為,歸根結底目的就是善,其他所有事情都是為善而做,而不是為了其他目的。」「正是為了善,我們才做其他事情,包括追求快樂,而不是為了快樂才行善。」善是快樂的目的,而是相反。
不得不承認,蘇格拉底的見地確非凡人。
他還指出,人的本真生活就是過一種理性的生活,實現善,而這種善體現和表現在人身上就是美德。
而「知識(智慧)即美德」,只有通過學習正確理解何為善惡,掌握關於德性的正確知識並付諸實踐,就可以磨礪自己的靈魂,獲得幸福,這就是知德合一。
善是人心中既非全然已知,又非全然無知的潛抑,而後天的教育,也就是知識的得到,正是為了揭示這種人心中的內在原則,從而使人充分認識到靈魂的向善本性。
蘇格拉底認為,哲學的最高範疇就是善,對此,他從不同的角度對善進行討論探究,他的整個哲學也是對善在普遍意義上的追求。
至此,我們應該理解,為什麼蘇格拉底初聽到阿那克薩戈拉的Nous(奴斯),以及對它特徵的描述,認為它就是自己理解的理念、真理,所以他才很興奮,以及為什麼他會如此長篇大論講阿那克薩戈拉。
當然,第一個將善惡作為世界的第一原因的人,並不是蘇格拉底,而是坤鵬論之前介紹過的恩培多克勒,他首先提出了「愛使萬物向善,憎使萬物向惡」。
二、亞里斯多德怎麼說?
在翻譯界有著「亞里斯多德不可翻譯」的名言。
可見翻譯他的著作有多麼困難。
目前,國內同一本亞里斯多德的著作都會有多個翻譯版本,其中大多是大家力作,各有所長,又各有深澀難懂。
坤鵬論的辦法是,多買幾個版本,對照著閱讀,這樣會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亞里斯多德的文字選取自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形上學》,翻譯者為吳壽彭,翻譯完成時間在1958年。
我比較喜歡這個版本,因為雖然偏文言,但是文字功底了得,讀起來非常雅致,細細品味起來,感覺也很忠實亞里斯多德的原意。
另外,《形上學》也是學習哲學的必備,最少也得家藏一本。
亞里斯多德說:「事物在方生方存之際,或達其善,或成其美,總不能徑指如火如土以及其它類似之元素為使那些事物成其善美之原因,宇宙也不曾照這些思想家的想法而演化;如果說或善或美;並無所因,而只是些自發與偶然景象,這也不似真理。」
上面這段話的中心思想是,宇宙、世間萬物到底如何形成、演化的呢?亞里斯多德不認同火、土以及其他元素是形成的原因,他也不認同偶然形成的說法,認為不符合真理,而他堅信世界上存在著絕對真理。
「於是有人起來說,這由於Nous(奴斯)——在動物中是這樣,在全宇宙也一樣。萬物的秩序與安排皆出於這個原因,這麼,他比他前人的虛談確乎較為明朗。我們知道這明朗的主張出於阿那克薩戈拉,但據說克拉佐美尼的赫爾摩底謨更早發表過這種主張。這主張說明了這一原因:事物所由成其善美的原因,正是事物所由始其動變的原因。」
(註:傳說赫爾摩底謨是畢達哥拉斯的老師,有說他也是阿那克薩戈拉的老師。)
由於亞里斯多德也傾向於精神能夠支配物質的思想,所以他認同地表示,阿那克薩戈拉「能夠認識到,宇宙的秩序是受一種精神支配的,這使得他像是一個置身於一群醉漢中的清醒者。」
但是,亞里斯多德認為,阿那克薩戈拉和大部分早期的思想家一樣,「那些論辯像未經訓練的拳術家之行動,他們繞轉於對手的周遭,有時出擊,也表現了好身手,但總不能算高明的拳術,這些思想家也與此相似,對他們自己所說的道理未必精湛、熟悉,因為,他們一般並不引用,或者只在有限的範圍內引用,自己所說的原因。」
阿那克薩戈拉就是這樣的典型,他對自己創造的Nous(奴斯)概念的運用是遠遠不充分的:
「阿那克薩戈拉把Nous(奴斯)作為創世的機括,可是,他平常總不用此來解釋問題,多將事物的原因歸於Nous(奴斯)之外的東西,只在辭窮語盡,無可奈何,沒辦法說清楚某事物必然存在的原因時,才會把Nous(奴斯)拉進來。」
(註:機括這個詞翻譯得真精妙,它本意是弩上發矢的機件,也被用來指機械發動的部分,還特指事物的關鍵,簡直太適合用來比喻Nous了。)
顯然,亞里斯多德與蘇格拉底所表達的意思基本相同,他將這種問題歸結了這些思想家比較業餘,由於理論不夠紮實,常常說的是一套,實際做又是另外一套。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請您關注坤鵬論微信公眾號:kunpenglun。坤鵬論自2015年底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