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始於閒聊。——坤鵬論
上周六下雪了,群裡有人說,「節氣真神,明天就是小雪。」
這裡面反映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人們似乎對預言總是充滿了寬容,10次中有一次準,就會認為是神準。
就像風投機構、基金、經濟學專家等,人們總願意相信他們勝的、準的業績,卻不怎麼在乎他們更多的敗績和不準。
因此,預言家、經濟學專家的反脆弱之道就是:預測不能停,然後玩命宣傳猜準的。
一、西方哲學史的歷史階段
西方哲學史基本可以劃分為以下歷史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主要的哲學命題。
第一階段:古希臘哲學
——從探究「萬物的本原」到探究「如何更好地活著」
時間:公元前6世紀~公元3世紀前後
主要哲學命題:
什麼是萬物的本原?世界是怎樣形成的?「我」是誰?第二階段:中世紀哲學
——基督教與哲學的融合
時間:公元3世紀~14世紀前後
主要哲學命題:
基督教的教義;神是什麼?神、人、世界三者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調和基督教和古希臘哲學。第三階段:近代哲學
——思考人類的本質
時間:公元15世紀~18世紀前後
主要哲學命題:
人(主觀)與自身周圍的世界(客觀)之間的關係;人類是怎樣存在的?如何認識世界?精神和物質是什麼樣的關係?第四階段:現代哲學
——反哲學,脫離西方哲學中心主義
時間:公元19世紀至今
主要哲學命題:
除了研究自身與世界的關係,還研究支撐這種關係的語言和文化結構、環境等全球性課題;支撐自身與世界的結構是怎樣的?與他人的相遇是怎麼回事?「我」生活在怎樣的社會中?
二、古希臘哲學——前蘇格拉底時期
時間: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4世紀
哲學命題:萬物的本源是什麼?
人類先哲的眼睛注視到星辰、太陽和蒼穹的景象,這種景象驅動他們去探究萬物。
一些好奇心極強的人在驚訝之餘,開始思索:萬物之源是什麼?
也就是說,包容一切、奠定一切、作為一切存在物來源的存在是什麼?
1.哲學始於閒聊
讓我們把歷史的指針撥回到公元前800年左右。
那時的希臘已經形成了眾多的城邦。
這種城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部族,也不像現代國家,而是介於二者之間的東西。
希臘城邦的一大特點是:都很小,像雅典這種大城邦,其面積大約在2590平方公裡,人口約為40萬,其中奴隸25萬,自由公民15萬,而北京的面積是1.641萬平方公裡,是它的64倍,它只比北京的密雲區(2229平方公裡)大些。
雅典在城邦中是最著名的,因為它在某段時間是「民主的」。
只要18歲以上的成年男子就可以成為雅典公民。
成為一個公民是非常嚴肅的事,責任和特權同在。
雅典通過召開公民大會來管理事務,公民大會定期舉行來通過法律和制定政府政策。
雅典人已經認識到了,由法律而不是國王或祭司任意的一時之念來統治,這點是多麼重要。
從純粹性的角度看,他們這種民主是空前徹底的民主。
最高權力屬於公民大會,它是從所有公民的名冊上按字母順序選出1000名成員組成的最高司法機關(減少受賄的可能)。
而後來的蘇格拉底也正是對這樣的民主提出質疑,因而賠上了性命。
但是,雅典不是烏託邦。
婦女和奴隸沒有政治發言權,和通常情況一樣,富人和強勢者仍然是政策制定者,並且比普通公民更有影響力。
因此,希臘其實是奴隸主民主制度,公民可以擁有奴隸,奴隸進行勞作,這樣公民就更加自由了,他們不必為了生計而操勞,從而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於是,有人享受,有人探索自然,還有人討論和思考最抽象和不實用的主題。
因此,第一個寫哲學史的亞里斯多德認為,人的基本欲望得到大體滿足,有了閒暇,科學與哲學才能產生。
這種情況最初在埃及的祭祀階層中出現,因此他們才發明了數學和天文學。
而哲學則是從有閒的希臘人才開始的。
我們也可以說,哲學起初源於閒聊。
因此,它最早是一種公共活動,不是一種孤獨的追求。
2.哲學、科學雙料鼻祖——泰勒斯
當時,前浪古巴比倫和古埃及的文明及科學已經相當輝煌,好學的後浪希臘人如饑似渴地從巴比倫和埃及那裡學到了天文學、幾何學等知識。
終於有一天,在通往知識的樓梯上,他們站在和前浪一樣的臺階上,再往前一步,他們思考了別人沒有想過的問題——宇宙萬物的本源是什麼?
最先向這個問題發起挑戰的是米利都的哲學家泰勒斯(也有翻譯為泰利斯)。
當時小亞細亞是地中海地區的文化中心,最富天才的希臘部落愛奧尼亞人沿著愛琴海狹長的海岸建了12座繁榮的城邦。
這裡是來自亞洲大陸的漫長的荒漠商路的終點站、集散地,遠道而來的貨物在這裡被裝上船,運往希臘各地。
隨著東方貨物的湧入,關於亞洲民族的許多文化成就的知識也逐漸傳入希臘。
天文、曆法、貨幣和重量單位,或許還有文字,首先從東方傳到小亞細亞的愛奧尼亞人那裡,然後經他們傳至希臘其他地方。
在12個愛奧尼亞城邦中,米利都位於最南端,公元前6世紀,它是重要的貿易港口,或者也是當時希臘最富裕的城邦。
就在這個不同種族、語言和宗教相互混雜的城市裡,誕生了希臘以及西方世界的科學和哲學。
有人總結認為:
「第一批懷疑論者就在那些見多識廣的商人中產生,因為商人不肯輕易相信任何東西,在他們眼中沒有一個人不是無賴和白痴,也正因為他們對所有思想一律持懷疑的態度,科學應運而生——數學從越來越複雜的交換中誕生;天文學在航海的不斷探索中發展;學術研究在財富積累出的閒適生活中得到保障。」
而泰勒斯就是米利都的一位大商人,亞里斯多德對他的評價是,聰明的、幾乎可以稱得上狡猾的商人。
他早年曾遊歷於埃及和巴比倫,學習觀測日食、月食和土地測量等知識。
回到希臘後,他創立了米利都學派——主要探討對物質世界的理解。
他帶著弟子們研究哲學、天文學、數學,活躍於政治、氣象、水利工程、航海術、幾何學等諸多領域。
雖然後世斷言他沒有寫下他的科學和哲學原理,但是,至少有四篇論著可以歸在他的名下:
《航海星象學》、《論起源》、《論二至點》及《論二分點》。
不過,這些著作都已失傳,只是題目被保存下來。
泰勒斯的學說一直以傳統的口述方式流傳下來,直到希臘學者收集到其學說、格言和逸事為止。
坤鵬論以前多次講過他做了人類的第一筆期權生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期權比期貨還刺激 但90%的人玩不轉》。
據古代傳說,他曾就以下問題做出過答案:
問: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是什麼?
答:認識自己。
問: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是什麼?
答:給別人出主意。
問:上帝是什麼?
答:既無始又無終。
問:怎樣才能過一種真正有德行的生活?
答:我們譴責別人做的事情,自己也永遠不要做。
泰勒斯是有記載以來第一位哲學家,被譽為哲學之父。
對希臘人來說,他是古代世界的「七位賢哲」之首。
同時他也被尊為科學的鼻祖。
希臘人認為他還是數學的創始人。
小知識
古希臘七賢是誰?
雅典的梭倫——他的格言是「避免極端」(Nothing in excess)。
斯巴達的契羅——他的格言是「認識你自己」(Know yourself)。
米利都的泰勒斯——他的格言是「水是萬物的本源」。
普裡恩的畢亞斯——他的格言是「人多手腳亂」(Too many workers spoil the work)。
林度斯的克留勃拉——他的格言是「凡事取中庸之道」(Moderation is the chief good)。
米蒂利尼的庇塔碦斯——他的格言是「緊抓時機」(Know thine opportunity)。
科林斯的勃呂安德——他的格言是「行事前要三思」(Forethought in all things)。
羅馬時代的古希臘哲學史家第歐根尼·拉爾修在其《名哲言行錄》中首卷即描述希臘七賢。
他們的格言往往被刻在德爾斐城的阿波羅神廟的牆上。
整個遠古世界,到處都有這群年長而留著鬍鬚的人的鑲嵌畫像。
在數學方面,泰勒斯證明了圓被直徑等分;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兩直線相交,對角相等;內切半圓周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等定理;
在天文學方面,他最早測量了太陽從夏至點到冬至點的行程,並相當準確地估計出太陽和月亮的大小,以及太陽、月亮與各自運行軌道的比例;
他在天文領域最大的成就是,在公元前585年預測出當年5月28日的日食(根據其他專家的說法,他只是運氣不錯蒙對了而已)。
曾有歷史學家以此為基點提出了哲學的確切誕辰日——公元前585年5月28日。
由於泰勒斯從小生活在海邊,他又看到海是水組成的、萬物生長離不開水,人的血液和身體裡面充滿了水分。
通過觀察他還發現,水可以聚集成流動的液體,也可以凝聚成固體的冰。
亞里斯多德在其《形上學》中這樣解釋道:
「他得到這個想法,也許是由於觀察到萬物都以溼的東西為養料,熱本身就是從溼氣裡產生,靠溼氣維持的(由此產生萬物的東西即是本原)。這是引起他的想法的一個事實。另一個事實是:萬物的種子都有潮溼的本性,而水是潮溼本性的來源。」
於是,泰勒斯得出了歷史上第一個擺脫傳統的神創論、不帶神話色彩的萬物本原學說——「萬物起源於水。」
他說,世界可以不必求助於神而得到解釋,水就是一切事物組成的基本材料。
物質是壓縮過的水,而空氣則是蒸發後的水。
他也堅稱整個地球是一座浮在大湖上的圓盤,大湖產生的波浪和漣漪便是地震之源。
以上是大多數哲學書的評價。
泰勒斯其實還說過:「萬物充滿了神靈。」
這似乎與「萬物起源於水」自相矛盾了。
亞里斯多德認為,泰勒斯講這句話的前提是兩條神話中的大河。
一條是俄刻阿諾斯,希臘神話的河流之神,是那條環繞著宇宙轉動的河流腰帶,被認為是萬物之父。
另一條是提克斯,是希臘神話中將生界與陰間分開的冥河。
那麼,泰勒斯講到水時,想到的並不是原始物質,而是原始起源所具有的那種神秘的巨大力量,想到的是這種開天闢地的神性。
這樣,「萬物起源於水」與「萬物充滿了神靈」,就天衣無縫地相互聯繫起來了。
因此,有學者認為,泰勒斯的真實意思可能是,世界起源於神靈,萬物有神靈,所有存在都由神靈的力量統治。
3.其他智者的見解
後來,不斷有智者針對萬物的本源提出自己的見解:
德謨克裡特說:「萬物始於原子。」
赫拉克利特說:「萬物都是從火中產生的,也都消滅而復歸於火。」
阿里那克西曼德說:「無定是萬物的本源。」
阿那克西美尼說:「萬物由氣組成。」
齊諾弗尼斯說:「萬物源於土。」
畢達哥拉斯說:「萬物本源是數。」(據說哲學一詞說是畢達哥拉斯發明的。)
恩培多克勒說:「萬物源於四元素水、氣、土、火的相互轉化和組合。」
……
自此,古希臘哲學誕生了,「即諸神賦予有死的人類的最高財富。」
從起源看,我們說哲學最初始於物理學也無不可,泰勒斯被譽為科學的鼻祖名正言順。
也正是從「萬物之源是什麼?」這個問題開始,人類的智者給出的不同答案都各有著忠貞不二的粉絲,幾千年下來,人類也就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世界觀。
一切都是物質和自然的機械過程——唯物主義;
一切都是精神——唯靈主義;
一切都是具有靈魂的活的物質——物活論;
……
但是,誰的答案是正確的呢?
幾千年過去了,不管它們旗下的擁躉有多少,有多麼強大,結果還是誰都無法證明自己是真理,其他是謬誤。
而這些觀點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從來不曾懷疑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而恰恰是奧古斯丁、笛卡爾提出這個質疑,並提出「我思故我在」。
也就是,什麼都可以懷疑,唯獨對正在懷疑的自己的意識不能存疑。
由此,人類才意識到自己的意識,並有了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之分。
而「自我意識是主體」直接代表了近代哲學的開端。
再往後,胡塞爾沿著笛卡爾的方向繼續質疑,為人類哲學貢獻了現象學。
從哲學的起源,我們可以看到,正是這種追究本原的思想,不僅誕生了哲學,還從哲學中產生了各門具體學科。
古代哲學家對一切都充滿了興趣,無論是人體構造還是行星運行,甚至建築的尺寸,無一不保留了相關記錄。
在現代人看來,有些記錄含糊不清、不甚明晰,但是,對人體構造的探究催生了醫學,與行星運行相關的研究發展為了天文學,對尺寸、角度、數字的研究最終形成了數學。
哲學追問「為什麼」的精神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和繁榮。
4.為什麼泰勒斯是「哲學之父」?
有人可能會認為,像泰勒斯這樣幼稚的思想,怎麼會使他得到「哲學之父」的美譽呢?
這個命題的意義並不在於指出水具有內在的價值,而在於它是最早被記錄下來的試圖用自然原理來解釋宇宙的思想。
更重要的是,泰勒斯看出了世界好像是什麼與它實際是什麼之間的區別,而這一點已經被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之事了。
泰勒斯不僅思考了萬物之所以產生的本質問題,而且做出了歷史記載的第一項科學假設,試圖去尋找大千世界複雜現象背後唯一的終極因素。
不誇張地說,泰勒斯決定了希臘哲學以及西方哲學的性質和方向。
而且,從他之後,直到今天,探索事物的本質與起源仍然是哲學的中心任務。
同時,他的「萬物起源於水」,其實就是還原論。
因此,我們可以將其稱為第一位還原主義哲學家。
正是他起的帶頭作用,還原論成了西方哲學以及後來的科學的王道。
不管是後來的萬物源於原子、火、土、氣等不同說法,都沒有跑出泰勒斯劃出的還原主義的圈。
泰勒斯的方法可以說是一種整體式的還原法。
它的模式是,要了解某個事物卻不通過事物本身,反而是通過其他事物來加以說明。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了解這個世界,便意味著必須以自己可以理解的事物為基礎,比如:水、火、土等。
對事物加以還原就好比將它翻譯為一種較易理解的語言。
任何現象經過還原後都會變得更易掌握,也不再那麼神秘,因為組成元素比起整體體系來說更容易被人所理解。
因此,恰恰就是泰勒斯「萬物起源於水」,決定了自然科學經由還原主義獲得了超越所有學科的成就,如今成為了所有學科的王者。
你說,泰勒斯的意義大不大?!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