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任能《二十四節氣》—2017藝術南京

2021-03-04 熊天空間

臺灣雕塑家蕭任能對各種傳統的人像風格瞭若指掌,且能從戲裡面收集人物表情和動作的靈感,雕刻布袋戲偶,比純粹靜態的動作要來得生動。又能表達神佛的莊重氣息,融合「人」的神氣,展現神佛入世而生活化的一面。他認為吉祥涵意的認識早就深入在中國文化裡,所以他的作品比一般的雕塑藝術作品更有吉祥涵意,寓有一種生活化的情調,觀眾都能直接看懂他的作品。他讓銅雕作品呈現不同的顏色,這樣更能突顯出衣服、花葉的美;傳統的上色技法。臺灣文化產業聯盟在2017藝術南京展出他的銅雕系列《二十四節氣》,他把臺灣農耕採用的24節氣擬人化,雕塑成各種神情姿態的鄉間小童,用搖扇、吹風等童趣意向,來詮釋節氣的流轉內涵,濃鬱鄉土之情迴盪於作品中,也令人在觀賞之際,更了解節氣內涵。熱誠歡迎喜愛者前來參觀鑑賞!

臺灣文化產業聯盟

2017藝術南京

時間:2017.05.19—05.23

地點:南京市江寧區天元西路146號愛丁堡酒店公共空間A12

微信諮詢:godkey886

聯繫郵箱:godkey@gmail.com

《立夏》

《夏至》

《立春》

《榖雨》

《大寒》

《立秋》

《小寒》

《立冬》

《大雪》

《白露》


蕭任能

1970年生於臺灣南投

1994成立工作室

1998中央銀行委託製作景觀戶外雕塑

2000 香港佛光緣美術館雕塑個展

2001 澳洲佛光緣美術館雕塑個展

2001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雕塑展

200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金豔金工大展)

2009 臺中長榮桂冠酒店《二十四節氣》新作發表展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福州同樣認為,「從科學層面引領示範,是保護二十四節氣的首要工作」。氣象科學蓬勃發展,現代農業方興未艾,在急速奔湧的新時代,我們與二十四節氣似乎已經產生了某種程度上的「脫鉤」。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福州同樣認為,「從科學層面引領示範,是保護二十四節氣的首要工作」。氣象科學蓬勃發展,現代農業方興未艾,在急速奔湧的新時代,我們與二十四節氣似乎已經產生了某種程度上的「脫鉤」。
  • 保護傳承二十四節氣文化
    以申遺成功為契機 弘揚傳統農耕智慧 保護傳承二十四節氣文化 2017年02月10日 14:1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清俐 字號 內容摘要:」朗朗上口的二十四節氣歌凝聚著古老的中國智慧,其總結的一整套農耕時間制度在數千年的歲月裡指導著人們的農業生產活動
  •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戊戌歲夏至節氣配樂戊戌歲夏至節氣播報 幹支:戊戌歲戊午月甲申日 五運六氣:主氣:少陽相火客氣:太陽寒水司天:太陽寒水中運:火運太過主運:少宮客運:太商 陽曆二十四節氣南京地區,立夏這一天,做好豌豆糕後,坐在門檻上吃,據說可防工作時打瞌睡。儀徵一帶,夏至日這天用豌豆糕相互贈送,說食之可以安怡度夏。
  • CMG短音頻·《朋友圈》:二十四節氣圖序
    藝術家 魏立中 二十四節氣,本質上就是陽光走過大地的時間刻度。李白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二十四節氣,多通過歌謠、民謠、諺語、兒歌、詩歌、順口溜等形式得之。現在攝影技術發達了,也有以攝影作品配文傳播的。如果能將二十四節氣變成圖畫,變成水印木刻當然更為理想,那就是:用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牽引並傳遞另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那是地秀枝榮,那是雁過燕來,那是往渚還汀,那是左湖右江。二十四節氣,那是柳線鶯梭,那是導渠引流,那是阡陌縱橫,那是寒來暑往。
  • 跟著二十四節氣去旅行,這才是2017最好的旅行清單!
    今年,咱們老祖宗總結的「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毫不誇張地說,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的值得驕傲的文化瑰寶,在國際氣象界甚至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對了,還記得咱們小時候學過的《二十四節氣歌》嗎?這在國際氣象界也是廣為人知,備受膜拜哦,帶著娃一起學學吧。
  •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過了小暑,天氣更加的悶熱,古人的智慧在這年復一年的四季中得到了體現,今天我們就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下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
    1為什麼要設立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傳統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曆法中節氣的設置對我國農牧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節氣也演變產生了一些民間節日和民俗活動,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文化。
  • 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二十四節氣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二十四節氣 2017-01-22 13:55 來源:
  • 二十四節氣——立夏,紐約時代廣場展現中國傳統書畫作品
    5月5日,迎來夏季第一個節氣——立夏,在有著「世界十字路口」之稱的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上,迪士尼大屏幕推出了「中國藝術名家劉燦銘、古強筆下的二十四節氣——立夏」,以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形式把中國「二十四節氣」通過傳統書畫展現給大家。
  • 二十四節氣文化載體之一——月餅模
    二十四節氣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也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生動見證。二十四節氣在中國社會中,為人民大眾所接受,在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二十四節氣的影響,一些節氣和民間文化結合,已經成為人們的固定節日,伴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秋分祭月就是其中之一。「寒暑平和晝夜均,陰陽相半在秋分。金風送爽時時覺,丹桂飄香處處聞。」每年公立9月23日或24日,節令交秋分。
  •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
  • 2015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亮點匯聚即將起航
    藝術走廊上演蕭任能「傳統戲偶與當代雕塑的對話」本屆AArt的「藝術走廊」項目,即將上演新鮮、有趣的「傳統戲偶與當代雕塑的對話」,由藝術家兼AArt藝術總監林揚先生策劃。臺灣雕塑家蕭任能帶來自己創作的12組雕塑作品以及珍藏的布袋戲偶,讓觀者了解中國閩南地區頗有特色的民間表演——布袋戲。此次展出的布袋戲偶做工精良,表情生動,實屬不可多得的收藏品。
  • 史上最精美的二十四節氣科普繪本
    ——竺可楨《大自然的語言》如今的孩子,或許都知道一年有十二個月,但是卻很少知道一年還有二十四個節氣。如今的孩子們都知道要過萬聖節,知道萬聖節可以去要糖果,可孩子們卻不知道,其實中國古時候還有冬至節,甚至冬至節比過年還要熱鬧。不知道如今還有多少人能完整說出二十四節氣的名稱,能說出名稱的,又有多少能理解二十四節氣的意義。
  • 二十四節氣為何「不過時」?
    雨水節氣來到,全年的農業周期才算正式開始。從立春到雨水,兩個節氣的更替,降雪變為下雨,越冬作物開始返青,草木萌動,世界一派生機盎然。  農曆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國人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識體系。「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從這首中國人幾乎都會背的二十四節氣歌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卓越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 月令七十二候與二十四節氣
    這是一首傳統版本的『二十四節氣』歌,朗朗上口,便於傳誦。    提到『月令七十二候』,可能很多人未必清楚,但說到『二十四節氣』,就要熟悉的很多了。    這二十四節氣,也就是開篇二十四節氣歌提到的節氣,是咱們的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24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 二十四節氣丨秋分節氣養生
    ↓視頻:「會動」的手帳——AR二十四節氣動畫(點擊圖片跳轉觀看)↓(↓因微信公眾號平臺系統波動,圖書信息有時可能會出現無法顯示的情況,此時可通過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了解圖書詳情)本書將民俗繪畫插圖與中學生二十四節氣科普知識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