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言文賞析|呂蒙正不記人過

2020-12-14 我愛文言文

原文

呂蒙正①不喜記人過②。初任參知政事③,入朝堂,有朝士④於簾內指之曰:「是⑤小子亦參政⑥耶?」 蒙正佯⑦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⑧怒之,令詰⑨其官位姓名,蒙正遽⑩止之。罷朝,同列猶不平,悔不窮問。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忘,故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時人皆服其量。

注釋

呂蒙正:曾任宋朝宰相。過:過錯。參知政事:官名,相當於副宰相。朝士:朝中官僚。是:這。參政:此指擔任參知政事。佯:假裝。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詰:責問。遽(jù):立刻。

譯文

呂蒙正不喜歡記著別人的過錯。他剛擔任參知政事,進入朝堂時,有一位朝中的官吏在帘子後面指著他說:「這小子也當上了參知政事呀?」呂蒙正假裝沒有聽見就走過去了。與他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非常憤怒,下令責問那個人的官位和姓名,呂蒙正急忙制止,不讓查問。散朝以後,那些呂蒙正的同事仍然憤憤不平,後悔當時沒有徹底查問。呂蒙正說:「如果知道那個人的姓名,就會終生不能再忘記,因此還不如不知道那個人的姓名為好。不去追問那個人的姓名,又有什麼損失呢?」當時的人都佩服呂蒙正的度量。

文言知識

說「之」:「之」在文言文中常做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上文中有多個「之」,分別指代不同的人。

有朝士於簾內指曰——「之」指呂蒙正;

蒙正遂止——「之」指同列;

不問,何損——「之」指朝士姓名。

人物介紹

呂蒙正:(944一1011年),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北宋初年宰相。

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考中狀元後,授將作丞,出任昇州通判。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封為許國公,授太子太師。呂蒙正為人寬厚正直,對上遇禮而敢言,對下寬容有雅度。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去世,終年六十八歲,追贈中書令,諡號文穆。

出處

《宋史·呂蒙正傳》

啟發與借鑑

呂蒙正剛剛當上副宰相,面對當眾譏諷自己的人,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而不是爭鋒相對,這是需要極好修養的。呂蒙正這樣的氣度,令人佩服,景仰。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成大事者必須要有大氣量,那些小肚雞腸之輩是不可能成大事的。一個人度量的大小是與他的修養有關的,靠的是平時日積月累的修身養性。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相關焦點

  • 一代名相呂蒙正(齊魯狀元系列二十七)
    三起三落,歷任兩朝宰相的呂蒙正,絕對稱得上是一個官場之奇蹟。宋代在他之前,只有開國宰相趙普,有過這樣的經歷。呂蒙正對待自身遭遇的態度,也說明他是個胸懷寬廣、從容淡定,遇事拿得起放得下之人。這種經歷放在其他人身上,沒準兒早就自甘沉淪、破罐子破摔了。不爭一日之短長、不計一時之得失,是一種定力,更是一種境界。為官從政,缺乏堅定意志和遠大眼光,很難走向真正的成功。
  • 經典文言文賞析|塞翁失馬
    原文近塞①上之人,有善術者②,馬無故亡③而入胡。人皆吊④之,其父⑤曰:「此何遽⑥不為福乎?」居⑦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⑧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
  • 三國經典之呂蒙: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
    三國經典之呂蒙: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這一句話就是跟呂蒙有關的一個一句成語啊,傳說是呂蒙為武將所以很少閱讀書籍,有人勸他進行閱讀他只說這個書本的作用不大,所以並不覺得這是個需要改變的地方,不過很快經過一段時間,呂蒙進行學習,效果驚人,這也讓很多人驚訝。
  • 頗具文採的呂蒙正,擁有很正直的表現,對人才也很重視
    他所創造出來的一些文學作品也受到了後人的關注,比如《破窯賦》就是非常不錯的作品,在這其中擁有著很多的人生哲理,有些句子到現在仍然為我們所沿用,比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像這樣特別具有哲理的句子還有很多,而這也體現出了呂蒙正擁有的強大之處。他在朝廷為官的過程中,擁有著很不錯的表現,總能夠去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影響一些人,真正讓朝廷的管理變得更加出色。
  • 呂蒙正《命運賦》|奇文共賞,感悟人生
    呂蒙正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直接從平民出身的宰相,他讀書中狀元,三次登上相位,封許國公,授太子太師。呂蒙正寬厚正直,對上遇禮敢言,對下則寬容有雅度。他有一篇流傳了上千年的《命運賦》。 文章以自己從悽慘到富貴的經歷,引述歷史上大量的事實,說明這世界人生命運的起落,如今讀來,朗朗上口,其狀物之精、明理之深,一代奇文,與大家共賞。
  • 經典文言文賞析|河豚之死
    飛鳶④過而攫⑤之,磔⑥其腹而食之。好遊而不知止,因遊而觸物,不知罪己,妄肆⑦其忿,至於磔腹而死,可悲也夫⑧!注釋觸:撞到。去:離開。鰭(qí):此指魚頷下兩側的鰭。譯文河裡的魚中,有一種名字叫豚的魚,它在橋墩之間遊動,撞到橋的柱子,不知道要離開橋柱遠點。河豚惱怒那柱子撞了自己,張開面頰立起魚鰭,因生氣而鼓起肚子浮在水面上,很久不動。飛過的老鷹用爪子抓住了它,撕裂河豚的腹部把它吃了。
  • 經典文言文賞析|法不赦故人
    魏徵規勸說:「秦王身邊的人很多,恐怕人人都要依仗私情恩惠,這足以使從善的人害怕。」皇上愉快地採納了他的意見,對龐相壽說:「我過去做秦王,只是一個王府的王;現在作為皇帝,是天下的主人,不能單單偏袒過去的朋友。」賞賜給他帛劵讓他走,龐相壽流著眼淚離開。
  • 經典文言文賞析|與朱元思書
    寒樹: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樹,形容樹密而綠。互相軒邈(miǎo):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軒,高。邈,遠。這兩個形容詞均作動詞用。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雲天。指,向,向上。像老鷹飛到天上一樣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名利的心也就平靜下來。忙於治理國家大事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 經典文言文賞析|顧榮施炙
    原文顧榮居洛陽,嘗①應人請,覺②行炙人③有欲炙之色④,因⑤輟己施焉。同坐嗤⑥之,曰:「其僕也,焉施之?」榮曰:「豈⑦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⑧,每經⑨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顧榮異之,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 經典文言文賞析|郭進造宅
    廡(wǔ):古代正房對面和兩側的屋子。或:有的人。與工徒齒:與工人並列。徒,人。齒:並列。固:本來,原來。郭進指著眾位工匠說:「這些人是建造宅子的人。」又指著自己的幾個兒子說:「這些人是賣掉宅子的人,本來就應該坐在造宅子人的下首位置。」郭進死後不久,宅院果然被子孫賣掉了。文言知識說「完」:「完」有「完成」、「結束」的意思,如「完工」、「完婚」。
  • 經典文言文賞析|唐太宗吞蝗
    太宗入苑②視禾,見蝗蟲,掇③數枚而咒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④。爾其⑤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左右遽⑥諫⑦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⑧移災朕躬⑨,何疾之避?」遂⑩吞之。注釋貞觀二年:即公元628年。貞觀,唐太宗的年號。
  • 文言文 豐樂亭記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鑿開石頭,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於是我和滁州人在這美景中往來遊樂。  滁州在五代混戰的時候,是個互相爭奪的地區。過去,太祖皇帝曾經率領後周兵在清流山下擊潰李景的十五萬軍隊,在滁州東門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將皇甫暉、姚鳳,就這樣平定了滁州。我曾經考察過滁州地區的山水,查核過滁州地區的圖籍,登上高山來眺望清流關,想尋找皇甫暉、姚鳳被捉的地方。
  • 貧富兩重天,北宋宰相呂蒙正用2副對聯,道盡了人世間的冷暖
    《增廣賢文》中記載了很多關於世態炎涼的句子,如「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等等,講述的是人們在生活富裕的時候,就有各種各樣的人,前來攀親道交情,而等到生活不順,遭遇困難的時候,這些人就全都不見了,北宋的宰相呂蒙正,對於這種現象就有著非常深切的體會。
  • 文言文 | 滄浪亭記
    亟求餘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餘曰:昔吳越有國時,廣陵王鎮吳中,治南園於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孫承祐,亦治園於其偏。迨淮海納土,此園不廢。蘇子美始建滄浪亭,最後禪者居之:此滄浪亭為大雲庵也。
  • 經典文言文賞析|點石成金
    其人再拜⑧,曰:「不欲也。」呂祖大喜,謂:「子誠⑨能如此,無私心也,可授以大道。」其人曰:「不然⑩,吾欲汝之指頭也。」呂祖倏不見。注釋虔奉:真誠地信奉。乃:是。赤貧:極端的貧窮。那個人拜了兩次,說:「不想要。」呂洞賓非常高興,說:「你如果能這樣,沒有私心,可以傳授給你成仙的真道。」那個人說:「不是這樣,我是想要你的那根手指頭。」呂洞賓忽然不見了。文化常識說「道教」: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
  • 經典文言文賞析|陳涉有鴻鵠之志
    傭耕:被僱傭去給人耕地。壟(lǒng):田埂。悵恨:(因不得志而感到)惆悵遺憾。苟:如果。無相忘:不要忘記對方。僱工們笑著回答說:"你是個被僱傭耕地的人,哪裡來的富貴呢?"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志向!"文言知識說「少」:文言文中說某人「少時」,多指年輕時,而不是指孩童時。從上文看,陳涉少時與人傭耕,能給人做僱工的,顯然不可能是八九歲的孩子。古人對三十歲以下的人都可稱為「少年」。
  • 經典文言文賞析|甄彬還金
    輒⑥以金之半酬,往復十餘,彬堅然不受。彬後為郫⑦令,將行,辭太祖。時同列五人,上誡之以廉慎。至於彬,獨曰:「卿昔有還金之美,故不復以此誡也。」注釋甄彬:南朝梁國人。薴(zhù):薴麻,草本植物,可紡織。質:抵押。遽(jù): 匆忙。爾:你,文言人稱代詞。輒:就。郫(pí):郫縣,在今四川成都。
  • 呂蒙一直都是個有才能的人
    不讀三國,不識英雄!大家好,這裡是臥仔~「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其實這是出自《孫權勸學》的一句話。最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手握權柄,不可以不讀書。"呂蒙推脫說,軍中事情太多,沒有時間讀書。」
  • 經典文言文賞析|勤訓
    夫天地之化,日新則不敝,故戶樞不蠹,流水不腐,誠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與力,何獨不然?勞則思,逸則忘,物之情也。大禹之聖,且惜寸陰;陶侃之賢,且惜分陰,又況聖賢不若彼者乎?陶侃:晉朝人,曾說:「大禹惜寸陰,吾人當惜分陰。」彼者:那些人。譯文謀生的道理,沒有什麼比勤更重要了。
  • 經典文言文賞析|烏鴉喜諛
    文言知識說「雅」:「雅」在文言文中是個多義詞。上文「雅教」、「雅曲」中的「雅」,均作「美好」解。所謂「高雅」,是指高尚而美好。今贈人作品,而題以「雅正」,意思是請高雅的人指正。「雅」又指「正確的」,《出師表》中有「察納雅言」,「雅言」即正確的言論。「雅量」本指酒量大,後多指寬宏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