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聯「日月兩輪天地眼」出自廬山白鹿洞書院楹聯:
日月兩輪天地眼
詩書萬卷聖賢心
這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朱熹為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所題的楹聯意思是說,天地因日月得光,人靠讀書致聖。
上聯以日月作比喻,將熾熱發光的太陽和潔白明亮的月亮喻為天地的兩隻清澈的眼睛,時刻注視人們的視聽言動。
因此,做人就要順天理,去貪慾,襟懷坦白,光明磊落。
下聯所指的聖賢,乃道德才能極高之人,經書詩文則是聖哲先賢智慧的結晶。
聯語勸導人們只有善讀萬卷詩書,才能領悟聖賢之心,淨化人們的心靈,達到聖賢所期望的境界.從養生角度說,順應自然,清心寡欲,讀書養性,也不失為修身養生的一種途徑。
二、下聯「乾坤一脈陰陽魚」,筆者取意於「太極八卦圖」
太極是我國道家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
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
太極最早出自《周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分陽儀和陰儀兩種,表達陽儀和陰儀的圖形有很多種。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最先出自《易經》。
八卦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基本哲學概念,其中包含著樸素而又豐富的辯證法思想,是古代的陰陽學說。所謂八卦就是八個卦相,八卦是由太昊伏羲氏,也就是伏羲畫出的。
八卦其實是最早的文字,是文字符號。它是中國文化中與陰陽、五行一體用來推演世界空間、時間各類事物關係的工具。
《易傳·繫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穎達說:「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兩儀在古典哲學中指「陰陽」。天地初開,一切皆為混沌,是為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為陰陽。
《易經》:「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三、太極八卦圖簡釋:
1、太極,即上圖中間的圓圈,表示混沌未開的太極。
2、兩儀,即上圖圓圈中間的兩條黑白交織在一起的陰陽魚,在八卦語言表達形式中為「爻」,分別用兩短橫和一長橫表示,兩短橫稱為陰爻,一長橫稱為陽爻。
3、四象,由陰爻和陽爻相互組合而成的:
太陽,用兩根長橫線表示;
少陽,用上面一根長橫線下面兩條短橫線表示;
太陰,用上下兩條短橫線表示;
少陰,用上面兩條短橫線和下面一條長橫線表示。
4、八卦,由四象進一步演化而成:
乾卦:如上圖最上面最右邊,上中下三條長橫線表示;
坤卦:如上圖最上邊最左邊,上中下兩條短橫線表示。
5、太極八卦是不斷發展變化,並相互轉化的:
少陽發展到極限成太陽時,就會逐步走向它的反面轉化成少陰;
少陰發展到極限成太陰時,也會逐步走向它的反面變化成少陽。
比如兩條陰陽魚首尾相連,魚頭魚尾代表事物的盛衰兩極,魚頭對魚尾,魚尾連魚頭,其實就是表示,陰陽兩種事物發展到頭尾兩極的時候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四、宇宙萬事萬物皆由陰陽組成
太極思想認為,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由陰陽組成的。
日為陽,月為陰;天為陽,地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左為陽,右為陰;男為陽,女為陰等等不一而足,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
日月表示白天和夜晚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天地陰陽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所以,回到主題,對聯的上下聯「日月兩輪天地眼,乾坤一脈陰陽魚」也是相互有關聯的。
上聯的「日月」和「天地」以及下聯的「乾坤「和「陰陽魚」概念是一脈相承可以相互轉化的。
以上觀點,朋友們是否有不同看法,歡迎大家不吝賜教點評,發表高見!
作者簡介:
書海沉浮數十春,
市場打拼半平生。
尋章摘句論有據,
咬文嚼字理無爭。
不求月月出爆款,
只願天天都開心。
潛入自媒成寫手,
教學之餘碼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