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煉學術語詞典

2021-02-07 中國風水研究會

[一炁]


一炁,指先天一炁,又稱為先天真一之炁。是指在天地產生之先,混沌未開、陰陽末判之時,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的原始之炁,稱為先天一炁。人在下生之時,此炁即由天地之間降人人身。欲求長生,須保此炁。老子《道德經》曰:「道生一」,即為生此一炁。


[一陽]


即一陽初動。修煉者經過一定的功夫,收心入靜,調節身心,使得身中生發出新的生炁,此生炁即為陽炁,稱為一陽,又稱一候。在《周易》而言,其封象為「震為雷」(一陽爻生於二陰爻之下)或「地雷復」(一陽爻生於五陰爻之下),此一陽爻,即代表一陽初動之炁,又稱一陽來復。王重陽《五篇靈文》曰:「凝神下照坤宮,杳杳冥冥,而得真炁發生,神明自來,謂一陽生而為復也。」


[黃芽]


先天一炁最初產生之時,其炁萌動,至微至細。仿佛種子入士之後,剛剛拱出的嫩芽,雖然微小,但是蘊含無限生機,故稱「黃芽」。其他異名甚多,如金芽、黍米、刀圭、一點、一粒、些子、丹頭等,均言其極微小而極珍貴。


[黍米]


黍米,是以其極小的形狀作為比喻,言其極精極微的意思。在丹道指先天發生的清陽之炁,雖然至為精微,但是卻可以點化全身陰質,脫胎換骨,故其效力無比。這一名詞,乃由外丹引用而來,在外丹裡面,原本是指藥物的用量。如丹書云:「黍米之丹,居然能夠點鐵成金。」這裡是指外丹所用的丹頭,意思是說用黍米船極小的藥力,居然收到極大的功效。而在內丹上面,黍米二字就是一個純粹的比喻,因此不可看作吃飯的米粒,而求之於有形。張紫陽真人在《金丹四百字》中言:「烏肝與兔髓,擒來歸一處。一粒復一粒,從微而至著。」就是說內丹所採取的先天真一之炁,至精至微,如同黍米一樣小,須要一粒一粒,逐漸積累,才能慢慢煉成金丹大藥。《金丹四百字》又言:「混沌包虛空,虛空括三界。及尋其根源,一粒如黍大。」這裡是說先天根源,其質甚微,如同黍米之大,然而卻可以生化萬物。得此妙藥,才可以超神入化,了生脫死,成就大道。


[半黍]


黍米之義,見上條。半黍之義,則言其更加微小。比喻在內丹的修煉之中,精傑神的變化至微至紉,非常精妙,故用半黍,愈見精妙。


[丹頭]


丹頭,在外丹而言,是指燒煉之時用作點化神丹的藥物,如同點豆腐之滷水一般。在內丹而言,是指用作點化全身陰質的先天清陽之炁。《翠虛篇·金丹詩訣》云:「丹頭只是先天炁,煉作黃芽發玉英。」


[活子時]


子時即半夜11點至1點之間,此時太陽開始從北方升起。喻之人身,即為一陽初動之炁,從下元(北方)氤氳升起,與太陽初生之子時相同。又因此一炁之發生,未必就在真正時間上的子時,故稱為活子時。崔希範真人《入藥鏡》日:「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即指活子時而言。伍柳派丹法以外腎興起之時,稱為活子。


[一部之神]


中華道家認為,人身各個關節部位,均有神居而主之。統領全身所有眾神的宗主,乃是泥丸中心之神,因此稱為一部之神。泥丸之內,分為四正四隅八個方位,加上中央一位,共為九宮。九官之中共有九位神主之,中央方圓一寸之處,乃為泥九之神所居之處,此即人身眾神之總管。修煉之人只要存想一部之神,就可以延壽遺齡。《黃庭內景經》曰:「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圓一寸處此中,內服紫衣飛羅裳,但思一部壽無窮。」即指此處。


[一斤]


一斤,又稱二八。中華道家修煉學認為,人在下生之時,秉受天地之炁360株,合為一周天之數,加上秉受父母之炁24株,共為384株,乃為易象封爻之數(64封共有384爻),亦合古制一斤之株數。所謂古制一斤,即為16兩,分為兩個8兩,故稱二八。丹道在人身陰陽二傑之配合,猶如水火既濟,必須二者相等。如果火大則水少,水大則火小,故此必須各有半斤之數,才能共合一斤,補足人身本來元炁之數。否則便有傷丹之虞,所以便以二八為喻。一說二八為金半斤,水半斤。金半斤為元炁,水半斤為元精,比喻在有質無質之間,即丹書所謂「神水」。


[神水]


神水,又叫做「靈泉」。在內丹比喻為先天元精,乃由先天一炁所化。雖然已成為液,但是又非濁質之精。好象人身上的真液,可以自動的上下周流,乃由真炁所化而來,雖然成液,但是又非純粹下流之水。此液之中,其實含有先天一炁的作用,故此稱為神水,修煉內丹,此為真正藥物。


[二候]


一陽初動之時,稱為一候。此時藥苗尚嫩,故不可採。而至其炁漸生,最為盈盛之時,猶如十五之月亮,正是圓滿之候,乃為不老不嫩之時,稱為二候,此時正可採藥。王重陽《五篇靈文》:「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圓滿,乾坤之時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現、三陽已備之時,月圓滿於甲方,應乾之象,恐其金逢望遠。正是日月重明之際,再得藥之候,二候得藥也。」《伍柳仙宗》又稱為「二候採牟尼」。


[三彭]


三彭,又名三屍、三屍神、三屍蟲等,包括上屍神、中屍神和下屍神。三屍神皆為人身之陰神,即陰氣。道書上面說,上屍神名為彭候,在人頭內,令人愚痴呆笨,沒有智慧。中屍神名為彭質,在人胸中,令人煩惱妄想,不能清靜。下屍神名為彭矯,在人腹中,令人貪圖男女飲食之欲。一說三屍神住在人之後三關,即尾間、夾脊、玉枕之內,使人無法修道。必須以自身陽炁,打通三關,方可驅逐三屍,去除魔障。


[斬三屍]


「三屍」即是「三彭」,前面已有解釋。中華道家修煉須要斬除三屍,才能去掉陰魔。其中方法很多,有誦經的方法,有符咒的方法,有守庚申的方法,有服丹藥的方法等等。在中華道家修煉學而言,惟有修持內煉功夫,培養自身陽炁,炁足之後,聚於丹田,而後衝開三關,直透骨髓,才能永遠趕走三屍。三屍一去,陰魔自消。陰魔消除,陽炁自來。此步功夫,稱為「斬三屍」。修真之士,自知其效。


[三寸]


三寸,又曰「三寸氣」,三寸指咽喉部位。《莊子》曰:「眾人之息以喉。」三寸即是指呼吸之氣。一刻功夫現代人的時間觀念,一個晝夜共為24小時,每小時分為4刻,共為96刻。古代人所用的曆法,規定一個晝夜共為100刻。張紫陽真入在《金丹四百字》序言中說:「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總計三千刻,十月共計三萬刻。行住



坐臥,綿綿若存,胎炁既凝,嬰兒顯象,玄珠顯象,太乙含真。三萬刻之中,可以奪天上三萬年之數。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節候。所以三萬刻,能奪天上三萬年之數也,故一年十二月,總有三萬六幹之數。」即是說修煉之人,可以用極短的時間,得到極長的壽算。三萬六幹之義,即指一年之刻數。三豐祖師亦云:「一刻中,上半刻為溫,為進火,為望,為上弦,為朝屯,為春夏;下半刻為涼,為退符,為晦,為下弦,為暮蒙,為秋


冬。一時則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謂攢簇陰陽五行,一刻之功夫奪一年之氣候也。」


[五芽]


五芽,又稱五牙,指東西南北中五方之生炁。中華道家修煉學認為,此五炁通人身五臟之炁,故採此五炁,可補五臟。《道藏》之中,有「服五芽炁法」。


[丹]


丹,分為內丹和外丹。中華道家最早從事外丹燒煉,即用金石草木等物質煉丹,以為服食之用。內丹名詞來源於外丹,內丹是以人身三寶精炁神作為藥物,在體內修煉成丹,又名大丹、聖胎、道胎、嬰兒等。


[還丹]


還即返還,即是把自己喪失的三寶精炁神,通過修煉,培補虧損,還歸自己身中,進一步煉成內丹,堅固形體,做到青春不老,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這還僅僅是就其一般意義而言。在中華道家通過修煉,不僅可以便自己的肉體生命得到完善,更加可以通過天人感通,不斷深化自己的道力,達到《莊子》所云「形全精復,與天為一」的高妙境界,而可做到「上與宇宙同體,下與天地精神往來。」


[烏肝]


烏肝,在修煉之中,指輕清上升之元炁。王重陽《五篇靈文》謂:「真炁上騰,升入乾官,動而後靜,合陽中之陰,名日烏肝。」


[兔髓]


免髓,在修煉之中,指丹田發生之元精。王重陽《五篇靈》謂:「先凝神,聚於坤位,靜中生動,採陰中之陽,名曰免髓。」


[金烏玉兔]


金烏,代表太陽,在封象為離,在人身象徵元神;玉兔,代表月亮,在封象為坎,在人身象徵元炁。


[五等仙]


中華道家修煉,將仙分為五種品位,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和天仙。所謂鬼仙,指只煉心性,或者尚未得到真正口訣,不能修成純陽之體,因而只出陰神,名為靈鬼。名雖為仙,其實乃鬼,但是能夠通靈,與平常之鬼不同。鬼仙住世,約可存在五百年左右的時間,五百年後就要投胎轉世才能存在。所謂人仙,雖然外表和人沒有區別,但是能夠免去老病死的痛苦,可以長生住世。所謂地仙,是指修煉層次在人仙之上,已可達到寒暑不侵、飢餓無害的程度,雖然還沒有做到出陽神,但是已經能夠免去衣食住行的負擔,可以自己控制生死。所謂神仙,是指陽神已經修成,有了神通變化,能夠升遷自如,已了生死大事。脫棄軀殼,飄然獨立,聚則成形,散則為炁。所謂天仙,則從神仙的品位,再求向上一層的功夫,超出人類所在的環境之外,別有天外之天。而且可以做到「天地有壞,這個不壞。」可與宇宙同存,乃為中華道家修煉之最高境界。仇兆鱉《悟真篇十家注》中引翁淵明注釋,論述五等仙最為簡明:「仙有數等:陰神至靈而無形者,鬼仙也;處世無疾而多壽者,人仙也;飛空走霧,不飢不渴,寒暑不侵,遨遊海島,長生而不死者,地仙也;變化無質,隱顯莫測,或者或少,至聖至神,鬼神莫能知,蓍龜莫能測者,天仙也。」以上五等,皆須以真修實證印驗之,不可以世俗凡情擬議之。


[六時]


六時,又名為「六候」。道家修煉,將人身任督之周天分布為十二地支,後面督脈為子、醜、寅、卯、辰、巳,前面為午、末、申、酉、戊、亥。因其合於十二時辰,故此前後各稱為六時,而又各分為六候。後面六時,謂之進陽火,屬陽用九。後面六時,謂之退陰符,屬陰用六。用以說明人身一炁升降之變化,及其火候抽添之運用。


[七門]


七門,即是天門泥丸、地門尾間、中門夾脊、前門明堂、後門玉枕、樓門咽喉、房門繹宮等七處門戶,乃為修煉之重要關竅,五臟六腑皆繫於此。《黃庭經》云:「中有真人巾金巾,負甲持符開七門,此非枝葉卻是根,晝夜思之可長存。」即指此七門。


[八素]


按照道家《黃庭經》的說法,大腦之中,共有九神居之,周圍有八個,即四正四隅之神,圍繞正中泥九之神,此八神總稱為「八素」。


[七返九轉]


七返九轉,又稱七返九還,是中華道家修煉學的專有名詞,是用易數來比喻內修之道。按照易學《河圖》的說法,五行生成之數為: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其中一三五七九為生數,共計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為成數,共計三十之數。二十五生數與三十成數相加,共計五十有五。天一生水,自腎為始,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則五行生數,三陰而二陽;地六成水,自腎為起,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此則五行成數,三陰而二陽。人身之中,即具五行生成之道。水為腎,而腎得一與六;火為心,而心得二與七;木為肝,而肝得三與八;金為肺,而肺得四與九;土為脾,而脾得五與十。五臟之中,每髒各有陰陽之分。其中成數之最大者,乃為七與九兩個陽數,因為天九為一成數,天七為一成數。而此陽數,即代表人身之陽炁。修真之土,始則交媾龍虎,而採取身中之陽炁,以點化全身陰質,成就純陽之體。心七之數,乃屬心神,心火下降,即七返於中元而入於下田,結就大丹,乃曰「七返還丹」。而又以九為肺之數,肺屬金生水,水為元精,精由炁化,故九數乃喻元陽之炁,以此陽炁周流全身,使陰消而陽長,謂之「九轉還丹」。


[九轉還丹]


九為陽數之極,代表人身陽炁,是說以陽炁點化全身陰質,修成純陽之體。又稱為乾健之軀,乃借《周易》乾卦皆為陽爻之象。乾屬金,九又為金之成數(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故稱九轉,才能煉就大丹,並不是說一定要轉九次。而此陽炁,正是人身日漸損失之物,經過修煉回歸吾身,故曰九轉還丹。


[丹田]


丹田,有上、中、下三丹田之分,因其均在人體的前面,又稱為前三田。一般只指下丹田,乃為道家結丹之地。如同種子播種于田地,自然生根、長葉、成苗、開花,結為成熟果實。道家內丹,亦同此理,故此名為丹田。


[下丹田]


下丹田,又名下田、炁海、炁穴、元海、滄海、生門、土釜、坤宮、北海、蓬壺、造化爐等。位於臍下一寸三分(此處所言臍下,乃為流行的一種誤傳,因為臍下還在肚皮表面,所以不對。其實是平躺著的臍下,即臍內,方才正確),方圓一寸二分,虛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精。此處為結丹之所。


[中丹田]


中丹田,又曰中田、土釜、黃庭、中黃、規中等。中丹田在心下三寸六分,直下與臍門相對,相距三寸六分。乃為虛空一穴,方圓一寸二分,藏有先天真一之禿。丹成之後,此處為養丹之所。


[上丹田]


上丹田,又稱泥丸、瓊室、上田、紫府、上宮、天宮、崑崙、玉京山、須彌山等。按照丹經的說法:由兩眉之間入內,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三寸為上丹田。上丹田方圓一寸二分,乃是虛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神。丹成之後,此處為出神之所。


[絳宮]


絳宮,又稱赤帝宮。絳宮屬於心的部位,乃為心下一竅。心腎二炁相通,即由此竅。心屬火,其色赤,醫家稱為君主之官,所以叫做「赤帝官」。


[黃房]


黃房,又稱土釜。在心之下臍之上,處於二者之中間位置,即是中丹田之所在。中央為土,土色為黃,故稱黃房。


[中宮]


中宮,在心窩之下,肚臍之上,乃中丹田之所在。有時下丹田亦稱為中官,因其居於人體之中。


[坤宮]


坤為土,其色為黃,又稱黃庭宮,即指下丹田部位。王重陽《五篇靈文》:「坤宮,乃人身中黃庭宮是也。即心下腎上,肝西肺東,內腎之前,臍輪之後,中虛之竅,真空發生之所。人自父母腦胎,一身之精粹,其連如環,其白如練。先生三元,後生兩腎;兩腎既生,漸生兩目;後生兩外腎,三才既全,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漸次而生。此一竅乃祖炁之宮,故曰坤官。坤乃承載萬物之謂也。」


[三關]


三關,指人身背後的三處關竅,又稱後三關。丹道周天開通之時,首先需要衝開三關。又一說以煉精化炁為初關,煉炁化神為中關,煉神還虛為上關,亦曰三關。


[尾閭]


尾閭,為後三關之一。在脊椎末端之一段,處於谷道之上方,是督脈起始之第一關。


[夾脊]


夾脊,又名雙關、轆轤關,為後三關之一。在脊椎骨第十一節之下,與內腎相對。針灸上名為脊中穴。一說與中丹田相對。一說為兩肘尖相對連線與脊椎相交處。


[玉枕]


玉枕,為後三關之一。位於玉枕穴之下,在腦後枕骨之處,即腦後高骨枕頭的地方,前面約與上鵲橋相對。


[黃庭]


黃庭,亦名規中、廬間。一指下丹田。因其黃色為土,正為結丹之土地。而且黃色又處人身之正中,猶如「田」字之中心。陳櫻寧先生在《黃庭經講義》中解釋說:「『黃』乃土色,土位中央居。『庭』乃階前空地。名為『黃庭』,即表示中空之意。吾人一身,自臍以上,為上半段,如植物之幹,生機向上;自臍以下,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機向下。其生理之總機關,具足上下之原動力者,植物則在根幹分界處,人身則在臍(筆者註:即丹田所在之地)。嬰兒處胎,鼻無呼吸,以臍帶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後,臍之功用立止,而鼻竅開矣。神仙口訣,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歸根之謂。根者何?臍內空處是也。臍內空處,即『黃庭』也。」一指中丹田,即心下腎上之所,亦為人身之中。

[藥]


中華道家修煉學,以精、炁、神三寶,作為上品藥物,故此三寶均可稱之為藥。但是在不同的修煉階次,藥有不同的含義。如在煉精化炁階段,則以先天元精之發生稱之為藥。在炁傑化神階段,則以先天一炁之來臨稱之為藥。在煉神還虛階段,則以不神之神之虛無稱之為藥。


[小藥]


丹道在煉精化炁的階段,須待靜極生動,活子時到來,陽生藥產,先天元精發生,稱為小藥。這時一般運用小周天的功夫,採此小藥。小藥又稱為外藥,必須生而後採。


[大藥]


「大藥」的意思,是在採小藥的功夫完成之後,陽關止閉,這時等到「六候」到來之景,採取先天一炁,即為大藥。大藥又稱內藥,必須採而後生。採過大藥,即可點化全身陰質,成為純陽之體,故此大藥又稱大丹。


[六候]


六候,即大藥產生之時的六種徵兆。乃為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後風生、腦後鷲鳴、身湧鼻搐等。此時的景象,又稱為正子時。

[性命雙修]


中華道家修煉學,性命二字的含義甚廣。如理、神、意、念、德等,均可歸於性;而法、息、傑、精、形、功等,均可歸於命。總的說來,凡是屬於精神生命方面的,都稱為性;凡是屬於肉體方面的,都稱為命。作為人的本體生命而言,精神和肉體二者,本來就不可分離,分之即死,所以中華道家修煉不死之道,特別強調性命雙修。張三丰真人云:「炁脈靜而內蘊元神,則日真性;神思靜而中長元炁,則曰真命。」即是說真性就在命中,而真命就在性中,這裡是指性命本體而言。如果是在修煉功夫而論,性命雙修的含義,一指性與命二者不可分離,一指性與命二者不可偏廢。所以呂純陽真人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達命宗,迷祖性,恰似鑑容無寶鏡。壽同天地一愚夫,權握家財無主柄。」並且中華道家一貫反對忽視肉體方面的修煉,張紫陽真人云:「饒君了梧真如性,未免拋身還入身。何似更兼修大藥,頓超無漏作真人。」


[慧劍]


在修煉學而言,慧劍比喻二目。《陰符經》云:「機在目。」丹經日:「一團真意在雙眸。」心藏神,發於二目。故此二目乃為神意之所發,比喻真意。道家的服飾,在大襟道袍的右側,有兩根劍形飄帶,亦叫做慧劍。


[刀圭]


刀圭,原是古代的藥物度量單位。刀,指古代錢幣,形狀如刀,又稱刀幣。圭,在古代指重量而言,十粟重為一圭,十圭重為一株,三百八十四株為十六兩(即過去的一斤);在古代容量而言,六粟為一圭,十圭為一撮。刀圭原為古人量取藥物的用具,又稱為方寸匕,今人則用藥匙。《政和證類本草》引用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別錄》:「凡散藥有雲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準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為度。」明董谷《碧裡雜存》上「刀圭」:「前在京師買得古錯刀三枚,京師人謂之長錢。……其錢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壁之形,中一孔即貫索之處。蓋服食家舉刀取藥,僅滿其上之圭,故謂之刀圭,言其少耳。」這裡所說的服食家,即指道家的外丹服食者。刀圭最初用於外丹,以說明藥物取量,又以量少喻其珍貴。以後引申進入內丹,是說水火二炁,會聚於中宮丹田。中宮為脾屬土,真水聚此為己土,真火聚此為戊土,陰陽二土合而為圭。水火二炁配合之後,產生先天之炁,先天之炁發生之時,其量雖少,而極精極妙,效力無比。可以點化全身,脫胎換骨。《金藥秘訣》日:「刀圭者,乃刀頭圭角,些子而已。」


[飲刀圭]


《元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曰:「咽液服炁為飲刀圭。」指在修煉之時,口中所產之津液,和丹田所生之元炁。咽此液、服此炁,即為飲刀圭。


[調息凝神]


調息凝神,屬於中華道家修煉的人手功夫。調息為命功,凝神為性功,二者不可分離,故為性命雙修之人手功夫。張三丰真人論之頗詳,曰:「『調息凝神,凝神調息』,八個字,就是下手功夫。須一片做去,分層次而不斷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人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勤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炁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後如坐高山而視眾山眾水,如燃天燈而照九幽九昧,所謂凝神於虛者此也。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也。調息者,調度陰蹺之息,與吾心中之炁,相會於炁穴中也。」又曰:「心止於臍下曰凝神,炁歸於臍下日調息。」又曰「大凡打坐,須要將神抱住炁,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不散,則內藏之炁,與外來之炁,交結於丹田,日充月盛,達乎四肢,流乎百脈,撞開夾脊雙關,而上遊於泥丸,旋復降下絳宮,而下入於丹田,神炁相守,息息相依,河車之路通矣。功夫至此,築基之效已得一半。」又云:「調息須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呼吸處。古云:『後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調後天呼吸,須任他自調,方能調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虛守靜而已。真息一動,玄關即不遠矣。照此進功,築基可翹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此為中華道家修煉,築基之時,最重要的人手功夫。


[勿忘勿助]


勿忘勿助,是指在修煉之中,對於身體內景的變化,保持自然的口訣。張三丰真人云:「神息相依,守其清靜自然曰勿忘;順其清靜自然曰勿助。」丹經又云:「真意往來無間斷,知而不守為功夫。」意思是說,對於體內功夫的變化,不可太著意,那樣就會拔苗助長,破壞功夫的進展;但是又不可完全落於無意,那樣就會神炁分離,同樣無法進入修煉的正軌。好象燒火做飯,火太大則飯燒焦,火不足則飯不熟,就在二者之中求之。妙在有意無意之「中」,其中火候,須要修煉者注意領悟。


[鼎爐]


鼎爐最早是外丹所用的名詞,鼎為烹煉丹藥之用,爐為煉丹火力之需。後來引入內丹,在煉精化炁的階次,以下丹田為鼎,而以心火降下為爐;在煉神還虛的階次,以坤腹為爐,而以乾頂為鼎。


[鼎器]


鼎器有二解:一指煉外丹所用的爐鼎,一指煉內丹所用的爐鼎(一般指下丹田)。


[鉛汞]


鉛汞,又稱為黃芽、白雪等。在外丹修煉而言,鉛汞乃為兩種實際的礦物質,或是兩類礦物質的代名詞。因為鉛性易沉,汞性易飛,故此以鉛制汞,使其凝結,則鉛不沉而汞不飛,而外丹成。在內丹修煉而言,鉛汞就是兩個比喻。因為心火易升,故以汞喻之;腎水易流,故以鉛喻之。心火上升,則人之妄念迭起,元神不安;腎水下流,則人之情慾不節,敗精傷炁。必得使心火下降,薰蒸腎水,使其與心神為一,化炁而上升,則心火不升,而腎水不流。如是則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神炁合一,生命可以自主。


[無根樹]


在道家修煉學,以無根樹喻之為人。因為人身生機,如同大樹,但是腳下無根,道家修煉則以炁為根。張三丰祖師撰有《無根樹》詞二十四首,即以此喻人身修煉。


[曲江]


張三丰《注呂祖百字碑》:「陽產於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坤腹乃下元腎位,腎屬水,故以江為喻,即丹田。丹田受神意下注,則如太陽照月,月受日華,而至十五,乃成陽滿之候。呂祖《指玄篇》:「曲江月現水澄清」,又《沁園春》:「曲江上,見月華瑩淨。」張三丰《無根樹》:「望曲江,月裡分明見太陽。」即是此義。


[兩弦]


兩弦,比喻人身任督二脈。任脈在前,又稱為前弦;督脈在後,又稱為後弦。在運行周天之時,神炁盈溢,如同月亮上弦、下弦之狀。任督二脈,一說任脈起於會陰而止於唇下,督脈起於會陰而止於上唇;一說任脈起於下丹田而止於上鵲橋,督脈起於下丹田而行至上鵲橋。二說均以督脈之路線長於任脈,故此丹經又有「前弦短,後弦長」之說。


[三寶]


中華道家以道、經、師為三寶,修煉必須遵循之。道指修道,經指讀經,師指師授。經言:「道無經不傳,經無師不明。」又有天、地、人三寶之說,道諺謂:「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炁神,會用三寶天地通。」修煉之中,以精炁神為人身三寶,作為內丹的基本藥物,又稱「上藥三品」。或以耳、目、口稱為三寶,見《周易參同契》:「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


[精炁神]


中華道家修煉,將「精炁神」稱為人身三寶。《玉皇心印妙經》云:「上藥三品,神與炁精。」精炁神為人身修煉之三品上藥,彼此互相依存,三寶若失其一,人即死亡。又有先天三寶與後天三寶之說,先天三寶即先天真一之精、先天真一之炁和先天真一之神,又稱為元精、元炁和元神,後天三寶即呼吸氣、思慮神和交感精。修煉所用,為先天三寶;常人所用,為後天三寶。後天三寶,乃由先天三寶變化而來,故此修煉之時,須將後天返為先天。後天三寶轉化為先天三寶,則大丹可成,而生死可了。


[精]


在修煉學而言,分為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兩種。先天之精,又稱元精,實指先天一炁。後天之精,又稱濁精,乃為交媾之精。修煉所用,為前一種。在丹經中,先天之炁異名頗多,有坎、坎男、金水、真水、月魄、兔脂、嬰兒、老郎、鉛、黑鉛、丹母、玉蕊、虎弦炁、白虎、白雪、金液、水虎、金華、龜精、黃芽、月中兔、潭底日紅、白郎君、白頭老子、兔髓半斤、九三郎君、上弦水半斤等


[神]


在修煉學而言,分為先天之神與後天之神兩種。先天之神,又稱元神,乃屬不神之神。後天之神,又稱識神,是為思慮之神。修煉所用,為前一種。在丹經中,異名甚多,有離、木炁、日光、日魂、金烏、烏髓、姥女、青娥、真汞、木液、火汞、火龍、真火、流珠、紅鉛、硃砂、交梨、玉芝、水銀、日中烏、龍弦傑、赤風髓、砂裡汞、離之炁、山頭月白、青衣女子、碧眼胡兒、烏肝八兩、二八奼女、下弦火半斤等等。


[炁]


在修煉學而言,分為先天之炁與後天之氣兩種。先天之炁,即為內炁,亦為元精。後天之氣,乃為呼吸之氣。修煉所用,為前一種。在丹經中,異名亦多。稱為元炁、元陽、清陽之炁、先天一炁、正陽之炁等等。


[心神]


心神,又稱魂靈、元性、本性等。在丹道修煉之中,所用非心中所生之後天意念,乃為先天不神之神,又稱為真意。



[金烏玉兔]


金烏,指太陽。玉免,指月亮。在修煉學而言,太陽為離,離為火,火即心、意、神、性之代名詞;月亮為坎,坎為水,水即腎、炁、精、命之代名詞。


[嬰兒奼女]


奼女為離,即屬心神;嬰兒即坎,即屬腎炁。


[三不起]


從前道家為了安心修煉和專一凝神,規定有「三不起」之說,即:一打坐不起,二誦經不起,三吃齋不起。此時無論什麼人來,都可以不起身,而來者也不應打擾。


[三華聚鼎]


三華指精、炁、神三寶之精華,即先天元精、元炁和元神。鼎即丹鼎,指丹田。三華聚於丹田,作為藥物,可以成丹,稱為三華聚鼎。


[三花聚頂]


又名三化聚頂。指經過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之修丹過程,可以修成陽神,衝頂而出。《中和集》云:「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謂之三花聚頂。」


[三昧真火]


人身心腎二炁,聚於丹田之中,便有三昧真火之說。即心火、腎火和丹田之火,總稱為三昧真火。一說為膀骯之火,《真仙秘傳火候法》:「心為之君火,而曰上昧;腎為臣火,而曰中昧;膀骯為之民火,而曰下昧。三炁聚而為火,故而為炁,故日三昧真火。」


[三魂七魄]


道家認為,肝藏魂,肺藏魄,肝神有三,肺神有七,故日三魂七魄。見丘處機《攝生消息論》:「肝中有三神,名日爽靈、胎光、幽精也。夜臥及乎旦,叩齒三十六通,呼肝神名,使神情炁爽。」「肺為脾子,為腎母。下有七魄如嬰兒,名屍狗、伏屍、雀陰、吞賊、非毒、除穢、闢臭,乃七名也。夜臥及平旦時,叩齒三十六通,呼肺神及七魄名,以安五臟。」又依「格書」之數:左三右七,左為東方屬肝,右為西方屬肺,故日三魂七魄。

[和合四象]


人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炁,以配五臟。肺係為金,肝傑為木,腎係為水,心傑為火,脾炁為土。金能生水,腎水為後天之精,因而以肺金代表先天元炁;木能生火,心火為後天之神,因而以肝木代表先天元神。丹道須將神炁二者,會合於中宮脾土之內,使神聚合一,凝結成丹。肺金、肝木、腎水、心火四者,稱為四象。四者會聚於中宮脾土,謂之和合四象。


[五炁朝元]


五炁指五臟之傑,元指元海丹田。五炁朝元,即是將五臟之炁凝聚於丹田之中,以修內丹。


[五龍捧聖]


五數屬土,在人身為脾,脾土為真意。聖指大藥,捧聖指大藥過關。五龍捧聖的意思,即是說在採大藥之時,全憑真意運用,以過大關。


[玄關]


玄關,又稱為玄牝、玄牝之門等。是中華道家修煉之中,最為玄妙的一大機關。丹書云:「道有三幹六百門,人人各執一苗根。不知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幹六百門。」即是說知此玄關一竅,即可明白修煉之總機關。


[橐龠]


對於修煉而言,人之肺與丹田之間,猶似存在一管,上繫於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惟修真者知之,稱為「橐龠」,為道家秘傳之關竅。人在胞胎之時,此「橐龠」相通上下,連接臍帶,從生母呼吸受炁,那時胎兒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並未形成口鼻呼吸,周身炁脈息息相通,無有絲毫隔閡,謂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圓,裂胞而出,剪斷臍帶,其呼吸即上斷於口鼻,變為常人之呼吸,即肺呼吸。案南管失去作用,也就逐漸迷塞了。老子在《道德經》上說:「天地之間豈有橐龠乎,虛而不屈」,即指此管。此處乃為肺呼吸與丹田之間的通道,即是後天之氣與先天之系接通的唯一路線,故此在修煉之中,至關重要。


[重樓]


重樓,指氣管,古人認為有十二節,故此又稱為十二重樓。


[先天]


在丹道修煉而言,先天之說,有三種含義:其一即老子所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是指天地萬物產生之前的一種狀態,丹書又謂之:「五行不到處,父母未生前。」其二即指修煉至混沌無我狀態,無形無象,杳冥恍惚之中,而生出的先天一炁,即老於所云:「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其三即指嬰兒處於母腹之時的狀態,那時不識不知,混混沌沌,空空洞洞,亦屬先天。孔子云:「先天而天弗違。」如果人於先天境界,則合乎天道,而天亦不違,自然生機可操,大道可成。


[後天]


在丹道修煉而言,後天之說,乃與先天對待而言,亦有三種含義:其一是指天地萬物產生之後,一切變為有形,不可永存之物,均稱為後天。此就物質而言。其二是指每日思慮念想,人慾橫流,老病死苦,生命無主,均屬後天。此就精神而言。其三是指嬰兒下生之後的狀態,即漸生妄心,驚擾元神,著於外物,貪求不止,流浪生死,皆為後天。雖然後天之體,實不可取,但是後天狀態,乃由先天變化而來,欲修先天無形大道,須借後天有形肉身。故此道家對於後天身體亦為關切,並不象佛家指斥為臭皮囊不屑一顧。因為須借後天以返還先天,借有形肉身以成就無形大道。所以中華道家修煉是一種超世的無上法門,貫通天地人我,總轄凡塵大道。感謝關注微信平臺中國風水研究會。


[後天呼吸]


人在受生之初,還是胎兒的時候,以臍帶隨生母呼吸受炁。那時並無口鼻呼吸,全身炁脈息息相通,無有隔閡。及至十月胎圓,裂胞而出,剪斷臍帶,其呼吸即上斷於口鼻,下斷於尾間,變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隨咽喉而下,至肺部即回,即莊子所云「眾人之息以喉」是也。這個呼吸,一般稱為肺呼吸,在修煉家稱為後天呼吸。


[先天呼吸]


嬰兒在母親腹中之時,以臍帶隨生母呼吸受炁,這個呼吸,叫做胎息,又稱為先天呼吸。下生之後,變成後天肺呼吸,則胎息之路已斷。中華道家修煉,可使生命逆轉,重新回到嬰兒時期的胎息狀態,恢復先天呼吸,以反奪造化,成就長生久視之道。


[胎息]


胎息,即嬰兒在母親腹中之時的先天呼吸。道家修煉可使後天返還先天,恢復先天生命狀態。這時口鼻沒有出入之息,而肚臍獨有噓吸之能,好象嬰兒處於母腹之時,即為胎息。高層次的胎息,指與天地同其呼吸。

[息息歸根]


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人在下生之前,以臍帶隨生母呼吸受炁,即臍呼吸,因此肚臍乃為生身受禿的根源所在。中華道家修煉,講究養系,因為「一息不存,命非我有。」而要煉炁,就要尋著呼吸根源。所以道家講究丹田呼吸,即臍呼吸,以便返本還初,掌握生命的自主權,謂之息息歸根。


[真息]


一般人的呼吸,多數粗而短,而且吸氣少而呼氣多,此即凡息。


[息]


修煉之人,首先要調整呼吸,以便蓄養真炁,作為藥物。故此調息之道,要求達到深、長、勻、細、微,此即真息。


[鵲橋]


鵲橋,原是神話之中牛郎、織女相會的橋梁。傳說牛郎、織女相隔於銀河兩岸,每逢七月七日之夜,群鵲銜接為橋,以幫助二人渡過銀河相會。唐韓鄂《歲華紀麗·七夕》:「鵲橋已成,織女將渡。」註:「《風俗通》云:『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才調集·三》唐李洞《贈龐鍊師詩》:「若能攜手隨仙令,校餃銀河渡鵲橋。」原在仙道借喻為升仙之意,至唐崔希範真人《入藥鏡》中言:「上鵲橋,下鵲橋。」即將此喻引入內丹,其實是比作陰陽相通之義。在丹道修煉之中,鵲橋分為上、下兩道。上鵲橋的位置,在鼻竅之內,上腰之處,通向口中有二竅,又謂之鼻梁金橋,又謂之天池穴,乃為任督二脈相接之橋梁。下鵲橋的位置,在陰踐,即前後陰之間,其竅亦為任督二脈接通之橋梁。任督二脈乃為人身陰陽經脈之總樞,人身陰陽二炁靠此二橋而相通,正當修煉運行周天之時,真炁極易由此二竅而走失。故此須要舌抵上顎,以使上鵲橋相通;而又須微撮谷道,以使下鵲橋無漏。在丹道之中,上下鵲橋,也有其他方面的解釋。


[陰蹺]


陰蹺,在針灸上名為會陰穴,處於前後陰之間,又稱海底。按照人身周天黃道所在的方位,此穴排在二十八宿虛日鼠、危月燕之地,因此又稱為虛危穴,亦含有日月交並、陰陽和合之意。陰蹺脈即處於此,其脈在尾閭前陰囊下,道家修煉言此處為任督二脈之總樞,採炁之時以此為先。此脈一動,諸脈皆通。陰蹺一脈,散在丹經,異名甚多,有天根、死戶、復命關、死生根、酆都鬼戶等。


[任脈]


任脈為周身陰脈之總匯,前三田所屬之地。起於會陰,上行於身前一路,至於唇下承漿穴而止。一雲下起於下丹田,至上鵲橋而止。又名前弦。


[督脈]


督脈為周身陽脈之總匯,後三關所屬之地。起於尾間(會陰),至於上唇兌端穴而止。一雲起於下丹田,至上鵲橋而止。又名後弦。


[漕溪]


運行周天之時,由尾閭沿夾脊一路上行,乃是脊髓之路,名為漕溪,又曰黃河。修煉之時,此為陽炁上升之路。


[小周天大周天]


小周天大周天,不出現於先古道書之中,乃是後世道書所用的名詞,也不出現於外丹之中,而為內丹修煉所獨用。小周天和大周天的含義,也有許多不同的意思。有的以「坎離交」為小周天,「乾坤交」為大周天;有的以括子時到,採小藥、運河車、後升前降為小周天;而以正子時到,採大藥、過大關、大丹成就為大周天等。現代氣功亦有以意引氣,打通任督二脈為小周天,打通奇經八脈為大周天,與道家修煉學所言層次不同。因為道家修煉書中所論大小周天,含義雖有不同,然而皆指身中內炁運行而言;而現代氣功開通大小周天,是指所謂後天口鼻呼吸之氣、或以意念引導之皮下氣而言。此乃丹道與氣功,所說小大周天的根本差別,二者之間,真有雲泥之別。按照道家修煉學的正統學說,在天元丹法而論,以先天元炁發動之時,直透骨髓,打通任督為小周天,而以打通黃道為大周天。


[河車]


丹道修煉之中,採取藥物,從任督二脈運送採煉此時局天運轉,稱為河車之路。又稱漕溪,又稱鬥柄。


[火]


火,指心神。在修煉之中,有時運用守竅的功夫,即把心神集中於身體上某個部位;或者運用心神,配合與領導真炁的運行,這些都叫做用火。如果用火,則身體上相應的部位,因為有炁的作用,就會產生熱、涼、麻、串、顫、抖等各種感覺,這些都是火力集中的表現。好象放大鏡在陽光下會聚焦而產生熱能一樣,本來並不奇怪,道家修煉用來做性命功夫,這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是鍊氣功的人士看來,如果煉習用火的功夫,出現以上各種不同的感覺,便以為這是功能出現,甚至認為這就是所謂開天目、結大丹、出陽神、身外身等等,自以為了不起的功夫來了,如獲至寶,喜不自勝,守住不放,拼命用功,日子一長,必然發生神經失控、氣塊結聚、生理失常等各種超常「功能」,這就是不善用火的弊端。不善用火,則丹道難成。


[文火]

文火,又稱退火、溫養、沐浴等。是指內煉之時,心神放得極輕極微,呼吸亦使其若有若無。如同爐中之火,封固之後,僅存溫溫一點火焰,保持其生機不滅的狀態。在修煉之中,是指烹煉之後,藥已歸爐,須以文火養之,以防傷丹。


[武火]


武火,又稱進火、烹煉、進符等。是指內煉之時,心神放得集中凝定,呼吸亦隨之振作,以助火工。如同煉製外丹,須以火力猛攻,促使藥物凝聚,以成其丹。在修煉之中,是指採藥歸爐之時,加火烹煉,追攝而回,以防散失。


[止火]


止火有兩層的含義:其一是指在用武火採藥、猛烹急煉之後,必須及時停止猛火,而換以文火養之,使其封固,則既不傷丹,又無流失。其二是指在武火烹煉、文火封固之後,應當停止一切用火,而以完全無意識之大靜功夫,返歸於先天境界,才有出神入化的妙用。


[進陽火退陰符]


進陽火退陰符,又稱為進火退符、晨昏火候、火符、升降等。進陽火,是指運用武火的功夫,以採取和提煉藥物。遲陰符,是指運用文火的功夫,以封固和閉存藥物。進陽火和退陰符的功夫,在不同的丹道過程之中有多種運用。比如在小周天階段,採取藥物之時,由尾間提上夾脊,上玉枕升泥九至上鵲橋,此督脈一路,須用武火,方能上升,謂之進陽火;再由上鵲橋下降,下十二重樓,由絳宮而歸人丹田,此任脈一路,須用文火,方能降下,謂之退陰符。其他在丹道之中,進火退符之功,還有許多運用,與此類似。


[朝屯暮蒙]


屯指屯封,即水雷屯勢,上為水而下為雷,下面「震為雷」封,最下為一陽爻。朝屯,如同朝升太陽,一陽載水而起。在周天而言,即由尾間關而上升,比喻進陽火。蒙指蒙勢,即山水蒙封,上為山而下為水。上面「良為山」封,最上為一陽爻。暮蒙,比喻退陰符,如同午後落日,一陽隨水而下。在周天而言,即由泥九官而下降,比喻退陰符。一說,屯封初一五為一陽,乃喻陽升之象,此時當進陽火而採陽;蒙封第六又為一陽,乃喻陰降之象,此時當運陰符以養陽。劉一明《道書十二種》云:「水雷屯,系震封為主,地下雷轟,火逼金之象也;山水蒙,系良針為主,陽剛已止,轉為陰柔,專炁致柔,精化為炁之象也。」


[封固]


又稱閉固。修煉之時採回藥物進行烹煉之後,要用文火進行封固,如同爐中火種,只留溫溫餘焰,以防漏洩,稱為封固。


[去礦留金]


煉精化炁之時,採取活子時之陰精,要用吸舔撮閉的功夫,進行採煉封止,以提取其中的真炁,謂之去礦留金。亦有將收回藥物運轉周天之時,藥物在頭頂的停留階段,稱為去礦留金。


[火逼金行]


火,指真意。金,指真炁。火逼金行,即是以真意引導真炁運行,以為內丹之用。

之用。


[卯酉刑德]


卯,乃為卯兔,為春分,為木,為生炁,故謂之德。酉,乃為酉雞,為秋分,為金,為殺炁,故謂之刑。此二時,象徵在周天運行之時,升到卯位,本是進陽火,但因生炁正盛,故不可再加火;降到酉位,本是退陰符,但因殺炁正盛,故不可再退火。到此之時,均應彌浴養之,以防傷丹之虞。《悟真篇》日:「兔雞之月及其時,刑德臨門藥象之。到此金丹宜沐浴,若還加火必傾危。」休浴所用的時候甚多,卯酉之位是其一種。


[沐浴]


沐浴,在丹道又稱之為洗濯。沐浴,原是通過洗澡,以恢復體力,煥發精神,去除汙穢,清新身軀。在丹道修煉之中,亦為停止進功,休整精神,去除滓質,淨化神炁之意。休浴之運用有五:其一為文火溫養之意,即以武火烹煉採回藥物之後,不可再用武火,以防傷丹,當以文火封固藥物,防止散逸。張紫陽真人《悟真篇》云:「一陽才動作丹時,鉛鼎溫溫照幌幃。受炁之初容易識,抽添運火卻防危。」其二為停息之意,即在以息(呼吸,喻風)用意(心神,喻火)煉藥之時,當到刑德之候,應當停息,以防止火大傷丹。《金仙證論。序煉丹第一》中謂:「不識休浴之候」原註:「沐浴者,乃卯酉生殺之位,故停息為沐浴之候。」其三為停火之意,此處停火,不是停止用火的意思,乃是指將火停住不動。就是在煉丹恰到火候之時,不可再加用火,以防偏燥傷丹,亦不可再減用火,以防偏寒傷丹。《金丹四百字》注日:「不增火,不減火,為休浴。」其四為停念之意,此處之念,是指一切意念,即使真意也不可用,因為心意屬火,應當靜定自然,以防火妄傷丹。感謝關注微信平臺中國風水研究會。王重陽《五篇靈文》云:「全在洗心滌慮,沐浴提防。」《金丹真傳·溫養第六疏》:「沐浴者,住火停工,洗心滌慮,而防危慮險也。」其五為休息之意,即在修煉之時,不可全將心思著於內煉,違背自然大道,亦可適當休息,以養為煉,亦謂之沐浴。


[水源清濁]


水指腎水,即腎精。源,即生精來源之所。濁水源,是以後天識神用事,腎水不清,不產黃芽,稱為陰精,採之只能成為幻丹。清水源,是以先天元神為之,不識不知,無念無慮之時,靜極自動,稱為陽精,採之可以作為藥物,而成大丹。


[金玉]


中華道家修煉學中,有很多以金、玉為喻的名詞,如金鼎玉爐、金室玉池、金烏玉兔、金童玉女、金液玉液、金華玉蒂、金花玉枝、金胎玉嬰、金漿玉以醴等。一者以金玉之品,舉以為名,喻其珍貴。二者以金玉之不朽,作為比喻,說明丹道妙用,足以駐顏長生。如問金、玉二字,到底指何東西,則很難一概而論。因為有時以金字喻為心神、離火、陰炁等方面的屬性,而以玉字喻為腎炁、坎水、陽炁等方面的屬性。但是有時又有互相顛倒使用的情況,故不可執定而求之。


[玉液還丹]


玉液,即修煉之時生於口中之甘美律液。人之舌下為玄膺,上與天池相對。該處有金津、玉液二竅,上通泥丸大腦,下通氣管咽喉,乃是滋生津液之所。從事修煉,功夫日深,周天開通,則真炁自然上升,至於口中,自然生出一種津液,有時溫暖,有時清涼,有時濃醇,有時淡爽,香甜醇美,勝飲甘露。這種津液乃因內炁化生而來,與平時津液大有不同。吞人腹中,灌溉臟腑,大有補益之效,勝過世間一切藥物。因此稱為玉液,以示其珍貴。吞人腹中,可以補益精炁,以為成丹之功,故此稱為玉液還丹。《黃庭經》贊之曰:「口為玉齒太和宮,漱咽靈液災不幹,體生光華炁香蘭,卻滅百邪玉煉顏。」


[金液還丹]


金為水母,蘊藏在腎內,即下丹田之所在。內炁升上泥丸,化為真液,其液生時,咽歸丹田,謂之金液還丹。上陽子曰:「既得刀圭入口,運己真火以養之。凡運火之際,忽覺夾脊真炁,上衝泥丸,瀝瀝有聲,從頭似有物,觸上腦中,須臾如雀卵顆顆,自顎下重樓,如冰酥,香甜甘美之昧無比。覺有此狀,乃驗得金液還丹。」


[粉碎]


粉碎,即粉碎虛空,又稱為粉碎形骸。是在煉虛合道的階段,通過一定修煉口訣,將有形身軀與無形大道合為一體,以了道成真花心酒色]。道家修煉,將丹田比喻為真土,求其靜定;然後將真意比喻為下種,以待炁發。而將真炁發動,比喻為「花」。真炁所發之處乃在丹田,因而喻之為「花心」。真炁所化之丹液,比喻為「酒」,呂祖又曰「長生酒」,服之可以接命續齡。因為有這樣的花酒妙喻,所以又巧喻之為「色」,以示仙家的灑脫氣概。所以「花心酒色」等字,在道家修煉有此妙喻。呂祖《敲又歌》云:「色是藥,酒是祿,酒色之中無拘束。只因花酒悟長生,飲酒帶花神鬼哭。」「酒是良朋花是伴。」「摘花戴飲長生酒,景裡無為道自昌。」「洞中常採四時花,花花結就長生藥。」張三丰《無根樹》云:「無根樹,花正新,產在坤方坤是人。摘花戴,採花心,花蕊層層豔麗春。時人不達花中理,一訣天機值萬金。借花名,花作神,句句敲爻說的真。」一般人望文生義,以為是世間凡情,縱情於花心酒色,則足以喪生損命,墮入偽道,哪知仙宗另有妙義。


[風]


風,在八封之中為巽卦,故此又稱巽風。在道家修煉之中,指人之呼吸。因為在採藥烹煉之時,心神屬火,若加呼吸吹噓,則可加大火的力量,如同風箱一般,又稱為橐龠。而其中呼吸妙用,須是向內吹噓,故此又稱為迴風。《一貫真機易簡錄》云:「真息為火之橐龠。」《高上玉皇心印妙經》云:「迴風混合。」都是這個意思。


[月]


月,在修煉學而言,有兩層意思:如果從性功方面而言,是指一念不生、萬慮皆空之時,如同雲去天淨,明月高照。比喻清靜之時,虛空光滿。如《太上玄門日誦早壇功課經》云:「真心清靜道為宗,譬彼中天寶月同。淨掃迷雲無點翳,一輪光滿太虛空。」如果從命功方面而言,是指運用修煉功夫,先天真陽之傑,漸漸充盈,採取之後,又會逐漸發生。如同月輪,盈虛消長,周流不息。《太上玄門日誦早壇功課經》又云:「能知混合迴風道,金鼎黃芽日日生。」丹書云:「有人間我修行路,遙指天邊月一輪。」即是此意。


[雪]


雪,又稱白雪,霜雪等。本是外丹名詞,為礦物質粉霜的別名。是以汞粉精煉成霜,故稱粉霜,又名白銀霜。在外丹修煉之中,是重要的藥物。《修煉大丹要旨》卷上云:「眾藥之用,莫如白雪。白雪之藥,即是粉霜。其藥甚難於養煉。」許真君《石函記·神室圓明論》云:「顆顆粒粒真珠紅,紅英紫脈生金公,金公水土相併合,煉就黃芽成白雪。」又《石函記·藥母論》云:「一鼎丹砂可服食,久服回陽能換骨,回陽換骨作真仙,須是神符並白雪,大哉神符真白雪,返魂再生活徐甲。」均指外丹作用。後引入內丹,約有五種含義:其一在性功本體而言,比喻煉得真性不動,如同霜雪一般。《丘祖全書》云:「還丹下手煉已難,煉得心如霜雪寒。待到一陽初動候,速將鉛汞結成團。」其二在性功景象而言,是指煉得真性現出,如同白雪,光亮片片。陳櫻寧《最上一乘二十四首丹訣串述》之十五:「塞兌垂簾默默窺,滿空白雪亂參差,殷勤收拾無令失,仁看孤輪月上時。」其三在命功而言,是指經過煉禿的功夫,至於口中,化為津液,稱為白雪。《金丹四百字》註:「驅鉛汞二物,歸玉爐化為炁,故為黃芽。以火養之,升上金鼎,到此炁化為液,謂之白雪。」其四在命功之中,又以白雪喻元精,以其先天境界之中發生,一塵不染。《悟真篇闡幽》云:「離中之陽,是名白雪。」其五冬天所降白雪,乃為至陰之中,地下蘊蓄之陽炁發動之象,比喻虛靜養陰,漸則陽系發動,如同隆冬大雪之象。《金丹四百字》云:「虛無生白雪,寂靜發黃芽,玉爐火溫溫,鼎上飛紫霞。」


[妙]


中華道家修煉學中,很多地方用到妙字,如妙通、通妙、妙處、妙一、眾妙、美妙、妙美、妙景、妙境、妙鼎、妙爐、妙合、妙靜、妙用、妙心、妙地、精妙、妙音、妙方、妙文、妙趣、妙運、妙合、至妙、丹妙、妙丹、妙樂、神妙、道妙、妙道、巧妙、至炒、微妙、玄妙、妙玄、奇妙、炒奇、妙訣、妙用、妙法、妙經、妙理、妙意、妙談、炒方、妙義、妙語、妙旨、妙門、妙力、妙知、妙機、妙性、妙覺、妙靈、妙靜、妙虛、妙有、妙無、妙天、妙功、妙術、妙藥、妙化、妙凝、妙寶、妙佳、佳妙、觀妙、妙觀、最妙、至妙、愈妙、大妙、妙喻、全妙、常妙、妙常、妙竅、竅妙、奧妙、妙奧、要妙、妙要、極妙、妙極、妙絕、絕妙、妙哉、體妙、悟妙、妙悟、證妙、炒真、真妙、妙天地、妙不可言、妙本天成、妙趣橫生、妙難盡述、形神俱妙、神機妙算、神妙莫測、其妙無窮、絕妙無論等等。所用之多多,簡直可以融通「道」的一切含義。有此一字,仙宗境界包括無窮。佛家所用為「極樂」,道家所用為「極妙』。「妙」字有「好」的意思,但又與「好」字之義有所不同。「好」是可以用語言來形容的,「妙」是「好」「妙」字,因為修煉功夫所達到的許多境界,的確是大大超過於世俗所認為的「好」之上,不能夠用「好」字來完全概括;而且修煉境界超越於語言文字之上,也不能夠完全用語言表達出來,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妙字是一般的寫法,在道家又寫成「玅」字為妙,因為世間以「少女」為妙,而仙宗以「少玄」為妙。少玄,即一陽初動之陽傑也。以此陽炁,可以採取,修煉成丹,點化全身陰質,成為純陽之體,長生久視,即身成仙,豈非鈔極!


[存想]


亦日存思、存神、觀想等。原是道家早期的修煉方術之一,即存想身神以固形體。《天隱子》解釋「存想」之義說:「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閉目即見自己之目,收心即見自己之心。心與目皆不離我身,不傷我神,則存想之漸也。」


[雷聲]


雷,即「震為雷」卦,一陽生於二陰之下;或為「地雷伏」卦,一陽生於眾陰之下。比喻人身先天陽炁發動之景象。其傑初動之時,行於體內,伴有如雷震動之聲,亦稱為龍吟虎嘯之聲。如呂純陽真人《百字碑》云:「陰陽生反覆,普化一聲雷。」《指玄篇》云:「法是先天一點傑,將來鍛鍊作元神。法官存想驅雷使,煉此方能上玉京。」《孫不二元君法語》:「山頭並海底,雨過一聲雷。」「洗淄黃芽淨,山頭震地雷。」


[黃婆]


黃婆,又稱媒婆、媒娉等。黃為土,在八封為坤,坤為老母,故稱黃婆。脾屬土,為真意,故此黃婆在丹道之中比喻真意。道家修煉,以真意和合陰陽二炁,故稱媒婆。丹經之中,用此名詞甚多。如崔希範真人《人藥鏡》云:「託黃婆,媒奼女,輕輕地,默默舉。」《呂祖敲艾歌》云:「烹煉不是精和液,天地乾坤日月精。黃婆匹配得團圓,時刻無差口付傳。」《張紫陽悟真篇》云:「姥女遊行各有方,前行須短後須長。歸來卻入黃婆舍,嫁個金公作老郎。」「華嶽山頭雄虎嘯,扶桑海底4h龍吟。黃婆自解相媒合,遣作夫妻共一心。」《張三丰無根樹》云:「無根樹,花正黃,產在中央戊已鄉。東家女,西家郎,配合夫妻入洞房。黃婆勸飲醍醐酒,每日燻蒸醉一場。這仙方,返魂漿,起死回生是藥王。」


[衝關]


「衝關」的意思,是指經過積精累炁的功夫,自身真炁充足之後,自然發動,衝開周身關竅。此時由於下竅之鵲橋封閉,不能下洩;上竅心火已降,不能上衝。只有撞人尾閭關,然後透過夾脊,直上玉枕關,升至泥丸而降入丹田。此景乃是炁足自動,由脊髓而衝關,絕不是一般氣功運用意念導引的皮下氣通。古詩云:「夾脊河車透頂門,修行徑路此為尊。華池玉液頻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傑衝關節透,自然精滿穀神存。一朝認得長生路,須感當初指教人。」


[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


古代道家認為:自天至地為八萬四千裡,自心至腎為八寸四分。因為心和腎中間為中丹田,方圓一寸二分,故天心為三寸六分,地腎亦為三寸六分,所以心腎之間為八寸四分。因此有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的說法。人身造化同乎天地,因此道家云:「人身為一小天地。」


[法財侶地]


法財侶地,是道家正式修煉所應當具備的四大條件。法,指具體修煉的方法口訣,就是說修道必須先由明師傳授,然後才不會盲修瞎煉。財,是指在修煉期間所需的開支費用,因為修煉的人,最初用功照樣也要吃飯,而且修煉之時,不可能兼及其他牟利事業;如果有家庭,還需要一筆安家費,以解決家庭生計的後顧之優。侶,是指志同道合的修煉伴侶,又稱為道伴、道侶、法侶、伴侶、煙霞侶等,或為志同道合之夫妻。因為修煉之時,需要有人專心照顧、護持修煉之人,以保障丹修的成功。地,乃為修煉各步功夫所應選擇之地點,每部功夫應當選擇適宜的場所,不可一概而論。一般來說,需要藏風閉氣,沒有汙染。同時為了一心用功的講究,應當符合潛修密煉的要求。同時,在修煉功夫之中,亦有法、財、侶、地之說法。黃元吉《樂育堂語錄》云:「能向自家身心尋出一個妙竅,即內法也。」「此坎中一陽、離中一陰,即內財也。」「本來人,即內侶也。」「虛危一穴,即內地也。」


[閉關]


中華道家為了專一修煉,處身山洞或密室之中,隔絕塵事,一心做功,謂之閉關。閉關之時,需要有道伴護持,每日定時送飯,且防出現危險。如已辟穀之人,則無需送飯。閉關時間,有百日、半年、十月、三年等期限不等。


[出關]


閉關期滿,應當出來,謂之出關。謂之出關。


[道]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是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的宇宙本源,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的實相。


[德]


《道德經》第五十一章曰:「道生之,德畜之。」道的具體表現,叫做德。


[尊道貴德]


《道德經》第五十一章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生萬物,德養萬物,所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道法自然]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日:「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順應自然,就是道法自然。


[返樸歸真]


《道德經》第十九章曰:「見素抱樸,少思寡慾。《道德經》第二十八章曰:「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道德經)第三十七章曰:「無名之樸,亦將不欲。」(道德經)第五十四章曰:「修之於身,其德乃真。」返樸歸真,就是清心寡欲,回歸自然。


[濟世利物]


「濟世」就是普濟世間,「利物」就是利益萬物。


[清靜無為]


《道德經》第五十七章日:「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白富,我無欲而民自樸。」《道德經》第三章曰:「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德經》第三十七章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史記·曹相國世家》曰:「參(曹參)之相齊,有蓋公好黃老術。日:『大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清靜」就是自然,「無為」就是順應自然。清靜無為,天下自定。


[長生久視]


長生久視是中華道家的專有名詞,又稱為長生不老、長生不死等。一般人對此多有誤解,不解其義。《道德經》第七章曰:「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德經》第五十九章曰:「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感謝關注微信平臺中國風水研究會。」長生久視,就是通過修煉,長久生存。長生久視的真實含義,是指肉體上的長生和精神上的不死。這是不可混淆的兩個境界,但是又不可以分割開來。所謂肉體上的長生,就是在盡其天年(中華道家認為人的天年是一百二十歲)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運用修煉接命之法,把肉體生命繼續延伸,直至達到極限為止,此即所謂長生,而非永遠不死。所謂精神上的不死,就是通過性命雙修的真修實證,由性命合一,進一步證到天人合一,生道合一,將自身有限的生命,溶人無盡的宇宙運化之中,從而達到生命的長在和永恆。





中國風水研究會



各門派風水之優缺點

四柱八字核心要點

中國風水各學雜派的整合

陰宅(墳墓)造型集錦

控制夢、靈魂出體的方法

錯誤風水常識舉例



陽宅風水:農村宅基地小常識

民間秘傳手抄本:傳統算命+盲派算命

出馬仙弟子:附體上身感覺


風水行規

算命大師的八種類型

各派風水師特點:一句話概括


陽宅風水入門基礎學習

鬼門十三針與追魂針

缺德風水師四位(賀州)

科學家發現:善惡有報是有學術依據的

各派分宮法


四柱八字: 八字所有知識點全匯集

四柱八字:四柱八字幹支速推法(不用萬年曆)

四柱八字: 一個八字有20種推算結果

四柱八字: 一柱簡單論命

四柱八字: 公曆排四柱(精華)


奇門遁甲:法術奇門:高級數術的真相,附白話翻譯評註。

奇門遁甲:奇門斷來意

奇門遁甲:《風水.德與奇門簡論之一》

奇門遁甲:學奇門風水別走錯了路


紫微鬥數:紫薇鬥數之象、數、理

紫薇鬥數:紫微鬥數 [宋] 陳希夷 撰


盲人算命之:北派

盲人算命之天聾地啞人瞎:算命界的「聾派」和「瘸派

盲人算命之連瞎子盲派批命

盲人算命之湖南醴陵 盲人算命 見聞錄


看相:相法精妙訣匯

看相:鬼谷子相法

看相: 面相一二三

看相: 面相實戰(精簡背誦)


擇吉:一般擇日步驟

擇日:搬家入宅擇吉


起名:傳統易經起名基本法則


風水:認識風水羅盤

風水:陽宅風水:23種煞氣圖解,附200中解煞方法。

風水: 陽宅風水圖解40例

風水:風水先生為何不發達?


科學:長生不老或幾十年後實現,認識「虛擬永生」「永生細胞」

科學: 人類將永生不死?疾病、衰老、痛苦徹底消失!

科學: 我們的認知塌:「迷信」可能是超級科學!

科學: 宇宙本質,覺醒的時代。

科學: 牛頓為何晚年去研究神學? 關於牛頓的信仰

科學: 科學研究「我是誰」,顛覆了"人"的解釋!TED震撼演講

科學: 死亡有一萬扇門,你在哪扇門前謝幕

科學: 植物的原始感應實驗:花草會追蹤你的想法和感覺

科學: 科學家發現:善惡有報是有學術依據的

通才:各派分宮法

通才: 算命大師的八種類型

高手論: 各派風水師特點:一句話概括


外應:外應通靈與善易者不卜

算卦:八卦卦象(零基礎必看)

六爻:六爻掌上起卦

佔卜:口傳絕技:人臉起卦


六壬:學好大六壬的訣竅和捷徑

六壬:大六壬

六壬:小六壬

六壬:中六壬


鐵板神數:鐵板神數入門

太乙神數:太乙神數入門

佔星星座:佔星基礎及必背硬知識


道教:【降頭術】分類、原理、降頭師門規、化解法

道教:長生不老訣

道教:道教符咒(一步步教你畫)

道教:開天眼方法(各門各派47法)

巫術:出馬仙

探秘:《簡易經》一本比易經還早的書?

秘籍:《五禽戲》






相關焦點

  • 世界首部俄漢對譯音樂術語詞典問世
    本報8月24日訊(記者田慧)由臨沂師範學院副教授彭程主編的《俄漢·漢俄音樂術語詞典》正式出版發行。該詞典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首部俄漢對譯的音樂術語詞典。
  • 解密:道家修煉之法——性功
    對性的修煉,統稱之為「性功」,在道家它的最高境界叫「煉虛合道」,在佛家便是佛的境界,無形無象,不生不滅,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再簡單一些性功,即修性之功,為修煉心神的功夫,亦指在得訣之前乃至貫穿了整個修行始終的心性的參悟與修養。就是修煉思想的功夫。就如佛教的成佛一般,但是成佛只是性功中的一部分,只是佛家加以整合之後將其歸納於佛法之中。
  • 道家修煉的九大宗旨,密不外傳的修行秘密
    只要遵循道家修煉的九大宗旨,能認真的修、認真的行,就能得到仙果。下面就自己修行的感悟,淺說道家修煉的九大宗旨。一、 修道養德,內功外行養德,外在修持。內功,內在修煉,是心性。太上老君道德經第八章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道家修煉的啞謎詩,一句一要素,連起來就是一功法
    這是一條出自《類修要訣》的有關道家修煉的啞謎,隱含著四句練功的術語,體現了調身、調息、調心的練功三要素,可說是道家功法的根本所在。筆者認為第一句是「頂天立地」。就是在練功時,人一站,意念頭頂著天,腳踩著地,人與天地融為一體。第二句是「抱元守一」。這是練道家功的關鍵之一。它要求練功者抱一守中、虛心實腹。
  • 道家內丹修煉最關鍵的環節:打開「玄關一竅」!
    道家內丹術,可謂道教文化體系中最殊勝、最神秘的部分。概言之,它是以「天人合一」思想為指導,以人體為「鼎爐」,以人身「三寶」精、氣、神為「藥物」,通過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等步驟,而在體內結成長生不死藥(內丹)的修行方式。其終極目標就是為了長生久視,得道成仙。
  • 道教修煉術語解讀!(修真必讀)
    中華道家修煉須要斬除三屍,才能去掉陰魔。其中方法很多,有誦經的方法,有符咒的方法,有守庚申的方法,有服丹藥的方法等等。在中華道家修煉學而言,惟有修持內煉功夫,培養自身陽炁,炁足之後,聚於丹田,而後衝開三關,直透骨髓,才能永遠趕走三屍。三屍一去,陰魔自消。陰魔消除,陽炁自來。此步功夫,稱為「斬三屍」。修真之士,自知其效。
  • 道家文化介紹-丹法修煉的五個階次
    前言:小編一直認為,道教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即「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故2019年底,小編曾發心要盡力推廣道家文化。幸2019年5月中旬發現自媒體平臺可發表文章,終遂心願,文筆拙劣之處還望各位讀者海涵。內丹術是道家氣功修煉的一種形式,即把人體作為爐鼎,以體內的精、氣作藥物,用神燒煉,而在體內結丹的修行方式。道家認為使精、氣、神凝聚可結成聖胎,即可脫胎換骨而成仙。道家所言的金丹大道,意思就是修成了金丹期,即達到了大道。對丹法的具體修煉方式,各門派雖略有不同,但一般可分為五個階次。
  • 分享幾種道家的修煉方法
    說到道教的修煉我常給大家講到內丹術,但除了內丹術之外還有很多,比如說服食、辟穀、導引、行氣、存思、存神、坐忘、外丹、房中、吐納、胎息等十一種,為了節省時間,太難的術法我大體介紹一下,適合大家的術法我們詳細介紹一下,這樣便於大家去理解。
  • 菩提祖師半夜傳給悟空的口訣,實為道家的內丹修煉功法,口訣詳解
    悟空飄洋過海前往西牛賀州訪道尋仙,後經樵夫指引拜在方寸山須菩提祖師門下,由於天生聰慧,識得祖師妙音,又猜破盤中啞迷,終於在一日半夜三更時,得到祖師秘傳的一段口訣,這段口訣有人稱為是上品天仙訣,詳述如何厲害無比美妙絕倫,倒也沒這麼誇張,其實就是道家修真的一段尋常內丹修煉功法,下面請聽樵夫細細道來
  • 道家修煉,如何「百日築基」!
    在道家養生修煉中,入門後的第一個階段,便是築基階段,就是打地基的意思。修煉築基功法,要先從靜功開始,用氣、精、血轉化形成體內真氣。每天晚上練習半小時即可。因為,睜開眼睛,容易滋生雜念,而眼睛完全閉上,又容易使人昏昏欲睡,兩者都不利於修煉。所以,要雙目微閉,眼皮自然下垂,以能看到眼前之物又不能看清為度。兩耳須屏蔽外界一切幹擾,凝神聽息。同時,舌面反卷,以舌尖底面頂住上顎。首先緩緩吐出體內濁氣,再由鼻中吸入清氣,意想咽入下丹田,以補充呼出的氣。要注意,呼氣時要呼盡,吸氣時要吸滿。
  • 【道家丹道千年秘傳開竅】-第531期修煉開啟(9月10~14日)
    故又稱「道家回春功」。古今中外無數實踐證明丹道修煉可以增加骨髓量、激活腎上腺、提升幹細胞、增強免疫力。我們修煉內丹並不是為了治病,我們根本沒有病,所有的病都是身體提醒我們缺油了,沒氣了,不通了。當我們生命力提高,免疫力旺盛,我們已經到了更高的境界,低境界的疾病順手牽羊就調理好了。
  • 【道家丹道千年秘傳開竅】-玉丹仙谷第537期修煉(2021年2月14~18日)
    故又稱「道家回春功」。古今中外無數實踐證明丹道修煉可以增加骨髓量、激活腎上腺、提升幹細胞、增強免疫力。我們修煉內丹並不是為了治病,我們根本沒有病,所有的病都是身體提醒我們缺油了,沒氣了,不通了。當我們生命力提高,免疫力旺盛,我們已經到了更高的境界,低境界的疾病順手牽羊就調理好了。
  • 道家追求長生的修煉之術:修煉內丹
    修煉過程一般分為築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與煉神還虛四個階段。築基是基本功,重在填虧補虛。由於人生勞累心力,消耗精氣,先天元精、元氣和元神,殊多虧損,須先通過內丹修煉進行彌補,以達到精全、氣全、神全。基礎既固,方可煉精化氣。其法初步是貫通任、督二脈,即用意念的力量使精化氣,復使氣自會陰、尾閭溯夾脊上達泥丸,再下降丹田,如此反覆運轉,稱為「河車通」。
  • 【道家丹道千年秘傳開竅】-玉丹仙谷第538期修煉(2021年3月11~15日)
    (李約瑟博士平生實修中國道家丹道養生修真學,身心康壽超凡,壽高95歲逝世.)『返老還童術』」.牛滿江教授還真誠地向全人類推薦道:「我學練這種功法受益非淺;真誠地希望此術能在世界開花,使全人類受益」.(牛滿江教授因平生修煉中國道家丹道養生修真學而身心康壽超凡、事業成功,至2007年11月逝世,壽高95歲.)
  • 道家秘術《金光咒》的修煉方法
    師兄你好:中華道家修煉,源遠流長,而丹道是修行中的最高法門,對人命運的根本改變,由之解脫生死、長生久視
  • 修真入門道家百日築基
    在道家氣功修煉中,入門後的第一個階段便是築基階段。亦稱:「百日築基」 所謂百日築基,顧名思義就是打地基的意思。大家都知道,高樓萬丈平地起,關鍵在於打好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蓋起大樓,倘若地基不穩固,即便蓋好大樓也會毀於一旦。
  • 道家內丹修煉,真的能練到「元神出竅」嗎?
    不過,在道家內丹學中,確有「出陰神」、「出陽神」的說法,它們是修煉者的內丹功夫達到極高層次的重要標誌。現代心理學將人的意識劃分成了很多種類和層次。其中一種較常見的看法認為,人的意識共分為三個相互聯繫的層次,即常意識,指日常的認知、思維活動;潛意識,指隱藏在心理深層的欲望,用弗洛伊德的話來說,是人們「已經發生但並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元意識,指遺傳的本能意識。
  • 道家「性命雙修」暨 性命之說
    道家的「性命雙修」暨性命之說「性命雙修」是道家重要的教義思想,也是道教修煉的術語。道家的「性」指人內在的「道」,如心理、元神、本我等。「命」指人外在的「道」,即人的身體、生理、能量,等。性命雙修也就是指「形神兼修」,是對心身的全面修煉。老莊列文,參同契,悟真篇等書籍都有關於道家性命雙修的論述。「性命雙修」的理論,概括起來說,就是「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陳櫻寧大師說「性即吾人之靈覺,命即吾人之生機」。人們通常說要身心健康,虧其一則殘缺不全。
  • 道學、道家及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道家本色,以至道(丹道)修煉為核心,以治國平天下為用,可出可入,可進可退,均齊物我,逍遙無累,其真人境界,實在是人類最佳的生存模式。道家之學,博容廣收而又精深透徹,真正的道家核心,古稱"至道",後世一般稱為丹道。無此核心,不可稱為道家;但是僅僅求自身修道了脫生死,也只能夠稱為修煉者,還不足以冠名"道家"。
  • 太極拳術語「詞典」
    一種專門學術,常有一種術語,以資簡單應用規格法此術語多系習慣上所染成者,亦因俗語而漸成者,有時字面與意義完全不同者亦有。按照字面內中毫無意義可言者,惟往逐多年之後,一再傳授,則為確定之名詞,轉視為當然矣。學習太極拳者,如不知太極拳術語裡面,徒為字面意義所拘束,則不易得到正確運動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