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分奪秒 防疫教學兩不誤 七星關區各校護航學子「求學路」

2020-12-27 天眼新聞

畢節四中學生正在學習

思源學校學生回宿舍前排隊測量體溫

疫情,擋不住求學者的腳步。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局勢不斷向好,3月16日,七星關區在上級相關部門指導下,96所學校的初三、高三年級全面開課,七星關區4萬餘名學子返回課堂,開啟新學期。

開學一周來,全區初三、高三畢業班疫情防控與教學工作有條不紊。

3月23日,上午8點30分,就讀於七星關區思源學校初三(3)班的陳豔梅開始當天的第一節課。中考在即,能及時返回校園、走進課堂,她感到萬分幸運。

其實,接到開學通知時,陳豔梅的心情是忐忑的。「就是擔心學校的防疫措施做得不好,同學們聚在一起不安全,總之上課、吃飯、住宿等都會有所顧忌,父母還想方設法給我買了口罩和消毒液。」往年,陳豔梅的父母早就外出務工了,但今年是等到她順利返校後才外出。

和陳豔梅一樣,對開學有顧慮的學生不在少數。

事實證明,陳豔梅的擔心是多餘的。作為一家全封閉寄宿制學校,開學之前,思源學校早就將同學們擔心的問題一一解決了。

學習生活一周下來,陳豔梅發現,她現在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學習,其他的學校都會幫他們解決。

化大為小,「課堂防疫」有一招。

思源學校初三畢業班以前有13個班,每班50多人,現在將13個班化分成26個班,人數控制在30人以下。

寒假結束,新學期開始,思源學校初三(3)班班主任陳顯情的感受是工作任務重了。

「工作再多、任務再重,為了學生,我們扛得住。」陳顯情和全校100多位教職工付出全部精力,只為爭分奪秒,高質量完成教學、防疫兩項任務。

防疫,思源學校更有「硬核」操作——

每人每天一個防護口罩、5次體溫監測;教室、宿舍一天一次消毒,時刻保持通風;人員保持安全間距,早、中、晚、夜宵四餐通過「外賣送餐」,由食堂工作人員統一配送到教室。

「我們有信心,有底氣幫助畢業班學生考出理想成績,順利升學。」思源學校校長嚴書閒說,開學之前,學校就組織了全校教師,制定了針對性的教育計劃。

「防疫」與「育人」雙管齊下,思源學校將兩項工作抓得細,又抓得實。

不同的校園,同樣的生機與活力。畢節四中「防疫」不誤「育人」,「育人」自帶加速。

錯時錯峰,定位分餐,在畢節四中,一天的防疫工作是這樣的——

「文」「理」不同道。早上7點30分,文科班先上課,20分鐘後,理科班再上課;下課時間以此類推,將上下課兩個流動高峰有效分流;

「走」「住」各一邊。畢節四中有住校學生也有走讀學生,對於508個走讀的高三學生,學校發放體溫計,學生帶回家和父母一道進行體溫監測,並實時報送檢測情況;390名住校學生,由學校進行每天早、中、晚3次體溫測量;

「紅線」不能動。通過自測或統一檢測,發現學生體溫在37.7度以上的,立即進行隔離、觀察和治療,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有效處置。

此外,畢節四中還設有「臨時醫務室」,由畢節市中醫院派駐兩名醫生跟蹤服務全校師生。

考場如戰場,「新複式教育」助畢節四中學子一臂之力。

「進行分班教學後,以前的14個畢業班變成了28個小班,學校從高一、高二教師中抽出骨幹力量,組成『學生輔導專班』。」畢節四中副校長鍾軍介紹,該校創造性地提出了「新複式教育」模式,即「一備兩上」,原班老師一次性備課,上完小(1)班後接著上小(2)班,同時又有專門的輔導老師對學生進行輔導,幫助學生鞏固學習。

以練習促複習,以練習促考試。高三學生春季學期,要學的知識大多已經學完,更多的課程時間是用來練習鞏固。

「新複式教育」不僅讓學生不落下任何一個該學的知識點,而且讓學生多一個老師解答疑惑,促進他們對知識點的消化吸收。

「前段時間上網課,總感覺學不深、悟不透、練不好,現在在教室裡學起來感覺好多了。」畢節四中高三(3)班學生張露嬌正在抓住寶貴時間,為高考做最後的衝刺,她期待一個理想的高考成績,也希望摘下口罩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疫情變得了教學的方式,卻動不了求學者那顆堅定的心。堅持下去,最後的勝利定將屬於生機蓬勃、心中有夢的莘莘學子。何況,拼搏路上,他們還有無數「護航人」。

開學一周來,全區96所學校運行良好。當然,這只是勝利的開頭,結尾必將更加精彩。

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牟慧松

編輯廖婉君

編審林全舉

終審黎秀禹

相關焦點

  • 七星關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 全力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兩...
    2月17日,七星關區委副書記、區長胡敬斌主持召開區第二屆人民政府第111次常務會議暨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7次會議。他強調,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切實增強擔當精神和務實作風,堅持抓早、抓實、抓準,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兩促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會議指出,生活必需品供應涉及千家萬戶,關乎社會正常運行,是最基本的民生。
  • 七星關區:文明新風惠萬家
    城市文明昂首闊步,鄉村文明也需向陋習說「不」。七星關區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發揮好鄉賢、德師、農民講師、駐村工作隊的作用,深入講習《貴州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倡導厚養薄葬、遏制大操大辦、拒絕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引導群眾勤儉持家,愛護環境,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將精神文明建設觸及七星關區每一寸土
  • 線上線下齊發力 防疫教學兩不誤
    線上線下齊發力 防疫教學兩不誤 2021-01-12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星關區:發展林下經濟 打造綠色銀行
    七星關區:發展林下經濟 打造綠色銀行 發布時間:2020-12-16 09:53:29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七星關區林業局指導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
  • 線上線下發力 打通消費扶貧路 七星關區消費扶貧助力農特產「風行...
    「茂源人家」的雞蛋走俏粵港澳市場,是七星關區深化消費扶貧的生動實踐之一。為了助力本地農特產走出深山,七星關區充分利用廣州、深圳對口幫扶資源,搶抓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機遇,發揮廣州、重慶、長沙、北京、河口五大聯盟渠道優勢,全力拓展市外五大目標市場,助力貴州農產品「風行天下」。
  • 面對「夏秋決戰」,七星關區抱定戰則必勝的信心、下定破釜沉舟的...
    與此同時,七星關區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強化政策措施,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更加有效開展。3月30日,印發《畢節市七星關區2019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方案》,吹響了攻勢集結號。這裡面,有求真務實的「方法論」——以問題為導向,瞄準「四場硬仗」,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堅決打好「兩不愁三保障」關鍵戰役,精準解決好當前脫貧攻堅中的突出問題。這裡面,有嚴厲萬分的「追責令」——堅決糾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為,嚴肅查處執行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搞變通、打折扣、做選擇等行為。
  • 新民融媒:學校複課,迎學子歸來
    非常的開學季,別樣的重逢,久違的課堂,新民學子的求學之路將重回正軌。據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高三學生開學以來,新民各學校在防疫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為迎接各年部學生返回校園做好全面準備。各校通過應急演練,提前確定學生復學上課流程,加強校園環境衛生,完善隔離室、教室、心理諮詢室、防疫物資儲備室、保健室等基本配備。
  • 貴州七星關區:綠水青山蘊福祉 齊心創衛美家園
    如果說,倒天河是七星關區人民的「大水缸」,那麼城市汙水處理系統則是城市的「海綿體」。為加快推進城市汙水處理系統建設,七星關區制定了《七星關區城鎮生活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新建汙水處理廠3座,使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97.3%。
  • 七星關區紀委區監委:充分發揮協審作用 嚴把案件質量關
    「注意查明違紀人員主觀動機,否則就不能對其違紀行為進行準確定性」「違紀事實需查完整,如所涉及資金來源去向」……近日,在七星關區紀委區監委審理室內,案件協審人員當面向前來進行案件協審的長春堡紀委審查人員指出協審發現的問題並提出建議。
  • 七星關區:放假不放鬆 時刻繃緊地災防災安全弦
    面對地質災害防治這項安全工程、民生工程,畢節市七星關區始終以最紮實的作風、最嚴格的要求、最有力的落實,做到災害預防不放鬆、災後搶險最及時,最大限度將災害減到最輕、損失降到最低,全面保障老百姓生命和財產安全。
  • 七星關區發布緊急通知,如發現學校違規亂收費,打電話舉報
    5月13日下午畢節市七星關區教育科技局官網「七星關教育雲」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學校收費管理的緊急通知《通知》要求,各鄉(鎮、街道)教管中心、中學,區直各學校——進一步規範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 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健全完善《教育收費公示制度》,要通過公示欄、門戶網站、公眾號和七星關區陽光黨務政務網等,將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依據、收費主體、收費對象、計費單位、舉報電話等進行公示,自覺接受物價、財政、教育主管部門的檢查和學生及社會的監督。
  • 【中國的脫貧智慧】貴州畢節七星關區:烏蒙山下奏響致富最強音
    三省交界,烏蒙腹地,漫漫群山遮住的不僅是視線,也擋住了畢節七星關區的致富路。巨變,發生在這5年。2015年,與全國同步,畢節七星關區吹響脫貧攻堅 " 衝鋒號 ",在這條脫貧攻堅 " 趕考 " 路上,七星關區近萬名幹部立下軍令狀,從聚焦 " 兩不愁三保障 " 到打贏 " 四場硬仗 ",從 " 五個一批 " 到 " 六個精準 ",從 " 五個五 " 到 " 四個一 ",真正做到對症下藥,讓搬出來的貧困戶穩得住,讓留下的村民能致富。
  • 貴州七星關區:全面推行河長制 水清岸綠惠民生
    近年來,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將河長制工作作為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解決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域岸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河湖編織起一道道保護網。赤水河是七星關區境內的主要河流之一,從林口鎮雞鳴三省村流入團結鄉、生機鎮、清水鋪鎮等7個多鎮,河段總長89.2公裡。
  • 七星關區部分鄉鎮將開通到畢節高鐵站班車
    為切實做好通過高鐵進出七星關區旅客的道路客運保障工作,近日,筆者從七星關區公路運輸管理所了解到,畢節市結合畢節東、西客站和汽車北站客運班線運營情況和七星關轄區內客車運力現狀,調整客運班線到畢節梨樹高鐵客運樞紐始發或配客
  • 央視《海峽兩岸》報導「2017臺灣美食文化嘉年華-走進七星關區」活動
    4月11日20:30,中央電視臺4頻道《海峽兩岸》欄目播出了「2017臺灣美食文化嘉年華-走進七星關區」活動,時長2分28秒,報導了該活動開幕式和七星關區大南山苗族文化。    為加強對畢節市、七星關區的宣傳推介,經國臺辦九洲文化傳播中心、畢節市臺辦、七星關區委統戰部、七星關臺辦邀請,4月6日至8日,中央電視臺4頻道《海峽兩岸》欄目製片人高輝、攝像記者李軍、文字記者鄭宇燕一行3人赴畢節市採訪拍攝。
  • 咬緊牙關再發力 堅決奪取最後勝利——七星關區堅決高質量打贏脫貧...
    今年79歲的趙連全是七星關區清水鋪鎮橙滿園社區最早一批種植橙子的農戶,如今他家種植的橙子遠銷浙江、上海、山東等地,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還修起了小洋樓。趙連全所在的橙滿園社區是七星關區最為偏遠的幾個鄉村之一,與四川接壤,轄區內山高坡陡、土地貧瘠。上個世紀還是望天吃飯、食不果腹的極貧鄉村。
  • 七星關區自然資源局:開展「黨課開講啦」專題黨課活動
    8月14日,七星關區自然資源局開展「黨課開講啦」專題黨課活動,進一步深化全國兩會精神及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市委二屆七次全會精神、區委二屆十次全會精神的宣講學習,鞏固拓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 把大醫院搬到家門口——七星關區「醫共體」建設工作小記
    在七星關區德溪街道衛生院,67歲的患者周雨衝正躺在床上接受針灸治療。 「醫共體」建設試點開始後,七星關區中醫院安排全科醫生下沉德溪街道衛生院,一方面提升該院的診療技術,一方面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區中醫院給我們派了6名醫生,在他們的帶領下,我們的團隊日益壯大變強。」
  • 致敬好人|紮根山區25年,為學子點亮求學路
    致敬好人|紮根山區25年,為學子點亮求學路 2020-07-04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七星關區:熊家兩張彩照的幸福夢想
    熊祥富今年61歲,20歲就入黨了,家住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壩鎮蘇嘎村。記者走到村口打算前往熊祥富時,一位漢族婦女熱心指路並且感慨「現在苗族村民生活非常好,他們打工賺了不少錢」 。     果然,熊祥富家兩層水泥洋房,外面貼著潔白的瓷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