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人是匈奴後裔嗎?

2021-02-13 東方文化號

事了拂衣去:

@海闊天空 記得東胡漢末分兩部偏南烏桓,偏北鮮卑,烏桓融於漢,鮮卑西出據有匈奴舊地,匈奴餘部遂自號鮮卑,好像是這個事啊,怎麼成扯了?莫非有什麼沒注意到的隱情?

 

【管理員】稻家輕功飛上天:
@事了拂衣去 問題在於天空子的證據鏈有缺環,漢書李廣傳附李陵傳寫到李陵被匈奴單于以女妻之,立為右校王,然後沒有歸國死了。匈奴傳中提到是時,李陵子復立烏藉都尉為單于,呼韓邪單于捕斬之,遂復都單于庭,然眾裁數萬人。

李陵的兒子參與五單于之亂,被殺了。李陵的妻子叫啥,有幾個兒子,在嫡子死後他們是什麼情況,這些漢書都木有記載,而幾百年後東漢三國都木有了。

【吐槽】事了拂衣去:
歐亞大草原的大趨勢好像就是從東趕到西,匈奴之前蒙古高原上沒有統一整體,匈奴被漢搞了以後,鮮卑乘機西出,最終南下入中原,突厥(源我不是很清楚)後來據有蒙古高原,被唐搞了以後,契丹得機西出併入中原後建遼,後又有金代遼,蒙古亦源自大興安嶺左右,西出後據蒙古高原(這時遼已至中亞建西遼),再後來就滿又崛起於東部聯合蒙古一些部落入中原,從歐洲來看,不斷有遊牧部落從東方來搞他們,阿扎爾人,匈人(阿提拉),蒙古人。從中原看,尤其從北京看,可不能看不起東北人,往上數,根都和東北人有關係,當然今東北人非古東北人,開個玩笑。

【管理員】稻家輕功飛上天:
南朝宋忽然不知從哪得了消息,拓拔鮮卑是李陵的後代,拓拔的名號來自李陵的匈奴妻子,說什麼誰說北魏是李陵的後代就殺誰啥的,而李陵的後代分布情況,南朝宋都沒有搞清楚。
但是在沒有文獻依據出土文物證明之下,南朝宋都沒有說清楚的問題被宋代的路史說出了線索。

而在二十四史演義裡被落實到了李陵有後代到了鮮卑,驚喜不驚喜?而鮮卑文化跟匈奴是不同的。李陵投降匈奴從的也是匈奴的風俗。

嘎仙洞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西北10千米山谷之中,地處嫩江支流甘河的北岸,是建立北魏王朝鮮卑族的祖先石室舊墟,是拓跋氏的發祥地之一。

嘎仙洞遺址在一道高達百餘米的花崗巖峭壁上,離平地25米,地表海拔高度為495米,所在山峰的相對高度為120米,洞口略呈三角形。嘎仙洞遺址發現了石刻祝文,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木器、銅器、鐵器、玉器等。嘎仙洞遺址摩崖祝文銘刻的發現,對鮮卑民族起源、中國疆域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嘎仙洞遺址在歷史文獻上也有印證。

魏先之居幽都也,鑿石為祖宗之廟於烏洛侯國西北。自後南遷,其地隔遠。真君中,烏洛侯國遣使朝獻,雲石廟如故,民常祈請,有神驗焉。其歲,遣中書侍郎李敞詣石室,告祭天地,以皇祖先妣配。

嘎仙洞遺址摩崖祝文銘刻的文字共201字,與史籍記載的祝文基本相符。

【吐槽】司某人:
拓跋種姓「匈奴說」的政治史考察,社科院論文。

【管理員】稻家輕功飛上天:
稱他的祖宗為皇祖先可寒,皇妣先可敦。可寒就是可汗,與匈奴稱單于完全不同的,嘎仙洞的發現證明了拓拔鮮卑的很早之前就有了。

拓跋種姓「匈奴說」的政治史考察,社科院論文----後來鮮卑族群裡本來就有大量匈奴人,鮮卑大姓胡 就是來源匈奴

【吐槽】司某人:

 我完全不懂這個啊,我是看你們討論就查了下學術論文,還沒看明白呢。

【管理員】稻家輕功飛上天:

甚至有些姓來源高句麗,這些說明了鮮卑遷徙過程中的大量融合其他族群

【吐槽】司某人:作者陳勇

【管理員】稻家輕功飛上天:

作者的看法跟我同中有異。作者跟我一樣認為匈奴說在史實方面不足信,但是族姓認同的變幻是受政治現實的影響,不過他認為匈奴說是因為來自匈奴裔的勢力對北魏前期歷史有重大影響而產生的,我認為匈奴說主要是南朝宋基於一些史實的異域想像。

【活躍】滄海:
我覺著,討論鮮卑來源,比是不是李陵後裔更有意義。

【管理員】稻家輕功飛上天:

 鮮卑的來源其實沒有什麼爭議,來自東胡。

【活躍】滄海:

 還有東夷說,山東半島出走的。

【管理員】稻家輕功飛上天:

 對,跟東北貘人是一個族群分化。不過東胡說目前文獻資料比較硬,證據最多,問題在於北方草原上的人在結構上屬於分支型的,而不是中原王朝這種定居中央集權式的,不穩定是常態。

【活躍】滄海:
鮮卑說自己是黃帝後裔,除了統治需要,其它理由是什麼?是不是真來源於東夷?這個理由能不能站住腳?

【管理員】稻家輕功飛上天:

為了取得核心地位,不被歧視。

【活躍】滄海:
從東漢以前的文獻資料看,鮮卑東夷說比較靠譜,東漢到兩晉時期是文獻資料散落遺失最厲害的時間段,應該是東漢未年到兩晉。

【管理員】稻家輕功飛上天:
大約到了戰國時期已經形成了以黃帝為祖先統合不同族群的血緣大一統意識,祖先的地位實際上就是後人實際力量的反應。舉個例子,周人商人都是帝嚳的後代,但是同源總得分個嫡庶。周人滅商之後,周人的老祖母姜嫄就成了帝嚳元妃。商人的老祖母簡狄只能是次妃,而帝堯的母親只能居第三。

【活躍】滄海:
首先要確認一點:夷並不真的是夷。周代商,商後代就被流放,稱夷。

【管理員】稻家輕功飛上天:
而被不少東夷奉為先祖的帝摯,只能是四妃中班次最低的妃子所生的兒子,現實的政治力量決定了祖先的位置,而祖先的位置又反過來解釋現實中政治地位為何是如此。周人是嫡子,自然就最尊貴,擁有最大的話語權,這就是為啥少民追溯祖先總要從炎黃舜禹說起的原因,神聖祖先的後代也是神聖的,也是華夏的一員。

但是因為歷史的原因 比如華夏的主幹是夏商周發展過來的,所以這些族群只能以支脈而自居。但同樣是支脈,地位也是不等的,作為黃帝之子昌意的支脈至少還是個華夏正宗。而李陵的降將身份,比如在後來隴西人以之為恥,是很尷尬的。

所以鮮卑人追溯黃帝為先祖不僅是為了統治需要,而且也是為了消解漢化中帶來的自卑感和歧視。而南朝堅持拓拔鮮卑是李陵的後代,則是因為南北朝的對立,作為降將李陵的後代,其祖先的汙點說明了索虜(南朝對鮮卑的稱呼)的低劣,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北朝,則被矮化為華夏國家的餘緒或支脈,他們則是華夏正統。

則是因為南北朝的對立,作為降將李陵的後代,其祖先的汙點說明了索虜(南朝對鮮卑的稱呼)的低劣,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北朝,則被矮化為華夏國家的餘緒或支脈,他們則是華夏正統。

 

所以祖先是誰這種事在古代是很重要的,當然對於華夏人來說不成問題,因為他們自身就是核心。這種事主要發生在華夏與四夷之間,模糊的中間人群,比如那些靠近或進入中原的少民,他們才有認同危機。

很多時候都是羨慕中原,而欲成為漢人而不得。因為漢人有歷史記載,很多時候稱他們為熟番 歸義胡 保塞羌。只有他們踐行中原文化,姓漢姓,改變族群記憶,然後時間長了才能被接納進來。所以大規模漢化的時候往往是發生在動亂、移民過程中,而在和平時期更多的是通過一截罵一截,潤物無聲的改變。

動亂和移民都是環境的改變,然後沒人詳細他們過去的身份,然後過一二代人,歷史失憶就完成了,他們就能以漢人自居。所以華夷之辨論的是文化,入夷則夷,入夏則夏,這種總結沒有錯,但是在具體的事件裡,邊緣人總是要通過文化的踐行成為炎黃子孫。


來源  東方時事解讀QQB文化群

時間  2020.4.2

 

附註:東方時事解讀QQ系列群內任何一位成員的發言、其內容均只代表其個人觀點與立場,不代表「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及其網站、公眾號的觀點與立場!

 

相關焦點

  • 匈奴人到底去了哪裡,蒙古是匈奴的後裔嗎?
    西晉時期,有個匈奴的後裔叫劉淵,他為什么姓「劉」呢,因為他自稱是劉邦的後代,當初不是有漢朝公主和親嫁到匈奴嘛,他就說他是那個公主的後代,也就是劉邦的後代。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他有一個大目的,他要建立政權,這個哥們,別看是匈奴的後代,但是漢文化學的很溜,也知道「師出無名」是不行的,也得給自己找個好祖宗才行。
  • 長知識金塔人:你是胡人,鮮卑人,突厥人,匈奴人的後代嗎?
    咱們金塔的同胞們,知道自己的先祖是什麼人嗎?胡人、鮮卑人、突厥人、匈奴人的?說不定你的身體裡就有他們的血統呢!胡人與鮮卑人是同一個祖先?他們生活在中國什麼地方?起源於哪裡?古代有「五胡」:匈奴、鮮卑、羯、羝、羌。鮮卑人是胡人的一支。
  • 匈奴鮮卑契丹蒙古滿族長相特徵
    北方各族各族的長相很好分別,各自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匈奴人高顴骨鮮卑人鷹鉤鼻氐族 面部輪廓分明契丹人鼻梁上端較長
  • 鮮卑家族後裔傳承
    在西晉時期鮮卑分為三大支部,即東鮮卑、北鮮卑、西鮮卑。     東鮮卑包括段部、慕容部、宇文部等。其中段部被羯人的後趙擊潰,融入中原。有學者認為該部與宋朝時期的大理國段氏有關。慕容部的慕容皝創立大燕國,史稱前燕。前燕能臣慕容恪死後衰落,慕容昧(字景茂)為王時亡於氐人苻氏的前秦。慕容恪的弟弟慕容垂降前秦。
  • 中國歷史上的鮮卑、匈奴、党項和契丹這些民族現在到哪兒去了?
    鮮卑其實可以說是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一個少數民族了,因為其深度參與中原政治,因此事實上它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恐怕還要超過匈奴和蒙古等名氣更大的少數民族。(鮮卑人古畫)而鮮卑也是漢化最徹底的少數民族之一。在南北朝的北魏時代,多數鮮卑人移居中原,並改漢姓,因此這部分鮮卑人在唐朝時基本完全漢化,融入漢族之中。但當時慕容鮮卑中有一支遷到中國西北地區,後來建立了吐谷渾政權。這支鮮卑漢化程度很低,後來吐谷渾滅國之後,其族人中有一小部分可能成為了今天青海地區土族的祖先。另外今天東北和新疆的錫伯族也被認為是一部分沒有遷入中原的鮮卑族後裔,而錫伯族的族名和鮮卑都有可能是同一個詞。
  • 鮮卑人的早期生活
    在東胡時代,秦朝、兩漢與匈奴的軍事鬥爭是長期的,也是拉鋸式的。東胡部落聯盟瓦解後的烏桓與鮮卑中,烏桓面對匈奴首當其衝。公元一世紀中葉,匈奴天災人禍頻仍,人畜飢疫,實力大損,烏桓人出兵逼匈奴人北遷,致漠南出現真空,不僅擺脫了匈奴人的控制,而且據有其地。漢光武帝採取封建等各種措施招攬烏桓人內附,還授權烏桓大人管理烏桓、鮮卑民眾。
  • 匈牙利人是不是匈奴後裔
    為了紀念這一歷史,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英雄廣場上有一座氣勢宏偉的紀念碑,7位古代騎士組成了精美的青銅群像。7位騎士的裝束與古代歐洲騎士的不同,有東方遊牧民族「胡服騎射」的特點。  那支來自東方的遊牧民族是匈奴人嗎?對於匈牙利人到歐洲定居前的歷史,現在仍存有很大爭議。  公元4至5世紀時,匈奴鐵騎一度佔據過喀爾巴阡盆地。現在,許多匈牙利男子還使用「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的名字。
  • 北匈奴的後裔究竟去了哪?歐洲的匈人真的是匈奴後裔嗎?
    但實際上,在當今的史學界,依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歐洲匈人與匈奴之間的關係,相反,隨著考古學的進一步發展,反而越來越證明匈人實際上更可能是個冒牌貨,而至於真正的匈奴後裔,現在史學界越來越認為可能是匈尼特人,一支橫行在中亞的神秘部族。一、匈人不是匈奴?
  • 匈奴、鮮卑、突厥、蒙古、契丹……都搞懂了!我國遊牧民族的簡史
    二、匈奴 匈奴是秦漢時期稱雄中原以北的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真正與匈奴進行大規模戰鬥是在漢朝。
  • 蒙古人是匈奴後裔 已被國際學術界證實
    匈奴國末期被自然災害、內鬥折磨得逐漸衰敗,此時四周長期受匈奴欺辱的鮮卑、漢朝、烏孫、丁零、烏桓熱火朝天地進行反攻清算,鮮卑成為攻擊匈奴的主力。公元46年,由於鮮卑和其他民族長年地進逼,加上內亂不斷災荒不絕,曾經雄踞朔原的北匈奴被迫敗退到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和阿爾泰山地帶。
  • 蒙古人是古代匈奴人的後裔嗎
    蒙古人不是古代匈奴人的後裔,而是東胡人的後裔。在秦朝之前,中原王朝北部的少數民族中有兩個比較強大的政權,分別是匈奴和東胡,他們瓜分了北部的遼闊草原。根據歷史史料和史學家考證,東胡正是後來蒙古族的嫡親祖先。
  • 深山裡的他們是匈奴後裔,不信你看看他們的長相
    如今的祠堂已經成了遊人到南溪古寨必定參觀的地方,每天上午和下午,63歲的金長志要帶著幾個婦女表演他們特有的舞蹈。「舞蹈也是原來族長金天賜教的,據說是祖上傳下來的。」金長志說,服裝也是根據蒙古族服裝式樣加工的。
  • 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他們是什麼關係?
    北匈奴則在漢帝國軍隊的攻擊下,一部分由北單于帶領,西遷至伊犁一帶,再向西遷至東歐,就是四世紀在歐洲出現的匈人的祖先,他們在多瑙河中遊建立匈奴王國。這一支匈奴人後來融入匈牙利一帶的土著之中。而留在漠北的匈奴人,據估計約佔全部匈奴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則加入新興的鮮卑,成為鮮卑族的成員。南遷的匈奴族與漢人雜居,加入漢族,留在漠北的加入鮮卑,西遷的成為東歐民族的一份子,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 匈奴、突厥都選擇西遷,為什麼鮮卑沒有選擇西遷?一個原因最致命
    漢朝自漢武帝時期,就確定了對匈奴強硬的外交政策,是絕對不會忍耐這些匈奴人的。所以,公元73年,漢朝軍隊再次出兵打擊北匈奴軍隊,甚至,一度追擊到天山一帶。89年,漢軍又一次大勝,將北匈奴軍隊趕至今蒙古國境內。
  • 古之匈奴為何會消失,其後裔分布於什麼地方,現在是那些民族?
    公元304年,匈奴的休屠各胡族的劉淵起兵離石,與鮮卑、羯、羌、氐五胡相繼建國。但長達百年的「五胡亂華」結束後,留在蒙古草原的匈奴又分化為蒙古族、突厥、契丹族、滿族、鄂倫春族等。而進入中原的匈奴人也漸漸被漢化,以部落或氏族為姓,呼延、獨孤等等。相傳金氏中有一支系,也是匈奴人金日磾的後裔。
  • "匈牙利人自稱中國後裔,拿出的五個鐵證靠譜嗎?"
    其後,中國北方的鮮卑族強大起來,逐步佔有匈奴故地,約五六十餘萬匈奴人「皆自號鮮卑」,都成了鮮卑人。西遷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開始扮演著推動歐洲民族大遷徙的角色,對歐洲歷史產生了很大影響。匈奴王國在歐洲消失了,但是許多匈奴人留了下來。很多匈牙利學者都認為,匈牙利人就是中國的匈奴人後裔。
  • 歷史上的鮮卑人去哪了?原來就在大家身邊,還有這麼多名人
    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同烏桓、匈奴相似。而鮮卑人最大的影響力是改變了中國長城的走向。北魏之前的長城,是開疆拓土的思想和標誌,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精神的體現。
  • 鮮卑人去哪了?如果你有這個特徵,那你不一定是漢族人而是鮮卑人
    鮮卑族本身是當年東胡的後裔,當年匈奴冒頓單于擊敗了東胡,強大的東胡剎那之間分崩離析,因而分為了兩部,一部就是烏桓,這個民族在後來被曹操擊敗,而另一族群就是鮮卑族。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先後有五個民族爭霸中原,然而無論是匈奴、竭人、羌人或者氐人都先後退出了歷史舞臺,只有鮮卑族在魏晉四百年間一直和漢民族較量,可以說魏晉南北朝史就是一部漢人和鮮卑人較量的歷史。
  • 歷史 | 匈奴東胡突厥回鶻蒙古契丹女真韃靼鮮卑羌党項烏蘇柔然哈薩克這些遊牧民族,你一個都不懂!
    漢朝時,匈奴分裂成為南匈奴和北匈奴,這就好比南朝鮮和北朝鮮,你把漢朝當美國就行了,南匈奴是漢朝離間來打北匈奴的,俗稱匈奴奸:北匈奴宣傳資料:你每花一文錢買南人的糧食,都會變成敵人射向我們的弓箭!難道你們還想讓我們在漢貨上花的錢繼續製成弓箭射進我們同胞的頭顱裡面嗎?南匈奴那些拿漢人錢的傻逼,你們就是漢朝人養的一條狗!!!!
  • 歷史上曾經盛極一時的鮮卑,如今演變成了哪個民族?你可能想不到
    可在匈奴的勢力逐漸衰落之際,北方又有一個少數民族正在崛起,甚至在一度建立了強大的北魏政權,開創了歷史上首個由少數民族統一黃河流域的先例,那便是統一了北方的鮮卑族。那麼在古代盛極一時的鮮卑族究竟是如何產生、如何發展的呢?如今還存在於世界上嗎?「鮮卑」的定義《三國志》、《晉書》等史料都曾記載「依鮮卑山,以山為號」,而「鮮卑」一詞最早便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