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司2013年以繞法規制度建設為核心,以構建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為重點,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把握宏觀大局,加強重大問題的研究,破解發展難題,在加強部門協同、深化體教結合,強化青少年體育組織建設,廣泛開展青少年體育活動競賽,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青少年體育活動等四個重要領域取得了新進展。
一、2013年工作進展
(一)加強政策法規建設。
1.牽頭啟動了 《青少年體育振興規劃》(以下簡稱 《振興規劃》)研製工作。《振興規劃》將對一定時期內我國青少年體育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原則、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進行明確。發改委、教育部、財政部、衛生部、共青團等8個相關部門共同參與該項工作,目前已經開始全面調研。
2.聯合教育部下發了 《關於加強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的意見》。聯合教育部修訂下發了 《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管理辦法》。
(二)加強青少年體育組織建設
青少年體育組織是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中介與依託。2013年在9個省市投入900萬積極開展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試點工作,並積極推進 「中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聯合會」相關籌建工作。12月組織相關專家篩選評議,命名和資助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同時資助建設國家級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
(三)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青少年體育活動
1.聯合教育部、團中央舉辦於8月在河北省秦皇島市舉行2013年全國青少年 「未來之星」陽光體育大會。來自全國各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計1700人參加本次活動。
2.總局在每年投入4000萬元彩票公益金的基礎上,今年又增加了1600萬元開展校園足球活動。與教育部體衛藝司和學生體育協會秘書處、總局足球運動管理中心啟動了高中、大學城市聯賽,同時大力推動省級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目前全國校園足球活動城市布局已經覆蓋所有省 (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國家級布局城市達到49個,有11個省開展了省級校園足球活動,省級布局城市達到74個,試點縣3個,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布局城市達到123個。
3.首次推出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系列賽。為進一步發揮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示範作用,推動傳統校的建設和發展,經和教育部協商,選定在學生中開展基礎較好的籃球、排球、田徑、遊泳、武術5個項目舉行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聯賽,並計劃形成年度賽事制度,以此帶動各省市級體育傳統校比賽活動的廣泛開展。今年首次5個項目的比賽,共有127支體育傳統校隊伍、共計1455名中學生參加。
4.繼續資助各項目青少年健身活動開展。根據2013年各項目中心活動申報情況,繼續使用體育彩票公益金對26個項目中心及有關單位的52項青少年夏 (冬)令營、5個省 (區、市) 的 「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進行了資助。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約160萬青少年學生參與,效果顯著。
此外,還開展了年度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的比賽和展示活動。今年的科學健身校園行活動在全國10個省 (區、市)128所學校展開。
(四)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者隊伍建設
堅持 「統籌規劃、分類指導、注重技能、突出實效」的指導思想,今年我司採取綜合培訓、單項培訓、專題培訓、境外研修班等多種形式,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1期,同時,根據 《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教師培訓3年計劃》,全年累計培訓6400餘人。
通過培訓,進一步豐富了廣大青少年體育工作者的知識積累,提高了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為青少年體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五)加強青少年體育宣傳
除了通過總局政府網站、《青少年體育》雜誌開展宣傳外, 同時協商中國體育報將原 「學校體育」版更名為 「青少年體育」 版,進一步明確了青少年體育宣傳的範圍、定位。繼續開展 「走基層—青少年體育宣傳採訪活動」,採訪次數由去年的一次改為兩次,並緊密結合青少年體育發展的最新態勢,確定採訪主題, 通過採訪活動總結地方開展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將經驗予以推廣。
(六)建立全國青少年體育統計年報制度。組織相關專家設計了 《青少年體育年度統計報表》並完成了年度數據統計和分析工作。報表總共208項統計指標,統計內容涉及各級各類體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校外體育活動中心、校園足球定點學校、場館開放學校等7 類基層單位的有關情況。
(七)開展青少年體育國際交流
組隊參加澳大利亞奧林匹克青年節、第6屆中俄青少年運動會。與山東省、濰坊市協作配合,成功舉辦了第21屆中日韓青少年運動會。順利開展了中韓青少年體育雙邊交流活動、中日青少年體育交流活動。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建議
青少司將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 《決定》「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充分發揮體育行政部門的引領作用,協調相關部門,在青少年體育 「組織、活動、場地」開展和建設方面力求新突破,建立青少年體育工作評估體系,努力提高青少年公共體育服務水平。
(一)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頂層設計。我們將繼續抓緊推進《青少年體育振興規劃》編制工作。同時,基於青少年體育的重要戰略地位和前期溝通協調的情況,建議總局協調國務院有關部門,將此項規劃納入國家層面規劃,由國務院相關部門牽頭協調。
(二)完善青少年體育投入機制。探索運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廣泛開展青少年體育活動。擬組織力量研究擬訂政府購買青少年體育服務的實施辦法,對採購的服務的內容、項目、經費標準、評估等進行規範。建議總局在青少年體育的投入機制上作整體性的設計和完善。投入機制的完善必然會要求我們完善評價機制,當前青少年體育評價指標單一,已經明顯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此,我們已和總局科研所合作,啟動了青少年體育評價體系的研究。
(三)配合教育部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一是制定相關政策,破解學校體育相關制約因素;二是積極配合教育部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加強學生體育技能培訓;三是加強對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扶持和管理,制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中長期規劃,完善體育傳統校的項目布局和競賽體系,充分發揮體育傳統校在學生體質和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示範作用。
(四)創新青少年體質監測和評價機制。與教育部理順當前學生體質監測和評價機制,與國民體質健康狀況監測工作保持同步和協調。協商探討青少年體質第三方評估和監測的可行性。
(五)研究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場地設施規劃和青少年體育設施的相關標準。研究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向青少年免費或低價開放的實施辦法,配合教育部促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建議總局與全民健身工程相結合,加大青少年校外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力度。
(六)加大對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的培育和扶持。研究制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中長期發展規劃,加緊籌建全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聯合會,加大對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 增強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活力,鼓勵和支持更多的體育社會組織為青少年課外體育鍛鍊提供服務。
(七)研究建立青少年社會體育指導員分支。與群體司、社體中心及有關專家研究在社會體育指導員中設立青少年體育社會指導員分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八)加強青少年體育理論研究和科學健身知識普及工作。有序地推進青少年體育領域內的相關研究。同時,創新形式,加大對青少年群體的體育健身科普教育。
(九)加強青少年體育國際交流。積極開展政府間青少年體質幹預的交流與合作,鼓勵社會廣泛開展國際青少年體育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