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讀】託管式併購 為何受上市公司青睞?

2020-12-12 騰訊網

◎ 文 李豔麗

受託經營是指受託人接受委託人的委託,按照雙方達成的合同約定,對受託對象進行經營管理的行為,從受託內容看,可以是股權的受託管理,也可以是經營權的受託管理。受託經營運用得當,可以是上市公司進行併購重組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尤其是在股權直接轉讓條件尚不具備的情形下,受託經營更顯價值。

筆者將從實際案例出發,結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分析受託經營在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中的重要作用,梳理監管部門的關注要點,探討受託經營的注意事項,以期為上市公司在併購重組中運用受託經營提供借鑑或參考。

近年來,先受託經營後併購重組的併購模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採納,如恆逸石化(000703.SZ)、昇興股份(002752.SZ)、東旭光電(000413.SZ)等。以恆逸石化2018年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項目為例,其向控股股東浙江恆逸集團有限公司(「恆逸集團」)發行股份購買的2個標的公司,在發行股份購買前,均已委託給恆逸石化經營管理。

就恆逸石化有關「先受託經營後併購重組」的具體交易安排,簡述如下:

1、控股股東恆逸集團通過併購基金設立項目公司,由項目公司通過競拍獲得其他第三方的相關資產(該等資產經修復、重整後可用於從事恆逸石化主營業務);

2、項目公司與恆逸石化籤署《委託經營管理協議》,約定:項目公司委託恆逸石化對其生產經營活動提供管理、諮詢服務;恆逸石化將協助(但不保證)項目公司處理存在的各項重大法律和財務問題及瑕疵,以確保其具備被上市公司收購的條件;恆逸石化在同等條件下擁有以市場公允價格優先收購項目公司的權利。

3、經改造、提升和培育管理,項目公司具備被上市公司收購的條件後,恆逸石化向恆逸集團收購項目公司。

依據該模式,恆逸集團自2017年3月以來,已通過併購基金先後設立了嘉興逸鵬化纖有限公司、杭州逸暻化纖有限公司、太倉逸楓化纖有限公司、紹興柯橋恆鳴化纖有限公司等多個項目公司。

2018年11月,恆逸石化在取得中國證監會批准後,通過發行股份方式向恆逸集團購買了嘉興逸鵬化纖有限公司、太倉逸楓化纖有限公司100%股權,而對於尚不具備收購條件的杭州逸暻化纖有限公司、紹興柯橋恆鳴化纖有限公司等,仍繼續由恆逸石化受託經營。

為何「先受託經營後併購重組」的併購模式會受到眾多上市公司的青睞,並屢試不爽?上市公司在實施「先受託經營後併購重組」的過程中,監管機構會關注哪些問題?上市公司又如何避免這些重大問題?

實操中,若交易標的股份存在限售情形或交易可能觸發要約收購程序的,收購方一般會要求標的企業在正式交易協議籤署前取得全國股轉公司同意終止掛牌的函件並以此作為籤約條件,否則需在交割前完成交易涉及的要約收購程序、消除限售影響等要求。

因擬變更標的企業公司性質而導致需終止掛牌的,由於該安排對交易不構成實質性影響,可將完成掛牌終止作為標的股份交割的前提。此種情形下,若交易涉及證監會審核程序的(如上市公司以發行股份作為支付手段),考慮到交易尚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交易對方一般會要求在上市公司取得證監會對交易的核准後完成全國股轉公司對掛牌終止的審核手續。

實踐中,上市公司在併購重組前,先從控股股東等關聯方受託經營擬併購標的,主要是基於如下考慮:

(一) 先由關聯方鎖定併購標的,是市場競爭的需要

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中,或面臨行業整合的發展機遇情況下,優質併購標的並不多見,可以說是一種稀缺資源,是否能夠事先搶佔優質併購標的,有時直接影響上市公司後續的發展。

但是,上市公司直接併購,尤其是發行股份購買或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時,程序繁瑣冗雜,須取得董事會、股東大會、中國證監會等批准和授權,進行審計、評估,履行信息披露等義務,且對併購標的往往具有較高要求。

所以,先由上市公司關聯方(往往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其控制企業)購買併購標的,可以提前鎖定併購標的,以免上市公司錯失併購良機。

(二) 受託經營是徹底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前的過渡期安排

上市公司關聯方(尤其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其控制企業)購買取得併購標的後,往往會與上市公司之間形成同業競爭,在上市公司併購取得併購標的前,由上市公司從關聯方處受託經營該等併購標的,有利於規範潛在同業競爭,在較大程度上避免恆逸石化與關聯方的利益衝突情形。

(三) 受託經營有利於隔離併購風險

當併購標的情況複雜,可能存在潛在或有債務或糾紛時,貿然併購,將面臨非常多的不確定性,可能使上市公司面臨嚴重的併購風險。先受託經營,在與併購標的相關的各種潛在或有債務或糾紛充分暴露或解決後,再由上市公司併購,將更有利於併購目標的達成,典型的如三元集團併購三鹿集團。

(四) 受託經營有利於上市公司提前介入併購標的業務

先受託經營,有利於上市公司提前熟悉、了解併購標的業務模式、盈利模式、發展狀況等,為上市公司併購後的業務整合奠定基礎。

經檢索查閱相關案例,中國證監會、交易所等監管部門對於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中涉及受託經營事項的,將會對如下事項予以特別關注:

(一) 受託經營本身是否會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1、關注要點

在東旭光電(000413.SZ)、深天馬A(000050.SZ)、東方電子(000682.SZ)、天翔環境(300362.SZ)等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過程中,中國證監會均關注到了上市公司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前對標的公司的受託管理行為,要求上市公司補充披露,受託管理行為本身是否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是否履行相應的審議和信息披露程序。

2、相關規定

根據《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2條規定,「本辦法適用於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在日常經營活動之外購買、出售資產或者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資產交易達到規定的比例,導致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資產、收入發生重大變化的資產交易行為(以下簡稱重大資產重組)。」

根據《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15條規定,「本辦法第2條所稱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資產交易,包括:……(二)受託經營、租賃其他企業資產或者將經營性資產委託他人經營、租賃……上述資產交易實質上構成購買、出售資產,且按照本辦法規定的標準計算的相關比例達到50%以上的,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履行相關義務和程序。」

因此,如果「受託經營、租賃其他企業資產或者將經營性資產委託他人經營、租賃」實質上構成「購買、出售資產」的,則在相關比例達到規定要求後,託管經營將被認定為重大資產重組,需要按照重大資產重組的要求履行審議程序和披露義務。

但相關法律法規並沒有對如何判斷「實質上構成購買、出售資產」作出明確界定,實務中往往需要結合受託經營的具體情況,綜合分析判斷。

3、回復要點

在上述案例中,上市公司及其中介機構從受託管理的背景、受託管理協議的內容出發,說明受託管理本身是基於消除同業競爭等問題需要,而不是以取得併購標的的控制權為目的,且上市公司根據籤署的受託經營管理協議,對併購標的僅享有部分經營決策權,不享有所有權、處置權、收益權等重大權利,實質上不會構成購買、出售資產的行為,因此,受託管理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筆者理解,一般情況下,「購買、出售資產」的實質是與標的資產相關的權利義務均由賣方轉由買方享有及承擔。如果受託經營也能夠達到「與標的資產相關的權利義務均由賣方轉由買方享有及承擔」相同或類似效果的,則應認為該託管經營實質上已構成購買、出售資產;如果託管經營僅導致與標的資產相關的部分權利或義務發生轉移,或者僅是權利轉移,義務不轉移的,則不屬於購買、出售資產。

(二) 受託經營所涉及的並表處理是否準確

1、關注要點

在深天馬A(000050.SZ)、東方能源(000958.SZ)、上海電氣(601727.SH)、重慶港九(600279.SH)等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過程中,中國證監會均關注到了上市公司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前對標的公司的受託管理行為,要求上市公司補充披露,受託業務是否納入上市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及其依據。

2、相關規定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併財務報表》第7條規定,「合併財務報表的合併範圍應當以控制為基礎予以確定。控制,是指投資方擁有對被投資方的權力,通過參與被投資方的相關活動而享有可變回報,並且有能力運用對被投資方的權力影響其回報金額。本準則所稱相關活動,是指對被投資方的回報產生重大影響的活動。被投資方的相關活動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通常包括商品或勞務的銷售和購買、金融資產的管理、資產的購買和處置、研究與開發活動以及融資活動等。」

但實務中,對於控制權的認定,尤其是對於受託經營這類特殊安排,往往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也需要結合受託經營的具體情況等綜合分析判斷。

3、回復要點

在上述案例中,上市公司及其中介機構主要從如下三個方面,分析論述上市公司對受託業務是否擁有控制權,是否將其納入合併報表範圍:

(1)擁有對受託業務的權力方面

在判斷是否對託管業務擁有權力時,除日常運營活動相關的權力外,還應當考慮是否擁有主導對公司價值產生重大影響的決策事項的能力和權力。

例如,有的託管協議中約定,託管業務進行重大資產購置、處置、重大投融資行為等可能對託管業務價值具有重大影響的業務時,需經委託方同意,這種情況下受託方不具有主導對託管業務價值產生重大影響活動的權力,不應認定受託方對託管業務擁有權力。又如,在有些託管業務中,委託方或雙方並無長期保持委託關係的意圖,有些委託協議中賦予當事一方隨時終止委託關係的權力等,這類情況下受託方僅能在較短或不確定的期間內對託管業務施加影響,不應認定受託方對託管業務擁有權力。

可以根據託管協議,從受託行使的權利內容,董事會、監事會及高級管理人員組成情況,論述上市公司是否對受託業務擁有權力。

(2)通過參與受託業務的相關活動而享有可變回報方面

從受託業務獲得的可變回報,不僅包括分享的基於委託受託經營期間損益分配的回報,還應考慮所分享和承擔的公司整體價值變動的報酬和風險。

例如,有的託管協議中雖然約定委託期間託管業務損益的絕大比例由受託方享有或承擔,但若受託業務經營狀況惡化則受託方到期不再續約,這表明受託方實際上並不承擔受託業務價值變動的主要報酬或風險,不應認為受託方享有受託業務的重大可變回報。又如,有的託管協議中雖然約定受託方享有受託業務的可變回報,但回報的具體計量方式、給付方式等並未作明確約定,有關回報能否現實給付存在不確定性,根據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也不應認定受託方享有可變回報。

(3)有能力運用對受託業務的權力影響其回報金額方面

主要根據託管協議以及受託業務章程規定,結合相關權力的實際行使情況,判斷上市公司是否能夠真正行使相應的權力,以此影響其從受託業務獲得的匯報金額。

綜上,上市公司在進行託管經營前,最好可以先對「受託經營本身是否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受託經營所涉及的並表處理是否準確」等問題有個初步的分析和判斷,並在籤署相關託管協議時,重點關注「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組織機構設置」、「風險及收益承擔或分配」、「經營管理權的行使」等條款的設置,為前述問題的初步結論提供有效支撐。

(黃偉祥律師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律商視點

|編審:崔曉林 |統籌:王茜 |版式:邵萌

相關焦點

  • 非上市公司重組併購的法律實務
    3資產併購 資產併購是指一個公司(通常稱為收購公司)為了取得另一個公司(通常稱為被收購公司)的經營控制權而收購另一個公司的主要資產 被收購公司的股東對於資產併購行為有投票權並依法享有退股權,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按支付手段不同,具體分為以現金為對價受讓目標公司的資產和以股份為對價受讓目標公司資產兩種資產併購形式。 資產併購,目標公司或者併購公司在財務、稅務、法律(操作程序)上的不同考慮:
  • 3大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案例解讀
    併購重組是上市公司開展資本化運作與現代化經營的重要方式。企業開展對外併購投資時,往往更關注對投資標的的選擇、投資價格的談判、交易結構的設計等,這些是併購過程中非常關鍵的環節,但有一個環節往往被擬開展併購的公司所忽略,即併購主體的選擇與設計。而實際上,選擇什麼併購主體開展併購對公司的併購規模、併購節奏、併購後的管理、及相配套的資本運作行動均有十分重大的影響。
  • 【華洋論稅】併購重組專題—併購法律(下)
    隨著人們對企業併購有了正確的認識,對其理論研究和立法也在不斷豐富和發展。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由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等組成的龐雜的法律體系。該《暫行規定》對外資併購的形式、外資併購的原則、審查機構、審查門檻、併購程序作了較為全面的規定,是我國當時為止最為全面的、專門性的規制外資併購的行政規章,初步奠定了我國外資併購法律規制的基礎,對我國外資併購立法有標誌性意義。
  • 美股上市專題|SPAC併購上市的流程及優勢
    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是一種以上市併購目標公司為目的、但其自身並無實際業務的現金殼公司。1、相比借殼上市而言,目標公司面臨的風險更小。由於SPAC公司是一個乾淨的現金殼而無任何實際業務,SPAC併購上市不需要擔心殼公司存在著訴訟、債務以及經營等方面的問題。2、而與傳統IPO或轉板相比,SPAC上市流程更有效率,成功率也更高。
  • 江西A股上市公司聯創光電併購漢恩互聯失敗 千萬資金或打水漂
    近日,A股上市公司江西聯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600363)(以下簡稱「聯創光電」)因一則報導,引發了外界熱關注。原來,聯創光電併購南京漢恩數字互聯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恩互聯」)失敗,因漢恩互聯老闆失聯,聯創光電繳納的1000萬「誠意金」或將打水漂。
  • 上市公司那些事之一賭還是不賭,是個問題-股權併購中的對賭問題
    前言上市公司為了更快更好地發展,會通過各種形式進行橫向和縱向併購,其中最重要的併購方式為股權併購,股權併購中,對賭條款(業績承諾)屢見不鮮。上市公司併購主體一、上市公司自身作為併購主體;二、上市公司子公司作為併購主體;三、上市公司自身出資成立產業併購基金作為併購主體;四、上市公司大股東出資成立產業併購基金作為併購主體
  • 山東三維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
    證券代碼:002469 證券簡稱:三維工程 公告編號:2020-074山東三維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
  • 北交所馬洪芬:助力上市公司併購重組
    近三年,中國A股市場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規模較大,這裡既有上市公司處置資產、併購資產,也有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這些都屬於一二級聯動操作。在過去幾年中,證券資本市場和產權資本市場沒有實現很好的聯動,產權資本市場的作用在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中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 國有上市公司年內參與A股併購655起
    今日本報圍繞國企重組整合、混改情況,國企央企在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留住人才方面的舉措,以及「央地合作」的成功案例進行解讀。  本報記者 杜雨萌  隨著今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正式啟動,對於正處於關鍵階段的國企改革,無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涉資1817億元年內665起併購重組計劃 助力上市公司轉型升級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孟珂近年來,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實現公司內生和外延式協同發展的過程中,併購重組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5月17日,上市公司併購重組過會率為80.77%,相比去年同期審核規模以及過會率有所降低。分析其原因,何南野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上市公司、收購的標的資產本期業績出現一定的下滑。
  • SPAC熱潮席捲華爾街,業內人士:數位化醫療中概股或更受青睞
    11 月 20 日,美國掌上超聲研發商 Butterfly Network 公司在官網宣布將與 Longview Acquisition 公司合併,合併後的公司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股票代碼為 「BFLY」,這筆交易高達 15 億美元,是醫療領域本年度最大金額的 SPAC 併購。
  • 併購新三板公司引發股價飆升!A股公司「淘寶」熱情回升,優質基礎層...
    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後,凱撒旅業合計持有公司 66,813,584 股股份,佔總股本的 16.9630%。受此影響,凱撒旅業的股價於9月15日強勢漲停,成交3.47億元。東方財富Choice的統計顯示,按首次公告日來看,今年首次公告上市公司併購的案例有54起,而去年同期有76起,減少幅度為28.95%,接近三成。進入9月份,A股公司「淘寶」掛牌公司的熱情有所回升,公告併購進展的已有12起,其中首次公告的有6起。其中,9月15日有兩起併購實施完成的案例。
  • 蘇州舉辦併購主題沙龍 助推上市公司做大做強
    本報訊(記者 戴曉剛)12月16日下午,由蘇州市上市公司協會、高新區地方金融監管局指導,招商融新、洽道投資主辦的「重構·聚變」主題沙龍在蘇州金融小鎮舉行,來自蘇州30多家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的高管相聚一堂。在沙龍活動中,東吳證券專家對當前併購市場的現狀、上市公司併購的思路邏輯等作了精彩講解。
  • 上市三年 股價翻十倍 珀萊雅為何受到市場的青睞
    來源:每日財報作者: 劉雨辰 珀萊雅在上市後高度重視自有電商團隊的建設,深度把控天貓直營等線上渠道,取得良好效果,成功支撐公司整體營收高增速。珀萊雅為何受到市場的青睞,今天《每日財報》就從公司基本面的角度為大家解讀這家公司。01發力電商,異軍突起珀萊雅公司成立於2006年,其前身為2006年5月由高宇、葉財福共同出資設立的珀萊雅(湖州)化妝品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300萬元。
  • 赴美上市有望,澳大利亞公司宣布將與SPAC併購丨文銀國際
    (股票代碼:CRSA)籤訂了最終的合併協議,這筆併購交易預計將於今年第三季度完成,預計併購後的新公司估值將達8.45億美元。F45執行長亞當·吉爾克裡斯特(Adam Gilchrist)說:「F45的使命是改善人們的生活和福祉,公司成立的初衷是讓每個人都能獲得獨特、有效和高質量的培訓,同時幫助加盟商經營一家門店。
  • 中企在馬來西亞併購的主要風險和規避措施
    海外併購雖然是企業獲得協同效應、追求資本增值的有效途徑,但同時也是一項操作複雜、風險極高的交易行為。根據國內外一些著名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表明,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只有不到20%能夠真正成功。深入分析海外國家投資環境、解讀投資併購相關規範,對於提高海外併購成功率、助推中國企業「走出去」實現跨越式發展具有重大而迫切的現實意義。
  • 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曹勇: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併購市場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11月24日,在第三屆全球併購白沙泉峰會期間,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曹勇表示,目前中國佔全球併購交易規模比例達到10%左右,穩居全球第二大併購市場。同時,曹勇指出,目前我國併購交易規模佔GDP的比重4%左右。
  • 雅生活李大龍:物業上市公司手裡有1000億 未來或出現二級市場併購
    再大到股權投資,雅生活投了40億元,我相信李長江總也投了很多,其他物業上市公司要擴大規模就是要投資和收購,所以我覺得物業管理行業藉助這一輪上市的春風,每個人都手握巨資,這個行業從輕資產逐步變成重資產,但是重資產和輕資產沒有明顯界限,最終怎麼樣走出來,最終有沒有萬億元級上市公司,那麼未來是否有差異化,在於每一家物業公司和頭部企業能夠去駕馭資本的能力,駕馭好的資本,藉助資本這個行業會加速整合,加速分化。
  • 第三季淨利15.5億,愛爾眼科高速擴張模式將變,切換至上市公司併購
    針對公司長期併購式的發展戰略,愛爾眼科董秘辦相關負責人10月28日對時代財經表示,為了擴展市場,公司通過新設與收購方式獲得眼科醫院,也通過設立併購基金方式在體外培育眼科醫院。但相比收購公司更多的是新建,新建和併購的比例為7:3。該負責人還表示,「未來,愛爾眼科將逐步取消併購基金模式採用上市公司直接併購。」
  • 解讀公司上市流程,伊宅購離上市還有多遠?
    原標題:解讀公司上市流程,伊宅購離上市還有多遠?2018年,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迎來了一波上市發展的浪潮,前後多達二十幾家公司上市。從港交所到紐約,再到納斯達克,企業爭相上市。這次的上市企業數量之多,估值高是我國網際網路發展的一次有力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