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薦讀】大衛.蘭西 / David Lancy 《童年人類學:小天使,附屬品,換生靈》

2021-02-18 人類學與民族學之夏

作者: 大衛.蘭西 / David Lancy 
出版社: 貓頭鷹書房
副標題: 小天使,附屬品,換生靈
原作名: The Anthropology of Childhood:Cherubs, Chattels, Changlings
譯者: 陳信宏 
出版年: 2017-10-5
頁數: 800

內容簡介  · · · · · ·

養兒育女真的有個萬用的法則嗎?

本書從生育、養育、教育談到遊戲、工作,

以古希臘、埃及到今日歐美、非洲、東南亞、臺灣等兩千筆案例,

帶領讀者重新思考孩子的價值、為人父母的意義。

◎本書榮獲2015年美國圖書館學會《選書》「傑出學術著作」獎。

「這是在演化生物學與社會文化人類學方面檢視人類兒童最詳盡的一部著作,而且也可能是唯一的一部。本書對於人類發展以及人性的研究絕對是一本不可或缺的作品。」──博金,羅浮堡大學

當非洲孩童在工廠賺錢與在街頭討生活,歐美孩童卻在完美的萬聖節裝扮與過度營養中。在這極端的世界裡,一邊擁有太少的童年,另一邊卻有太多的童年,那一種才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狀況?好與壞真有絕對標準嗎?

◆兒童是寶貴、天真而且異常可愛的小天使


一個社會如何看待孩童深受文化的影響。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上、在今日世界大部分地區中,看待孩童的方式都與現在的我們所熟悉的不同。大多時候,他們不是小天使,而被視為私人財產或是沒有用處的累贅,直到他們成長為有用的人,或被社群接納。

◆對兒童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的時代


為了孩子,從萬聖節的可愛裝扮到童書繪本的教案步驟,家長都全心投入。但在不久前,萬聖節還帶有讓孩子走出家門去試膽的用意。比起引導學習,主動觀察更是動物與人類社會的主流。在許多社群中,透過學習與考驗,才能使孩子成為被族人接受的一員。但今日我們安排好所有的一切,孩子依據教案或是家長提出的模式去學習、玩耍。嬰兒在一出生時即被家人接納,看似過著更輕鬆、快樂的生活,卻是剝奪了他們為求生存而發展的觀察力、主動性、社會化能力與責任感。於是,當今日家長抱怨孩子長大後沒有責任感,啃老族日增時,或許該反思的是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那不一定是極端的過度保護,而是原本眾人以為好的教養方法。

我們處在「怪異」社會發展出來的教養方式中


歷史上,大多數的社會型態,都與工業化之後的歐美社會不同。本書收錄從古埃及、希臘羅馬到近日的非洲、大洋洲、南美洲、亞洲、臺灣等數千筆資料。歸納出,人類看待、教養孩童的那些看起來不太「正常」的方法,才是「普遍的模式」。老人至上、幼兒不當成人看,與今日以歐美為中心的「怪異」社會完全不同,這個怪異社會發展出許多教育方式與心理學、教育學理論。但這些百年來發展出來的教養方法,在歷史上與地域上僅佔了很短暫的一段時間,卻成為今日親職教養的主流,它們其實需要不斷反思與驗證,而且也不見得正確。

◆懷疑自己的教養方法前,先看看大多數人類都怎麼做……


當我們把養兒育女是為父母的責任時,不彷看看其他社會,你會發現有些社會中親友照顧小孩的時間比父母更多。本書的人類學案例,足以否決許多看似全人類通用的學說,提供更平衡的視角,使目前心理學、教育理論獨霸的現象得到一些平衡。下次對自己的教養與看待孩子的方式產生質疑時,或許,不必急著懷疑自己沒有盡到作父母的責任,或許大多數人類都不是這樣,透過千年來、地球上的諸多方式為借鏡,或許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

◎國際好評


這可能是新手父母唯一需要的一本書。──《紐約時報》

蘭西把他對於跨文化童年領域的廣博知識交織成一系列發人深省的文章,捕捉了兒童在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經驗。對於想要更加明白認識自我和別人的父母與決策人士而言也非常值得注意。──蓋絲金斯(東北伊利諾大學心理學教授)

在這部帶有驚人洞見與高度重要性的著作裡,蘭西把我們從深受束縛與文化限制的童年概念中解放出來,呈現兒童發展所採取的各種極度不同的型態。他讓我們得以對當今的中產階級兒童置身其中的那種壓力過大、安排過度而且商業化過頭的世界想像出不同的選項。──明茨(哥倫比亞大學),著有《哈克的木筏:美國童年史》

只要是關心兒童的人(實際上,只要是任何一個想要瞭解自己的生活與現代社會的人),都不該錯過這本書。──費斯克(洛杉磯加州大學人類學教授暨文化、大腦與發展中心主任)

這部著作極度細膩,以優美的文筆詳盡記述了兒童的生活、成人賦予童年的意義、童年之所以如此多樣化的原因,以及賦予兒童的責任與期望為什麼會如此不同。──蒙格瑪麗(公開大學童年研究高級講師,美國民族學家)

《童年人類學》讀來充滿樂趣,論述平衡,明晰易懂,充滿教益又引人入勝。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任何一個對童年的主題感興趣的人。──柯卡克,萊斯布裡奇大學,《加拿大社會學評論》

在一個和我們非常不同的文化裡,身為兒童是什麼模樣?身為父母是什麼模樣?蘭西這部引人入勝的著作,對於任何一個認為兒童只有一種正確養育方式的人士而言,都是不容錯過的讀物。──哈裡斯,著有《教養的迷思》與《基因或教養》

《童年人類學》會是課堂上的一部珍貴教材,讓學生接觸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童年。此外,這本書對於研究童年的學者也會是一部極佳的參考書,不論是人類學領域以內還是以外的學者。──米菡(華盛頓州立大學),發表於《美國人類生物學期刊》

我想不到另外還有哪一部著作能夠同時展現如此的深度與廣度。──博克(加州州立大學人類學教授)

我如果只能為兒童心理學的學生指定一本指定讀物,那麼必定是這一本。這部著作打開了我們極度狹隘的眼界,讓我們得以看見童年的多種可能性。——格雷(波士頓學院)

作者簡介  · · · · · ·


大衛.蘭西David Lancy

猶他州立大學的人類學榮譽教授。編撰過數本探討童年與文化的著作,包括《認知與數學的跨文化研究》(一九八三)、《研究兒童與學校》(二○○一)、《在母地玩耍:兒童學習的文化慣例》(一九九六),以及《童年學習的人類學》(二○一○)。曾兩度擔任富爾布萊特學者,主要的田野經驗包括賴比瑞亞、紐幾內亞和猶他州摩門教。2011年獲猶他州立大學頒發傑出學者獎。其主要學術資歷都不在主流的學術重鎮,也非理論型的作者,但其作品皆由重要的學術出版社發行。

目錄  · · · · · ·



1 兒童來自何處?
2 兒童的價值
3 生育決定
4 全村協力
5 學會懂事
6 彈珠與道德
7 雜務課程
8 不上不下
9 馴養自主學習者
10 太少童年?還是太多?

資料來源:豆瓣讀書、當當網


小夏編輯:王平

特此說明

整理過程中難免有所疏漏,歡迎讀者指正。

本平臺推薦文章或著作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原發單位、原發表期刊、出版社及原發公眾號所有

本平臺轉發文章只供學習閱讀用,如需學術引用請查閱原文發表期刊或著作。

如果您對我們發布的內容有異議或有侵犯您的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刪除。


應用人類學與民族學之夏應用人類學與民族學之夏是一個以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人類學與民族學平臺。希望通過這一平臺探索和實踐應用人類學與民族學教學與科研之間的有效互動。並為人類學與民族學的應用研究和應用實踐服務,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人類學與民族學盡一點我們小小的奉獻。

約稿事宜:知識的傳播與分享是實現知識價值的有效途徑,也是知識時代的一種有效的社會行為。小夏努力使人類學與民族學知識和成果得以傳播,呈現其應有的應用價值和學術價值,而不是僅作為束之高閣的學術成果。推廣知識性社會公益行為是本平臺的努力方向之一。小夏需要各位人類學與民族學學者、學生和廣大人類學與民族學愛好者的支持和關心,我們期待著您的來稿,將您的成果分享給大家。投稿以及對本平臺的意見和建議請寄yyrlxzx@163.com,投稿請用word版本,若已發表,請註明發表期刊和年份期數。若是原創,敬請註明,我們將在平臺上標註原創!由於本平臺沒有任何資金收入和支持,編輯工作是一種志願公益行為,全憑師生利用業餘時間來做,所以向本平臺投稿沒有稿費,特此說明,再次感謝大家對小夏的關心和支持!

應用人類學與民族學之夏微信訂閱號:appyyrlxzx

投稿郵箱:yyrlxzx@163.com



相關焦點

  • 【著作薦讀】快樂的人類學:頗有趣味的人類學著作(二)
    》作者: 大衛.蘭西 / David Lancy 出版社: 貓頭鷹書房副標題: 小天使,附屬品,換生靈原作名: The Anthropology of Childhood:Cherubs, Chattels, Changlings
  • 【著作薦讀】醫學人類學參考書目之二
    作者以豐富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中國人的社會關係,童年以及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那些問題。」——Jonathan Spence, Yale University「這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對中國精神健康問題的最好的研究。這是一本具有開創意義的著作。」——Ezra F.
  • 童年人類學:文化與歷史的照妖鏡
    作者大衛蘭西教授畢生從事兒童研究,著述等身,田野涵蓋賴比瑞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千裡達、烏幹達、馬達加斯加、美國猶他州摩門社群等地。他是耶魯大學心理學學士、加州大學心理學碩士、匹茲堡大學人類學博士。他的第一份教職是1960年末於賴比瑞亞的Cuttington College,之後曾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教育部任職數年,協助剛獨立的新國家規劃教育政策。
  • 品文庫 愛貴州薦書臺|《苗族調查報告》:國際視野中的貴州人類學
    不僅恢復了原譯本中刪節之內容,並於附錄中補入了大量相關圖片,增譯了鳥居氏的《從人類學上看中國西南(節選)》及其他相關文章。特色亮點人類學巨擘鳥居龍藏《苗族調查報告》現刊最全補譯本作者簡介鳥居龍藏,日本四國德島市人。民族學家、人類學家、考古學家。鳥居氏小學卒業後自學成才,1892年進入東京大學人類學教室,隨後從事研究和教學。
  • 【著作薦讀】女性主義研究參考閱讀書目
    美國波士頓婦女健康寫作集體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海蒂性學報告》(男人篇,女人篇,情愛篇)    [美] 雪兒·海蒂         海南出版社《金賽性學報告:男人篇&女人篇》    (美)阿爾弗雷德·C.金賽 海南出版社 三環出版社《我們的性》    [美] 羅伯特·克魯克斯/ 卡拉·鮑爾    華夏出版社《婦女與性別:一本女性主義心理學著作
  • 不朽傳奇—懷念大衛寶兒(David Bowie)
    我們在此回顧數件由佳士得拍賣的大衛寶兒相關作品,向這位藝壇巨匠作最後致敬。「大衛寶兒」的誕生這份題為「?Bowie」的珍罕新聞稿摺疊本出自1966年,當時19歲的大衛寶兒,在新聞稿內解釋了為何原名大衛鍾斯(David Jones)的他,會選擇寶兒(Bowie)作為藝名:「因為世上已有太多大衛鍾斯了。」
  •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行「品讀經典 學行天下」——經典著作...
    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舉行「品讀經典 學行天下」——經典著作研讀活動啟動儀式
  • 編輯人語|曹雯:品讀經典 冬日裡的一杯暖茶
    所以說,讀一本好書,不但是對學識的提升,更是與作者的交往。讀完《有聲有色有山河》,如果你還想在古典文學的領域更進一步,《權德輿策問思想內容研究》是一部具有現代學術意義的著作。「策問」是唐代科舉必考的重要科目,對於「策問」文的解讀可以讓讀者一窺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邊疆、文學禮儀等方方面面,亦能了解權德輿本人經世致用、針砭時弊的人生理想,是文史愛好者不可錯過的讀物。
  • 【輪值風採】「硬核」月亮天使守護神已上線,看看英姿颯爽的他和她!(第一組)
    姓 名:張學性 別:男學 歷:本科(碩士在讀)工作 單位:山西醫學科學院 山西大醫院職 稱:護師推 薦 人:王秀梅護士長(寄語:無影燈下,用你的思維打開專業傳媒的新視角;用你的文筆勾勒專業情懷的新天地!期待,在這裡你能夠遊刃有餘!做好無影燈下輪值組長這班崗!)
  • 【學術會議】楊秋月,常小竹:人類學與都市文明——第十七屆人類學高級論壇會議綜述
    作者簡介:楊秋月,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人類學所博士研究生;常小竹,南京大學社會學院人類學所博士研究生。南京理工大學的李曉斐副教授以河南的兩個小城鎮為例,重新審視了費孝通先生提出的關於小城鎮建設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大策略,即規模經營與家庭工業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 童年悲慘,青年奮鬥,中年成功,傑克·倫敦和他的不朽著作
    隨手翻了幾頁,很快就被傑克倫敦的傳奇經歷所吸引,並去書店找來傑克倫敦的小說來讀。他一共寫過19部長篇小說,150篇短篇小說和故事,3部劇本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他的半自傳體小說《馬丁伊登》,和關於狼的小說《野性的呼喚》,《白牙》等。
  • 一周薦讀|在細微處,發現生活中的小美好
    一周薦讀豐子愷說「 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無錢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每天日復一日的工作、學習重複著大致一樣的事情我們總是避免不了覺得生活枯燥無味要如何發現生活中的小美好?怎麼才能找到生活的本真?
  • 《瑪嘉烈與大衛綠豆》之後,又一部欲罷不能的神劇,來了!
    2016年,一部名叫《瑪嘉烈與大衛綠豆》的港劇席捲大眾視線。這部由Viu TV自製的電視劇打破了傳統TVB式的風格,不僅在本港收獲不錯口碑,更成功打入豆瓣十大港劇的排行榜。而飾演男主角大衛的林保怡,更憑藉此劇人氣翻升,近年更自己開公司做埋監製。最新作品《嘆息橋》,幕後班底採用《綠豆》的原班底,目前在豆瓣評分高達8.9。
  • 文學人類學與國學研究現代轉型
    但隨著西方人類學著作的廣泛譯介,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者及時跟進西方當代人類學前沿理論,同時進行深入的學科反思,一些學者開始走向「田野」,漸漸地超越了「神話文學」觀,從弗萊「文學的人類學研究」理念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 「樂享童年,暢想未來」公益小天使文藝匯演活動
    在元旦來臨之際,共青團長沙縣委聯合長沙縣誌願者協會於12月27日晚, 在樂運魔方舉辦了「樂享童年,暢想未來」文藝匯演活動。此次年終匯演是為總結公益小天使們2020年公益活動開展情況和學習成果,強化公益小天使們之間相互溝通交流,為他們搭建展示自我、鍛鍊自我、提升自我的平臺。參加此次活動的公益小天使及家長共400餘人,可愛的公益天使為大家獻上一場激情飽滿的視覺盛宴。
  • 【視界】特寫鏡頭下的「小生靈」,竟如此可愛!
    【視界】特寫鏡頭下的「小生靈」,竟如此可愛!這些「小生靈」生活在城市街頭綠地公園等處,它們形態各異、十分可愛。來跟著綠容君的腳步,一起來尋覓它們吧!素材來源:市林業總站青西郊野公園歷史閱讀 即點即讀《》《》《莫糾結,垃圾分類有邏輯!》
  • 世界歷史:分析人類學的危機與復興
    在1968到1974年之間,有三部關於人類學史的代表性著作出版,它們分別由莫裡斯· 林哈特的學生讓· 普瓦裡耶於1968年出版,由喬治· 巴朗迪埃的學生保羅·梅西耶於1971年出版,以及由出自南非學派的亞當· 庫珀於1974年出版。
  • 三十餘年讀與思噴薄而出 四川作家劉小川帶你細「品」西方文人
    四川作家、《品西方文人》系列書作者劉小川,與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盧迎伏老師作為本次分享會的主講嘉賓,分享多年對文化經典的品讀與思索,為讀者們帶了一場精神與文化的饕餮盛宴。劉小川還向讀者們介紹了《品西方文人》的創作歷程,在這部作品中,他繼續採用自創的文體——吸收並超越了傳記文學,隨筆、雜文、小說、評論等文體而獨出機杼。雖然講述每個人物都僅用到幾萬字,但卻揉進了作者參考大量歷史和人物資料,攏集30餘年的讀和思後,提取的偉大人物的生命精華。他雖然30餘年對西方文化大師的品讀從未間斷,但提筆進入寫作狀態的時候,仍然每日不超過1500字,反覆進行追問與錘鍊。
  • 走進「瑪嘉烈與大衛」的香港
    第五集 那一夜並不是所有付出了的感情都有價值。第六集 雲吞麵通常閉一口氣,閉得越久,吸的那口氣就越大。第七集 壞女人思想是最難控制的,叫自己不要想,就會想得更多。第十集 寂寞是可能太想念一種感覺,會讓人產生幻覺。第十一集 近距離人與人之間最適當的距離,就是適可而止,走得越近,感覺會越遠。在天長地久之前,我們要學會如何分開。第十二集 遠距離很久以前,瑪嘉烈為大衛煮了一碗酸辣湯,大衛問她,酸辣湯難煮嗎?
  • 精品不厭百回讀 熟讀深思方自知
    在2021年即將來臨之際,「百本好書送你讀」活動第十期送讀圖書書單新鮮出爐。在本期推薦的10本好書中,既有享譽全球的生物學著作《昆蟲記》,又有觀照當下的《張文宏說傳染》,還有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同名原著小說,以及婦孺皆知的《伊索寓言》等多部精品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