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景住聯絡降金,關勝將他斬殺,魯智深武松鼓掌,有誰會幫宋江?

2020-12-14 半壺老酒半支煙

宋江腦後生有反骨,這一點在通行版水滸傳中早有交代,他在潯陽樓題反詩就是最好的明證。據說施耐庵先生原著的水滸傳不符合大明天子胃口,所以一幫御用文人對後五十回進行了篡改,把宋江寫成了忠義之士,與前七十回判若兩人。

因為水滸傳前七十回與後五十回自相矛盾,很多精研宋史的大家就接著七十回續寫,還「發現」了據說是施耐庵先生原著的《古本水滸傳》。

除了《古本水滸傳》,還有清末民初大家程善之的《殘水滸》看著更符合讀者意願,在那本書裡,敢笑黃巢不丈夫的宋江,戰敗後要投靠金人,這就不能不讓人產生懷疑:段景住獻馬原來是借刀殺晁蓋?

看《水滸傳》第六十回,很多人都懷疑金毛犬段景住是金國奸細,那匹照夜玉獅子馬,本來就是金國用來除掉晁蓋的道具。

熟讀水滸原著的都知道,曾頭市本來就是金國人在北宋境內建立起來的軍事堡壘:「這老子原是大金國人,名為曾長者,生下五個孩兒,號為曾家五虎。又有一個教師史文恭,一個副教師蘇定。去那曾頭市上,聚集著五七千人馬。」

段景住自稱盜得大金王子的照夜玉獅子馬要送給宋江而不送給晁蓋,擺明了是挑撥離間之計:晁蓋在江湖上也大有威望,而且是眾所周知的梁山之主,如果段景住真心投靠梁山,為何不奉承一把手?

晁蓋一聽這匹馬是送給宋江的,當然心裡不舒服,而段景住的話也真的很傷人:「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無路可見,欲將此馬前來進獻與頭領,權表我進身之意。」

「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這是段景住原話,也是激怒晁蓋的導火索——如果晁蓋沒生氣,就不會親自下山去打曾頭市,因為這匹馬跟他連一根毛的關係都沒有,前幾次下山劫掠都是宋江帶隊,這次應該還是他出徵。

但是晁蓋只帶五千人馬去打五七千有金國背景的曾頭市,宋江吳用都讀過兵書,知道晁蓋此行就是送人頭,金聖歎看到此處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上文若干篇,每動大軍,便書晁蓋要行,宋江力勸。獨此行宋江不勸,而晁蓋亦遂以死。深文曲筆,讀之不寒而慄。俗本妄添處,古本悉無,故知古本之可寶也。(大風吹折晁蓋認軍旗,眾人見了,盡皆失色)大書眾人失色,以見宋江不失色也。(吳用再次勸諫)又大書吳用諫,以見宋江不諫,深文曲筆,遂與陽秋無異。」

晁蓋徵討曾頭市,果然是有去無回,宋江也沒想過要去復仇——如果曾頭市不再次搶梁山戰馬,這件事就揭過去了,從此兩家相安無事。

曾頭市連連挑戰梁山,名義上是為宋朝除害,實際是以戰養戰大練兵,而且他們要發展,也需要相當數量的戰馬,不管是宋軍的還是梁山的,他們都照搶不誤。

段景住說那匹照夜玉獅子馬是從金國盜來,這一點也令人難以置信:大金國王子的馬也是那麼好偷的?誰不知道金人將戰馬當性命?

晁蓋沒了,宋江成了梁山之主,這位敢笑黃巢不丈夫的押司小吏,其實是想坐一坐龍椅的,所以他才事先編造了九天玄女故事,以表示自己承天景命,就連那「替天行道」四字,也大有深意:替天行道的是天選之子,也就是人間帝王,一個強盜頭兒,是沒有資格替天行道的。

在《殘水滸》中,宋江幾次與官軍交手,發現以梁山之力不足以成大事,深感前途兇險的他做了兩手準備,並告訴了心腹花榮:「前番段景住到北邊去,十天前樂和下山,都是愚兄叮囑,為一眾兄弟們謀個出路。」

樂和去溝通招安事宜,花榮是贊成的,但是去北邊聯絡金人,作為世代將門之後,花榮是不肯跟著去的,但是又不能直接反駁,只好背過身去默不作聲。

小李廣花榮在宋江積威之下不敢出聲,宋江還想讓吳用再做做大家思想工作,結果吳用冷笑著(原文如此)回答了三個字:「不必了!」

五天之後,金毛犬段景住回來了,他就像所有的後事漢奸和公知一樣,很是洋洋自得:「昂著頭,挺著胸,開口叫:『公明哥哥!天使已到,就在三十裡外,頃刻進泊,大家作速冠帶,整隊下山恭迎。』」

看著洋洋得意的段景住,梁山好漢都懵了:「哪來的天使?」

宋江這才亮出了底牌和漢奸嘴臉:「久聞大金王子有包舉天下的雄心,我們山寨裡各位英雄,王子十分羨慕,稟明老皇帝,降旨招安。我們頂高的授職節度使,最低也有散職指揮。所有誥身,俱已填好。只今接洽完備,將來大金進了中原,我們便是首功。」

一聽要投降金人,眾好漢大驚失色,還沒來得及開口,大刀關勝已經站了起來,他從容地走到段景住面前表示感謝:「小弟還不曾知道這件事,原來全是你大哥的偏勞。我們大家要感謝,都是感謝你大哥。」

段景住很謙虛地表示愧不敢當:「小弟是因人成事,何足掛齒!」

接下來發生的一幕,段景住是沒機會看到了,但是宋江看得很清楚:「忽地關勝大喝一聲:『賣國賊!』刀已出鞘。段景住剛退得一步,寶刀已橫腰削來,拍達一聲,早成兩段,下半截身子倒在忠義堂上,上半截身子被刀口一撇,直撩到庭心裡去,心肝血肉,流得滿地。」

關勝刀斬段景住,宋江身邊也有幾個贊成叛國投敵的頭領,像王英那樣唯利是圖的一幫傢伙準備抄傢伙對關勝動手,這時候就看出魯智深武松的威懾力了:「見魯智深、武松、朱仝、雷橫等,都在拍掌,便不敢輕動。宋江無言可說,看吳用軍師——已不知何時先行走開。」

魯智深武松用鼓掌的方式表示對關勝的支持,智多星吳用先行離開,可能是已經預料到將有一場他不想摻和的火併發生。

吳用抽身離開,其實也是不懷好意,他事後跟宋江匯報:「我看見關勝立起身來,走向段景住面前,我就知道不是好事,趕忙抽個空,轉到外面,吩咐嘍羅速速迎上去,告知皇甫端,快和番使迴轉頭逃命,事體變卦,一慢便死,不要猶疑。」

關勝刀劈段景住之後,梁山內部矛盾激化,魯智深武松帶著一幫兄弟投奔了老種經略相公,宋江也被打得一敗塗地,這時候他就剩下最後一條路了:「我們與其佔一個山頭,束手待敵,不如還是設法渡過黃河,投到女真那裡,有皇甫端在彼,可以替我們先容。女真要進中原,我們至少也得一個張元、吳昊地位。」

敢笑黃巢不丈夫,此時又想學張元、吳昊,宋江叛逆之心已經表露無遺——讀者諸君都知道,北宋華州有兩個讀書人分別叫做張元吳昊,他們屢試不第後投靠了西夏李元昊:「俱困場屋,薄遊不得志,聞元昊有意窺中國,遂叛往,以策幹之,元昊大悅,日尊寵用事,凡夏國立國規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

好水川一戰,宋軍損失上萬,就是張元、吳昊替李元昊出謀劃策。

宋江想學張元吳昊,帶著叫孔明、孔亮、穆弘、穆春、陶宗旺、孟康、李立、朱貴、孫新、顧大嫂等人逃往金國,結果被張叔夜在半路上生擒活捉,押赴京城後判了斬刑。

宋江在天牢等死期間,大刀關勝前來探監,又當著其他在押好漢的面,揭露了宋江謀害晁蓋的真相,估計同在獄中的阮氏三雄,會在行刑之前把宋江撕成碎片。

宋江在《殘水滸》中的結局自然是大快人心的,魯智深武松投奔老種經略相公,這也令人欣慰,但是這時候我們還是有一個疑問:如果大刀關勝刀劈漢奸段景住的時候宋江發怒,魯智深武松自然是幫關勝的,那麼肯站出來幫助宋江的,又會有誰呢?

相關焦點

  • 魯智深被宋江當眾呵斥,武松沒有拔刀相助,真打起來哪一方能贏?
    武松發起怒來,那就是不死不休,所以宋江除了不好意思訓斥盧俊義吳用柴進關勝林衝等地位較高的頭領之外,最不想招惹的就是武松。但是對花和尚魯智深,宋江卻頗有點蹬鼻子上臉的意思,甚至還曾當眾呵斥魯智深。
  • 吳用讓焦挺聯絡投奔种師道,魯智深跳了起來:洒家帶著武松陪你去
    #在正史中,梁山只有宋江三十六盜,這三十六盜中,還真有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松。有王進在軍營,他徒弟九紋龍史進的去向,讀者諸君當然一猜便知。林衝等人紛紛離去,魯智深武松當然也動了離開的念頭,恰好宋江拿出二十萬貫金珠寶貝去打通蔡京關節失敗而氣得口吐鮮血趴在床上起不來,智多星吳用主持大局並準備派人去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軍營聯絡歸順,這就給了魯智深一個歸建的機會。
  • 火併殺掉宋江的,是魯智深的二龍山少華山聯軍,還是以關勝為首的...
    梁山有火併的傳統:林衝火併王倫,晁蓋死得蹊蹺,梁山前兩任寨主都死於非命,第三任宋江也很難改變被殺的宿命。如果他不接受招安,梁山頭把交椅易主,那只是個時間的問題。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提出問題了:除了魯智深,還有三位好漢會挑起梁山火併。
  • 除了阮氏三雄和公孫勝魯智深武松,還有哪幾位梁山好漢不服宋江?
    這七位不服宋江的梁山好漢,其中有魯智深柴進,卻沒有吳用關勝,至於這七位梁山好漢為何不服宋江,咱們慢慢細聊。小旋風柴進對宋江的感情是複雜的:宋江欠了柴進的收留之情,然後又把柴進拉下水,好像還救了柴進一命。不管誰欠誰的救命之恩,柴進都不可能服宋江。
  • 魯智深武松燕青朱仝斬殺高衙內,林衝霍然痊癒,宋江李逵為何做惡夢?
    讀者諸君想必還記得,有些版本的水滸傳中有一段「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驚惡夢。」這可能是奉朝廷之命篡改《水滸傳》的人一時疏忽,留下了這樣一段沒頭沒尾的描述,但是盧俊義這段惡夢,卻暗示了梁山好漢的最終結局:「行刑劊子二百一十六人,兩個服侍一個,將宋江、盧俊義等一百單八個好漢在於堂下草裡一齊處斬。」
  • 魯智深臨走前留下兩句話和六句偈語,宋江不懂,林衝武松燕青懂了
    宋江聽了悶悶不樂,林衝武松燕青等人若有所思,然後魯智深又寫了六句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林衝詐稱風癱留在六和寺,半年後武松上報林衝病故,高俅放下心來,轉過頭去對付卑躬屈膝的宋江,再也不擔心林衝的丈八蛇矛會給自己添一個透明窟窿。行者武松雖然斷了一隻左臂,但一身武功尚在,獨臂刀也有秒殺李逵的實力,但他卻自稱廢人,死活不肯跟宋江走下去了。
  • 火併殺掉宋江的,是二龍山少華山聯軍,還是以關勝為首的軍官團?
    梁山有火併的傳統:林衝火併王倫,晁蓋死得蹊蹺,梁山前兩任寨主都死於非命,第三任宋江也很難改變被殺的宿命。如果他不接受招安,梁山頭把交椅易主,那只是個時間的問題。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提出問題了:除了魯智深,還有三位好漢會挑起梁山火併。如果梁山發生火併,必然是一場五方勢力的大亂鬥,在這場大亂鬥中,有多少好漢會站在魯智深一邊?
  • 魯智深坐化後,宋江對武松說了四字,兄弟情義就此全無
    梁山好漢的故事一直都很受觀眾們喜愛,迄今為止,已經有許多部以《水滸傳》及水滸英雄為題材的故事問世。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以水泊梁山為據點,專門打劫貪官汙吏的財產,變相的為民除害,受到周圍百姓的喜愛。但由於頭領宋江不願讓兄弟們終生為盜賊,所以他選擇了招安。
  • 魯智深坐化之前,才看懂宋江!他和武松、楊志都是招安的犧牲品
    在旁人眼中,梁山好漢都是可以將後背交出去的生死兄弟!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江湖就是一個名利場、是非地。有了是非、名利,派系陣營也就油然而生了! 我們都知道,魯智深是一個耿直的漢子,也是梁山上少有的真漢子!他的眼中,兄弟情大於天。但是,直到他遠徵方臘結束之後,才發現,原來梁山上派系林立。宋江一夥兒,本就是利用他們。
  • 段景住為何排名108條好漢最後一名?差點毀了梁山
    眾所周知,梁山泊一共有108條好漢。及時雨宋江排名第一。在他之後,有盧俊義、吳用、公孫勝、關勝、林衝、秦明、呼延灼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好漢。排在最後一名,即第108位的好漢,是金毛犬段景住。「一根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宋江為什麼能夠穩坐梁山好漢第一把交椅,靠的不是武功——如果單打獨鬥,他甚至打不過李逵,也不是財產——他那點家產,與盧俊義相比無異於九牛一毛,而是有眾多兄弟捧場。沒有這些兄弟捧場,宋江什麼都不是。然而,段景住作為一名貧困群眾,單槍匹馬來到梁山,放眼四周,連一個認識的人都沒有。
  • 魯智深死時,為何宋江沒哭武松林衝不去送別?全因三個字
    提起魯智深、宋江、武松、林衝、史進、李逵等一些人名,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甚至都可以津津有味的說上兩段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他們的豪情和勵志的故事激勵著很多熱血的青年。他們是一群,嫉惡如仇、敢作敢為的英雄豪傑。那麼魯智深死時,為何宋江沒有哭,武松林衝不去送別?
  • 魯智深是宋江畏懼的梁山好漢之一,但為何宋江還敢呵斥魯智深?
    既然宋江以心機成就大業,梁山上是否有宋江害怕的人物呢?答案肯定是有的,魯智深就是其中之一。但奇怪的是,那麼害怕魯智深的宋江,竟然敢呵斥他。要知道,武松可是站在魯智深陣營的,宋江難道不擔心武松會當場翻臉嗎?如果武松真的當場發威,以他和魯智深的能力,能否打得過宋江手下的高手呢?
  • 水滸「抗金」故事:段景住盜白馬,晁蓋攻打曾頭市
    宋江、公孫勝等打敗並收服芒碭山樊瑞、李袞和項充後,回梁山的路上,碰到了段景住。段景住綽號金毛犬,涿州人,常年在北地盜馬為生。段景住想加入梁山,為此,他盜了一匹名為「照夜玉獅子」的白馬,想獻給宋江,作為進身之資。但是,途徑曾頭市時,白馬被曾頭市人劫去。晁蓋大怒,領軍攻打曾頭市,可惜中毒箭而死。
  • 魯智深為何用禪杖,武松為何用戒刀,李逵為何用板斧?
    其餘諸人,作者都明確說過他們會武藝。既然會武藝,自然需要兵器。不過每個人的兵器都不盡相同,有人用槍,有人用刀,有人用鞭,也有人用叉,還有人用弓箭。不知道讀者朋友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吳用要用雙銅鏈?為什麼林衝會用丈八蛇矛?李逵不用板斧行不行?宋江明明不需要衝鋒陷陣,為何手中會拿著骨朵?武松為何用戒刀?把他們兵器換一下,是否可以呢?
  • 宋江編造九天玄女故事,魯智深和武松不信,吳用和公孫勝信了嗎?
    宋江編造九天玄女天書,也就是能忽悠住李逵那樣的二愣子,久在江湖行走的行者武松是不會相信的,种師道麾下正規軍官魯智深也是不屑一顧的——渭州兵馬提轄的職責就是練兵捕盜,像宋江那樣裝神弄鬼的傢伙,他可沒少抓。
  • 武松的功夫究竟有多厲害?梁山能贏他的,可能只有四個人
    首先是宋江、盧俊義和吳用、公孫勝,這四位屬於領導級別,最高層人物;緊接著是五虎將,關勝、林衝、秦明和呼延灼,按理說第九位應該是董平,可董平其實排名是第十五。第九至第十四分別是花榮、柴進、李應、朱仝、魯智深和武松。其中,魯智深和武松排名高,與其武藝有關。兩人都是步戰高手,且力大無窮,一個曾經倒拔垂楊柳,一個曾經打死老虎。
  • 武松李逵拒絕招安,宋江是如何促成招安的?心理學家揭示其中奧秘
    於是梁山喜氣洋洋的慶賀,在酒宴上,宋江寫下了一首《滿江紅》,讓鐵叫子樂和演唱,最後一句「望天王降詔早招安」!眾人聽了這句話之後,哪能不知道宋江的心思。其實宋江招安的小心思早就有了,只不過像這樣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還是第一次。一說出來,武松第一個就站出來反對!接著就是李逵,他的反應更強烈,甚至將桌椅都掀翻了。
  • 殘水滸解開三道謎題:宋江如何坑害柴進和晁蓋,誰能打贏欒廷玉?
    在通行版水滸傳中,前七十回與後五十回有很多前言不搭後語的地方,於是有人懷疑後五十回並非施耐庵先生原著。水滸傳後五十回是否被蓄意篡改,這個問題暫且放在一邊,咱們今天要聊的是程善之先生從水滸傳七十回以後續寫的《殘水滸》:宋江如何坑害晁蓋和柴進,誰能打贏欒廷玉?這三道謎題都被《殘水滸》解開了,但是那解釋是否正確,就有勞讀者諸君慧眼辨識了。
  • 梁山好漢最後一名為啥是段景住,而不是王定六、張青和石勇
    比如林衝、關勝等戰神級別的人物,排名肯定靠前,張青、王定六這一類沒啥本事的排在後面也沒有爭議。但是最後一名段景住,實力固然差了點,可他卻是宋江上位的關鍵人物,也可以說是改變梁山命運的人。按理說,宋江應該感激段景住,可為什麼卻把他排在最末,小編認為,宋江應該是基於以下三點考慮。
  • 朱仝武功不高,憑什麼排在魯智深和武松前面?
    由此可見,朱仝與花榮的武力值有較大差距。同時,朱仝上了梁山後,幾乎都是集體行動,很少獨當一面的機會。這說明,晁蓋和宋江對朱仝的能力是不放心的。可是,在梁山大聚義時,朱仝的排名卻很高,排在第十二名。在他的身後,有魯智深和武松這兩位狠角色。既然朱仝武功不高,能力也不強,憑什麼排在魯智深和武松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