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被宋江當眾呵斥,武松沒有拔刀相助,真打起來哪一方能贏?

2020-12-27 騰訊網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武松是無所畏懼的,他連宋江都敢硬懟,如果李逵招惹了他,下場也不會比蔣門神好到哪去。李逵的所作所為,比蔣門神還兇惡十倍百倍,武松沒有去尋他的晦氣,宋江就已經偷笑了:如果這兩個兄弟真打起來,當大哥的還真不好擺平。

武松發起怒來,那就是不死不休,所以宋江除了不好意思訓斥盧俊義吳用柴進關勝林衝等地位較高的頭領之外,最不想招惹的就是武松。但是對花和尚魯智深,宋江卻頗有點蹬鼻子上臉的意思,甚至還曾當眾呵斥魯智深。

奇怪的是魯智深居然沒有勃然大怒,武松也沒有拔刀相助,這說明宋江敢於如此託大,第七還是很足的:他至少有三個理由相信魯智深武松不會動手,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會冒被禪杖砸成肉餅、被戒刀剁成肉餡的風險的。

讀者諸君都知道,宋江是個典型的「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但是他跟袁紹相比,那也是望塵莫及的,因為袁紹畢竟是一代梟雄,是有資格跟曹操掰手腕的,而宋江只是個猥瑣的押司小吏,見了知縣也是要磕頭如搗蒜的。

但就是這麼一個不入流的卑微小吏,成了梁山群雄的老大,連老種經略相公麾下兵馬提轄魯智深,也不得不稱他一聲「公明哥哥」。

當宋江沒成氣候的時候,對魯智深還是比較客氣的,他們剛一見面的時候,宋江笑得滿臉菊花開:「不才何足道哉。江湖上義士甚稱吾師清德,今日得識慈顏,平生甚幸!」

當時的魯智深是二龍山大當家,宋江只是梁山二把手,誰也管不著誰,魯智深稱宋江為「阿哥」,宋江稱魯智深為「師父」,都是一種必要的禮貌。

但是等二龍山少華山白虎山在朝廷軍事壓力下併入梁山,情況就發生了逆轉,魯智深武松都成了宋江下面比較大一點的小弟。

這裡我們要插一句:三山系統中,白虎山孔家兄弟是宋江的徒弟,二龍山的武松是宋江的結拜兄弟,操刀鬼曹正是豹子頭林衝的徒弟,這些人都沒有想過上梁山,說明宋江的吸引力並沒有那麼大,起碼在孔明孔亮心中,宋江並不是一個值得依靠的師父,在提轄魯智深和任殿帥府制使楊志眼裡,宋江啥也不是。

不怕官只怕管,縣官不如現管,魯智深武松上了梁山之後,宋江的臉色就變了,在収降沒羽箭張清之後,魯智深要報被偷襲的那一石頭之仇,結果令人氣憤的一幕出現了:「宋江隔住,連聲喝退:『怎肯教你下手!』」

「連聲喝退」,自然不是鼻子不是臉,連「師父」也不叫了,是誰給了宋建這麼大的膽子?我們分析之下,找到了三個理由。

宋江膽氣壯到膨脹囂張,首先一個理由就是他此時已經坐穩了梁山頭把交椅:本來盧俊義能打過張清,燕青的弩箭也比飛石厲害,但是這主僕二人消極避戰,等於在「寨主爭奪賽」中主動認輸,宋江坐上頭把交椅「名正言順」,他這時候就要拿魯智深來立威了——很多上位者都知道:做正確的事大家都服從,那是天經地義;做錯誤的事大家也不反抗,那才能顯示出宋江的「霸氣」。

宋江肯因為新來的張清而跟魯智深翻臉,就是要做給其他好漢看:梁山是我的,我說的話就是道理,即使魯智深心懷不滿,也不會當場翻臉跟梁山之主大動幹戈。

除了已經坐穩頭把交椅要殺雞儆猴,宋江還有第二個理由,那就是魯智深還欠著他的救命之恩:為了營救身陷囹圄的九紋龍史進,魯智深隻身深入虎穴去行刺華州賀太守,沒想到賀太守狡詐如狐,連魯智深也栽了。

後來智多星吳用智賺金鈴吊掛斬殺了賀太守,宋江揮軍殺入華州城,把九紋龍史進和花和尚魯智深一起救了出來。

正因為有救命之恩在手,宋江不再視魯智深為肩膀頭齊的弟兄,而且按照小人心裡,「市恩」之後必然要索取雙倍的回報,這次當堂訓斥,就是宋江收取的一點點利息。

宋江奸猾如鬼,自然是篤定魯智深念及舊情不會暴起殺人,所以他拿魯智深立威,並不怕被嗆得灰頭土臉。

宋江自信滿滿的第三個理由,就是他此時已經實力雄厚,再不需要給魯智深面子了——即使真打起來,魯智深武松也是必輸無疑:宋江有小李廣花榮、黑旋風李逵這樣的鐵桿馬仔,再加上他自己收服的沒羽箭張清、雙槍將董平,對付魯智深武松綽綽有餘,自己一方實力佔優,乾妹妹扈三娘和乾妹夫矮腳虎王英等清風山三盜、揭陽鎮三霸,都可能趁亂上來打太平拳。

有這三個理由,宋江自然可以大發淫威,在訓斥魯智深之後,也贏得了張清董平等降將的歡心,餘象鬥在點評《水滸》的時候說:「董平張清解見公明,若非公明救之,此時平清自一霎時如糞矣。」

但是也有讀者認為,宋江此時有點過於託大了:你宋江有一幫狐朋狗友外加虎倀,但是魯大俠也有一幫過命兄弟,真打起來誰勝誰負還不知道呢!

我們可以想見:如果魯智深一腳把宋江踹趴下,掄起混鐵禪杖就往張清腦袋上招呼,那麼梁山忠義堂前肯定會亂成一鍋粥,被張清石子打過的赤發鬼劉唐、插翅虎雷橫、美髯公朱仝肯定也要趁機報仇,而且美髯公朱仝很可能放過張清而直奔黑旋風李逵。

這樣一場混戰,宋江一方好像勝算不大:林衝和阮氏三雄未必會幫宋江,盧俊義燕青肯定坐山觀虎鬥,而其他小山頭盜魁和降將,肯定躲得遠遠的,生怕遭到池魚之殃。

在筆者看來,如果魯智深當場發作,打贏的希望還是很大的,他之所以被宋江喝退,其實是不想就此翻臉:今天給你個面子,權當還了你的營救之情,下次洒家可就不客氣了!

當然,說魯智深武松等人一定能打過宋江派系,只是筆者一家之言,最後的結果還是要請教讀者諸君:如果因張清之事引發梁山二次火併,有哪些好漢會幫魯智深?有誰會替宋江賣命?真打起來哪一方能贏?

相關焦點

  • 魯智深是宋江畏懼的梁山好漢之一,但為何宋江還敢呵斥魯智深?
    既然宋江以心機成就大業,梁山上是否有宋江害怕的人物呢?答案肯定是有的,魯智深就是其中之一。但奇怪的是,那麼害怕魯智深的宋江,竟然敢呵斥他。要知道,武松可是站在魯智深陣營的,宋江難道不擔心武松會當場翻臉嗎?如果武松真的當場發威,以他和魯智深的能力,能否打得過宋江手下的高手呢?
  • 張清為何只打魯智深不打武松?原因有三點,不是武松比魯智深能打
    張清看見,心慌眼暗……  如果公孫勝早一點出手,哪還用等到宋江趕來?    於是魯智深挨了一石子,當場頭破血流,武松一見大哥受傷,馬上揮舞雙戒刀救援。張清很識相,他並沒有用石子去打武松,而是搶了糧車就跑了——這就中了吳用的圈套,給了公孫勝施法的機會。這一回叫做「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說明魯智深和武松的任務就是誘敵而不是取勝,所以魯智深才會如此疏忽。  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為什麼魯智深中招破頭,而張清見了武松就跑?
  • 武松劈出三刀魯智深還擊兩禪杖,這場比試誰贏了?
    咱們今天的話題,不是盧俊義與武松的師門關係,而是要聊一聊二龍山龍虎鬥:武松劈出三刀魯智深還了兩禪杖,這場比試誰贏了?說盧俊義與武松是一師之徒,這還真有依據,不過這依據不是《水滸傳》,而是比水滸傳出現更早的《武十回》。在南宋時期,街頭巷尾就已經開始傳唱武松故事。
  • 張清能把魯智深頭打爛,可為何見了武鬆掉頭就跑原因是這三點
    不但魯智深和武松表現的漫不經心,就連公孫勝也是表現得不那麼在意:跟盧俊義一起,他就是個打醬油的,直到宋江「馳援」,公孫勝才懶洋洋地大手:陰雲布滿,黑霧遮天,馬步軍兵回頭看時,你我對面不見。——此是公孫勝行持道法。張清看見,心慌眼暗,如果當時公孫勝早一點大顯神通,哪還用等到宋江趕來?
  • 讓盧俊義當裁判,按照宋朝的規矩相撲,燕青能否打贏武松魯智深?
    第二個會跳起來反對的,應該是行者武松:「相撲高手,我見過,那個蟬聯三屆泰山相撲大賽冠軍的蔣門神蔣忠,被我一招兒就幹趴了!」如果按照宋朝的規矩,在梁山舉辦相撲大賽,燕青能不能奪得相撲冠軍,還真是個問題。要是綜合考量,即使武松盧俊義不參加,燕青好像也不能奪得冠軍。
  • 梁山七惡人惡貫滿盈,魯智深武松為何不為民除害?他們有何苦衷?
    但是我們都看到了:魯智深武松並沒有動手除掉宋江李逵,也沒有對董平孫立王英大打出手,筆者分析之後找出了三點原因——可能不是打不過,而是打不得,魯智深武松也有苦衷。雖然張青孫二娘宋江作惡多端血債纍纍,但是魯智深武松欠著人情,還真不能忘恩負義翻臉無情,這就是魯武二人的苦衷,也是他們沒有該出手時就出手的第一點原因。魯智深武松欠宋江張青孫二娘的人情,卻不欠董平孫立王英的人情,下手為欒廷玉程萬裡主持公道,應該是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
  • 武松的結局:對宋江心灰意冷,與魯智深一起離開梁山
    宋江、吳用決定打劫官軍糧餉,魯智深搶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魯智深表示,自己早年受過种師道的恩惠,堅決不會參與此次行動。當時,武松雖然也不贊成此次行動,但為了顧全宋江的顏面,只得閉口不言,默默聽從了吳用的調遣。武松和李逵率部抵達白土岡後,按照吳用的計策布置妥當,等官軍車隊經過時率部殺出,與前部兵馬前後夾擊。
  • 除了阮氏三雄和公孫勝魯智深武松,還有哪幾位梁山好漢不服宋江?
    這七位不服宋江的梁山好漢,其中有魯智深柴進,卻沒有吳用關勝,至於這七位梁山好漢為何不服宋江,咱們慢慢細聊。小旋風柴進對宋江的感情是複雜的:宋江欠了柴進的收留之情,然後又把柴進拉下水,好像還救了柴進一命。不管誰欠誰的救命之恩,柴進都不可能服宋江。
  • 二龍山龍虎鬥:武松劈出三刀魯智深還擊兩禪杖,這場比試誰贏了?
    於是有讀者說:盧俊義從武松的劈面三刀中,看出了對面是自己未曾謀面的小師弟,所以心照不宣的收手了。咱們今天的話題,不是盧俊義與武松的師門關係,而是要聊一聊二龍山龍虎鬥:武松劈出三刀魯智深還了兩禪杖,這場比試誰贏了?說盧俊義與武松是一師之徒,這還真有依據,不過這依據不是《水滸傳》,而是比水滸傳出現更早的《武十回》。
  • 武松,魯智深,三阮反對詔安,唯有此人道出宋江目的使其啞口無言
    我們梁山好漢立下大功,都沒有任何升賞,現在又出出榜禁約梁山等人,必定是要慢慢拆散我們弟兄,各調開去,不如現在起來反抗,或者回去梁山落草也好,但是宋江聽過以後說如果我們梁山弟兄們有異心起來反抗的,自己就當場死去,來顯自己的忠心,這也不難理解為何宋江死的時候要毒死李逵了.其實最早在宋江提出招安的時候,武松都反對過,說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 武松、魯智深、楊志、燕青、李逵、史進見有人作惡,分別什麼反應
    不過魯智深與武松唯一的不同是,他在抱打不平的過程中,顯然更加冷靜,基本上都會問明了緣由。【換句話說,打人之前,得告訴被打的人為什麼打他,得讓被打的人心服口服!】而且他粗中有細,比如拳打鎮關西,估計金翠蓮出城之後才開始動手。比如大鬧桃花村,土匪人多勢眾,如果正面翻臉,打起來傷及村民,他就躲閨房中偷襲周通。比如大鬧野豬林,一直護送林衝至安全的地界。
  • 魯智深臨走前留下兩句話和六句偈語,宋江不懂,林衝武松燕青懂了
    梁山第一大智慧者,當然是花和尚魯智深,五臺山文殊院智真長老一眼就看出來了,所以才給他取了這樣一個法號,實際是自降輩分跟徒弟成了師兄弟。智真長老說魯智深「日後正果非凡,我等皆不及他」,還真不是看重趙員外那點施捨。
  • 水滸傳:武松一生有4個真兄弟,對他最好最鐵的,並非魯智深
    梁山一百零八將的忠義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我們的腦海中,他們快意江湖,許多人之間都有著深厚的情分,雖然最後的結局是大家各自分散,死的死傷的傷走的走,但他們曾經的友誼都是真實存在過的,在《水滸傳》中,最能體現忠義二字的便是魯智深,他為人正直、有情有義,路見不平就拔刀相助,很多人都十分喜愛這個角色
  • 宋江編造九天玄女故事,魯智深和武松不信,吳用和公孫勝信了嗎?
    宋江編造九天玄女天書,也就是能忽悠住李逵那樣的二愣子,久在江湖行走的行者武松是不會相信的,种師道麾下正規軍官魯智深也是不屑一顧的——渭州兵馬提轄的職責就是練兵捕盜,像宋江那樣裝神弄鬼的傢伙,他可沒少抓。
  • 林衝魯智深武松三人早已看透宋江,為何不選擇離開梁山?
    三山聚義拍馬青州之時,魯智深曾道,今兒有人說宋三郎好,明兒也有人說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會。眾人說他的名字,聒得洒家耳朵也聾了,想必其人是個真男子,以至天下聞名。彼時,不止魯智深,身在梁山的林衝,亦對宋江仰慕有加。
  • 魯智深武松燕青朱仝斬殺高衙內,林衝霍然痊癒,宋江李逵為何做惡夢?
    因為通行版《水滸傳》後五十回被改得面目全非,祝家莊教師爺欒廷玉、飛天虎扈成等人的下落一直都沒交代清楚,而林衝魯智深武松等人居然愉快地接受了招安並對田虎王慶方臘大打出手,這都不符合前七十回諸位好漢的人設,至於梁山軍大破遼國,那簡直就是夢囈——童貫帶著大宋二十萬精銳收取燕雲十六州,卻被遼國一萬殘兵(被金兵打殘的)打得一敗塗地,梁山軍去打遼國,無異於羔羊入虎口。
  • 吳用讓焦挺聯絡投奔种師道,魯智深跳了起來:洒家帶著武松陪你去
    #在正史中,梁山只有宋江三十六盜,這三十六盜中,還真有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松。須知楊志武松的武功未必在魯智深之下,種家軍正需要這樣的悍將。水滸傳沒寫,程善之先生所著《殘水滸》填補了這段空白,也免去了讀者很多遺憾。在《殘水滸》中,沒面目焦挺首先提出要投奔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魯智深馬上跳了起來:「洒家陪你去!」
  • 十位梁山好漢之間的五個謎團:武松為何不救宋江?燕青只是僕人?
    魯智深被沒羽箭張清飛石打倒,武松不顧一切地衝上去營救,張清看著天神一般的武松紅著眼睛衝上來,連石頭都沒敢扔就跑掉了——打了魯智深後果可能不嚴重,打了武松,他就是投降也活不了。 武松救過魯智深,魯智深也救過武松,武松被包道乙斬斷左臂出血暈倒,魯智深發狂了:「一條禪杖,忿力打入去……魯智深卻殺入後陣去,正遇著夏侯成交戰。
  • 假如宋江放走武松的仇人,武松會怎麼辦?(上)
    武松騰的站了起來。「哦?人在何處?」小嘍囉回話:「朱頭領穩在店中。」武松對魯智深一抱拳:「哥哥,武二失陪一會兒,我們改日再喝。」魯智深揮揮手:「你自去。洒家也困的緊,睡會子。」魯智深罵道:」直娘賊!武兄弟,洒家也要去!我要親手看看這個西門慶是不是狗心肝。「宋江吹著茶盞,半晌沒有說話。吳用沉吟了半天,問武松:」武兄弟可有安排?「」沒有。「武松擠出兩個字。
  • 魯智深死時,為何宋江沒哭武松林衝不去送別?全因三個字
    提起魯智深、宋江、武松、林衝、史進、李逵等一些人名,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甚至都可以津津有味的說上兩段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他們的豪情和勵志的故事激勵著很多熱血的青年。他們是一群,嫉惡如仇、敢作敢為的英雄豪傑。那麼魯智深死時,為何宋江沒有哭,武松林衝不去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