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制定的《市民文明公約》內容有:講究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倒汙水;愛護環境,不損壞公物,不亂貼亂畫,等內容。
制定公約的各地政府,指定專門的機構(如,精神文明辦公室)大力宣傳貫徹《市民文明公約》。藉助電視、報紙等媒體進行推廣,還搞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其目的就是影響市民的行為。
其實,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要一個人遵守一種規範,一種組織要求的規範,首先需要這個人具有認同這個組織的意願。城市不是一個組織,連一個社區都算不上。
滕尼斯在《共同體與社會》的書裡已經指出:現代的城市和過去的部落、村莊不同,城市不是社區,部落和村莊是社區。因為部落和村莊依靠宗教、血緣,或由於長期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地緣關係,構建了社區。在這裡,社區就是共同體,社區成員對社區具有認同感——一種維護共同體的意願。
企業是一個共同體。一個企業的存在必須具有存在價值,存在價值來自企業的外部,來自於能為企業外部的客戶做什麼樣的貢獻。加盟到這個企業中來的員工,都必須認同這家企業的存在價值,大家是一個共同體,一起為這個價值而奮鬥。
企業內部的價值創造流程,必須受到企業外部客戶的牽引。在價值創造流程上的每一個環節,也必須受到這個牽引;價值創造流程的每一個環節上的員工,當然也必須受到這個牽引。這樣,價值創造流程有賴於各個環節的有效,有賴於各個環節上的人的有效,也就是分工的有效。最後達成組織的有效,價值創造流程的整體有效。
梅奧診所在1864年開業以來,一開始是由梅奧父子三人經營,但在1892年奧古斯都.斯奇菲爾德醫生加盟以後,就逐漸地以「醫生集團」的形式經營診所。
「醫生集團」是一個醫生共同體。按包政老師的理論,共同體分為「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三個層面。能成為一個集團中的醫生,是由於相互認可,相互信任,且具有共同的價值判斷、事業趨向和行為操守。然後,才能一起經營一家診所、科室或醫院。可以說,先是具有了「事業與共」的願望,才有了「利益與共」的工作場所。
梅奧診所認為:為了滿足患者的需求,作為共同體成員的醫生應該有理想的行為方式。梅奧診所為此做了隨機電話採訪等方式的患者調研,患者們認識到的理想的醫生行為有七個方面:自信、感情投入、仁慈、因人制宜、直率、尊重患者、全力以赴。
文字的表達總是蒼白的,簡單的詞語容易產生異議。梅奧診所對這七個方面進行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