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法治社會,築牢國家長治久安基礎

2020-12-16 東南網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12月7日 新華網)

長期以來,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長期的理論探索和運用實踐,逐步建立起較為全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而法治社會又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因此,建設法治社會不僅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內容,更可以築牢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

法治社會讓國家治理更加規範。法治社會是和人治社會相對而言的,它要求國家權力機關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在行使權力時,不能以個人好惡以及親疏關係來決定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公共事務,而必須按照明確的法律程序和要求做到不違規、不逾矩。與此同時,無論是法律還是行政法規,都必須經過規範的民主程序制定和產生,並且在執行過程中還要通過規範的操作來接受全社會的公開監督,從而確保權力被關進位度的「籠子」在陽光下運行。

法治社會讓人民權利更有保障。公開、公平、公正,是法治社會的普遍共識;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更是始終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綱要》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作為法治社會建設總體目標之一,充分顯示了黨中央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從而使廣大人民群眾及各類經濟和社會實體的權力能夠得到法律實實在在的保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法治社會讓社會關係更趨和諧。按照《綱要》的要求,在法治社會建設中,不僅要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更加倡導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等美德善行。如此一來,整個社會就將形成以道德規範為基礎、以法律法規為保障的全新社會形態,人與人、人與各類組織之間的社會關係,也會因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的共治共管而更趨和諧。

隨著法治中國建設的不斷深入,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必將成為全體人民的廣泛共識,進而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及國家的長治久安。(奇峰)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南方網評:夯實法治社會建設基石 築牢法治國家堅實支撐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制定和實施綱要,對於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不斷將法治社會建設推向深入
    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提出到2025年形成符合國情、體現時代特徵、人民群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築牢國家安全法治屏障,法大在行動!
    築牢國家安全法治屏障,法大在行動!胡明指出,國家安全,重於泰山;治國之要,奉法則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頒布實施,為健全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夯基壘臺、立柱架梁,開啟了國家安全法治建設的嶄新篇章。胡明表示,要以提高依法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水平為著力點,切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防範化解國家安全風險隱患,全面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法治建設。
  • 加快法治社會建設
    這一次黨中央發布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細化了法治社會在近期的各項任務。相對於法治國家建設和法治政府建設,法治社會建設相對滯後,因而加快法治社會建設也就更為迫切,必須加快步伐,迎頭趕上。 二、法治社會建設最為基礎 就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之間的關係來說,我們可以作多種概括。
  • 南方網評:不斷將法治社會建設推向深入
    參與互動   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提出到2025年形成符合國情、體現時代特徵、人民群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會奠定堅實基礎。這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法治社會建設不斷走向深入的「施工表」「路線圖」,為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一步提供了行動指南、強化了法治保障。
  • 卓澤淵:加快法治社會建設
    二、法治社會建設最為基礎就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之間的關係來說,我們可以作多種概括。也許可以認為,法治國家是總體描述,法治政府是其中的上層建設,法治社會則是其中的深刻根基。法治社會是法治政府的根基。法治政府在狹義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法治化的成果,在廣義上是指所有國家公權力及其體系的法治化狀態。
  • 法治社會建設的新布局
    但在實踐中,法治社會建設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邊界何在,三者如何一體建設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認識。近日,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以下簡稱《綱要》),回應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現實需求,針對法治社會建設實踐中的難點和問題,描繪了從法治觀念培育到誠信守法行為選擇,從指導思想到工作舉措的法治社會建設總布局。
  • 法治社會的建設離不開公民法治觀念的增強
    隨著中國法治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構建法治社會成為我國法治建設的主要目標。對於影響法治建設進程的因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在這之中,關於培養公民法治觀念的問題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公民是法治建設的社會基礎,所謂法治建設,不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公民的主體地位也至關重要。
  • 王靜:法治社會建設的新布局
    但在實踐中,法治社會建設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邊界何在,三者如何一體建設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認識。近日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回應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現實需求,針對法治社會建設實踐中的難點和問題,描繪了從法治觀念培育到誠信守法行為選擇,從指導思想到工作舉措的法治社會建設總布局。
  • 人民日報海外版:構築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
    人民日報海外版:構築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 2020-12-09 04:51:44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以下簡稱《綱要》),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體現,對於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治理的基本手段。
  • 形成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
    答: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全社會法治觀念不斷增強,法治社會建設全面深化。
  • 法治社會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程
    一、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在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意義。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要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 王靜:法治社會建設的新布局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王靜:法治社會建設的新布局法治社會建設的新布局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王靜2013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中首次提出「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 朱景文:法治社會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程
    一、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  法治社會建設在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意義。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要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 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
    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信仰法治、公平正義、保障權利、守法誠信、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大把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確立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任務艱巨。
  • 李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法治意蘊
    2、推進以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為階段性目標的法治社會建設。要處理好維穩和維權的關係;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統籌發展和安全,確保國家經濟安全。3、以高質量立法引領和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 讀懂「人民」二字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的分量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以下簡稱《綱要》),對2025年形成符合國情、體現時代特徵、人民群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作出了宏觀部署,提供了根本遵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綱要》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未來法治社會建設謀劃的總體思路,確定的重點任務,對於統籌整合各方面資源和力量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有著重大意義。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全社會法治觀念不斷增強,法治社會建設全面深化。
  • 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以法治思維引領築牢依法經營根基
    △國網遼寧公司開展「開學季」安全用電宣傳進校園活動據國網遼寧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自開展「社會治理 法治先行」宣傳年活動以來,公司踐行「法治遼寧」精神,將「法治國網」建設納入公司戰略框架體系,將普法工作與公司年度重點工作同部署
  • 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構建小康社會的法治基礎
    服務型政府是現代政府的基本特徵之一,公民基本權利的獲取範圍、實現效果,是衡量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指標。公民的公共法律服務獲取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和獲得政府及相關主體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務,並對服務評價、監督等一系列權利的總稱,是新時代夯實依法治國群眾基礎的法治建設主渠道。
  • 【理論超市】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
    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信仰法治、公平正義、保障權利、守法誠信、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大把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確立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任務艱巨。為加快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制定本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