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南方網評:夯實法治社會建設基石 築牢法治國家堅實支撐

2020-12-16 南方新聞網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制定和實施綱要,對於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信仰法治、公平正義、保障權利、守法誠信、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全社會法治觀念不斷增強,法治社會建設全面深化。制定和實施綱要,對於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夯實基礎,著力增強法治觀念, 推動全民守法。全民守法是法治社會的基礎工程。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法治宣傳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傳播法治理念,恪守法治原則,注重對法治理念、法治思維的培育,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薰陶作用,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使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原則,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要堅持法治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完善法官、檢察官、行政複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注重加強對訴訟參與人、行政相對人、利害關係人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宣講,引導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立法,把立法過程變為宣傳法律法規的過程。要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引導報社、電臺、電視臺、網站、融媒體中心等媒體自覺履行普法責任。培育壯大普法志願者隊伍,形成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普法活動的實踐格局。

  夯實保障,著力健全制度規範,護航社會善治。制度是決定因素,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清醒看到,與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要求相比,法治社會建設還存在差距。因此,迫切需要從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要加快建立健全社會領域法律制度,完善多層次多領域社會規範,強化道德規範建設,深入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以良法促進社會建設。比如,著力完善教育、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食品藥品、安全生產、道路交通、扶貧、慈善、社會救助等領域和退役軍人、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正當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比如,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加強見義勇為、尊崇英烈、志願服務、孝老愛親等方面立法。

  夯實權益,著力加強權利保護,治理網絡空間。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溝通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改變,人類社會進入萬物互聯時代。技術進步讓生活更便利、更舒適、更美好,但同時存在網絡謠言、網絡色情、網絡侵權盜版甚至網絡恐怖主義等違法犯罪行為。與現實社會相比,網絡治理面對的問題更為複雜。依法治理網絡空間,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必然之舉和迫切需要。針對網絡空間治理中的突出問題,綱要就推動社會治理從現實社會向網絡空間覆蓋,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提出了具體措施。凡此種種,就有利於推動社會治理從現實社會向網絡空間覆蓋,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南方網李建)

相關焦點

  • 南方網評:不斷將法治社會建設推向深入
    南方網評:不斷將法治社會建設推向深入 2020-12-09 16:35:25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提出到2025年形成符合國情、體現時代特徵、人民群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會奠定堅實基礎。這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法治社會建設不斷走向深入的「施工表」「路線圖」,為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一步提供了行動指南、強化了法治保障。
  • 建設法治社會,築牢國家長治久安基礎
    (12月7日 新華網)長期以來,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長期的理論探索和運用實踐,逐步建立起較為全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而法治社會又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
  • 「地評線」南方網評:用法治定義幸福生活,讓社會充滿陽光
    「十三五」時期,法治建設實現了全方位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鼓舞人心、振奮人心、凝聚人心。公平正義是法治追求的核心價值,是法治的精髓和靈魂,是法治中國的生命線。讓法治建設的腳步更加鏗鏘有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再次為新時代法治建設確立航標、航向。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推動形成法治社會建設的生動局面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把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確立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
  • 築牢國家安全法治屏障,法大在行動!
    築牢國家安全法治屏障,法大在行動!胡明指出,國家安全,重於泰山;治國之要,奉法則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頒布實施,為健全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夯基壘臺、立柱架梁,開啟了國家安全法治建設的嶄新篇章。胡明表示,要以提高依法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水平為著力點,切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防範化解國家安全風險隱患,全面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法治建設。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堅持多邊主義,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我國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講公道話、辦公道事,反對霸權、霸道、霸凌,反對幹涉別國內政,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此外,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格局,必須切實提高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的代表性和發言權,讓更多國家的利益和意願得到平衡地表達和反映。法治是必行之策。
  • 築牢「中國之治」的法治基石(評論員觀察)
    在中國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堅實保障  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我們黨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中國之治」鋪就法治基石  國之興衰繫於制,民之安樂皆由治。
  • 不斷將法治社會建設推向深入
    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提出到2025年形成符合國情、體現時代特徵、人民群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 【地評線】映象網評:厚植法治意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 法治社會的建設離不開公民法治觀念的增強
    隨著中國法治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構建法治社會成為我國法治建設的主要目標。對於影響法治建設進程的因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在這之中,關於培養公民法治觀念的問題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公民是法治建設的社會基礎,所謂法治建設,不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公民的主體地位也至關重要。
  • 泰安市司法局:緊扣法治政府建設主線 夯實優化營商環境法治基石
    泰安市司法局緊扣法治政府建設主線夯實優化營商環境法治基石今年以來,泰安市司法局以創建法治政府建設為主線在設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四個協調小組的基礎上,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環節,增設法治型幹部隊伍建設協調小組,研究制定《泰安市法治型幹部隊伍建設暫行規定》,創新建立了黨委統一領導、法治型幹部隊伍建設協調小組統籌推進、各部門分工協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工作機制。二是抓品牌突破。
  •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夯實中國之治的法治根基
    一、「十三五」時期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顯著成就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 人民日報海外版:構築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
    人民日報海外版:構築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 2020-12-09 04:51:44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以下簡稱《綱要》),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體現,對於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治理的基本手段。
  • 法治湖南,鏗鏘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法治建設綜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抓住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關鍵環節,積極推進全面依法治省,法治湖南建設蹄疾步穩、鏗鏘有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
  • 【地評線】南方網評:國家安全有保障,民族復興有力量
    這為我們在新形勢下開創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基本遵循,為推動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入人心、打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發展環境注入了強勁動能。  政治生態生機勃勃,社會經濟穩定增長,中華文化欣欣向榮,廣大人民安居樂業……這背後都離不開國家安全基石的強大支撐。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更是警示著我們,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人民的安康、社會的穩定、經濟的增長。
  • 法治社會建設的新布局
    但在實踐中,法治社會建設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邊界何在,三者如何一體建設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認識。近日,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以下簡稱《綱要》),回應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現實需求,針對法治社會建設實踐中的難點和問題,描繪了從法治觀念培育到誠信守法行為選擇,從指導思想到工作舉措的法治社會建設總布局。
  • 譜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新篇章
    【核心提示】●要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夯實依法治國社會基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應當將人民權益視作核心與要點。弘揚法治理念推進法治建設,有助於夯實依法治國的群眾基礎●法律如果束之高閣,那麼將會喪失其實效性。
  • 加快法治社會建設
    在國家公權力體系中政府具有最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推進政府的法治化,建設法治政府,是公權力法治化中最宏大的工程,也特別重要。 相對於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在我國,法治社會是相對較晚提出的概念和目標。2014年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也為法治社會建設確定了宏偉目標:「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 王靜:法治社會建設的新布局
    但在實踐中,法治社會建設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的邊界何在,三者如何一體建設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認識。近日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回應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現實需求,針對法治社會建設實踐中的難點和問題,描繪了從法治觀念培育到誠信守法行為選擇,從指導思想到工作舉措的法治社會建設總布局。
  • 【地評線】南方網評:浩蕩東風起鵬城,先行示範再闊步
    【地評線】南方網評:浩蕩東風起鵬城,先行示範再闊步南方網  作者:郭雪營  2020-10-11 為了探尋答案,央視CCTV-2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