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信仰法治、公平正義、保障權利、守法誠信、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是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全社會法治觀念不斷增強,法治社會建設全面深化。制定和實施綱要,對於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夯實基礎,著力增強法治觀念, 推動全民守法。全民守法是法治社會的基礎工程。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法治宣傳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傳播法治理念,恪守法治原則,注重對法治理念、法治思維的培育,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薰陶作用,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使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原則,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要堅持法治宣傳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完善法官、檢察官、行政複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注重加強對訴訟參與人、行政相對人、利害關係人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宣講,引導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立法,把立法過程變為宣傳法律法規的過程。要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引導報社、電臺、電視臺、網站、融媒體中心等媒體自覺履行普法責任。培育壯大普法志願者隊伍,形成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普法活動的實踐格局。
夯實保障,著力健全制度規範,護航社會善治。制度是決定因素,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清醒看到,與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要求相比,法治社會建設還存在差距。因此,迫切需要從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要加快建立健全社會領域法律制度,完善多層次多領域社會規範,強化道德規範建設,深入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以良法促進社會建設。比如,著力完善教育、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食品藥品、安全生產、道路交通、扶貧、慈善、社會救助等領域和退役軍人、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正當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比如,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加強見義勇為、尊崇英烈、志願服務、孝老愛親等方面立法。
夯實權益,著力加強權利保護,治理網絡空間。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溝通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改變,人類社會進入萬物互聯時代。技術進步讓生活更便利、更舒適、更美好,但同時存在網絡謠言、網絡色情、網絡侵權盜版甚至網絡恐怖主義等違法犯罪行為。與現實社會相比,網絡治理面對的問題更為複雜。依法治理網絡空間,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必然之舉和迫切需要。針對網絡空間治理中的突出問題,綱要就推動社會治理從現實社會向網絡空間覆蓋,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提出了具體措施。凡此種種,就有利於推動社會治理從現實社會向網絡空間覆蓋,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南方網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