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南充頻道(張曉東 記者 李霞)9月1日上午,閬中市舉行《閬中與抗戰》首發暨閬中抗戰檔案對外公開開放儀式,6000多卷冊抗戰檔案首次對公眾開放,來自閬中市的抗戰老兵向廷淦、梁世發和國立四中老校友李德惠、蒲天德作為抗戰的親歷者和日本轟炸閬中的見證者參加了儀式,並和大家一起回顧了全民抗戰的崢嶸歲月。
據介紹:閬中市檔案館館藏資源十分豐富,閬中市目前有民國檔案3.126萬卷,其中涉及抗日戰爭的有6000多卷冊,很多都是首次公開披露。這一頁頁泛黃的檔案,記載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我國時,發生在閬中這塊古老土地上的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這裡有記載日本飛機四次轟炸閬中傷亡情況和躲避日本轟炸的全部資料;有國立四中在閬中流亡辦學八年的資料,國立四中在閬中的艱難辦學以及他們積極的抗日活動,有全體閬中人民積極支援抗戰,慶祝抗戰勝利等資料,還有閬中10478名英雄兒女出川抗敵的英勇壯舉等歷史資料。「作為檔案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這些珍貴的史料整理編輯出來,讓沉睡的檔案說話,使全體市民了解這段歷史,記住這段歷史。真切地感受當年我們先輩遭受的苦難,了解日本法西斯轟炸閬中的殘暴罪行!」 閬中市檔案局局長苟全珍說。
據檔案資料顯示,1941年7、8、9月,日本飛機曾連續空襲閬中縣城4次。敵機共出動94架次,累計投彈419枚,炸死217人,重傷111人,輕傷209人,炸毀房屋1132間。「1941年,日本為了迅速佔領中國,曾今對中國900多個城市進行全面大轟炸,閬中也未能倖免,我所經歷過三次大轟炸,每次轟炸都造成閬中城區屍骨遍地,房屋倒塌,景象慘不忍睹,我們的一些親戚和鄰居也被炸死炸傷,1941年8月的一天,我們柏埡老家一個農民正在家裡舉辦婚禮,門前花花綠綠的,突然來了幾架日本飛機,還沒有等大家反應過來,敵人就扔下了幾顆炸彈,喜事變成了喪事,所以我們老百姓最恨日本鬼子,尤其是青年人都想上戰場與日本人決一死戰!」今年88歲的向廷淦既是一名退休教師,又是一名見證日本投降全過程的抗戰老兵,他回憶起往事
在現場,作為當年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的青年學生,來自國立四中老校友,東風中學的退休老師蒲天德向與會人員介紹了當年青年學生參加抗日演出和學生活動情況。據介紹:1939年,由於東北淪陷,淪陷區流亡師生在山西安康組建改編為國立第四中學遷址入閬,90%以上的師生來自東北、內蒙、河北等省市,師生們克服了無家可歸的生活艱辛等困難、日機空襲時躲避在蟠龍山柯家溝掛上小黑板上課、蹲在石洞裡小組討論,在奮發讀書的同時、努力開展課餘的抗日救亡宣傳工作,師生們成立了1940、衝鋒號話劇團和隆格隆國樂隊、北辰民歌隊,沒有幕布就連接床單、被面代替,自己動手用竹子做樂器,用彩色粉筆、紅墨水化妝,他們不僅在校內活動,還走出學校在閬中劇場、閆家絲廠、陳家溝和古城街頭演出《雷雨》、《鳳凰城》、《屈原》、《日出》等話劇和街頭劇,一時間,《到敵人後方去》、《我們都是神槍手》、《我們的家在松花江上》等歌曲在校園和街頭巷尾到處流行。
據了解:自從去年3月,閬中市檔案局決定以閬中人民抗戰為主題,編輯《閬中與抗戰》一書。一方面採集館藏大量檔案史料和原始檔案圖片,精心整理挖掘,力求真實、嚴謹、準確;一方面走鄉串戶,多方聯繫,成功採訪了18位健在的抗戰老兵、以及日機轟炸閬中的目擊者、國立四中校友。先後易稿20餘次,最終促成《閬中與抗戰》編輯出版。
「《閬中與抗戰》的出版,不僅極大地豐富了閬中作為革命老區的歷史內涵,更主要是引導我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銘記歷史,不忘國恥,要緬懷先烈,開創未來!」閬中市委副書記胡修雲說道。
當天,閬中市檔案館還向參會人員陳列了抗戰檔案,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頁頁充滿硝煙和血淚的文字檔案,記錄了日本人的滔天罪惡,閬中市青年學生組織的話劇和抗日演出,閬中市老百姓勒緊褲帶捐款購買飛機抗日,閬中軍民修築工事和掩體躲避日本人的大轟炸,都歷歷在目,發人深省。「今天參觀了這些珍貴的抗戰檔案,我們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我們更加嚮往和平安寧,我們作為老百姓就是讓努力建設我們的國家,只有國家強大了,老百姓才會有好日子!」對抗戰檔案倍感興趣的市民李德惠激動地說道。「這些抗戰檔案,我們加以特殊保護,並向大眾全面開放,提供給市民查閱和複印,尤其是可以對廣大青少年、機關幹部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讓我們牢記刻骨銘心的歷史教訓!」抗戰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寇永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