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6000多卷冊抗戰檔案首次對外開放 揭露日本轟炸閬中罪行

2021-01-18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南充頻道(張曉東 記者 李霞)9月1日上午,閬中市舉行《閬中與抗戰》首發暨閬中抗戰檔案對外公開開放儀式,6000多卷冊抗戰檔案首次對公眾開放,來自閬中市的抗戰老兵向廷淦、梁世發和國立四中老校友李德惠、蒲天德作為抗戰的親歷者和日本轟炸閬中的見證者參加了儀式,並和大家一起回顧了全民抗戰的崢嶸歲月。

  據介紹:閬中市檔案館館藏資源十分豐富,閬中市目前有民國檔案3.126萬卷,其中涉及抗日戰爭的有6000多卷冊,很多都是首次公開披露。這一頁頁泛黃的檔案,記載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我國時,發生在閬中這塊古老土地上的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這裡有記載日本飛機四次轟炸閬中傷亡情況和躲避日本轟炸的全部資料;有國立四中在閬中流亡辦學八年的資料,國立四中在閬中的艱難辦學以及他們積極的抗日活動,有全體閬中人民積極支援抗戰,慶祝抗戰勝利等資料,還有閬中10478名英雄兒女出川抗敵的英勇壯舉等歷史資料。「作為檔案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這些珍貴的史料整理編輯出來,讓沉睡的檔案說話,使全體市民了解這段歷史,記住這段歷史。真切地感受當年我們先輩遭受的苦難,了解日本法西斯轟炸閬中的殘暴罪行!」 閬中市檔案局局長苟全珍說。

  據檔案資料顯示,1941年7、8、9月,日本飛機曾連續空襲閬中縣城4次。敵機共出動94架次,累計投彈419枚,炸死217人,重傷111人,輕傷209人,炸毀房屋1132間。「1941年,日本為了迅速佔領中國,曾今對中國900多個城市進行全面大轟炸,閬中也未能倖免,我所經歷過三次大轟炸,每次轟炸都造成閬中城區屍骨遍地,房屋倒塌,景象慘不忍睹,我們的一些親戚和鄰居也被炸死炸傷,1941年8月的一天,我們柏埡老家一個農民正在家裡舉辦婚禮,門前花花綠綠的,突然來了幾架日本飛機,還沒有等大家反應過來,敵人就扔下了幾顆炸彈,喜事變成了喪事,所以我們老百姓最恨日本鬼子,尤其是青年人都想上戰場與日本人決一死戰!」今年88歲的向廷淦既是一名退休教師,又是一名見證日本投降全過程的抗戰老兵,他回憶起往事

  在現場,作為當年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的青年學生,來自國立四中老校友,東風中學的退休老師蒲天德向與會人員介紹了當年青年學生參加抗日演出和學生活動情況。據介紹:1939年,由於東北淪陷,淪陷區流亡師生在山西安康組建改編為國立第四中學遷址入閬,90%以上的師生來自東北、內蒙、河北等省市,師生們克服了無家可歸的生活艱辛等困難、日機空襲時躲避在蟠龍山柯家溝掛上小黑板上課、蹲在石洞裡小組討論,在奮發讀書的同時、努力開展課餘的抗日救亡宣傳工作,師生們成立了1940、衝鋒號話劇團和隆格隆國樂隊、北辰民歌隊,沒有幕布就連接床單、被面代替,自己動手用竹子做樂器,用彩色粉筆、紅墨水化妝,他們不僅在校內活動,還走出學校在閬中劇場、閆家絲廠、陳家溝和古城街頭演出《雷雨》、《鳳凰城》、《屈原》、《日出》等話劇和街頭劇,一時間,《到敵人後方去》、《我們都是神槍手》、《我們的家在松花江上》等歌曲在校園和街頭巷尾到處流行。

  據了解:自從去年3月,閬中市檔案局決定以閬中人民抗戰為主題,編輯《閬中與抗戰》一書。一方面採集館藏大量檔案史料和原始檔案圖片,精心整理挖掘,力求真實、嚴謹、準確;一方面走鄉串戶,多方聯繫,成功採訪了18位健在的抗戰老兵、以及日機轟炸閬中的目擊者、國立四中校友。先後易稿20餘次,最終促成《閬中與抗戰》編輯出版。

  「《閬中與抗戰》的出版,不僅極大地豐富了閬中作為革命老區的歷史內涵,更主要是引導我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銘記歷史,不忘國恥,要緬懷先烈,開創未來!」閬中市委副書記胡修雲說道。

  當天,閬中市檔案館還向參會人員陳列了抗戰檔案,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頁頁充滿硝煙和血淚的文字檔案,記錄了日本人的滔天罪惡,閬中市青年學生組織的話劇和抗日演出,閬中市老百姓勒緊褲帶捐款購買飛機抗日,閬中軍民修築工事和掩體躲避日本人的大轟炸,都歷歷在目,發人深省。「今天參觀了這些珍貴的抗戰檔案,我們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我們更加嚮往和平安寧,我們作為老百姓就是讓努力建設我們的國家,只有國家強大了,老百姓才會有好日子!」對抗戰檔案倍感興趣的市民李德惠激動地說道。「這些抗戰檔案,我們加以特殊保護,並向大眾全面開放,提供給市民查閱和複印,尤其是可以對廣大青少年、機關幹部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讓我們牢記刻骨銘心的歷史教訓!」抗戰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寇永國說道。

相關焦點

  • 日本侵華戰爭最高決策絕密文件公開,上萬頁檔案揭露累累罪行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為傳播抗戰歷史、弘揚抗戰精神,根據中央和北京市委工作部署,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編輯出版大型原始資料集《日本侵華戰爭軍事秘檔·最高決策》。
  • 三口「炸彈鍾」記錄日軍空襲閬中罪證
    閬中中學「炸彈鍾」。遠在西南嘉陵江畔的閬中有3口「炸彈鍾」,成為日軍轟炸閬中的鐵證。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獲悉,這是由一枚當年沒有爆炸的航空炸彈彈殼分割而成的3口鐘,分別懸掛於閬中水觀中學、閬中中學和閬中市博物館,成為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走進水觀中學,操場上一棵大梧桐樹上懸掛著一口「炸彈鍾」,經測量該鐘直徑為36釐米、厚0.8釐米、長30.8釐米,與其餘兩口「炸彈鍾」特徵吻合。
  • 「攜手閬中·共創未來」,閬中召開2020城市發展研討會
    2020閬中城市發展研討推介會「今天,我們在風景天下稀的城南美地,舉辦閬中歷史上首次以城市發展為主題的研討推介活動,群賢畢至、群英薈萃,正是當代閬中勝事的生動寫照!在此,我謹代表閬中市四大班子,向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張斌在致辭中談到。
  • 話說閬中:閬中素為華胥、伏羲的盛傳之地
    宋羅泌在《路史》中考證:「太昊伏羲氏, 母華胥, 居於華胥之渚」,「所都國有華胥之淵,蓋華胥居之而名,乃閬中渝水地也」。明曹學佺《蜀中廣記》卷二十四在 「保寧府閬中縣」 下載:「《路史》 雲:太昊伏羲氏母華胥, 居於華胥之渚,孕十有二歲而降神,生於仇夷,長於起城,注云:所都國有華胥之淵,乃閬中渝水地也。」
  • 歷史檢索:閬中官署府衙全記錄!
    中為振揚風紀堂,左有仕優邃室、惜陰軒、補拙軒,右有文卷庫、書吏房,後有補過亭、先事後食堂、左右廂房、取節軒等,前有抄案房、祇候房,南為儀門,大門前有三牌坊:中曰「按察分司」,左曰「激揚」,右曰「貞肅」。川北兵備道(行轅)明代保寧不設兵備道,而以安綿兵備道憲臣(駐綿陽)兼提督利州衛與保寧等處兵備,於閬中設行轅。
  • 閬中頭條 | 0904
    ,卻成了早市,堵上加堵…大閬網論壇@掩埋記憶發帖:閬中一橋口這裡,是進城主要通道,卻成了早市!閬中市民宗局道路:可惜!閬中閬升路百貨鋪這段路快消失了…大閬網論壇@中和平發帖:閬中閬升路百貨鋪路段,不繞道通行的話,就是通往裕華飛鳳皂角捷近之路,也是一條通往升鍾水庫大壩的一條老路,很久之前,這條路十分繁華,如今這樣了!
  • 抗戰國民政府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史記
    為報復日軍暴行,蔣介石和國民黨採取軍事「復仇」,收集證據對外揭露。特別是對外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不僅保存了大量大屠殺第一手資料和證據;還讓世界首次看到了南京大屠殺日軍暴行,並產生了較大影響,為中國抗戰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高度的同情和支援。
  • 閬中燃氣
    閬中燃氣 生活工具 大小: 18.8MB
  • 如何運用四川南充閬中歷史名人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
    對於蒙應瑞的歷史記載最初來自於史載:清道光元年分巡川北兵備道兼鹽運使黎學錦編纂《保寧府志》第八冊,卷四十,選舉制,封蔭第二頁:「蒙善宇以孫應瑞貴贈驍騎將軍、蒙元亨以子應瑞貴贈驍騎將軍」。[1]公元1926年民國丙寅年仲冬月劉文選編纂《閬中縣誌》第五冊,卷二十二人物誌,人物、十一頁載:蒙應瑞字兆麟,由行伍於康熙五十九年從徵西藏以雪夜奮勇殺賊立功薦升湖南鎮筸鎮總兵,雍正五年引見,恩賞克食,乾隆五年,恩賞緞匹銀兩,後以老乞休,年七十餘,無病而終。
  • 閬中古城寶藏錄
    在閬中的幾天,我們和同學們一起進行著不同主題的調研項目,希望能讀行結合,對這裡龐大的信息進行整理,吸收知識。幾天下來,這些問題基本都得到了回應。閬中的各個宗教為何能夠和平相處?閬中的滕王閣為什麼沒有江西南昌的出名?閬中為什麼出了那麼多狀元?閬中的醋泡腳業為何如此發達?為什麼閬中經歷了歷次災難,還能保存如此完好?
  • 閬中民間故事:閬中石犀牛的傳說故事
    閬中犀牛的傳說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川北道黎學錦在修好防洪堤後,又在西門堤外採魚翅石匱閣上,安置了石犀。有人說,犀牛是根據風水學原理設置的。原閬中城西門空曠無物,難以收閉,於是人們在江邊安置靈物,以達到陰陽平衡。
  • 閬中,古城之魂仍在
    閬中老觀鎮,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劉德志正在表演具有巴渝舞遺風的巴象鼓舞。閬中曾為巴國國都,巴漢文化在此交融,源遠流長。閬中學道街貢院廣場,午後陽光明媚,閬中城裡父老鄉親聚集於此,聊天、打長牌。長牌歷史悠久,玩法變化多樣,趣味橫生。
  • 【摯愛閬中古城的人們】——袁勇及其文化隨筆《讀閬中》介紹
    張飛在閬中按兵待令。由此可知,閬中在三國時期等同於一個距蜀漢權力中心最近的小漢中。閬中坐守嘉陵江,溯江而上過白水關,是通漢中的正道;順江而下直達江州,可通東線;到成都也很方便。可見閬中是連接西川和荊州的紐帶,是處於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間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可以說,閬中就是蜀漢政權的第一個生死重鎮。     為什麼派張飛鎮守閬中而不派其他人呢?關羽守荊州,魏延守漢中,馬超督臨沮。
  • 閬中古城為何與眾不同
    ★閬中自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縣起,迄今2300餘年仍保持原名。除隋初曾短期改名為閬內縣以外,從未更改過縣名,也沒有搬過城址,全國罕見。  ★閬中歷史源遠流長,城郊蘭家壩和朱家山遺址曾出土新石器晚期的石器和陶器,證明最遲在新石器晚期,閬中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據《路史》記載,伏羲之母華胥即誕生於閬中渝水之濱。
  • 閬中播報丨0312
    閬中市農業農村局抓早抓實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工作 草地貪夜蛾又叫秋粘蟲,俗稱「么蛾子」,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遷飛性農業重大害蟲,2019年首次侵入我市。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研判斷,2020年草地貪夜蛾北遷時間更早、發生區域更廣、危害程度更重,防控任務更為艱巨。
  • 閬中頭條 | 0907
    給這位善良的大姐點讚,這個社會還是好人多!希望看到此貼的朋友,有時遇到有困難的群體,也能像這位大姐一樣能伸出援助之手,共建和諧閬中!大閬君:大閬君深深被這一段視頻所感染、感動!這應該是今天閬中最美的一段抖音素材,這段視頻應該當之無愧上熱搜!昨天9月6日(禮拜天),我去七裡市政府斜對面農商銀行諮詢給孩子網上如何交學費的問題。
  • 日本侵華戰爭軍事密檔在京公開 首次揭露最高決策內幕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電 大型日本侵華檔案文獻資料集——《日本侵華戰爭軍事密檔·最高決策》新書28日在北京發布。本資料集突出以昭和天皇為首的日本大本營統帥部發動和指揮侵華戰爭全過程的決策內幕,多是尚未公開和新近發掘的機密文件。
  • 這裡是「春節文化之鄉」——閬中
    閬中介紹 地形閬中境內有兩大山系:嘉陵江以東屬巴山山脈,以西屬劍門山脈,兩大山脈分支餘脈,在閬中市分別呈西北至中南,東北至西南走向,形成東西北部高,中部低的堰尾槽狀地勢和多層次梯級地形,處在川北低山區向川中丘陵區的過渡地帶。
  • 一代名將閬中人蒙應瑞~三百年前一戰定乾坤,三代拜大將
    ( 清道光元年分巡川北兵備道兼鹽運使:黎學錦編纂「保寧府志」第八冊,卷四十,選舉制,封蔭第二頁:「蒙善宇以孫應瑞貴贈驍騎將軍」)(清道光元年年分巡川北兵備道兼鹽運使,黎學錦編纂:「保寧府志」第八冊,卷四十,選舉志,封蔭第二頁:「 蒙元亨以子應瑞貴贈驍騎將軍」)「公元1926年民國丙寅年仲冬月劉文選編纂
  • 古城的魅力,閬中國慶秀央視
    張曉東 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 實習生陳恩鳳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1200多年前的杜甫在《閬水歌》裡曾感慨老天爺太厚愛這片熱土。國慶前後,央視多個欄目聚焦閬中,今天(10月2日),《音樂公開課——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CCTV-3綜藝頻道早上6:55首播;CCTV-15音樂頻道晚間22:20重播。《音樂公開課—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9月4-7日在閬中完成錄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