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種十分賺錢的職業:宦官,到底是什麼樣的?

2020-12-14 青樓大茶壺

各位主子好!咱家是在皇上身邊兒伺候的一位公公,大家都認為我們是皇家的奴僕,但你們不知道我們也是當官兒的吧,是專供皇家役使的官員,在清朝我們的總管太監也算是正四品或正五品的官員,雖然沒有什麼職權,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人都聽皇上的,而皇上最信賴的就是一直與他朝夕相處的我們,有時皇上也會和我們討論一些國家大事或賦予我們一些權力,這就是我們雖然沒有實權卻能牽動整個國家的原因。要問我為什麼來做宦官,黃宗羲曾說:"天下之財賦,先內庫而後太倉,天下之刑獄,先東廠而後法司,其它無不皆然。則是宰相六部,為奄宦奉行之員而已。"可見當宦官多麼賺錢。

一、宦官制度的發展歷史

我們宦官的力量在歷朝歷代都不容小覷,宦官制度是從先秦開始的,秦朝時受到宮刑的人大量增加,使用閹人當職的機構也增加了,宦官當政也開始出現,其實皇帝設立宦官制度最初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有人能更好的服侍皇家成員,但後來就演變成了皇帝打壓其他勢力的重要棋子。

按理說我們宦官實際上是皇上的家奴,本來沒有什麼權力,頂多可以在皇上面前"吹吹耳邊風",一切要看皇上的想法,但是因為皇帝對身邊的宦官極其信賴,便讓宦官們有了為所欲為的底氣。從秦代趙高染指相權間接導致秦朝滅亡,漢朝吸取秦朝的教訓,但還是敵不過現實的壓力,為了遏制外戚集團的壯大又重新重用起了宦官,使兩股勢力僵持,暫且實現權力上的和平,這也是歷史上首次出現大規模的宦官當政。

秦漢之後,唐朝之前,都有很好的抑制宦官的權力,沒有出現宦官專權的現象。唐朝時,武則天開始恩寵宦官,但這時的宦官並沒有幹政,從唐玄宗開始,就有了宦官參政的現象,不過宦官掌握的是皇帝的禁衛機構,沒有很大的行政權力,也很少幹涉財政事務,所以唐代宦官的幹政影響不像東漢那樣嚴重。宋代對於宦官幹政防範比較嚴格,所以宋代的宦官權力比較弱,即使有像童貫、梁師成等奸邪的大宦官也未能造成很大的禍患,反而外戚集團的勢力比較棘手。

我們宦官的發展到明代可算是到達了頂峰,儘管明太祖有禁令不準宦官幹政,但他的後代明成祖得到皇位後開始重用宦官,其中就有我的同事鄭和,是成祖的心腹,追隨成祖南徵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還曾七下西洋。明英宗之後,部分宦官結黨營私,他們專橫跋扈,排斥異己,履興大獄,加劇了明朝的政治腐敗,給百姓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清朝時,吸取了明代的教訓,對宦官的控制十分嚴格,因此宦官幹政的情況並沒有出現,直到民國初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建立了共和整體,至此結束了我國延續千年的封建社會的宦官制度。

二、宦官的來源及去向

我們宦官的歷史也十分悠久,《詩經》、《禮記》中就有了宦官的記載,在中國歷史的早期,宦官不都是閹人,可惜咱家沒能趕上那個好時候,從東漢開始才完全使用閹人做宦官的,而且宦官也不都是經過閹割的,極少數人是先天發育不良,比如秦朝的大宦官趙高。

我們宦官的主要來源有四種,第一種是自願自宮來進宮做宦官的,比如咱家,家裡窮,沒辦法,第二種是有罪的人,他們不一定是犯了罪,古代有人犯罪大多都會牽連家人及好友,稱為連坐,如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的高力士就是因為父親犯罪而被牽連受到宮刑的。第三種就是戰俘,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在社會動蕩時期,如秦朝在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經常對戰俘進行宮刑。最後一種就是進貢的,邊地屬國為了討好皇帝而每年進貢一些物品或特產,其中就有閹人。

那些到了年齡的老太監,有的人會在宮中特定的養老區養老,有的人會去為皇帝守皇陵,也有一些人會為皇帝陪葬。可是有的朝代沒有給太監養老的待遇,所以一般的太監會拿著畢生積蓄,找一間寺廟託付餘生,有些在皇宮混的很不錯的太監會置辦家產,收養一些義子義女,甚至娶妻,老了後就會出宮由義子義女養老,很少一部分是在進宮前就已經娶妻生子的,退休後就會回家,由家人贍養。

三、宦官與外戚的鬥爭

我們是為了維護皇室的權力而與其他勢力對抗鬥爭的,要說我們最大的冤家非外戚集團莫屬,他們跟我們宦官可是老冤家了,我們之間的鬥爭是從東漢年間開始的。那時皇上死的早,連續幾個皇帝都是年幼即位的,由於皇帝太過幼小,很多事情無法做出決斷,為了輔佐皇帝,這時就出現了皇太后臨朝聽政的現象,但是皇太后畢竟是女人,也有後宮不得幹政的規矩,不便親自打理政務,於是就由太后家的男子來輔佐政務。

就這樣,實際權力落入了輔政的外戚集團的手中,他們漸漸控制朝政,為所欲為,專橫跋扈。皇帝長大後,對外戚集團侵奪了自己的權力十分不滿,便聯合了自己的親信宦官來清除外戚,奪取政權,消滅外戚集團後,皇帝可以親政,不會再受人打擾了,因為皇帝是憑藉宦官的幫助來奪取政權的,所以就縱容宦官幹政弄權。

直到皇帝駕崩,年幼的皇帝即位,外戚專權的事件又再次上演,然後皇帝長大後再憑藉宦官奪取政權,如此循環往復,首尾相連,我們鬥爭了很長時間,直到不再有年幼的皇帝即位才得以停歇。

四、宦官和太監的區別及其地位

大多數人都認為宦官就是太監,太監就是宦官,咱家悄悄告訴你們,這兩個稱呼是不一樣的。隋唐之前,宦官和太監是不同的,兩者之間毫無關係,太監是一個職位名稱,也叫作"大監",並不一定由宦官擔任,隋唐之後,唐高宗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並派宦官充任太監,所以在此之後宦官通稱為"太監"。

到明朝時,明朝的內廷設立了十二監,主官被稱為太監,而主官全部是由宦官擔任的,主官以下的宦官都沒有太監之稱,但是明朝宦官的權勢與日俱增,所以人們就把宦官尊稱為"太監"。清代時,太監就已經成立宦官的專稱了,太監也不再是官名了,只有總管、副總管太監還有普通的大小太監之分,咱家雖然還是個小太監,但是我會勤奮努力爭取升職的。

宦官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產物,東漢、唐、明三個朝代受宦官制度影響最為嚴重,別人都說我們宦官有錢有勢,地位很高,其實這只是極少部分的宦官,絕大多數的宦官地位還是十分低下的,雖然掙的錢確實很多,但我們沒有平常人的尊嚴,主子們稍微不開心就可以懲罰我們,輕則打罵一番受點皮肉之苦了事,重則就會丟了性命,死後甚至沒有一塊可以安眠的墳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做宦官也是十分的辛苦。

五、宦官的痛苦及自稱的來源

咱家的痛苦,廣大男同胞都應該能理解。首先我們受到的宮刑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創傷,其過程也是疼痛難忍的,每一位太監真的十分勇敢。其次,我們心理上也會有很大的傷害,即使大多數人很尊重我們,但也有不少人非常看不起我們,最重要的是我們被閹割後就無法生兒育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當然也有少數的太監在進宮之前已經娶妻生子。還有我們也是一直戰戰兢兢的生活著,雖然伺候皇上表面上風光無限,也很掙錢,可伴君如伴虎,誰知道下一秒皇上會不會突然不高興要砍我的頭呢。

我們為什麼要自稱"咱家",而且發音也那麼不同。首先,我們非常討厭談論我們的性別,因為我們受過宮刑,我們雖然身體上有殘缺,可心不是。我們平常多用帶有男性特徵的自稱"咱"來稱自己,"咱"是一種軍事用語,用來自稱我部兵馬,並且代表著男子漢的氣概,"咱家"也有低調平淡、與世無爭的意思。

為什麼"咱家"的發音是"雜家"呢?其實太監自稱"咱家"是從明朝開始的,自從朱元璋建立明朝以來,宮裡的太監都是來自朱元璋的家鄉,在安徽一帶,他們鄉音難改,說話都帶著那個地方的口音,所以總是把"咱家"說成了"雜家",由於他們和朱元璋是同一個家鄉,認為用鄉音說"咱家"也是一種優越的表現,從此"咱家"的自稱在太監中流傳開來,所有太監紛紛效仿,於是"咱家"成為了太監的專有自稱。

六、宦官的歷史評價

歷史上對我們宦官的評價都很低,常常是專橫跋扈、專權弄權、禍亂朝政,因為我們出生低賤但在與皇室的朝夕相處之中很容易就能取得皇上的信任,在一些權力鬥爭中,皇族勢單力薄的時候往往會藉助太監的力量來克服危機、取得勝利,但皇室往往控制不好幾股勢力的平衡,最終會導致宦官的權勢過大,他們不僅可以左右皇帝,還能決定國家的命運,雖然在太監的勢力中有不少的忠心賢良的人,但更多的是為非作歹的奸邪小人,從趙高指鹿為馬到"閹海第一梟淫"魏忠賢,多少政治危機、國家滅亡的根源都在於太監。

宦官參政亂政,不僅是宦官自身的問題,更多的是皇帝和社會制度的問題,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度使皇帝可以把權力都集中到自己手上,皇帝對宦官的寵信為宦官專權奠定基礎,因為政事繁多,皇上的懈怠為宦官參政提供可乘之機,宦官權勢增大後,朝臣趨炎附勢、政治腐敗為宦官亂政提供了條件。總之,宦官能否專權主要還是取決於皇帝的能力。

我們宦官也是有積極的作用的,我們千年來為皇室做牛做馬,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還有好多時候都是我們在國家內訌亂鬥時期站出來挽救危機局勢的。

整體來說,宦官制度的消極影響大於積極影響,每次皇帝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已經為時尚晚,補救也無濟於事,最終引起人民暴亂,國家滅亡。

咱家不求有權有勢,只求能安分守己,努力賺錢,衣食無憂足矣。

相關焦點

  • 李世民發明一種職業,讓古代女人十分痛苦,而現代女人十分喜歡?
    「古代君王千千萬,要說誰最能幹,我選擇李世民」,李世民又叫唐太宗,是我國唐朝的開國君王,也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能幹的一位君王。李世民在位的時候大興農業,厲行節儉,採納群臣的意見,並很好地保護邊疆。所以當時全國上下一片欣欣向榮,經濟迅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當時有一段時期被稱為「貞觀之治」,以顯示這段時期的繁榮昌盛。
  • 當愛好變成一種職業,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01曾經,也為了心中的那份熱愛放棄很多「你說,當愛好變成一種職業,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自動化專業的他在畢業後,做了一份與自己專業十分對口的工作。那是一家汽車公司,穩定而有前途。但他實在是太熱愛遊戲了,但遊戲卻是家人眼中,不務正業、不能賺錢的一個工作。經過了幾番爭執與對抗,他在去年終於實現了「職業自由」。轉行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業,遊戲直播。我還記得他當時拿到遊戲公司的offer那種異常興奮的心情。
  • 在古代,當鋪隨處可見,時至今日也沒有消失,到底靠什麼賺錢?
    在古代電視劇之中,總會出現這樣一個情節,當窮人出現了困難的時候,就會將家裡值錢的東西,拿到當鋪去當掉,換到一些銀兩,來渡過難關。因為有這樣的需求存在,所以,在古代,當鋪總是隨處可見。在古代,開當鋪的一般都是有錢人,往往大戶人家才能有「資本」,去經營一家當鋪,而當鋪針對的對象則是一些窮人。畢竟,古代的當鋪往往是需要以物換錢的,有錢的人自然沒必要去當鋪,所以說,總是光顧當鋪的往往是窮人。當鋪,是我國比較古老的一個行業了,堪稱現代金融業的鼻祖,是抵押銀行的前身,最早出現於南北朝。
  • 【中國古代史歸納專題】52之宦官篇1:秦漢到隋唐13大宦官
    【上·天文】(數學)https://mp.weixin.qq.com/s/0y8bWBVFw2j8f-BDbzRi7A【中·人事】(歷史,宗教,主流媒體,經濟,中國古代史歸納3.東漢(1)蔡倫,關鍵詞:改進造紙術,發明蔡倫紙;蔡倫並不是權臣,蔡倫最大的貢獻是改進了當時的造紙術,發明了蔡倫紙,並且在漢和帝時期大力推廣,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並隨著絲綢之路傳播了西方。
  • 古代四個「缺陰德」的職業,第三種千刀萬剮都不為過
    更多的人都是人為劊子手一刀砍不下是在折磨犯人,對於這一職業的偏見也因此更加的重。同時,砍頭的事情,得罪的人自然也是不少,即便被斬首的都是一些有罪之人,自己也只是給別人賣命而已,但是依舊會遭到對方的親人以及朋友的怨恨。種種原因最終也是導致了劊子手這一行業在當時被人認為是一種十分的「缺陰德」的行業。
  • 古代端午節到底是什麼樣的? 細數古人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古代端午節到底是什麼樣的? 細數古人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6-24 15:03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代端午節到底是什麼樣的?後來屈   原標題:古代端午節到底是什麼樣的? 細數古人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南方楚地的濮人、越人便有著在這一天進行水中競速驅邪的習慣,在屈原的《九章》裡便有「乘舲船餘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
  • 歐洲宦官發展歷程:強盛的拜佔庭帝國,為何變為「太監的天堂」?
    歐洲歷史上的宦官,他們的身份和地位又和中國的宦官有怎樣的不同呢?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答疑解惑。古羅馬時代的宦官發展史說起西方宦官的起源地,那就要從古代四大文明之一,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說起了。隨著「四帝共治制」的確立以及東西羅馬帝國分裂的趨勢愈加明顯,在深受希臘文明影響的拜佔庭帝國之中,宦官們終於可以登上西方的政治舞臺,在混亂的時代之中大展身手了。拜佔庭帝國宦官勢力的登峰造極拜佔庭帝國時期,宦官更是羅馬皇帝身邊十分重要的左膀右臂。
  • 趙高是不是宦官?他是如何被秦始皇重用的?
    那麼,趙高到底是不是宦官呢?也就是所謂的太監。我們還要從《史記》上來說。從《史記》上來看,趙高是有一個女兒的,他的女兒嫁給的人就是鹹陽城的縣令閻樂,閻樂也是殺害秦二世胡亥的兇手。從這裡來看,趙高不可能是宦官,因為他是有女兒的。
  • 日本古代宮廷為何沒有太監?不怕後宮通姦嗎?
    古代日本向中國學習,中國古代有宦官,而日本就沒有,這是為什麼呢?對很多中國人而言,日本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古代日本向中國學習,所以日本文化有好多和中國相似的地方,但日本文化也有好多獨特的地方。比如,中國古代有宦官,而日本就沒有。這是為什麼呢?
  • 三國殺:為啥宦官旁邊都有一隻鳥?這鳥有什麼象徵意義?
    #三國殺移動版#仔細觀察過三國殺武將皮膚的玩家,應該都會發現一點:三國殺中的幾乎所有宦官的皮膚三國殺移動版中就有不少宦官武將:蜀漢的黃皓,群雄的張讓,東吳的岑昏。而在他們的武將原畫中,都有一隻飛禽存在。這些鳥的種類不同,背後的象徵意義也不盡相同。不論是古代養鳥,還是現代養鳥,都被很多人視為是一種不務正業的表現。
  • 明代宦官掌權的原因及宦官權力過大產生的影響
    影視作品中的這些劇情並非憑空捏造,在明代宦官的權力確實發展到了中國古代歷代王朝以來的頂峰,明代官員專權的現象對明代也產生了諸多的影響,那麼為什麼明代的皇帝不願重用朝廷官員,而放心將權力賜予被歷朝歷代的人視為下等人的宦官呢?
  • 古代在衙門當捕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為什麼會受到百姓的厭煩?
    那在古代社會中,捕快的社會地位如何呢?捕快的生活又是什麼樣的呢?首先說一下古代的捕快的社會地位,捕快屬於是衙役中的人員,是地方各衙門中辦事的勤雜人員,基層數量龐大的衙役對於朝廷的重要性來說不可言喻,但是這幫衙役的地位卻非常低,地方官府基層的吏員好歹也是屬於官方人員,雖然沒有品級,但是衙役的地位比吏員還要低,沒有編制,沒有官方身份,只能算是為衙門服務的。
  • 古代打更是一種神奇職業,古代為何要打更?更夫怎麼掌握時間的?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在影視劇中總能聽到這樣的臺詞,其實說這句話的人名為打更人,那麼在古代真有打更這個職業嗎?其實在古代,打更是一個很普遍的工作,當時沒有手錶,無法掌握準確的時間,白天還可以通過日冕去分辨時辰,但到了夜間時可就難分辨了。
  • 唐文宗一心想革除宦官幹政,何以會信任宦官王守澄舉薦的李訓?
    之後他又前往投奔鄭注,得到了宦官王守澄的推薦,正式進入皇宮中為唐文宗講解古代書籍,先後擔任過國子博學,兵部郎中等官職。公元835年,他被皇帝拜為同平章事,成為了宰相。在這之後他就與唐文宗,鄭注等人一同策劃參與了甘露之變,想要革除宦官幹政帶來的弊端,奈何事情走漏無賴被殺。
  • 唯獨中國的宦官制不學,古代日本為何沒有太監?
    古代日本向中國學習,所以日本文化有好多和中國相似的地方,但日本文化也有好多獨特的地方。比如,中國古代有宦官,而日本就沒有。這是為什麼呢? 日本有一個叫桑原鷺藏(1870~1931)的人,大正十二年(1923年)寫了一篇8000多字的文章發表在大阪的報紙上,題目是《中國的宦官》。
  • 古代太監淨身過程大揭秘
    在1912年侍奉帝王的人——太監,這個職業停止了。其數量驟降至470人。在青春期左右閹割的太監需要十分重視。他們不僅需要進行多種文化的訓練和並且還要保持他們獨特的嗓音。這些孩子與一般的孩子一樣有天生的頑皮和尖細的嗓音,但適應性極好。這就是我們所知的太監。不幸的是,太監的擇選都是有年齡限制的。這些男孩必須是在沒有性別意識時閹割,而且要保證閹割手術後他們的聲音依然要優美清脆。
  • 你的職業在古代怎麼稱呼?
    摸金校尉仔細想想,叫「考古隊的工作人員」可能比較符合挖墳盜墓的職業特徵。舉一反三,我想到了現在一些常見的專業,如果以古時候為鏡,照它們在鏡中出現的身影,會是什麼樣子呢?考據出它們古代的稱謂,一定特別有趣。心動就行動。以下便是整理出來的一些對應職業的今古稱呼。一、旅遊管理
  • 古代歷史上的匈奴人 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民族?
    那麼,匈奴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民族?如果一定要以近現代的民族概念去理解古代的匈奴,得出的任何結論就是刻舟求劍。可以說,大部分人頭腦中的匈奴概念幾乎就等於近現代的蒙古人。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個人的名字、貴族的封號有所不同。連基本的生活方式都會一模一樣。至於民族問題,則可以直接解釋為蒙古人的祖先。
  • 古代晚上為什麼要打更,打更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打更作為古代中國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最早起源於古代的原始巫術,主要起到驅鬼的作用,據說當時只有比較受人尊敬的巫師才有資格來打。只不過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成為一種夜間職業——打更。
  • 明朝宦官大都是反派,但這個宦官有絕對權力,卻被百姓稱為「佛」
    一說起來,就覺得明朝的宦官都是反面角色,其實也不盡如此,有一個宦官就出汙泥而不染,不光朝堂上下對他好評如潮,老百姓也稱他為「佛」。這個倍受好評的宦官叫陳矩。嘉靖二十六年被選入宮做了一個小太監,那年他八歲,正該是讀書的年紀。陳矩的運氣不錯,因為他的師父司禮監秉筆太監高忠是個工作能力很強、品行又十分周正的人,跟著這樣的師父,陳矩自然也壞不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