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正從細微處重塑日本「日常」

2021-01-08 新民晚報

日本站在又一個抗疫的關口,日本首相菅義偉將於7日決定是否宣布東京都和周邊3個縣進入緊急狀態。

生活在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日本人本應處變不驚,但眼下心情越來越複雜:熟悉的「日常」恐怕短期內難以再回。從抗疫到工作,乃至於他們熟悉的社會和國家,都被疫情深刻改變和重塑著。

圖說:日本街頭的上班族。紐約時報

居家辦公漸興起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居家辦公對日本社會來說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但現在這一趨勢正在成為新的「日常」。

「起初這令人困惑,但對像我這樣忙於工作和撫養孩子的人來說,遠程工作是個不錯選擇。」 37歲的大谷真理子是一名品牌營銷人員,也是2歲和4歲兒子的母親。以前她每天通勤要花兩小時以上,現在她很少去辦公室,大部分在家工作,每周在附近社區使用一間共享辦公室。

「雖然在家工作,但可以與家人共度時光,這給了我適當的心理平衡。」大谷相信,遠程工作將成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重要的不是在哪裡工作,而是如何工作。」

大谷是幸運的,但這一年來也有不少日本人發現居家辦公沒那麼容易。這不僅因為數位化進程在日本的滯後,還出於日本社會強大的傳統和習慣。

網絡經濟研究機構「東京商工」去年7月對14300家日本公司調查後發現,儘管政府呼籲控制病毒傳播,但仍有42%公司從未實行過居家辦公。日媒報導指出,即便是去年春天「封城」期間,東京的通勤火車仍然擠滿人,許多公司的做法似乎沒有什麼改變。

「在這個國家,你仍然必須親自露面。」有美媒感慨。日本的工作文化要求不斷面對面互動,「蓋章文化」也讓一些上班族不得不奔波於公司和家之間。調查顯示,沒有遠程辦公的日本企業中,77%企業認為最大的理由是「遠程辦公不方便蓋章、處理書面文件」。但為了抗疫,日本正在醞釀一場基於信息技術的「電子印章風潮」,不少企業開始撤銷書面合同,改籤電子合同。

圖說:京都一家企業,空蕩蕩的辦公場所。GJ

自殺率大幅上升

但也有人更多看到的是「無常」,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和孤單。

43歲的小林惠裡子對「自殺」這個沉重的詞並不陌生,22歲時她曾因難以承擔東京的房租和生活開支而自殺。如今她在一家非政府組織找到了穩定的工作,還出書談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但過去這一年,新冠病毒正在帶回她曾經感受到的壓力。「我的薪水被削減了,我看不到隧道盡頭的曙光。」小林說,「我經常感到一種危機感,有可能重新陷入貧困。」

疫情之下,失業、社會孤立等問題讓一度下降的日本自殺率大幅上升。數據顯示,僅去年1至11月,日本自殺人數就接近2萬人,遠超日本累計新冠死亡總人數。

圖說:自殺身亡的竹內結子(左)和三浦春馬。GJ

調查顯示,日本女性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大。日本自殺預防中心代表董事清水靖之說:「疫情期間女性的焦慮與面臨的問題有極大可能會加劇,經濟與就業困難、撫養孩子與家庭暴力等因素都可能是導致女性自殺率上升的原因。」

更痛苦的可能是無人傾訴。「讓別人知道弱點是可恥的,所以你把所有東西藏起來,然後忍受。」小林談到日本的恥感文化,「我們需要營造一種可以顯示自己的軟弱和痛苦的文化。」

疫情也讓日本社會中的一些裂痕更加明顯,比如非正式僱傭問題。

十多年來,日田節子一直在東京地鐵販賣亭裡工作,但始終只是非正式員工。在知道正式員工的年度獎金是她的四到五倍後,她於2014年提起訴訟。去年疫情期間,她等到了判決——最高法院認為,她的僱主沒有義務向她提供與正式員工一樣的退休金。

非正式員工在疫情之下的裁員中首當其衝,而日本女性勞動力中有超過一半是非正式員工。雖然日本法律規定公司在對待員工時應避免「不合理」的差異,但是語焉不詳。這一紙判決讓日田感慨:「我們都是一次性的(員工)。」

悄悄離開大城市

有人掙扎在「無常」中,也有人重塑「日常」。一些日本人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開始追求更平衡的生活,離開大城市的風潮悄悄興起。

去年春天,當疫情暴發導致大米和方便麵從東京超市貨架上消失時,36歲的岡田薰決定離開。他選擇定居在中部城市長野縣佐久市,依舊做在線零售和出口業務,同時在共用農場種植蔬菜和水稻。他說:「靠近食品生產中心並與農民保持聯繫,給了我安全感。」

41歲的糕點師南條美耀也離開了東京,計劃在長野縣松川鎮開一家咖啡館。 南條是一名單身媽媽,帶著三個孩子,在她工作的糖果店因疫情關閉,在卡車製造廠工作的兒子也失業後,從東京搬到長野縣。南條覺得自己能重新開始是幸運的,「沒有必要堅守東京,那裡有很多很多人自殺」。

數據顯示,去年9月有30644人搬出東京,同比增長12.5%,而遷入東京的人數為27006人,同比下降11.7%。這在東京歷史上是創紀錄的。

疫情也在重塑日本公司對工作方式的觀念。人力資源公司聖保那人才服務集團執行長南部靖之表示,將在2023年前把公司總部和1200名員工遷至淡路島,那裡是他的家鄉。他認為,隨著越來越多公司和員工改變關於工作和生活平衡的觀念,這種搬遷趨勢將繼續下去,「這是疫情給我們帶來的變化」。

新民晚報記者 吳宇楨

相關焦點

  • 劉威廷:從細微處入手 擦亮城市「窗口」
    熱點推薦 為展示柳州公安民警、輔警執法為民、忠誠奉獻的精神風貌,記錄他們在日常工作及抗疫戰鬥中的感人事跡 最美警察候選人09 劉威廷:從細微處入手 擦亮城市「窗口」 人物檔案 姓名:劉威廷 年齡:32歲 職務:柳州市公安局機場派出所警長
  • 於細微處見知著,於生活中知禮儀
    「於細微處見知著」,古人有云:「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出自《韓非子·說林上》。見微知著,指見到事情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比喻小中見大、以小見大。古人非常注重細節方面的問題,能夠從細微處推測事情全局的發展方向,能見微知著,才能防微杜漸。
  • 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從細微處彈好基層黨宣「詠嘆調」
    要做好基層黨建宣傳工作,充分發揮黨建宣傳工作溫暖人心的功能和作用,就需要努力把宣傳工作的重心放在一線、放在基層,就要切實把最普通黨員的奮鬥故事和拼搏歷程展現出來、生動描繪,就要全方位把實踐中的真實情況先進經驗反映出來,從細微處認真彈好基層黨建宣傳工作的「詠嘆調」,不斷提升黨建宣傳工作凝聚人心和指導實踐的工作水平。普通黨員的真實故事最為打動人心。
  • 2021國考申論:於細微處見知著
    縱覽歷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無論是備考過程還是題目設置,都呈現出一年更比一年難的「考生感慨」,這一方面源自於國考限制條件較少,每年報考人數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也與國考很多職位起點比省考高,考題「難」度增加是顯而易見的,唯有用心備考,才能於細微處見知著。一、掌握5大能力,做到高效備考1.閱讀理解能力。
  • 張旭輝:從細微處入手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他強調,當前,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進入關鍵提升期,要對表對標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標準,從細微處入手,抓住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督查組一行實地查看了西關街道科信樓院、五裡亭小區、西京花園小區、西關名苑小區,查看市容市貌、公共設施提升、牆麵粉刷、樓道整治提升、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等情況。
  • 【愛民擁警】群眾利益無小事 細微之處贏民心
    【愛民擁警】群眾利益無小事 細微之處贏民心 2020-12-22 2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於戰「疫」中顯擔當,於細微處展情懷——瓦房鎮悅來村駐村輔警高國輝
    於戰「疫」中顯擔當,於細微處展情懷——瓦房鎮悅來村駐村輔警高國輝 2020-02-20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管理就是管人心,細微之處最見功夫!
    而管人其實就管人心,細微之處最見功夫。尤其是對於一些上傳下達,支撐起你管理架構的中間骨幹,你更要考慮到對方的感受。把他們搞順了,你的意志才能貫徹下去。
  • 潘華:從細微中發現唯美
    從細微的生活現象中發現美麗,從日常的生活鏡像中發掘思想,是潘華這一組生態攝影作品的整體表達。植物的枝枝蔓蔓,昆蟲的舒舒展展,是我們生活場景中隨處可見的事物,往往讓人們見慣不怪。可在潘華的鏡頭裡,這些微小的細節卻潛藏著的是一個攝影家的審美發現和思考,讓我們在欣賞其中審美意趣的同時,更被牽扯出一縷對生態的憂思。
  • 李向陽:後疫情時期全球價值鏈的重塑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一種觀點認為進入後疫情時期,中國將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中國在後疫情時期將面對全面的去中國化。這兩種觀點背後有一個共同需要討論的問題,就是疫情衝擊的性質。新冠疫情作為一種衝擊,它在經濟學意義上是什麼性質?從形式上來看,毫無疑問它是一個外生衝擊。如果我們認定它只是一個外生衝擊,那麼疫情結束以後,世界一切將回到原有的軌道上。
  • 細微處 大溫暖:國際港務區多舉措鞏固「創文」成果~
    細微處 大溫暖:國際港務區多舉措鞏固「創文」成果~ 2019-11-11 2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烏海電業局客服中心:關愛職工從細微處出發
    烏海電業局客服中心:關愛職工從細微處出發 發布時間: 2021-01-07 09:51:28   來源:  作者:張婧         在2021年新年來臨之際,為幫助新入職員工儘快完成角色轉變,積極融入企業文化建設
  • 《砂女》|藐視傳統的背後,是日本民族美感意義和文化情愫的重塑
    安部公房將現實與非現實、日常與反日常融匯在一起,讓這看似簡單的故事情節有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撲朔迷離之感。小說中男主人公被困的砂坑跟他以前生活的都市,實則是一種鏡像關係,安部公房通過全方位對男主人公心理空間的透視,把現代人的孤獨與失落表現得淋漓盡致。
  • 雲計算再思考:重塑自己就是重塑未來
    這一年,全球持續的疫情,帶來的是人們工作方式與生活方式巨變,數位化、線上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爆發態勢,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得到空前提速。  同樣,2020年對於雲計算而言也是標誌性的一年。數位化帶來的雲計算強勁需求,讓各行各業擁抱雲計算的速度明顯加快。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以「三個重塑」縱深推進愛國衛生運動
    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是預防疾病、築牢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防線的重要保障,與當前最重要的疫情防控工作有著目標的一致性。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得到基本控制的情況下,結合此前的防控好舉措、好辦法,不斷推動群眾生活方式、地方發展理念和社會治理模式的重塑,將愛國衛生運動引向縱深,應是立足當下、謀劃長遠的重要工作之一。
  • 《團長》中出現的四種鋼盔:細微之處見真章,每頂都不簡單?|軍情晚報
    而之所以成為經典,原因全在這幾個字中:細微之處見真章。既然提到細,我們就專門講講《團長》中的鋼盔。劇中中國軍隊一共有四種樣式的頭盔,德式鋼盔、英式鋼盔、法式鋼盔和美式鋼盔。儘管有這些瑕疵,但顯然這部劇在這種小細節上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足以對的上「細微之處見真章」的評價。另外,關於《我的團長我的團》這部劇,有必要再多說一點。
  • 「地評線」中安時評:以「三個重塑」縱深推進愛國衛生運動
    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得到基本控制的情況下,結合此前的防控好舉措、好辦法,不斷推動群眾生活方式、地方發展理念和社會治理模式的重塑,將愛國衛生運動引向縱深,應是立足當下、謀劃長遠的重要工作之一。重塑健康生活方式,推動愛國衛生運動深入人心。
  • 日本桌球3大女神的日常實錄,新冠疫情下的人間生活
    東京奧運會日本3大桌球女將,伊藤美誠、石川佳純、平野美宇,最近在忙什麼?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好多事都亂套了,體育界亦是如此。日乒已經在國家體育中心開始合訓了,但三姝的生活,還算是「多姿多彩」呢。追星、燒烤、口罩床單,充滿人間的煙火氣。
  • 實施緊急狀態後,日本疫情仍在加劇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日本政府日前宣布,東京、大阪等7個都府縣進入緊急狀態,時間持續至5月6日。不料,在實施緊急狀態後迎來的首個周末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期待值」相差甚遠,很多民眾對此感到不安且憤怒。
  • 生活本細微,你我皆凡人
    不要等到最終發現生活無處歸依時,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生活不在別處,而是更多在細微處。01尼採認為:人生本來是無意義的,在尋找人生意義的過程是有意義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出現在我們在人生過程中的每件事物,無論磅礴或細微,都有其自身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