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下期國際航運市場評述

2020-12-17 WallTech上海沃行

達飛、地中海與TradeLens完成數據對接

全球貨櫃航運企業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和地中海航運公司(MSC)宣布已經與TradeLens完成數據對接,此舉有助於確保更為完整、及時、連貫地查看與其相關的全球貨櫃貨物運輸物流數據。

TradeLens是由A.P.穆勒-馬士基(MAERSKb.CO)和IBM(NYSE:IBM)聯合開發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運輸解決方案。達飛海運集團和地中海航運公司將作為該平臺的主體船公司,將在擴展生態系統和平臺運營方面發揮作用,其中包括在區塊鏈網絡中擔任驗證人的關鍵角色。

直到現在,航運業仍然過於依賴紙質及手動文件處理,這導致成本增加和業務連續性下降,而達飛和地中海完成與TradeLens的數據對接是一個重要裡程碑。馬士基、地中海、達飛和IBM以及在TradeLens網絡中不斷拓展的碼頭、海關、3PL和多式聯運服務提供商正在迎來一場轉型,這將使所有參與者受益,能夠更輕鬆、快速、可靠地共享文檔、運輸數據及進行數位化協作。

達飛高級副總裁Marc Bourdon表示:「數位化是達飛集團滿足客戶需求、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的戰略基石。這樣全行業範圍內的合作確實前所未有。只有通力合作,並推行共同的標準和目標,我們才能實施目前正觸及全球航運業的數位化轉型。

2020年10月下期國際航運市場評述

海岬型運價衝高后回落

本期,波羅的海綜合運價指數BDI下跌459點,跌幅22.72%,其中海岬型指數BCI下跌1366點,跌幅34.26%,巴拿馬型指數上漲40點,漲幅2.91%。

中國國慶假期結束後,國際市場運價持續走低,尤其是海岬型船。由於近期圖巴朗-青島運價不斷走低至約18000美元/天,大量船隻轉向西澳-青島航線,導致運力過剩運費隨之下探。市場期盼未來幾周來自中國的需求增加進一步推動BCI。

巴拿馬型船勢頭依舊良好,尤其在大西洋。波羅的海和美國東海岸對礦產和穀物的需求增加強勁,航線運量最大,運力在大部分時間裡都吃緊。11月份預計仍然旺盛的穀物運輸需求將有望使市場持續保持活躍。

超靈便型亞洲市場由於中國國慶假期而有所放軟,但印度洋的活動卻有所增加。大西洋地區如歐洲大陸由於詢盤增加,市場利潤也隨之走高。接下來關注的重點仍在遠東市場。

澳煤進口監管力度加強

今年的「金九」可謂是姍姍來遲,市場在9月下旬開始出現運量猛增的情形,主要支撐因素為巴西遠距離的鐵礦石發運活動,運價在10月2日被推高至年內最高位23.378美元/噸,接下來的四季度預計這個勢頭將會持續。

但值得關注的是,淡水河谷公司在潰壩事故和新冠病毒導致生產計劃中斷後,面臨著更嚴格的監管要求,產量要到2022年底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

煤炭方面,近期澳大利亞媒體在毫無根據的情況下,爆出消息稱「已有部分中國電力企業被告知停止、減少向澳大利亞進口動力煤和煉焦煤」,引起市場短時波動。

而針對此事,在10月13日的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回應稱,在對相關產品的進口方面,我國將進一步加強監管。今年以來,我國對澳方進口貨物加強監管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的前三季度,我國自澳進口6007.8億元,已同比下降5.1%。

一方面,出於對環保的考量,我國推進能源結構改革,提倡使用清潔能源,對煤炭的依賴逐年下降;另一方面,今年以來隨著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疊加國際關係緊張,我國對進口貨物監管力度的加強有目共睹。巴拿馬型船接下來運輸重點將著力於美國穀物方面。

中國首個國家級營商環境報告出爐

16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發布《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

▲ 10月16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召開《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發布暨全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高弘傑 攝

這是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領域首部國家報告,梳理了18個優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的240餘份政策文件、70個典型案例和210餘項改革亮點。

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進一步壓減審批材料,市場準入門檻不斷放寬,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條目分別減至40條和37條,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數量由151項減至131項。2019年全國減稅降費2.36萬億元人民幣,取消證明事項超過13000項。

監管方面,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聯通46個部門、所有省區市,歸集各類信用信息超過500億條,基本構建起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制度,「雙隨機、一公開」和「網際網路+監管」逐步成為市場監管的基本方式。

2019年,中國聚焦減環節壓時限,便民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企業開辦、用水用電報裝、不動產登記等事項的辦理時間壓縮一半以上。

報告展示了中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最佳實踐,比如開辦企業領域最佳實踐為2個環節、0.5個工作日、0元辦理成本,跨境貿易領域最佳實踐為進口邊境審核耗時7.5小時、進口單證審核耗時0.93小時、進口單證審核費用0美元等。

相關焦點

  • 船員工資2020年9月行情_航運e家
    航運e家-船員工資2020年9月工資行情參 航運e家關於船員工資2020年9月評述據上海航運交易所8月25日數據顯示一方面,受國外疫情影響,整個船員市場供需出現結構性失衡,不少遠洋船員選擇近洋(中日韓、東南亞線)甚至轉內貿,導致遠洋船員緊缺,而內貿船員井噴,內貿崗位一票難求,部分黑中介打著為船員安排好船的名義亂收黑錢這裡提醒各位船員,內貿崗位緊缺,可以適當付費,對於收費高的中介務必留心,以免財務受損。
  • 今年航運股為什麼漲?2020年航運市場調查報告
    2020年下半年以來,航運行業迎來一輪久違的復甦。與2007年那波航運超級周期不同,此輪周期的主角從幹散貨變為了貨櫃。12月3日,商務部發言人表示,運力供需不匹配是運價上漲的直接原因,貨櫃周轉不暢等因素間接推高了航運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  從數據來看,我國港口貨櫃吞吐量也創下了年內新高。10月,我國主要港口貨櫃吞吐量已經達到2463萬TEU,同比增長10.90%,自7月以來單月吞吐量持續創歷史新高。另一個供需不平衡的表現是貨櫃新箱單價,價格已經從8月的2100美元上漲至目前的2600美元。
  • 2020年10月船員工資行情參考表出爐,遠洋船員依舊緊缺
    航運e家關於2020年10月船員工資評述本月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低開高走,由1488點起步,截止9月28日錄得1667點,漲幅+12.0%。管中窺豹,航運市場尤其是集運市場上漲明顯,多家集運公司運費上漲,中美航線貨櫃運價不斷突破歷史新高。
  • 克拉克森研究:2019年上半年航運市場總結
    本周克拉克森研究發布了最新2019年上半年航運市場總結報告,報告仔細回顧了今年上半年航運市場各個板塊的表現。2019年上半年,克拉克森海運指數平均值較去年增長8%,略高於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平均水平。一些板塊獲得了不錯的表現,但仍有一些板塊表現有待改善。
  • 疫情下,航運市場的最糟糕時刻或已經過去
    近日,航運諮詢機構克拉克森研究發布報告稱,主要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航運市場面臨35年來最嚴重的需求下滑,2020年海運貿易量似乎將比預期減少約10億噸。另在克拉克森研究發布的另一份關於Covid-19影響的最新報告中說,5月份全球海運貿易下降了10%以上,但目前也有初步跡象表明海運活動也正開始從底部回升。克拉克森指數ClarkSea index今年上半年創下了10年來的最高紀錄,日均運營收益為16373美元,同比增長39%,較10年平均水平高出33%。
  • 航運分析機構Drewry:2020年貨櫃市場疲軟,預計僅增長3.3%
    搜航網獲悉,航運分析機構德魯裡(Drewry)預測,到2020年世界貨櫃港口吞吐量將增長3.3%,去年的增幅預計為2.3%。本年度預測較2019年9月底的預測下調了0.7個百分點。▲Drewry:2020年貨櫃市場疲軟「雖然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已經籤訂,這有可能提振全球經濟,貨櫃航運市場仍是疲軟。」
  •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引領長三角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
    中國經濟信息社11月28日在江蘇省南通市發布了《長江經濟帶江海聯運發展指數報告(2020)》主要成果。研究報告顯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正在引領長三角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在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揮著龍頭輻射作用,正在加快同長三角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帶動長三角港口群整體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提升。
  • 2019年中國航運十大新聞
    在2020年辭舊迎新之際,為全面總結回顧2019年我國航運業發展,盤點2019航運業發生在各領域的重大事件,中港網根據讀者閱讀點擊量和新聞內容影響力,綜合評選出「2019年中國航運十大新聞」。現按新聞發生時間順序發布如下,以饗讀者。
  •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成效如何?四個方面體現實力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成效顯著,交通建設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先行作用充分顯現。7月1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交通運輸部召開的「2020年中國航海日」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水運行業堅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全球前三:將繼續夯實樞紐門戶功能,從「基本建成...
    新華每日心記者賈遠琨、何欣榮長江入海口,全自動貨櫃碼頭晝夜不息;黃浦江兩岸,高端航運服務機構爭相入駐;一朵航運「數據云」,洞觀全球航運市場走勢……7月11日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上海首次躋身國際航運中心排名前三,僅次於新加坡和倫敦。
  •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促進會航運綜合服務專業委員會重組成立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陳瑜) 2020年12月10日,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促進會二屆六次理事會議上宣布:原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促進會船舶綜合服務分會重組成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促進會航運綜合服務專業委員會(簡稱SISPC);由SISPC報送、經上海國際航運運中心發展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多輪次的嚴格評審,諧通船舶海洋工程技術(上海
  • 為了打造國際航運訴訟「優選地」 ,我們開了這場發布會
    今天(12月21日)上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上海法院服務保障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工作情況通報(2018-2020)》(以下簡稱白皮書)。近年來,伴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海法院緊緊圍繞國家戰略,聚焦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司法需求,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全力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和有力司法保障,有效促進了航運法治營商環境的優化完善。
  • 上海高院通報司法保障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情況
    2020年12月21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上海法院服務保障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工作情況通報(2018-2020)》(以下簡稱「白皮書」)。近年來,伴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海法院緊緊圍繞國家戰略,聚焦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司法需求,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全力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和有力司法保障,有效促進了航運法治營商環境的優化完善。
  • 新增航運物流企業110餘家!青島市南區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
    今年前三季度,市南區以航運服務企業為主的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61%,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加快業態升級,提升輻射帶動能力。支持中外運華中公司「箱滿艙」「箱滿路」,格蘭德青島市跨境貿易大數據應用等平臺建設,助力航運企業品牌化發展,青島海程邦達供應鏈成功獲評國家5A級物流企業,成為市南區首家民營國家5A級物流企業,經營規模迅速壯大,1-10月營業收入增速達到44%。市南區聚焦提升業態、升級發展,夯實金融業硬實力。
  • 2019年水路運輸市場發展情況和2020年市場展望
    上半年主要是受海砂貨源支撐,運輸需求特別是大型船舶運力需求旺盛,造成運力階段性供應緊張,運價上漲;下半年主要是受外貿市場行情持續轉好帶動,部分兼營國際航線的船舶運力轉投國際航運市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運力過剩的情況。總的來看,沿海散貨運輸市場船舶運力總體上處於過剩態勢,市場行情明顯趨弱。
  • 全球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報告(2019-2020)發布
    2020年11月18日,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全球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報告(2019-2020)》,在介紹2019年全年和2020年上半年全球經濟貿易、運輸業基礎上,重點梳理了全球物流業、第三方船舶管理、船舶經紀、船舶登記、海事法律、船級社、航運金融等產業發展趨勢。
  • 深圳將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商學院,培養航運人才
    記者 | 唐俊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李引泉、蔡毅提出,建議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商學院。交通部於9月17日公開了關於此建議的答覆函,表示支持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商學院。交通部稱,船員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商學院,高起點培養國際化航運人才,符合發展需要。根據答覆函的內容,該學院的選址位於深圳。交通部提到,深圳毗鄰港澳,且深圳和香港均為排在全球前列的航運樞紐城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核心城市。
  • 海航科技貨船交易披露 航運深入細分市場拓寬戰略版圖
    今年8月,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遠東幹散貨指數(FDI)綜合指數、運價指數和租金指數分別為1060.38點、897.34點和1304.95點,分別較上期末上漲16.9%、10.4%和24.5%。運力方面,國際幹散貨運輸市場運力繼續增加。據統計,截至8月底,全球幹散貨市場運力總計12218艘,9.03億載重噸,較7月末增加12艘,163萬載重噸。
  • 北外灘:提升能級,助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今年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之年。北外灘匯聚了4700多家各類航運服務企業和40家航運功能性機構。近年來引進企業呈現兩大特點:一是行業龍頭多,二是高端業態多截至本月初,上海港今年連續第四年貨櫃吞吐量突破4000萬標箱。
  • 馬士基整合旗下品牌,薩非航運和丹馬士將退出市場
    競爭、收購、合併……是市場的所必須經歷,也是叢林法則的結果。近年來,在國際航運業整合大潮中,正利航運、南美智利、南美輪船、煙臺國際海運……已經徹底退出了人們的視野,未來也還會有更多的船公司/無船承運人陸續消失!據多方消息來源,全球最大船東馬士基正醞釀第四波全球業務及組織架構重組,旗下一些知名品牌也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