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幾道:用婉約與情愛,治癒不得意人生的官二代

2020-12-11 唐詩宋詞天地

作者:珮安歌

晏殊與晏幾道被史學家合稱為「二晏」,是歷史上著名的父子文學家,他們二人將北宋的婉約詞派發揚光大,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交相輝映,都有著流傳青史的作品與影響力。提起他們的名字,似乎大家都能想到那些婉轉含蓄的詞句,那些清新的語言和真切的情意。

然而晏殊和晏幾道父子二人,生平經歷,卻是大有不同。對於父親晏殊,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首「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名句,以及他官至宰相一生兢兢業業為國盡心的忠臣形象。

的確,晏殊終其一生,都不曾背叛過要忠於君上、利於百姓的初心,他的生活裡充滿著剛正不阿的作風和海晏河清的朝代,他十四歲就被賜同進士出身,三年後出任太常寺奉禮郎,開啟了政治生涯。他為官期間,整頓軍隊,開辦學堂,為國家平定邊疆、培養人才都付出了不可忽視的力量,為官幾十載實現了耀眼的政治成就。

晏幾道生於這樣的家庭,自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但縱觀他的一生,官場上永遠是人微言輕,屈於不受重用的末流之位,遠沒有達到如父親一般的成就。然而,他的名字依舊在後世流傳,他在文學上的造詣並不亞於晏殊,這一切皆是因為他生命中的細膩與情愛,治癒了他官場不得意的窘迫。

昔日富貴公子淪為階下囚

晏幾道是晏殊最小的兒子,出生時晏殊已經四十七歲,官至宰相,事業如日中天,對這個老來子格外寵愛。除此之外,晏幾道是晏殊所有兒子中最有文學天賦的一個,他五歲即可吟詩,同晏殊一樣,十四歲高中進士。

由此可見晏幾道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是怎樣的輝煌與燦爛,富家公子,玉樹臨風,眼中看到的儘是未來平安閒逸的人生,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晏幾道長成了天真且自傲的性情。

這些富貴生活在晏殊去世後畫上了終點,十七歲的晏幾道不得不面對家道中落,自己只能屈居於芝麻小官,從此轉過清貧的生活。熙寧七年,晏幾道因朋友反對王安石變法而受牽連,被捕下獄,昔日的翩翩少年,變成了如今的有罪之人。

雖然最後得以釋放,但三十六歲的晏幾道再不復意氣風發的形象,幾經輾轉也未找到合適的重返官場之路,直至暮年都在擔任最基層的地方官員。他感受過世態炎涼後只覺心灰意冷,於是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詩詞中,描寫著經歷過的用情至深的故事,抒發著對這個世界溫柔情愛的珍惜。

於是,北宋年間少了一位宏圖之志的朝廷命官,文學史上多了一名風花雪月的風雅妙人。

那些用情至深的小令詞

晏幾道尤擅寫小令,主要的詞牌包括「鷓鴣天」、「蝶戀花」、「臨江仙」等。有後人統計過,晏幾道一生寫過十九篇鷓鴣天,大多是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恨離愁,往往是一片痴心換來身不由己的分別情景。在這些作品中,「夢」字出現格外頻繁,仿佛就在體現著晏幾道寫這些詩詞時的真實感受,他也許在夢中見過那些歡笑的樣子,也許在夢中偷偷思念不再回來的人們。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

小令尊前風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雲天共楚宮遙。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晏幾道《鷓鴣天*小令尊前風玉簫》

彩袖翩翩,觥籌交錯,一人勸酒,一人醉酒。那晚的舞姿和歌聲成了夢中不斷出現的回憶片段,然而夢境越是美麗,醒來後的思念越是強烈,甚至無法分清是真的重逢,還是沉浸夢中無法醒來。

宴席上的四目相對,便是一見鍾情的開端,優美的歌聲在醉後的耳邊久久不去,可是一別後的春夜,卻成了最寂靜無聊的樣子,無法相見後的苦楚,仿佛只能在夢境中得以緩解,夢境的自由與廣闊,是思念之人最肆意表達的寄託。

晏殊寫的情愛詞,特別之處在於他情感細膩,細節豐富,看出來他的情深意切。好似只有真正用情之人,才能寫得出這些用情的詩詞,才能讓讀者細細品味這其中的傾慕與相思。在他的作品下,也許只是一次回眸,一句歌詞,一句未說完的話,便都能成為男女二人日後回憶的片段。

正如現今歌詞中唱的那樣:喧譁的都已沙啞,沒結果的花,未完成的牽掛。

與大多數才子或官家少爺不同,晏幾道的相思、懷念詩大多和歌女、舞女,甚至是青樓女子有關。他雖出身高貴,性情孤傲,卻從不拜高踩低,更不會將人和感情劃分為三六九等。無論是何處的女子,晏幾道在意的,從不是出身,而是是二人投緣的結交,和那些揮之不去的回憶。例如,歌女小蘋是其中一個頻繁出現於晏幾道詩詞中的思念女子。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無論是夢境結束後的迷惘,或是一醉方休後的清醒,都充滿著對小蘋的思念。從詞中推測,晏幾道與小蘋相識已久,然而雖然時間走過很多,但晏幾道依舊無法忘記二人上次相見時的美妙時光和那時小蘋的樣子,仿佛要通過琵琶訴說自己的相思,彈下的每一根弦,好像是晏幾道喃喃自語的心事,也是二人曾經的共同回憶。

當然,那些記憶裡無法抹去的,除了見面時的珍貴時光,還有離別時小蘋依依不捨的身影。

新月又如眉,長笛誰教月下吹。樓倚暮雲初見雁,南飛。漫道行人雁後歸。意欲夢佳期,夢裡關山路不知。卻待短書來破恨,應遲。還是涼生玉枕時。——晏幾道《南鄉子*新月又如眉》

月下長笛,望斷高樓,悠揚傷感的樂曲下伴隨著南飛的大雁,誰人能知道待到大雁返回時,思念的人會不會也能回來,多麼希望夢中可以見到思念的人,可是山水迢迢,夢中的跋山涉水又何嘗不夠辛苦。

寥寥的書信是強烈思念的唯一寄託,然而似乎天意弄人,遠方的人總是杳無音信,所有的思念和眼淚,都伴著冰涼寒意的玉枕,一遍遍提醒著現實的苦楚。

雖富貴不再,然傲骨猶存

晏幾道一生都在做著不受重用的底層官員,他空有壯志和才情,一步步被官場社會邊緣化。其實,他並不是完全沒有過翻身的機會,時任宰相、歷史上有名的貪官蔡京曾邀請晏幾道於重陽、冬至為其作詞。不難想像,以晏幾道的才華,完全可以作出奉承蔡京的內容,並憑此再次受到重用。

然而,晏幾道雖然家道中落,但到底是在正人君子的家風下長大,受到父親忠孝仁義的精神傳承,無論身處何種艱難,「貧賤不能移」的品性自然是要伴隨一生。於是,他作出了兩首「鷓鴣天」回應蔡京:

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風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初見雁,已聞砧。綺羅叢裡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灩灩金。——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曉日迎長歲歲同,太平簫鼓間歌鐘。雲高未有前村雪,梅小初開昨夜風。羅幕翠,錦筵紅,釵頭羅勝寫宜冬。從今屈指春期近,莫使金樽對月空。——晏幾道《鷓鴣天*曉日迎長歲歲同》

晏幾道一改大多文人在重陽節的傷感、思鄉情緒,反而描寫了一副歌舞昇平、喜樂融融的景色。至於冬至,他更是沒有描寫寒冬的蕭瑟與掙扎,反而對人們逐漸掌握天氣變化,熟知春天就在不遠未來的道理表示了歌頌和讚揚,這兩首「鷓鴣天」不同於晏幾道大多數寫情愛的詞作,更多是和時令、季節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首詞是受蔡京之邀,但是晏幾道卻只寫了季節和民間生活,如北宋文學家王灼的評價,這兩首詩「無一語及蔡者」,更別提對蔡京的讚揚了。晏幾道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不畏權貴折腰的傲氣。

當然,這兩首詞讓蔡京大怒,晏幾道也失去了此次東山再起的機會。

但那又如何呢,他本來就該是人間最明亮且純淨的星星,不該跌落至泥濘骯髒的地方。

他含著金湯匙出生,一生輾轉過富貴與清貧,用手中的筆墨,將自己的名字寫進了青史,那些指尖跳躍的火花,形成了明亮閃耀的生命之光,那些筆下的多愁善感,都是跨進文學長河中的溫柔與浪漫。

作者:珮安歌,一個熱愛文字和火鍋的正經少女。

相關焦點

  • 官二代晏幾道,為什麼會仕途不順
    晏殊劇照反觀晏幾道就不免顯得有些寒酸,僅僅是做了像潁昌府許田鎮監這種低品級的官職。那為什麼身為官二代的晏幾道仕途會如此不順呢?這就不得不談到他的為人。可是晏幾道「不受世之輕重」的個性又令他們感到很矛盾,畢竟在官場上講究的是「左右逢源」、「圓滑變通」,晏幾道只要稍稍遇到不平之事便憤而吐之,唾人面的行事風格勢必會惹上不少麻煩,所以就不難理解他們不太肯扶持晏幾道的原因。
  • 晏幾道婉約詞一時獨步天下,一首《臨江仙》出了兩個千古名句
    晏幾道詞風婉約,接近「花間」。陳廷焯在《白雨齊詞話》中曾贊曰:「晏小山工於言情,出元獻、文忠之右。」意思是說,晏幾道擅長寫言情,比晏殊和歐陽修都要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莉莉分看來,他的巔峰之作當屬《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 晏殊和晏幾道:歷史上著名的父子詞人,風格卻迥然不同
    晏殊和晏幾道是北宋著名的詞人,對宋詞的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二人為父子,詞風有相似之處,又有著迥然的區別,這與他們的人生經歷有關。01.晏殊的詞風——閒雅有情思。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宋史》記載中的晏殊的詞: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閒雅有情思。作品中表現出曠達的情懷,隱含著啟迪人生的哲理,和婉明麗,清新含蓄,尤其善於即景抒情,語言非常的精煉,渾成天成。
  • 風花雪月的晏幾道: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最美還是婉約風
    他一輩子清高孤傲,以寫柔情蜜意的花間詞為人生至樂,卻在暮年被捲入政治風波,淪為階下囚。他的一生如坐過山車,一時在富貴的峰頂,一時又滑入社會底層,可謂跌宕起伏。他有個大名鼎鼎的父親,官至宰相,他的父親還會寫詩詞,文壇大家。於是他就成了官二代,詞二代。
  •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晏幾道:活在夢中世界的虛幻人生
    想必晏幾道是最有發言權的官二代之一了。他老爸晏殊既是當時的高官(官至宰相),更是大名鼎鼎的文學家。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就是晏殊的作品。晏幾道幾乎繼承了他老爸晏殊文學上的所細胞。據說五歲可作詩,七歲就能寫出錦繡文章,十四歲中進士!這是許多普通人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高度,晏幾道在十四歲就完成了,這是妥妥的人生贏家。
  • 一起讀經典: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晏幾道是個官二代,也是有名的浪蕩公子。關於他的未取功名,一般來說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出生宰相之家,又是家中么兒,實在有啃老的資本。一種是父親晏殊實在太優秀,五歲作詩,十四就中進士,這麼優秀的父親面前,人生實在難以超越。不管怎麼說,晏幾道反正不打算走父親的老路了。他有後臺,又有才,顧惜他的人應該也不少。
  • 晏幾道因別後重逢,寫下了這首《鷓鴣天》,美醉了流年,驚豔世間
    話說晏幾道,作為晏殊的小兒子,繼承了名相晏殊的基因,少年聰穎,但是後卻家道中落,便自恃其才,並不走入宦途,寫詩飲酒,自得其樂。蘇軾正值事業如日中天,連升三級的時候,便想去拜訪他,卻是吃了一鼻子灰,可見其為人。
  • 晏幾道最傷感的一首詞,因思念一位女子而作,堪稱婉約詞中的絕唱
    在宋代婉約詞人中,晏幾道是不得不提的一個詞人,他出生在一個大富大貴的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晏殊,也是蜚聲詞壇的一位詞人,我們熟知的名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就出自晏殊的《浣溪沙》一詞。晏殊,字叔原,號小山,是晏殊的第七個子。
  • 晏幾道:富貴公子似寶玉,一腔抱負化詩文
    那麼晏幾道是誰呢,好像宋代還有一名做過宰相的詞人叫晏殊,他倆什麼關係?你猜對了,晏殊老來得子,晏幾道是晏殊的第七個兒子。在文學地位和成就上,和其父難分伯仲。晏幾道的作品集為《小山詞》,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
  • 晏殊和晏幾道父子的差別:人生本該有多種可能性
    人們說起「二晏」,會說晏殊官至宰相,門生有歐陽修等,而晏幾道只知縱情聲色。對於兩父子這種強烈的對比,人們會說,晏幾道是晏殊的老來子,晏殊過於寵溺了,才會使晏幾道變成這樣。又感嘆:「富不過三代」這樣的話,大概真是老輩人的經驗之談,是真的。我不知道晏殊有沒有非常寵溺晏幾道,歷史的記載也沒有非常具體,甚至我也沒有覺得晏幾道就一定是不成功的。
  • 同為大詞人,父親一生富貴,兒子貧困半生,晏幾道比晏殊差在哪裡
    晏幾道是晏殊最小的兒子,很招父親疼愛。本身晏殊神童出身,晏幾道也繼承了父親的優質基因,從小便才華橫溢,但與晏殊的一生順遂、逐步高升不同,晏幾道出生即巔峰,而後人生一路急轉直下,最後跌至谷底。晏幾道的一生經歷了兩個階段,前半生的養尊處優和後半生的窮困潦倒。
  • 晏幾道的一首鷓鴣天,相思如縹緲雲煙,令人肝腸痛斷
    晏幾道的詞總是在婉約的背後有一個迷離的夢境,詞人以此寄託相思,和佳人約會,更與往事乾杯。人生該有多少苦難說不出口,只能在夢裡訴說悲愁;生活經歷了幾多悲苦,竟讓詞人有淚只能往肚裡流。晏幾道的父親晏殊出生於寒門,卻最後官至宰相;而晏幾道本來出生於豪門,卻家道中落、晚景悽涼。晏殊一生信奉立足現實,「滿目山河空念遠」;而晏幾道卻任性清狂,「猶恐相逢是夢中」。一實一虛,讓父子二人分道揚鑣,也令小晏終身寂寞仕途。下面分享晏幾道的一首鷓鴣天,相思如縹緲雲煙,令人肝腸痛斷。
  • 晏幾道:用生命追憶年少時光
    晏幾道僅僅只做過幾個小官,後期在老爹晏殊去世之後,他逐漸家道中落,生活遠遠不比往日,年少便顯露出來的才情並沒有給他的生活帶來太多助益,家境一天不如一天,生活逐漸悽苦起來。這道真不能全怪他,一是晏殊做官的天賦也許真的沒有給他遺傳太多,這個情商著實不太夠用。
  • 「官二代」買不起棺
    一說起「官二代」,很多人往往腦子裡便蹦出「紈絝子弟」「奢華腐敗」之類的詞彙,甚至還會自行腦補一些畫面,比如搔首弄姿的美女、異域矗立的洋房、名貴的跑車等等。畢竟在中國人的習慣思維裡,「升官發財」不僅是一句吉祥話,還一針見血地揭示了「官」與「財」的密切聯繫。
  •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多情詞人晏幾道的唯美情深!
    晏幾道作為晏殊最小的兒子,從一出生就得到其父最多的寵愛,含著金湯勺出生的他可謂是錦衣玉食的長大,縱橫詩酒、鬥雞走馬是生活常態。「金鞍美少年,去躍青驄馬。牽繫玉樓人,繡被春寒夜。」晏幾道幾乎把一個紈絝子弟該有的樣子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他與其他紈絝不同的是,他有才氣,且是詩詞上的大才,自幼聰慧過人的晏幾道繼承了父親晏殊的優良文學細胞,縱然是風流公子,也擔得起文學才子的稱號。
  • 晏幾道此《臨江仙》,抒發對歌女小蘋的懷念,意境絕美,深情難訴
    晏幾道,晏殊第七子,北宋著名婉約詩人。晏幾道自小文才出眾,精通百家,及受其父親晏殊的喜愛,但是,因為他生性高傲,不願藉助他父親的力量,故而一生仕途不順,後來更是家道中落。晏幾道的詞,工於言情,詞風上既有清麗淡雅的一面,也有富貴婀娜的影子。
  • 北海說詞:晏幾道的《鷓鴣天》其一
    不過,如果認真起來,晏幾道在詞上所取得的成就,應該比這些個前輩們至少稍高半籌,可謂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從「期以自娛」上看,晏幾道似乎如當時文人一樣,首先也是把詞作為娛樂的藝術來對待的,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這樣做的,正因為如此,他的詞作題材也如一般文人那樣比較狹窄。然而,晏幾道對「世之歌詞」是有所不滿的,認為它「不足以析酲解慍」,「酲」者,喝醉了神志不清;「慍」者,悔恨也。
  • 晏幾道經典的一首詞,全詞情深意切,充滿了對過去戀人的思念
    許多詞人更是組團「出道」,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有蘇軾為代表的豪放詞,也有柳永為代表的婉約詞,千百年來,圍繞兩大類別的「粉絲」之戰,從來沒有停止過。有人喜歡「大江東去」,就有人喜歡「楊柳岸曉風殘月」。在眾多婉約派詞人中,有一位尤其突出,他和柳永很像,但是又不相同,他就是晏殊之子晏幾道。
  • 痴情公子遇到薄情女,精讀晏幾道《臨江仙》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幾道的錦繡生活也戛然而止,現實社會的霜刀雪劍讓這個公子哥猝不及防。晏家家境每況日下,漸漸坐吃山空。晏幾道為圖生計,做了太常寺太祝,是個專管祭祀的小官。真是屋漏偏遭連夜雨。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晏幾道又捲入朋友鄭俠反對王安石新政一案,被逮捕下獄。後宋神宗雖然釋放了晏幾道,但經這麼一遭,晏幾道的生活便落魄到顛沛流離的程度。1110年,晏幾道在窮困中去世。
  • 晏幾道——《臨江仙》
    晏幾道潛心六藝,玩思百家,文章翰墨,自立規模。但晏幾道自己認為他作詞不過是「「期以自娛,不獨敘其所懷,兼寫一時杯酒間聞見,所同遊者意中事」而已。故除偶及時事、偶頌昇平之外,餘皆不出歌筵酒席之間、男女離合之事,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諸種人生感慨。風格深婉秀麗,姿韻天然。於慢詞、鋪敘日盛之時,獨能守傳統,高處或過之。與其父晏殊齊名,世稱「二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