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樂,仁者壽:歷經4朝14位皇帝87歲高壽而終的封疆大吏公孫景茂

2020-12-16 萌慧書舍

《論語》說:「智者樂,仁者壽」。公孫景茂算得上最優秀的封疆大吏了,從南北朝到隋朝,他經歷四朝、14帝,僅在隋朝就三任刺史,實為古今罕見!公孫景茂經歷了這麼多次改朝換代,一直受到重用,直到87歲高壽而終。

公孫景茂自幼好學,熟讀經典,廣涉經史。他曾在北魏、北齊、北周三朝任職。北魏時舉孝廉,考中進士,升任太常博士,被時人稱為「書庫」,歷任高唐令、大理正、濟北太守,都有能名。北周滅齊時,周武帝聽說了他的大名,召見並與他對話,很器重他,授予濟北太守。

隋文帝開皇初年,歷經三朝的公孫景茂再度被徵召。楊堅詔公孫景茂入朝,詢問為政之道,公孫景茂對答如流,楊堅非常賞識,任命為息州刺史。

公孫景茂任內法令清靜、大行德化。當時正值平定陳朝的統一戰役,很多出徵的人在路上生病,公孫景茂拿出自己的俸祿,或煮粥或熬藥救濟軍民,僅此一項就存活好幾千人。

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隋文帝到洛陽,公孫景茂已是77歲高齡,隋文帝憐惜他的年齡感嘆了許久。公孫景茂說:「姜子牙80歲遇見周文王,我70多歲遇見了陛下。」隋文帝很高興,下詔表彰他說:「公孫景茂修身潔己,年邁卻德行不減,擔任一州之長,以仁德教化百姓,政績卓越,德高望重……」

第二年,公孫景茂因病被召回朝廷,送行的官員百姓在路上嚎啕大哭。病癒之後,公孫景茂請求告老還鄉,但朝廷不許,於是又改任道州刺史。任上,公孫景茂又把自己的全部俸祿拿出來,買來雞、豬、牛犢等牲畜分給孤兒、病弱,以及無法生活的人們。他喜歡一個人騎著馬巡查,到了百姓門口有時候就進去看看。會持家的就公開表揚他們,有過錯的就私下當即教誨,從不宣揚。因此人人謙和禮讓、互通友好、男耕女織互相扶助,百姓安居樂業,其樂融融。 公孫景茂前後數次任職,都政績斐然,被百姓稱為「良牧」。

再後來,80多歲的公孫景茂再度出任淄州刺史。他所有任職的地方都有德政,百姓愛戴。隋煬帝大業初年,公孫景茂在官任上去世,高壽87歲。當時從各州趕來為他奔喪的人達到數千人,有的沒有趕上殯葬,就望著他墳墓的方向痛哭,在野外祭奠後才遲遲離去。

《中庸》裡也記載:「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公孫景茂能經歷這麼多的朝代更替,經歷這麼多的帝王輪換,還一直屹立不倒,受到重用。這背後正是他一生踐行的仁心德政,無私布施,慈悲善良。

相關焦點

  • 文彥博是四朝元老,90歲高齡依然輔佐皇帝,最終92歲高壽無疾而終
    文彥博在北宋歷史上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他出將入相五十年,卻經歷各種政治風波而不倒,以92歲高齡無疾而終,這是極為罕見的。經歷過的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都對他極為信任,十分親密。文彥博身為四朝元老,輔佐4位皇帝卻從不居功自傲。這也是他廣受好評的原因之一。今兒我們就來了解下文彥博。文彥博,字寬夫,號伊叟 。汾州介休人 。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天聖五年,文彥博進士及第,歷任殿中侍御史、轉運副使、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
  • 智者不惑,仁者康壽!
    有道是:智者不惑仁者康壽千古高壽道浴仁智萬榮光《仁者康壽》奇石藝術品愛人者愛己,所以壽是一種智慧,而仁是一種高深道學。其精髓可歸納為4個字:愛人、愛己。「仁者愛人」,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助人為樂、扶困濟危、修橋補路、做好事不做壞事、講良心不昧良心,是對別人施智的高尚行為。愛人者愛己,所以壽是一種智慧,而仁是一種高深道學。
  • 清朝滅亡後,九大封疆大吏的歸宿!
    所謂封疆大吏,就是清朝的總督。總督官階為正二品,而且多數在六部兼著尚書之類的職,所以往往是一品大員,他們管的地方也很寬,兼管數省,軍務政務都有權利過問。那清朝滅亡後,這些封疆大吏去了哪裡呢?有沒有為大清殉死的呢?清朝一共有九位總督,我們看看這些總督在清朝滅亡後的結局。
  • 孔子為什麼用山水來比擬智者之樂和仁者之樂?
    《論語》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通智。智者,指的是那些有智慧、聰明的人。仁者,指的是那些有寬大胸懷、仁愛之心的人。仁者、智者是精神品質不同的人,他們對於自然美的欣賞也各有偏好。為什麼這麼說呢? 《韓詩外傳》記載了一種解釋。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你究竟是仁者還是智者,且看孔夫子怎麼說?
    子曰:「智者樂(yào)水,仁者樂(yào)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生於2500年前的孔夫子向後世拋出了這個至理名言,在千百年的社會演變過程中,此讖言逐漸成為生活中亙古不滅的真理。仁者愛山山者,靜者,卻富有仁者生命的活力。靜態之美,藏匿於千山萬壑之中,隱形於仙山樓閣之中。
  • 清朝最厲害的封疆大吏,都是「臨時工」,總督、巡撫都要聽命於他
    清朝幅員遼闊,疆土廣袤,為了更好的統治全國,設立了駐防將軍、總督、巡撫、都統等各種封疆大吏。他們有的手握八旗重兵,有的把握數省經濟命脈,互相合作又相互牽制,保證了全國的正常運行。他們都是清朝官場上,外放地方的頂級人物。
  • 清朝滅亡後,九大封疆大吏的結局
    封疆大吏,指古代省一級長官,如總督,負責大區域軍政事務,職權最重;巡撫,掌一省財政、民政、司法,鄉試,地位略次於總督
  • 清朝的包衣奴才,卻能做到封疆大吏,封建集權制下的畸形制度
    原因就是,這些人雖然是奴才,但是卻有機會外放當官,很有可能成為封疆大吏、入閣拜相、位極人臣。這個條件看起來確實是十分誘人了,畢竟在封建社會時期,多少人夢想著可以步入仕途、入閣拜相。雖然,包衣奴才有著種種好處,但是既然被稱為家奴,即使是官做的再大,在本家主子面前還是奴才。
  • 清朝滅亡後,九個封疆大吏分別有怎樣的結局?少有人知
    清朝時期,出現了一個特殊的職位,就是封疆大吏。在清朝時,一共出現了九位封疆大吏。清朝的封疆大吏相當於唐朝的節度使,古代的很多官職只是叫法不同,到了後來他們的權力是沒有什麼差別的。比如說古代的諸侯與唐朝的節度使就是例子。清朝存在了不到三百年的時間,出現了很多封疆大吏,那麼在清朝滅亡時,封疆大吏去了哪裡呢?
  • 【名人養生】仁者壽:孔子的養生精髓
    終不見用。晚年,致力教育,相傳孔子曾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並把魯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孔子一生為人師表,精神豁達,知足不貪,食居慎節,志趣廣泛,並主張少年戒色、壯年戒鬥、老年戒得的養生處世思想。 孔子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還是一位深諳養生之道的長壽老人。孔子活了73歲。
  • 每天一個武清故事 第484期 封疆大吏——李煒
    清代的總督巡撫類如古代分封疆土的要臣,秉承皇帝旨意,駐守一方疆土,所以是為封疆大吏。在《封疆大吏山東巡撫》一書中,李煒排在清代128位山東巡撫中第23位。李煒「惟忠」一生,「鐵面冰心,激濁揚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可貴的是他始終念懷鄉情,至深至重,即使被冤「詿誤罷歸」,亦念而不忘為武清人民「竭盡義舉之所為」。不僅被所履職之地人以「紀石頌焉」,更為當時武清百姓懷念。
  • 被天天喊著「萬歲」的皇帝都想壽與天齊,而那些高壽的有幾個呢?
    長壽自古就是人之所盼,都想活的長久一些,特別是帝王將相,有了榮華富貴,就更想長命百歲、壽與天齊了。據說「萬歲」一詞,來源於漢高祖劉邦臨朝時,「殿上群臣皆呼萬歲」而來。直到宋朝,「萬歲」是皇帝的專有名詞,別人是決不可染指的。
  • 從總督到知府,原來在清朝做地方官真不賴,到底誰是封疆大吏?
    封疆大吏都包括哪些官職?總督和巡撫誰管著誰?提督又歸誰管?道臺是地方官嗎?等等之類吧。咱們從頭開始捋,先說說封疆大吏都是哪些?有人說,這多簡單啊,總督、巡撫唄!說的沒錯,但是不全面,清代的封疆大吏還包括提督、布政使、按察使、學政。
  •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知(zhì)者樂(yuè)水,仁者樂山:知,同「智」;樂,喜愛的意思。孔子以山水的不同特性及動靜的不同狀態來概括「智者」與「仁者」的不同特徵與內心世界,實在很巧妙。水,婉轉流動象徵著通達事理,所以,有智慧的人反應敏捷、思想活躍、通情達理,就像水不停地流動一樣,源遠流長,永不停息。
  • 晚清一位封疆大吏,被英軍抓到印度,因見不到英國女王絕食而死!
    說起晚清的封疆大吏,鄉野村歌想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左宗棠吧,但在他之前也有一位比較著名。他叫葉名琛,相信歷史愛好者都聽說過,但是對於他的故事大家是否都了解過呢?
  • 清朝駐防將軍,比八大總督級別還高的封疆大吏,是怎樣的存在
    一提到清朝的封疆大吏,想到的自然是總督。清朝承接明制,設立八大總督,後來又增設東三省總部,成為九大總督。他們統管一省或數省的民軍經政。可謂權柄滔天,堪比一方諸侯。不過,他們還真不是清朝最牛的封疆大吏,清廷更看重的,是駐防將軍。八大總督,正二品,授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後,才升為從一品。而駐防將軍的正常官階就是從一品,伊犁將軍和綏遠將軍更是逆天,直接就是正一品,與三殿三閣大學士同級。
  • 古代正三品的按察使,實際的權力非常大,為何隸屬於封疆大吏?
    元代的按察使,則是提刑按察司,從字面上可以理解其基本職能為司法審判,之後有又了司法監察、行政監察的職能,可以說是位不高但權很重,之後又改為肅政廉訪使司,使其行政監察職能得到進一步強化,工作重點從司法監察向行政監督方向轉移。
  • 【名人養生】高允高壽:心中無我
    高允歷經北魏五位皇帝,於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無疾而終,享壽98歲。孝文帝追贈高允為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大將軍。諡號文。其代表作品有《塞上翁詩》《代都賦》《北伐頌)《左氏解》《公平釋》等。 翻開南北朝的北魏歷史,高允的故事最吸引人的眼球。他做過北魏五位皇帝的官。
  • 萬曆朝劉昭妃,不爭不搶福慧雙修,最終當上名譽太后,高壽而終
    萬曆皇帝,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鈞,在他的19位主要后妃中有一位劉昭妃,她無子無寵,可以說是默默無聞,在鄭貴妃的高壓下淡然度日,在萬曆朝紛繁複雜、驚奇多變的局勢中泰然處之,度過了數十年的宮廷歲月。最終在崇禎朝享盡天倫之樂,高壽而終,受到了天啟、崇禎兩代帝後的尊敬,書寫了一番別樣的宮廷傳奇。萬曆朝,坐看爭鬥的平和自處萬曆五年,15歲的皇帝朱翊鈞在兩宮皇太后的安排下開始了選秀活動,最終選定了王氏為皇后,劉氏和楊氏為妃,其中劉氏冊封為昭妃,便是本文的女主角了,這一年她21歲。
  • 仁者壽——從《紅樓夢》賈母分析其高壽的原因
    本文試從「仁者壽」的角度,來分析《紅樓夢》中賈母之所以得享高壽的原因。讀者亦可參考《從賈母看養生》一文。(一)仁者壽孔子提出「仁者壽」。什麼是「仁者」呢?孔子解釋說:「仁者,愛人。」意思是說,仁者待人寬厚大度,有高尚的道德修養。推之,「大德必得其壽」,因為德者,本也,所以仁者壽,即德者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