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銅器認識方法

2021-02-08 青銅器鑑賞

銅的熔點較高,加進錫熔點會降低,同時隨著錫的適量增多,青銅硬度也隨之增高,超過純銅的硬度。但錫過量後,青銅反而變脆易斷裂,加入定量的鉛能克服青銅較脆的弱點。

成書於戰國時代的《周禮·考工記》中,對於鑄造各種青銅器物的合金配比已有比較明確的記載。可見,春秋戰國時期的古人已總結出青銅合金的配置規律。

青銅樂器包括鐃、鍾、鎛、鉦、鐸、鈴、鉤鑃、錞於、鼓等。鎛是大型單個打擊樂器,為春秋晚期新出現的一種樂器,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在貴 族宴飲或祭祀時與編鐘、編磬相合使用。趙卿墓一組編鎛共19件,形體高大,形制豪華,鼓部紋飾分夔龍夔鳳紋和散虺紋兩種,鎛上的鈕做成兩隻帶翅膀的老虎,栩栩如生。經中國藝術研究院專家研究和測試,這組鎛可奏出由高到低38個音,形成六個半八度的整齊音列。用這組鎛與同時的13件石頭質地的編磬演奏《康定情歌》等山西民歌,音質完 美、清脆悅耳,由此改變了「鎛只能擊節拍而不能演奏旋律」的定論。鎛體設置音脊,有 效防止了複音鍾、鎛的餘音幹擾問題,從而填補了我國古代樂器史上的一項空白。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青銅飪食器包括鼎、鬲、甗、簋、盨、簠、敦、豆等。「鐘鳴鼎食」體現了古代貴 族飲食場面的奢華。趙卿墓的鼎共有八種27件,其中一套升鼎共7件。青銅鼎是由新石器時代的陶鼎演變而來,它是重要的飪食器,也是青銅器中使用時間長的器皿,一般用於祭祀或宴飲等重要場合烹煮肉食。升鼎又叫正鼎,用以「明尊卑,別上下」,被用作象徵等級制度和權力的標誌。據《周禮》記載,西周時天子用九鼎,稱為太牢;諸侯一般用七鼎,稱為大牢;卿大夫用五鼎,稱為少牢;士用三鼎或一鼎。趙卿為當時晉國的卿大夫,以其身份享用諸侯級別的禮制可視為僭越。同時的鑊鼎,全民附耳牛頭螭紋蹄足鑊鼎,通高93釐米,雙耳間距129釐米,腹深50釐米,口徑102釐米,重約220公斤,是迄今所發現春秋時期大的青銅鼎。此件鑊鼎可能是祭祀時用來煮整頭小牛使用的牛鑊,鑊鼎主人趙簡子與太原素有淵源。太原古稱晉陽,公元前497年,趙簡子命其家臣董安於修築營建了早的晉陽城,可謂是太原城早的開創者。2003年紀念太原建城2500年時,以鑊鼎為原型製作了一件「春秋大鼎」,置放於太原市龍潭公園。夏代銅器花紋簡單;商代花紋華麗繁縟,且多遍體生花;西周大致與商同,但後期趨向素樸;春秋戰國的花紋清新活潑;秦漢重實用。至於款識,主要可從其字體加以辨別。商代字體規整,筆勢遒勁大方;周朝早期沿襲波磔體;春秋時書體有肥體和瘦體;戰國金文字體大金不考究;秦朝統一了文字,通用小篆。

中國青銅時代始於公元前兩千年左右,經夏、商、西周、春秋和戰國早期,大約1600年之久。距今4500年~4000年前,是中國青銅器的萌芽與形成時期。此時期,石器和陶器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的生活勞作工具。人們在採石過程中,遇到較大的石塊,會架起火來將其燒裂,由此逐漸獲得用火冶煉礦石的技術。其間,銅和鉛、錫等共生的礦石混在一起經過火燒之後,熔化又冷 卻,凝結成了青銅餅塊。人們發現青銅可以鑄造成比石器工具更硬、更耐用的兵器和工具,而且可以反覆利用,於是中國早的青銅器得以誕生。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早的青銅器出現於6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所取代。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

2013年10月5日,古玩文化藝術品交易秋拍「大觀——香港之夜」專場中,一件商晚期饕餮紋青銅方彝以345萬元港幣成 交。2014年春拍中也有幾件青銅重器現身拍賣市場;同時,古玩文化藝術品交易和嘉德的香港春拍也有估價不菲的青銅器上拍。直到「皿天全方罍」的出現,青銅器重新回到公眾的視線,這會否引來自2006年以來的又一次青銅器熱潮呢?有關專家表示,青銅器自古以來就是收藏品,只是多年來並未受到市場的足夠重視。西泠印社推出內地青銅器專場試水成功將帶動整個青銅器市場回潮,青銅器必然會成為今後重要的收藏品種。

相關焦點

  • 寶雞出土的青銅器精品亮相國博, 143件青銅器解讀商周秦漢
    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遴選了143件「青銅之鄉」——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其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一件件重器穿越時空隧道,將解鎖歷史秘密的秘匙傳送至今,其中既有家國大事,也有生活場景。
  • 神獸與玄鳥的結合,從青銅器的紋路,看商周時期人們的浪漫
    而為歌詞平添一絲古意的銅綠,在中國有著漫長的發展歷史,它的產生就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而商周時期,並不僅僅只有我們現在意識當中所提到的酒池肉林,周公吐哺的典故,又或者是烽火戲諸侯的傳說。與這些典故和傳說一樣,在歷史上留下重要的足跡的,還有在周朝便發展到繁榮和鼎盛時期的青銅器。所以我們今天就一起透過歷史的煙塵,來窺探一下印刻在青銅器中的紋路有哪一些。
  • 陝西歷史博物館之「商周精品青銅器」(豐鎬遺子原創)
    商周時期,為我國青銅器鑄造的巔峰時刻,大禹治水金山鑄九鼎,代表天下,所以有問鼎中原一說,青銅器也被稱為「王器」。關中地區歷次出土的青銅器皆為精品國寶重器。利簋記載的史實證實了證實了周武王於甲子日滅商準確無誤,為商周斷代提供了不可代替的實物標本。等古代文獻所記相合,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
  • 淺談:商周青銅器上龍紋原型文化意義考源
    考古與 文獻 可以證實,商周青銅器上的龍紋飾是對中原地區上古文化的繼承與 發展 ,體現著鮮明的區域性特徵。生物進化與 歷史 地理的研究成果,又為商周青銅器上龍紋飾的生物原型是中華揚子鱷,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於此基礎上討論龍紋飾的文化意義,實應導源於上古四靈觀念的形成。
  • 劉夢揚:青銅器鳥紋與三足烏神話
    鳥紋是青銅器中較為常見的紋飾之一,從殷代中期一直延用到春秋晚期,中間幾度興衰。對於青銅器上出現鳥紋的原因,學者們有不同的推測。大致認為鳥紋具有貞祥的寓意、通神的使命、主風的神性、圖騰的含義等幾種意蘊[⑦]。各個時期的鳥紋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鳥紋在青銅器中的位置和功能也不盡相同。商周青銅器中出現的最主要的鳥紋有三類:小鳥紋,長卷尾鳥紋和大鳥紋[⑧]。
  • 國博青銅器——頌壺及銘文
    [9]上海博物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編寫組.商周青銅器銘文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275.[10]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上[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56-57.[11]呂章申.中國國家博物館百年收藏集粹[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14:124-125.
  • 古代青銅器名字為啥有點「怪」?帶銘文的青銅器更值錢
    1964年11月,在河南桐柏縣月河公社左莊生產隊附近發現一批周代青銅器,有一圓形盤器身上有銘文「昶伯墉自作寶鑑」,雖自名為「鑑」,但實際上是「盤」,故學術界多稱其為「昶伯墉自作寶盤」。這種起名方法執行的是「共名」原則,即根據青銅器的性質與用途,對不同造型、不同用途的器物,冠以相同的名稱。
  • 故宮博物院藏商周漢青銅器全形拓本下載 | 全形拓界的三位大師
    在照相術出現之前,智慧的中國人發明了以墨傳拓青銅器全形的方法,稱為「全形拓」。它是在紙質平面上通過傳拓技術呈現器物的立體形態,是古代金石傳拓技藝中表現力最豐富、技法最複雜的一種傳拓形式。因集有三代及秦漢印7000方,陳介祺名其樓曰「萬印樓」;因藏有11件商周古鐘,取其整數,名其書齋為「十鐘山房」。
  • 「曾國寶藏」亮相廣州,再現先秦精湛青銅器鑄造神工
    湖北隨州博物館館長、隨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黃建勳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指出,曾國雖不見於文獻記載,但其先進的古代文化,在1978年曾侯乙墓發現後已為世人所矚目。這些豐富而精美的青銅器不但體現了兩三千年前漢水流域高度發達的禮樂文明,更是整個中國青銅時代的縮影。它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過去的窗口,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不可思議。曾國的考古仍在繼續,對它的認識亦是如此。
  • 人類的物質文明,中國古代青銅器,如何真偽鑑別
    洛陽除青銅器以外,還作偽金銀器和鎏金銀器,這些贗品多被歐美一些國家收走;西安多仿秦詔版和秦量。秦始皇詔文權二·青銅器辨偽的方法(一) 從鑄造工藝方面辨偽1.範線的辨別:所謂範線,是陶範在拼合時,因微小的錯位所呈現出來的痕跡。
  • 中山國青銅器造型與裝飾工藝
    中山國的青銅器造型多樣,可分為中原式、中山式、北方式、燕式、齊式五種,大多出土於墓葬之中,個別出土於窖藏。其造型豐富多樣,將中山國文化與中原文化相融合,打破了商周以來的青銅器沉悶莊重的風格,有了自己輕揚活潑的製作風格。以中山國獨有的造型和裝飾工藝,豐富了人們對中山國的認識。
  • 「居高食露 精潔可貴」 古代青銅器上的蟬紋之美
    夏商周三代是我國青銅藝術最璀璨時期,目前所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數以萬計。我國古代青銅器有著端莊凝重渾厚古樸的造型 ,製作精美的紋飾誇張而豐富,特別是蟬紋、饕餮紋、夔龍紋、鳳鳥紋等都在中國考古史和美術史上都佔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 藏在青銅器上的動物
    在逛博物館的時候,青銅器體現了古代人高超的智慧與藝術造詣;青銅器技藝完美的將實用和審美相結合,今天,我們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青銅酒器上形態多姿,風格迥異的動物們吧。
  • 盉甗簋罍卣斝:這些青銅器都是什麼?有何用途?
    虎鎣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目前世界上僅存七件鎣器。虎鎣方唇束頸,折肩收腹,圜底三蹄。肩的一側有伏虎管狀流,另一側有龍首鋬(音pàn),蓋上有踞虎形裝飾,蓋內鑄有「自作供鎣」銘文。虎鎣兼具實用和祭祀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盛酒水,相當於今天的水壺。在祭祀時,又能用作禮器。那麼在商周時期常用的青銅器有哪些,它們有什麼功能,相當於現代的什麼用具呢?
  • 視點「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
    8月14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青銅是銅與其他金屬的合金,因器物表面氧化而生成的銅鏽多呈青綠色而得名,又稱吉金。
  • 全國主流媒體持續關注《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
    寶雞新聞網訊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自8月14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以來,得到社會普遍關注和百餘家媒體的相繼報導。同時,光明日報、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文物報等主流媒體持續關注,並對展覽進行深入報導。
  • 有關北方黃酒青銅器的字——鼎、敦、豆
    北方黃酒漫談(18)期中,我們自前一段時間較流行的生僻字說起了和北方黃酒有關的青銅酒器,這些酒器的使用驗證了商周時期青銅器為代表的先進生產力,也說明了先進時尚的青銅器成為貴族的專享時代用品,那麼使用這些青銅的物品自然也成為了權貴的專享品,北方黃酒和其適用青銅器在這個時期就是上流社會的特殊象徵代表;在這些具有代表性的青銅器中除了酒器還有食器和水器
  • 「商周一篇」:佳士得"貓頭鷹"類器圓滿落槌;商周時期祖上對動物與天上神靈之交流,為後世帶來的重要意義與詮釋.
    有說三皇時代為石器時代,始出黃帝的五帝時代為玉器時代,禹以後的夏商周三代為銅器時代,至春秋戰國進入到鐵器時代。青銅器之主體以禮器與兵器為軸,尤其是禮器,它們充份體現當時王室的特權,造工製作非常考究。到商周時期,鳳紋取代了鳥紋,出現在青銅器上,鳳凰在當時為其中一種神鳥的象徵,故此在奴隸主使用的玉器與青銅器上,鳳紋的刻劃,形態威儀。當時的鳳紋幾乎都作花冠狀,豐滿翅膀,修長尾羽加上鼓足有力的爪,展現出一派勇武健碩的神態。當我們一直以來鑑賞青銅器的同時,腦海可曾浮現過一問題;古祖上創造這麼多的動物紋樣,背後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 饕餮紋,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之一
    商周青銅器的獸面紋飾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神的崇拜,因而有著神秘而肅穆的氣氛,但這些具有濃厚神秘色彩的紋飾具體代表著什麼意義,至今眾說紛紜。青銅器是殷商先民「尊神」意識的體現,周代則發展為「敬天法祖」,形成宗教、政權、族權三位一體的表徵。大部分學者認為,商周統治者用青銅器紋飾的「猙獰恐怖」來表達王權的「神秘威嚴」,以表達其對政治權力、地位與財富的佔有,讓人望而生畏。奴隸主在這些可怖猙獰的紋飾中寄託了他們全部的威嚴、意志、榮貴、幻想和希望。張光直先生同樣認為「青銅便是政治和權力」,但他認為這些動物紋樣不是為了威嚇,而是為了與神溝通。
  • 一件神秘青銅器上的圖案,被質疑是三星堆符號,專家很難解答
    一件神秘青銅器上的圖案,被質疑是三星堆符號,專家很難解答!關於三星堆文化其實有留下一些特殊的青銅器,而且這些青銅器都成了大家研究的對象,但奈何專家怎麼努力,卻仍舊還是無法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一件青銅器,它是商周時期的古董文物,但因為它上面的一些特殊圖案,也曾被質疑是三星堆出來的文物。帶著疑問我們直接來看看這些特殊的圖案,看看有沒有大家熟悉的,又或者是在生活之中某一個地方曾經看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