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農業大學根據學生家庭困難程度,為每名湖北籍同學發放了300至1000元不等的慰問金,總額達15萬元。
我們認為,幾百塊錢的慰問金,雖然並不算多,但體現的是學校對湖北同學滿滿的關懷,充滿了人情味,讓人特別暖心,正所謂:「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值得一提的是,高校關愛湖北籍學生,四川農業大學並不是第一個。此前,四川已有多所高校出臺了相關措施,向湖北學生伸出援助之手。
比如,西南石油大學設立「抗疫專項慰問金」,對湖北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和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給予每人1200元的資助,對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每人600元的資助。四川大學向湖北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按照困難認定等級,發放2000元、1000元、600元不等的疫情防控專項補助。天府新區航空旅遊學院出臺措施,湖北全省參與一線抗疫的所有醫務人員子女就讀該院,免除3年學費。
與此同時,更高層面的關愛實招也在陸續出臺,為這種人性化關懷提供制度性保障。最新消息稱,四川省教育廳下發《關於做好2020屆湖北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通過院系班級等渠道,全面摸排本校2020屆湖北籍高校畢業生的家庭住址、聯繫方式、身體狀況、就業現狀、求職意願等情況,建立「一對一」工作檯帳。
我們認為,相關部門輸送的,不只是冬天裡的溫暖,更有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決心。此前,出於對疫情的恐慌等原因 ,一些地方出現了「恐鄂排鄂」現象。從「湖北人禁止入內」到「讓湖北同胞感受到溫暖」,這種新變化令人欣慰。這種變化和輿論引導有關,更折射出了國民性格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我們常說:「人心是最偉大的力量」。從當年的「今天我們都是四川人」,到如今的「今天我們都是湖北人」,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口號,這背後彰顯的,是一種命運共同體意識。當這種意識不斷轉化為守衛人類共同命運的抗疫行動,我們就一定能夠早日迎來這場「戰疫」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