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車市會回暖嗎?看到專家們的預測,車企估計要哭!

2021-01-10 91汽車講堂

剛剛過去的2019年讓各行各業似乎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特別是汽車市場,年初的時候大家都樂觀地認為,2018年開始的「車市寒冬」將在2019年結束,到今天為止,2019年已經結束,但「車市寒冬」沒有絲毫要結束的跡象,這場「寒冬」到底要持續多久,又成了新的一年大家熱議的話題。

2019年的車市有多冷?從一組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9年1-11月份,我國汽車總銷售為2311萬輛,同比下降9.1%;其中,乘用車銷售1923.1萬輛,同比下降10.5%。因為12月份的汽車銷售數據還沒有出來,目前預計2019年全年汽車銷量比2018年下降8%左右。

從2018年下半年汽車銷量出現下滑,到2019年下滑程度進一步擴大,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中國汽車市場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挑戰。首先是國產汽車品牌迎來了大洗牌,一年的時間裡就陸陸續續倒下了,或將要倒下近10個國產汽車品牌。先是曾經的國產汽車領頭羊力帆汽車迎來了巨大的債務危機,目前岌岌可危;而後曾經靠著福美來創造銷量神話的海馬汽車只能靠賣樓保殼,目前來看前途渺茫。

除了國產車企,合資車企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因為銷量不佳,19年年初鈴木就不得不宣布退出中國汽車市場;到了年尾,又有消息傳出長安汽車或轉讓PSA 50%的股份,雖然DS明確表示不會就此退出中國市場,但DS如此糟糕的銷量不知道究竟還能撐多久。

除了這些極端案例,其他「性命無憂」的車企日子也過的並不好,以國產大哥吉利為例,年初吉利定下了150萬的銷量目標,但2019年剛過一半,吉利就自覺的下調了全年銷量目標到136萬臺。以1~11月吉利總銷量123萬臺來看,即便是全年目標下調到136萬臺,吉利也有很大可能完成不了該目標。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2019年除了日系車的價格比較堅挺外,其他品牌車型都存在著巨大的優惠,特別是美系的別克、雪佛蘭和福特,車型優惠3、4萬並不稀奇,就連銷量一直很好的大眾車型,也經常能見到2、3萬的優惠幅度。雖然車企瘋狂甩賣促銷,但全年銷量還是出現大幅下跌,真可謂是無力回天。

既然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那麼慘,那2020年會不會好一些呢?上月12月12日,由中汽協主辦的「2020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秘書長助理許海東發布了對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預測:2020年中國汽車的全年銷售應該在2531萬輛左右,將會繼續同比下滑2%。

下滑2%這是比較樂觀的預測,在此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就預測,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應該在2250萬輛左右,將繼續下滑10%;未來中國車市的下滑短期內還將持續,直到2021年有可能還會是負增長或者基本持平,到2022年左右才會恢復增長,到2023年至2025年可能會有年均4%左右的增長。

總之,大部分專家學者都不看好2020年中國的汽車市場,大部分人都一致認為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還會繼續下滑,只是大家對下滑幅度的大小預測不一。這樣看來,中國汽車市場的「寒冬」還遠沒有結束,大概率還要持續1~2年時間,車企們到底能不能挺過這幾年,那就只能看各自的本事了。

相關焦點

  • 羊城「瞭望」:百位車企大佬定義2021「關鍵詞」
    回顧2020年,中國車市的發展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前半程受疫情影響,車市按下了暫停鍵,接近冰點的銷量數據成為每一個車企心頭的難題;後半程逐漸回暖,連續兩次汽車界盛宴的舉辦以及金九銀十的帶動下,各家車企銷量報告單上的數據也越來越亮眼。
  • 中國汽車市場2020年1-10月回暖,中國車企反彈效果顯著
    2020年受到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世界汽車市場繼續保持持續低迷情況,但部分地區銷量回升。中國車市逐步走出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已經呈現反轉的態勢,歐美公共衛生事件持續加重,形成2020年世界企業市場的複雜局面。從世界範圍角度來看,以中國車企和豐田(TM.US)和現代起亞為代表的亞洲集團表現相對較強,中國車企反彈效果最為突出。1-10月的中國汽車的世界份額33%。
  • 挑戰和機遇並存 車市回暖可期
    □新華社記者/高 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0日發布數據顯示,6月,我國汽車產銷延續了回暖勢頭,當月產銷量環比和同比保持增長,上半年汽車行業產銷表現好於預期。下半年車市會延續回暖向好的趨勢嗎?同時,重點車企頂住壓力,著力推動復工復產,部分企業實現逆勢增長。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統計師張敏表示,在中央和地方出臺的穩定和促進汽車消費政策帶動下,居民購車和換車需求持續釋放,汽車市場銷售有所回暖。
  • 明年車市有望繼續回暖
    12月8日,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1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208.1萬輛,同比增長8%。1-1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1700萬輛,同比下降8.3%。與此同時,上汽集團、比亞迪、廣汽集團、吉利汽車等多家車企日前陸續披露了11月汽車銷售成績單,多家車企銷量同比大增。
  • 如何解讀四月車市?專家們都凌亂了
    未來車市規模和車企數量還會減少,不確定性、複雜性和模糊性增加 是報復性消費嗎 2月和3月還慘兮兮、冰封的車市,為何到4月變得笑嘻嘻、小陽春?4月銷量同比增長是偶然還是必然?「這不能說銷售已經正常,如果連續一個季度產銷保持增長態勢,可以判斷車市真正回暖」。4月車市復甦是補充性還是報復性消費?行業專家、企業老總、市場終端對此看法不一。「從四月和當前來看,補償性消費和報復性消費這兩個因素都有,報復性消費相對是主力」。崔東樹接受汽車商業評論提問時說,豪華車三四月持續爆發性增長,4月同比增長16%。
  • 2020中國車市四大關鍵詞_易車網
    2020年的車市幾經波折。上一年的「車市寒冬」餘波還沒有過去,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給汽車市場潑了一盆冷水。好在,隨著疫情的好轉,國內汽車市場在經歷了陰霾後逐漸回暖,目前,2020年全年銷量已大致可見,與2019年相比不會相差太多。山西晚報記者為您列舉了2020年中國車市的幾大關鍵詞,總結2020年的同時,也對2021年的車市做一個展望。A關鍵詞:「V」字形回望今年一季度汽車市場銷量,「疫情」是繞不開的一個詞。也正是因為如此,今年上半年車市情況並不樂觀。
  • 新能源車「狂奔」,12月銷量有望破紀錄 國內車市「翹尾」收官
    從-20%到-2%,今年國內車市有望「軟著陸」。12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國內汽車累計產銷量降幅收窄至3%以內。面對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及利好政策刺激下開啟「追趕」模式的汽車銷量,中汽協對於今年車市銷量預測再次回歸年初判斷,預計產銷量降幅有望收窄至2%以內。這意味著,國內車市將「翹尾」收官。
  • 1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8% 乘聯會:2021年車市增長勢頭較強
    12月8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下稱「乘聯會「)發布了11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數據,1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08.1萬輛,同比8.0%,實現了連續5個月8%左右的近兩年最高增速。對於2021年全國乘用車市場的發展趨勢,乘聯會廠商預測團隊11月初的預測是狹義乘用車批發增長9%、零售增長7%、汽車產量增長4%。
  • 去年車市期末考:新能源車銷量逆勢增一成,晶片是今年不確定因素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這樣總結2020年的車市。1月13日,中汽協發布2020年汽車銷量數據。2020年國內汽車市場全年累計產銷分別完成2522.5萬輛和2531.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和1.9%,降幅較上年分別收窄5.5個百分點和6.3個百分點,銷量繼續蟬聯全球第一。
  • 中國車市:2020力挽狂瀾,2021有危有機
    對於2020年的車市而言亦是如此,無論是全球市場還是國內市場,疫情引發的陣痛與汽車消費市場時刻同在。但是在越困難的環境下,人們反而擁有越強的求生欲。當不少人都覺得2020車市要再次陷入滑鐵盧時,二季度開始展現的反彈苗頭讓人們看到了生的希望。進入本該是淡季的三季度,更是連續多月逆勢反超,下半年各大車企強勢扭轉的態勢讓2020年再次迸發出反超的曙光。
  • 從疫情「風暴眼」到經濟「風向標」2020年中國車市經歷最強壓力測試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認為,即將過去的2020年,是中國汽車市場經歷最不平凡的一年,也充分體現了中國汽車產業的強大恢復能力和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同樣是在2020年,美國新興電動車公司特斯拉點燃了新能源汽車的一把大火。進入2020年之後,其市值累計增加超過5000億美元,以一己之力抗衡大眾、豐田、日產、現代、通用、福特、本田、FCA和標緻9大傳統車企的市值總和。
  • 從疫情「風暴眼」到經濟「風向標」 2020年中國車市經歷最強壓力測試
    全國乘用車市場聯合信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憑藉政府對能源安全的關切、對新能源產業的大力扶持,讓中國不僅擁有完整、高效和規模化的供應鏈,也造就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正在嘗試引領未來產業方向,也讓人們看到了「中國速度」的無限可能。
  • 新能源車市「起飛」,中國車企「泰」忙
    乘著泰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東風,中國車企也在加快在泰國的布局。11月2日,長城汽車泰國羅勇工廠揭牌儀式在泰國羅勇府舉行,這標誌著長城汽車正式獲得泰國羅勇製造工廠的所有權。據悉,泰國羅勇工廠作為長城汽車發力泰國和東協市場的重要生產基地,將被打造成為全球標準的智能工廠。
  • 利好政策頻出 車市回暖還需幾把火
    近期,包括商務部在內的中央各部委先後多次就此表態,廣東、湖南、浙江等省份紛紛響應,出臺政策支持車市。  業內普遍認為,購車補貼、指標增加等措施均是提振汽車市場的良藥。不過,除短期刺激性政策,購置稅減免等長期的支持性政策是否最終出臺,同樣可能影響車市的回暖進程。多省推激勵政策疫情影響下的中國車市正緩慢復甦。
  • 超八成車企面臨產能過剩問題 專家稱需警惕汽車行業周期性特點
    但日前,發改委要求調查新能源汽車投資,核實部分新能源車企在2017年以來在當地投資情況,這給整個車市敲響了警鐘。專家認為,產能擴張應謹慎,需警惕汽車行業周期性特點。乘用車產能整體利用率低於60%據乘聯會報導,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公開資料可獲得的乘用車現有總產能為3990.5萬輛。
  • 一季度16家銷量不過千,眾車企前途堪憂,5成倒閉已是最樂觀估計
    2020年第一季度對於整個中國汽車市場來說,既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又是一個很明顯的分水嶺。這些年來,眾多車企雲集中國,大家共同瓜分中國汽車市場的「好日子」恐怕要過去了,大家可能都知道,這次突發事件讓中國汽車市場遭遇到了雪上加霜的困境,但是這不是我們主觀上同情不同情的問題,事實就擺在那裡。
  • 大眾汽車承認「缺芯」 會否影響中國車市回暖?
    晶片供應短缺,部分車企有停產風險儘管大眾中國強調車輛交付並未受其影響,但也並未否認晶片供應不足的事實。而作為中國汽車市場的頭部企業,南北大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行業風向標的作用,換言之,大眾不會是唯一受到晶片供應影響的車企。
  • 車市「抗疫自救」的關鍵詞是什麼
    「2020年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69.9萬輛,同比2019年1月下降21.5%。這是自2005年我們零售統計以來的最低增速。此外,1月零售環比去年12月下降了20.8%,這個下降幅度也是歷年來最大的。」近日,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月度研討會上,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說。
  • 2020年,除了它,還有哪家車企的強勁增長能令人如此熱淚盈眶?
    2020年,除了它,還有哪家車企的強勁增長能令人如此熱淚盈眶? 【編者按】 2020年最後一個A級車展終於在羊城廣州順利啟幕。
  • 2020年終考將至,車企年初定下的KPI能完成嗎?
    不過,即便車企打響收官之戰,新車促銷雙管齊下,但車市依然不容樂觀。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VIA顯示,2020年11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60.5%,較上月上升了6.4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0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榮枯線之上。2020即將收尾,各家能完成年初立下的銷量flag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