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柳編」藝人:用枝條,編織生活……

2021-02-07 不遠山



2016年12月17日-2017年1月14日,來自伽師縣、吐魯番市高昌區、伊犁地區及兵團團場的30位手工藝人,在石河子大學參加了「文化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維吾爾族枝條編織普及培訓項目」。他們用桑樹枝、紅柳枝、胡楊柳、榆樹枝和印尼藤編織各種生活器具。


各種枝條在他們手上變得既堅韌,又柔軟,一條一條,編織出各種器型,就好比他們用自己堅韌的性格和內心的柔情,日復一日,編織出有型的生活。


讓我們來聽聽這些維吾爾族枝條編織(俗稱柳編)技藝傳承人怎麼說。

8歲時,一位柳編藝人來我家,他編完筐子後被我不小心弄壞了。母親批評我為什麼要弄壞,我一氣之下想自己也去編出一個筐子來。這樣我就喜歡上了柳編。


柳編在我們家族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我的父親是第三代柳編藝人,我是第四代。在農閒時候,我們都會編框,周圍鄰居用的框都是我們家編的。

我以前只會編框,這次我學會了編很多新的東西,見啥編啥。我喜歡恐龍,問老師能不能編,老師說可以,我就編出來了。


爸爸是個編織藝人,我和弟弟從小就會編,我們以前用來裝葡萄、饢、餵羊的筐子都是自己編的。後來我外出上學的那段時間,塑料筐子流行起來了,大家都不用編的器具了,爸爸也不編了。爸爸去世後,我又想起了爸爸傳承的這個行業,開始重新搞起了枝條編織。


這次來學習,我又當學員,又當師傅,學會很多新東西,也教會了別人。


以前我用的材料都是桑樹枝,這次用了紅柳、胡楊柳,一開始很不習慣,現在我已經它們全部徵服了,回去後我會編更多精緻的作品。

我是一名維吾爾族舞蹈非遺傳承人。我非常喜歡各種藝術,枝條編織和舞蹈一樣,都是維吾爾族的傳統藝術,我們要保存好,傳承下去。

我這次帶了兒子家人和親戚一起來參加培訓,我要讓孩子們跟隨我的步伐,讓我們民族傳統手工藝發揚光大。

經過27天的研修研習培訓,這30位維吾爾族枝條編織技藝傳承人結業了。


莊重而溫馨的結業典禮上,傳承人們培訓時的照片被放大貼在牆上,關於他們的視頻被反覆播放,他們的作品被精心展示、供人欣賞。


對從未參加過此類活動的民間藝人來說,這樣的典禮顯得格外隆重。

為了讓這些民間手工藝品走進更多人的生活,也為了讓這些傳承人們看到民間傳統手工藝的未來和希望,主辦方在結業典禮期間舉辦了「學員自帶、自編作品義賣活動」。


參與義賣的作品共175件,部分來自傳承人自帶的在家編織的作品,部分來自近一個月培訓中他們利用休息時間編織的作品。這些作品受到了參觀者的爭相選購。


願更多充滿原生態氣息的維吾爾族枝條編織用品,走進現代人的生活。

更多相關作品參見 >>

讓傳承千年的枝條編織技藝,走進你的生活!

監製:鄭    亮

製片:吳新鋒 李欽曾

統籌:武    燕 朱佔忠

導演:王懷春

攝製:袁亞婷 馬安靜 賽爾江

翻譯:賽爾江  賽提爾古麗


圖文:王懷春

編輯:柯   楠

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文學藝術學院,微石大新媒體


相關焦點

  • 錦繡非遺丨廣宗柳編:一橫一豎編織的文明
    【廣宗柳編】柳編是以柳樹等木本植物枝條為主要原材料的一項傳統編結手工藝。河北廣宗柳編起源於清初,以籃子、簸籮、八鬥、盒子、礦工帽等實用器具居多,也有一些觀賞性工藝品,其形制並無定式,多依藝人製作經驗和實用需要而定,融自然美和工藝美於一體,精緻實用。廣宗柳編技藝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在家族內部和師徒之間世代傳承,一直未形成完整的文字材料。
  • 「禁塑令」落地 東營黃河口東寨柳編生活製品成「熱門新寵」
    柳編垃圾桶  在「禁塑令」嚴推的大背景下,許多市民也自覺加入,從生活細微處入手,尋找可替代塑料製品的環保材質,從丁點小事開始改變生活習慣。  家中必備的垃圾桶和收納箱一直以來是塑料製品的「主陣地」,但是塑料製品曬後或者用久後有易脆、易碎的缺點,無法循環使用,塑料廢品也汙染環境,考慮到這一點,東營市東寨草編工藝品專業合作社將柳編工藝品延伸到了生活用品,以原生態的杞柳為原料,除垃圾桶和收納筐之外,還可編制出水果籃、花籃、洗衣籃、寵物狗、貓窩等多種生活用品,立足實際,思路創新,將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 弘揚民族工藝 編織幸福夢想
    張瑞麗介紹,自2016年成立以來,公司深入挖掘錫伯族柳編文化,開始加工杞柳編織工藝品和木質工藝品,輻射帶動周邊農村婦女學習柳條編織、種植和木質工藝品加工。並與山東柳源公司籤訂出口合同、建立合作關係,把產品銷往歐洲、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 遼寧康平縣岔海撓村第一書記任笑言:發展柳編產業,掙錢給大家,賠錢...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汪險峰報導2019年11月「臥龍蒲草編織」、「二牛柳條編織」被正式納入康平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極大地鼓舞了康平縣二牛所口鎮岔海撓村建檔立卡戶村民的脫貧信心。
  • 吐魯番市農民吾甫爾·艾賽都拉:柳編編出幸福
    我們家是柳編世家,到我這已經是第三代了,現在我收了徒弟,過幾天就開始跟我學手藝了。」吾甫爾說。6月13日,位於吐魯番市葡萄溝景區的非遺集市開業,吾甫爾·艾賽都拉帶著自己製作的柳編製品和枝條來到非遺集市,現場製作和銷售柳編製品,吸引了許多遊客駐足參觀。
  • 少數民族服飾-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服飾形式清晰,紋飾多樣,色彩鮮明,圖案古樸,工藝精湛,其發展演變規律清楚,有些服飾款式與新疆出土衣物頗為相似,體現了一個地區、一個文化的歷史沉澱。又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審美接受範式,從中窺見民族服飾的傳承性與地域性的習俗。
  • 惠水手藝人楊昆:織「竹常樂」 編織幸福生活
    10月27日,記者來到惠水縣漣江街道九龍村手工藝人楊昆家,還沒走進家門,就被映入眼帘的竹編門頭吸引了注意,走進楊昆家,宛如走進了一個小工藝坊,裡面掛滿了各種手工編織作品,一個60米左右的房屋就成楊昆的「藝術領地」。
  • 文化 | 會昌藤器技藝傳承人文平清用藤皮編織美好的生活
    會昌網景生活小程序免費發資訊!用藤皮編織美好的生活——記會昌藤器製作技藝傳承人文平清2018-08-17 08:42 來源:贛南日報  據文平清介紹,會昌藤器製作十分講究,選藤要粗一點、軟一點的,先用水煮一下,然後曬乾,再用水浸泡一天半的時間,再壓扁,之後再繼續晾乾,整個流程下來要一絲不苟。經過這幾道工序下來的藤才結實,不易折斷,製作出來的藤器才經久耐用。學藝幾十年來,文平清秉承工匠精神,不僅技藝精湛,也追求精益求精。
  • 維吾爾族木戳印花布工藝
    新疆維吾爾族的藍印花布,是用雕刻的木版(或木棍)凸印的,花紋多為幾何形紋飾。也有的不印藍花,用黑色染液蘸印,除幾何紋外,還有花卉、蔓草等。木戳印花布分為橫戳多色印花和鏤版單色印花等不同工藝,裝飾紋樣多取材於花草、生活用品與幾何圖形。維吾爾族人民用它製作牆圍、壁掛、窗簾等,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傳統木戳印花布採用植物質和礦物質染料,如槐樹籽、桑樹根、核桃皮等,可以保持上百年不褪色,而現在的染料摻入了多種化學品,不褪色的工藝至今沒有恢復。
  • 【聚焦】五彩鋁線編織藝術精品
    那時,張曉華的母親做著纏電機的工作,母親經常用纏電機剩餘的廢銅絲給她編織一些螞蚱、戒指等做玩具,好奇的張曉華就在母親身旁學著做。一件件精美的玩具讓張曉華的玩伴羨慕不已,也正是從那時起,張曉華對編織物產生了感情。  2016年春節過後,張曉華與家人外出遊玩,看到景區內有售賣金屬絲編制的工藝品,再次勾起了張曉華兒時的美好回憶。雖然價格略高,但張曉華還是狠了狠心買了一件「龍」製品。
  • 維吾爾族服飾介紹
    維吾爾族男性——講究黑白效果,這樣粗獷奔放。 維吾爾族婦女——喜用對比色彩,使紅得更亮,綠得更翠。 維吾爾族是個愛花的民族,人們戴的是繡花帽,著的是繡花衣,穿的是 繡花鞋,扎的是繡花巾,背的是繡花袋,衣著服飾無不與鮮花息息相關。1.男裝維吾爾族的服裝一般都比較寬鬆。
  • 《觀漾》《極·柳》並列金獎 第四屆中國(臨沭)柳編產品創意設計...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元迪 宋曉豪 臨沂報導9月29日,第四屆中國(臨沭)柳編產品創意設計大賽評審活動在中國臨沭柳編博覽中心舉行據悉,柳編產品創意設計大賽自8月啟動以來,共收到來自山東財經大學、四川美院、齊魯工業大學、中國美院等各地高校,及設計師、工藝美術師的近400件創意作品。「之前參賽的作者基本高校和設計師的組合,今年臨沂市縣級工藝美術大師和柳編匠人也積極參與了進來,他們雖然不會畫設計圖,但他們將自己的作品拍成圖片投稿,讓人感到欣喜。」
  • 「世外桃源」裡的維吾爾族村
    翻開族譜,翦象友不無得意地說,「我們這些維吾爾族人已在桃源生活了640多年,繁衍28代13000多人,僅楓樹就有7800多人,成為除新疆外,維吾爾族人最大的聚居地。」 桃花源裡的楓樹鄉,之所以鮮為人知,是因為生活在這裡的維吾爾族人,早已把這裡當故鄉,把當地人為故知。他們只知道自己是桃源人。
  • 淮濱縣:曹塘村 用漁網編織致富生活
    漁網編織工廠車間現場要想實現穩定脫貧沒有產業支撐是不牢固的,曹塘村缺乏產業,是脫貧致富路上最大的障礙。這是淮濱支行領導班子、駐村工作隊、幫扶隊員強烈一致的認識,大家也深感幫扶之重擔。通過多次考察調研,多方爭取意見,在該縣主要領導引薦下,淮濱支行黨支部書記行長繆中東結識了河南濱淮網業總經理馬付有後,決心為曹塘村引進漁網編織工廠。
  • 維吾爾族知識分子的歷史使命
    兩千多年來,生活在新疆的各族人民與內地人民同呼吸、共患難,共同為維護祖國統一,反對外來侵略做出了巨大貢獻。維吾爾族知識分子,一以貫之地倡導「大一統」的歷史觀,堅持將維護祖國統一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有著強烈的國家認同感,這種國家認同感在不同時期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
  • 吉林永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柳編將亮相第六屆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
    在這次展演中,學生們將現場展示柳編和紙編兩項技藝,此舉就是為了將柳編這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讓更多人見識到柳編這項傳統技藝的精美。據了解,此次展演的柳編是以學校栽種的柳條為原材料,進行精美、實用工藝品的製作。永吉縣口前鎮春登中心校美術教師劉志敏向記者介紹稱,柳編的工藝過去家家都會,家家都學,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已經慢慢失傳了。
  • 【特別報導】農家女張曉華成鋁線編織大師
    她看到用鋁線做的「龍」喜歡的不得了 ,就狠狠心花800元買了下來。她說,這條銀色的「龍」與尋常的金屬、玻璃製品不同,是用鋁線圈一圈圈編織成的,龍爪、龍眼、龍鬚立體感十足,栩栩如生。買到這條「龍」後拿回家進行翻來覆去研究。她把這件價工藝品「大卸八塊」,再試著一點點拼裝,學習製作方法。
  • 巧手編織幸福生活‖大同市婦女手工編織技能培訓班圓滿舉辦
    巧手編織幸福生活‖大同市婦女手工編織技能培訓班圓滿舉辦 2020-08-21 2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博興縣草柳編行業工會聯合會換屆、草柳編產業園區工會成立大會...
    忠誠黨的事業竭誠服務職工12月5日,博興縣草柳編行業工會聯合會換屆選舉暨第二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博興縣草柳編產業園區工會成立暨第一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錦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總工會主席、黨政辦主任白建軍,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主任程紀東及草柳編行業工會聯合會77名代表、柳編產業園區工會24名代表參加會議,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滿學鋒,黨組成員、副主席袁豔霞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