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網景生活小程序免費發資訊!
用藤皮編織美好的生活
——記會昌藤器製作技藝傳承人文平清
2018-08-17 08:42 來源:贛南日報
8月9日,會昌縣第八批「拔尖人才」榮譽稱號授予儀式在該縣隆重舉行,會昌藤器製作技藝傳承人文平清榜上有名,並接受表彰。這是該縣首次對手工藝人授予如此重要的獎項。
會昌藤器始於清朝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40多年的生產歷史。今年58歲的文平清是會昌縣珠蘭鄉人,1976年,初中畢業的他開始學習竹編,從那時起就對編織產生了濃厚興趣。吃苦耐勞又心靈手巧的他很快就上手,並編織出美觀大方的竹製品。198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在會昌藤器廠從事藤器製作的曾振輝,並拜他為師。拜師學藝期間,他反覆鑽研,勤學苦練。師傅在編織時,他眼睛都不眨一下,盯著師傅的雙手。為能學好學精這門手藝,文平清下班後還反覆地練習。「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短短三年的時間,文平清深得師傅真傳。
據文平清介紹,會昌藤器製作十分講究,選藤要粗一點、軟一點的,先用水煮一下,然後曬乾,再用水浸泡一天半的時間,再壓扁,之後再繼續晾乾,整個流程下來要一絲不苟。經過這幾道工序下來的藤才結實,不易折斷,製作出來的藤器才經久耐用。學藝幾十年來,文平清秉承工匠精神,不僅技藝精湛,也追求精益求精。編織藤椅的圓形底座,他從來不需要藉助工具來成型;他編織的藤椅、茶几、藤沙發等家具,全憑眼力與手藝,也不需任何模具。「文師傅擅長編織米字型、回字型等多種花紋,尤其擅長編織『雀眼』,編織的藤器美觀大方,紮實耐用。」徒弟郭長有說道。
自學習藤器製作技藝以來,文平清廣泛吸收前人的先進經驗,大膽創新,和師傅曾振輝等人編織的藤器先後獲國家部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優質產品證書,在江西省藤家具評比中被評為第一名。藤沙發套裝曾在人民大會堂、第七屆中國(深圳)文博會、第三屆中國贛州國際臍橙節民俗展、第六屆江西省藝術節非物質文化遺產(贛州專場)展等展覽。2016年12月,文平清被認定為江西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會昌藤器經久耐用,雅觀大方,具有不生蟲、不黴變,涼爽舒適,四季適用等特點,受到群眾歡迎,但是,也面臨著技藝失傳的難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需求的多樣化,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市面上流動的藤器製品越來越少。編織藤器的手工藝人收入低,而本地域的年輕人又不願意學習。「當時會昌藤器的手藝人會釘架的就不會編織,會編織的就不會釘架。如今,不少藤器製作手藝人在市場環境的衝擊下,都逐漸改行,如何傳承好藤器技藝是我們的責任。」文平清說道。為此,2016年,在該縣文化館和縣特殊教育學校協作下,文平清受聘為會昌縣特殊教育學校藤器製作班授課教師。該校藤器製作技藝班有學生15名,每星期授課三次,經過一年多來的學習,目前有2名聾啞學員進入會昌揚非藤木家具有限責任公司,專門負責藤器編織。
文平清坦言,會昌藤器擁有百年歷史,藤器技藝要一代代地傳承下去,需要培育市場,這就需要一定的資金和政策作後盾,會昌藤藝的傳人中還沒有一個人有這樣的資金實力。今後他將充分發揮藤器傳承人這一身份,利用好非遺保護的各項政策,積極爭取非遺保護的各項資金支持,為藤器傳承作出自己的貢獻。(黃祥輝 鍾琦 曾敏)
手藝精湛的會昌藤器藝人
藏在深閨的會昌藤器製作技藝
相關連結:資訊|會昌縣確定王萬春等20位同志為縣第八批拔尖人才
【江西風物】輕盈雅致、美觀實用的藤編技藝——會昌藤器
來源:綜合客家新聞網、騰訊視頻、方志江西、會昌網景論壇
編輯:小興(hcwjwx)
法律顧問:李群英律師 159 7012 3732
點擊「閱讀原文」,進會昌論壇查看更多會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