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哈薩克馬鞭技藝傳承者——買麗扎提汗加爾汗

2020-12-23 阿克塞縣融媒體中心

導讀

哈薩克族馬鞭是一項古老的民間藝術,其製作技藝歷史悠久。隨著哈薩克人生活環境的變化,古老而製作精良的哈薩克馬鞭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成了哈薩克民族歷史的記憶與傳承。哈薩克族老人買麗扎提汗加爾汗幾十年堅持手工製作,傳承著哈薩克傳統技藝。

記者 庫力亞·米多汗

馬鞭作為民族魂,民族符號傳了一代又一代,馬鞭的製作技藝大部分保留了下來,並得到發揚光大。現如今的馬鞭品種、款式越來越多,也印刻上了更多的時代印記,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馬鞭的作用發生了很大變化,古老記憶和現代元素相交融,正賦予馬鞭更多的功能。

馬是牧民的翅膀,馬具是牧民的臉面,馬鞭是哈薩克族牧民形影不離的夥伴,牧民無論走到哪裡都要帶上它。在哈薩克族傳統文化中,馬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藝術的產物,是英雄的武器,代表著鞭策,激勵著前進的方向。現在,隨著牧民生活的轉變,馬鞭逐漸淡出了哈薩克人的生活。買麗扎提汗加爾汗是一名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幾十年來一直堅持手工製作馬鞭,傳承著哈薩克馬鞭這一傳統技藝。

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買麗扎提汗加爾汗

這就是最近所做的「馬鞭子」,這叫「雙帶」,這種「編織」的種類很多,可持續9盤至24盤。

馬鞭用途廣泛,其種類和形狀也各異,在哈薩克族的每個部落幾乎都有做馬鞭的匠人,而每個部落所做的馬鞭也不盡相同。馬鞭的製作工藝十分講究,既要保證結實、耐用,又要美觀、新穎。其原料主要是牛、馬、羊的皮革,除此之外,還要用銅、銀、鐵等金屬來裝飾。

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買麗扎提汗加爾汗

我現在做的是「花鞭」,花鞭種類比較多。我們先把它修整好,再在這種自製的工具上進行裝飾。先修理好頭部後,再進行裝飾,就是一個普通的毛竹鞭子,然後再用五顏六色的木掌編織做成。鞭子有很多種類,這種鞭子叫八塊圓柱子,一般為圓柱形。再將12盤皮帶編織6角皮鞭,18盤編織8角皮鞭。

一根好的馬鞭,既是一件得心應手的工具,同時也是一件精湛的工藝品。工匠們在這些馬鞭上裝飾銀、銅,根據性質又可分為銀頸、黃頸、白頸等。買麗扎提就是這樣一位技藝高超的馬鞭製作者,精美的馬鞭、高超的技藝也廣為哈薩克族人民喜愛。

圖 文:庫力亞

編 輯:阿娜爾

責任編輯:阿娜爾

總 監:肖吉忠

相關焦點

  • 【電視劇】哈薩克汗國《不敗之劍》第7、8集
    阿不賚汗1513年,與東察合臺汗國賽德汗締結反對布哈拉汗國的聯盟,和鄰近地區特別是中亞農業區及城市的商業貿易甚為頻繁,並採取措施促進哈薩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使汗國人口增至100餘萬,兵額達30萬。哈斯木汗時期,為了穩定社會秩序、鞏固自己的統治,結合當時社會情況,哈斯木汗在自古相傳的習慣法基礎上進行整理,於著名的比會議上,制定通過了哈薩克汗國第一部法典,即《哈斯木汗國名鑑》,世稱《哈斯木汗法典》或《明顯法律》。
  • 【蒙古帝國君王譜】哈薩克汗國(上):歷史
    他死後哈薩克汗國分裂,直到哈克納札爾汗時代,勢力復興。1568年哈克納札爾汗時代,在恩巴河濱打敗諾蓋汗國,勢力延至阿斯特拉罕。後汗國衰弱,直到額什木汗時代再起,後再衰退,而且受準噶爾攻擊,直到頭克汗才恢復力量,在1723年,準噶爾大舉入侵哈薩克汗國。1757年,清朝滅準噶爾以後,1767年哈薩克牧民被清廷準許進入今新疆北部遊牧。
  • 中國哈薩克的淵源,蒙古欽察與窩闊臺汗國的屬民,後被清朝徵服
    哈薩克一詞,最開始的意義是「逃離的人們」。最開始的哈薩克人出現在元朝,他們有的是蒙古欽察汗國的屬民,有的是蒙古窩闊臺汗國的屬民。大約在明朝成化年間,他們因為不堪被烏孜別克汗壓迫和剝削,舉家逃到巴勒克什湖周邊,決定共建屬於自己的家園,自己的部落,這也就是後來的哈薩克汗國。
  • 馬鞭被稱成吉思汗之物,女子拿去鑑寶要價500萬,專家:價值3000
    引言縱觀歷史,蒙古帝國的開創者成吉思汗是歷代帝王中頗具軍事、政治才能的佼佼者。這位一代天驕,以一己之力統一蒙古各部,一手創立蒙古鐵騎,是草原上的戰神。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蒙古鐵騎如颶風一般席捲中亞及東歐,周邊許多國家都被他的鐵騎徵服,不敢有絲毫的僭越之心。
  • 【非遺尋蹤】哈薩克族:芨芨草編織的歷史
    哈薩克族芨芨草製作技藝、哈薩克族花氈等,都是國家級非遺項目。非遺尋蹤的新疆之行,我們來到塔城地區託里縣,尋訪這裡的哈薩克族手工藝人。託里縣是個哈薩克族聚居的小縣城,在這裡我們採訪了3位哈薩克族婦女,她們掌握著哈薩克民族傳統的芨芨草編織、花氈製作、刺繡等技藝。在她們的故事裡,有著哈薩克族過往的生活和對未來的探索。
  • 歷史上哈薩克汗國與中國睦鄰關係的回顧(下)
    哈薩克中玉茲內部對是否歸附於中國清王朝尚有不同意見,阿布賚汗堅定地表示:「我係為首之人,自應主張。我等自祖父以來未能受中國皇帝恩典,今情願將哈薩克全部歸順。」在清軍護送下,亨集噶爾等7名哈薩克來使於8月抵清都北京,呈遞歸附表文。內稱:「哈薩克小汗臣阿布賚,謹奏中國大皇帝御前:自臣祖額什木汗、楊吉爾汗以來,從未得通中國聲教。今祗奉大皇帝諭旨,加恩邊末部落。臣暨臣屬,靡不歡忭,感慕皇仁。
  • 哈吉木汗-哈薩克摔跤王
  • 女子帶馬鞭鑑寶要價500萬,稱是成吉思汗用過,專家:你想多了
    那麼,成吉思汗曾經用過的鞭子值多少錢呢?而馬鞭作為驅使馬兒的工具,自然也被人們愛屋及烏, 成為蒙古族人的心愛之物。而成吉思汗作為大蒙古國的可汗,其使用的馬鞭想必是「金雕玉琢」而成, 由此看來成吉思汗曾經用過的鞭子應該價值不菲才對,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 準噶爾汗國的擴張
    準噶爾汗國形成以前,即16世紀以來,衛拉特部的統治階級和西鄰的哈薩克汗國相互間的爭鬥不斷。
  • 【邊疆史地】班布日|論伊斯蘭化蒙古人對「扎撒」、「必力克」的信仰 ——以中西亞伊斯蘭化蒙古汗國為中心
    關鍵詞:成吉思汗信仰;《扎撒》與必力克信仰;伊斯蘭化蒙古人;族群遊牧文明作為和農耕文明共同推動世界歷史發展的文明體系,既有古老的淵源和廣泛的影響,又有其自身傳承和發展的歷史軌跡,其不僅是一種特殊的經濟形式,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有著獨特的物質和精神文化、宗教觀念、社會制度和政治理念,至今仍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 傳承非遺文化 弘揚民族傳統——記自治區級仫佬族剪紙技藝非物質...
    她就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西壯族自治區級仫佬族剪紙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羅華清。  1968年12月,羅華清出生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思平村小稔屯的仫佬族民間藝人世家,她家的剪紙技藝從羅華清的外曾祖母開始傳承至今已經五代。
  • 準噶爾汗國
    噶爾丹自立為準噶爾汗。噶爾丹首先於1675-1676年擊敗盟主鄂齊爾圖汗統一了西蒙古諸部。但打敗鄂齊爾圖汗,並不就是建立了汗國,此後噶爾丹一步步改變聯盟的性質、建立壟斷權力,形成了以他為首的綽羅斯家族政權。噶爾丹還在頒布一些法令的同時,取消了各自為政,互不統屬的傳統的衛拉特聯盟形式,還取消了各部族長的權力和各部的大小臺吉、克什、濟農等稱謂。
  • 蒙古汗國最後的驕傲—準噶爾汗國
    當時遠在西域的準噶爾部落已經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準噶爾汗國。準噶爾汗國的建國時間為公元1640年,比滿清入關早了整整四年的時間!年率兵攻滅了葉爾羌汗國(今中國南疆附近),同時,又用兵於哈薩克,鞏固在那裡的統治後,便集結兵馬和清國互相爭奪原蒙古的漠南、漠北的舊地。
  • 福州糊紙技藝非遺傳承人陳進平:巧手扎出板凳龍
    陳進平是福州市糊紙技藝的非遺傳承人。30多年來,他痴迷糊紙技藝,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創新,復活了一度消失的糊紙技藝。他製作的板凳龍栩栩如生,深受龍高半島群眾喜愛,作品還遠銷日本、新加坡等國家。近日,記者來到福清市沙浦鎮官廳村。見到陳進平時,他正戴著眼鏡,坐在工作檯上,拿出紙張,經剪、貼、拼、扎等動作後,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紙人就出現在記者眼前。
  • 阿克塞哈薩克族非遺傳承:見人見物見生活
    阿克塞哈薩克族非遺傳承:見人見物見生活草原上的阿肯彈唱。1 不遺餘力保護傳承由於阿克塞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民族文化稀缺性,促使他們保持了本民族文化的物質,傳承百年而不受或少受外來因素的幹擾,使得他們的文化特色更為鮮明,並和生產、生活緊密相連。他們逐草而居,紮下氈房、騎馬放羊、操琴對唱等等,無一不是生活的真情流露。
  • 【蒙古帝國君王譜】吐魯番汗國
    1.歷史察合臺汗國於1365年再次分裂,不久後,西部汗國被帖木兒帝國取代。東部汗國在中國史籍以國都為名,先後稱為別失八裡(唐朝的庭州、北庭都護府,今新疆吉木薩爾)、亦力把裡(歪思汗之後,即伊犁,今新疆伊寧市)、吐魯番(也密力火者、速檀阿力之後,即唐朝的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市)。1570年吐魯番汗國最後一任大汗馬速與同是察合臺系的葉爾羌汗國交戰被俘,東察合臺汗國正支汗統結束。
  •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弘揚優秀民族文化 ----甘肅省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電視紀錄片《絲路拾遺》在阿克塞拍攝
    為了加強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民族文化,增進民族團結,1月22日,由甘肅省民委、酒泉市民宗委、甘肅千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電視都市頻道《財富天下》欄目組)組成的甘肅省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電視紀錄片《絲路拾遺》拍攝製作組在阿克塞拍攝。
  • 成吉思汗是大英雄嗎
    無論以古代還是現代標準看,成吉思汗都不能說是中國人。成吉思汗生活的時期,中國本土政權是宋朝和金朝,蒙古則是遙遠北方的草原部落,蠻荒的化外之地。成吉思汗去世時,他並沒有真正成為中國統治者。中國元朝的開國皇帝是忽必烈,他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成吉思汗對中國的歷史進程有重大影響,可是貿然把他歸為中國人,是不正確的。
  •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非遺傳承人群「雕刻技藝研修班」舉行結業式暨...
    11月26日上午,「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非遺培訓班——雕刻技藝研修班結業儀式暨創作成果展在千佛山校區舉辦。山東省文旅廳非遺處副處長蔣士秋、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董佔軍出席結業儀式,通過研修學習,使大家更加深刻地認識和把握了傳統工藝精髓,進一步增強了民族文化自覺性和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了創作和設計中的各種疑難問題,推動了非遺技藝傳承與當代設計生活的有效結合。
  • 「學院派」傳承讓「非遺」活起來——福建商學院探索非遺的傳承與...
    而福建工藝美術大師張南章教授為學員們講授了《德化瓷塑傳承與創新研究》,他指出在德化陶瓷傳承與創新研究,列舉了何朝宗的白瓷對中國的影響乃至對世界的影響。通過邀請非遺傳人、專家大師開講座,培訓班不僅收穫了眾多粉絲,也為更多人了解非遺文化、學習非遺技藝搭建了一個更廣闊的平臺,為未來傳承非遺技藝增加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