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花製作的玉米皮小兔子作品。楊金花供圖
中新網臨汾12月9日電 題:六旬農婦傳承傳統草編技藝 巧手「編織」助脫貧增收
作者 楊靜
將玉米皮染色、編織綑紮、用剪刀將多餘的部分精心修剪掉……一根根「廢草」經過楊金花的一雙巧手精心編織後,煥發新生,變成一件件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的藝術品。
楊金花製作的立體動物系列作品。楊金花供圖
12月9日,在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堯廟鎮下靳村,61歲的楊金花正在手機前錄製玉米皮編織小動物的視頻,向網友們傳授草編製作技巧。
玉米皮草編創新作品。楊金花供圖
說起與玉米皮草編的緣分,楊金花告訴記者,2017年在臨汾市老年大學學習剪紙時,接觸到當地老幹部局的玉米皮草編扶貧項目。將廢棄的玉米皮與藝術造型相結合,變廢為寶,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藝術品,這些綠色環保又具有欣賞價值的作品吸引了她。「我開始嘗試獨自製作草編作品。從最基礎的牡丹花、汽車坐墊、小枕頭做起,邊做邊摸索,開啟創作之路。」
楊金花一年要用掉很多玉米皮,秋收時節,她將地裡發白的玉米皮撿回來,晾乾後整理好,裝到袋子裡備用。「玉米皮草編製作工序看起來簡單,實則繁瑣,製作一件作品要經過小半個月時間,考驗耐心與細心。」楊金花現在已成為當地有名的草編手藝人。
鐵藝花籃與玉米皮草編結合製作的草編花藝作品。楊金花供圖
熟練掌握傳統草編製作技藝後,楊金花摸索起傳統技藝的創新。她將鐵藝花籃、絲網花等與玉米皮草編結合,製作成草編花藝作品;將草編與淺浮雕結合,使作品更立體生動。近年來,楊金花創作出「春夏秋冬」「梅蘭竹菊」「立體動物系列」「淺浮雕」「八駿圖」等四十多件創意草編作品。
如今,楊金花已然走上傳承草編藝術的道路。2018年,其在臨汾市開展的「以展帶訓」草編骨幹提升班中獲特等獎,具備了草編培訓老師的資格。隨後,楊金花在該市老幹部局分享「金豬送福」製作過程,並在周邊村莊與婦女們分享各種玉米皮花藝製作,無償教授村裡的婦女們草編技藝。
玉米皮裝飾花作品。楊金花供圖
臨汾市老幹部局目前共建立12個草編基地,婦女們以玉米皮等為原材料創新設計了坐墊、枕頭、各種擺件等品種繁多的草編工藝品,這些產品使農作物變廢為寶,美觀又實用,婦女們也通過巧手勞作實現增收。2019年至2020年,臨汾市老幹部局草編扶貧項目銷售生活用品類產品1187件,合計132187元;花藝、裝飾等其它類別產品129件,合計75860元,帶動了當地貧困老百姓200多人技藝創收。
「沒想到小小的草編作品能有這麼大的市場。」談及玉米皮草編技藝的發展,楊金花坦言:「承前人技藝,揚百家之長。希望更好地傳播草編藝術,為傳統文化傳播出力,也希望能帶動更多山區百姓脫貧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