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非遺」傳承:進校園 入社區

2021-01-13 上海教育

「非遺」傳承:進校園 入社區 徐行小學等10所學校被評為傳習基地


給黃草皮拍水、將其擰圓,經緯交錯編織成籬笆花型,一個精美的草編杯套初現雛形……在昨天舉行的「上海市中小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暨「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遊園會」上,徐行小學「巧手囡」草編社團成員——五年級學生張婷嫻熟的技藝吸引諸多遊客駐足。徐行草編作為一種民間藝術,2008 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非遺進校園十佳傳習基地」之一,徐行小學還籤訂了傳承意向書,讓更多人走進傳統文化。

 

10所學校入選


襄陽公園的遊園會現場,園南中學、洛川學校、廊下小學、建設中學等10所學校被評為「非遺進校園十佳傳習基地」。


徐行小學的展臺旁,學生們現場編織著草筐、草簍等,展臺上則擺放了形式各異的草編作品。學生們用黃草染色後編織的杯墊、杯套等實用工藝品,成為遊客們愛不釋手的物件。三新學校展示了顧繡作品,繡品上生動典雅的花卉、充滿朝氣的卡通形象讓遊客們嘆為觀止。普陀區洛川學校學生的滬劇表演、浦東新區石筍中學學生的鑼鼓書演出、青浦區松澤學校學生的田山歌演唱、崇明縣建設中學學生扁擔戲表演,讓遊園活動精彩紛呈。


  

江南絲竹進課堂


徐匯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實驗小學自2010年起,就將江南絲竹課程正式納入課程總計劃。目前,一年級拓展課中有古箏和二胡演奏,二年級開設了笛子演奏課程,採用學校組織、免費授課的形式向所有學生普及江南絲竹課程。在此基礎上,學校組建了「絲竹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演奏技能。除了向全體一二年級學生普及技能傳授外,學校還組織教師梳理相關史料,編寫校本教材,在全校範圍開展傳統文化知識的傳承。學校還建設了「江南絲竹展示館」,將其作為傳播保護非遺文化的課堂。


楊浦區東遼陽中學將麥稈畫引入校本課程,邀請該區非物質文化遺傳麥稈畫傳承人陳奇榮為課程指導老師,每周對預備班學生進行麥稈畫製作培訓,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加深了他們對中國民俗文化的了解。


徐行小學則按年級編制了以黃草編織為主要內容的系列校本教材——《黃草編織》《徐行黃草編織藝術史料》《黃草編織藝術》。自2006年起,該校陸續建立了草編作品陳列室、草編磨具陳列室、草編工藝動態展示室和草編博物館。迄今已吸引校內外5500名學生前來參觀學習和近600名社會各界人士慕名前來。徐行小學副校長陳莉介紹,學校將草編文化引入校園,開設了基礎班和提高班,其中基礎班是學生全部參與,分年級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為了讓更多男生也參與進來,學校還將黃草編織與科技特色結合,租下了徐行村附近的一畝地,聘請農藝師教學生種植黃草,通過播種、種植、保管、晾曬、染色等多道工序,讓學生更立體地了解這一非遺文化。

  

學校社區「聯動」


「接下去,我們也在思考,如何讓草編文化走出校園,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陳莉告訴記者,今年暑假的未成年人暑期特色活動中,該校開設的草編專場幾乎場場爆滿,甚至有張家港的學生慕名前來學草編。未來,學校還將牽手10所學校和一個社區,讓更多的學生走近「徐行草編」。


據悉,大多數項目都由非遺傳承人與學校、非遺十佳基地與學校、與社區現場籤訂傳承意向書。如請非遺傳承人、專家進校園授課傳藝,為豐富學校社團生活服務,為學校課程建設提供了智力支持;習得技藝技能、了解文化傳統的學生則成了非遺文化代際傳承的保障,促進非遺文化進校園常態化建設,形成由促進一個基地學校要帶動10所學校,聯動一個社區,並有一個專業團隊支撐的工作機制。



如徐行小學嘗試了草編壁畫的製作;三新學校則將學生喜聞樂見的動漫元素融入傳統顧繡之中;石筍中學則積極創新鑼鼓書曲目,已完成十多首自創曲目。在上海,市、區聯合,課內、課外聯動,教育內容層次遞進,教育資源與社會文化資源整合的活動體系,已成為引導青少年接受優秀傳統文化薰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保障。

(據文匯報)

相關焦點

  • 非遺進校園 傳承傳統文化
    (通訊員 王建文田赤英楊湘桂)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12月10日,由道縣縣委宣傳部、道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主辦,道縣文化館、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道縣祁劇工作室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道縣祥霖鋪中學舉行。
  • 深圳大鵬:南澳「非遺」進校園
    11月5日,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南澳辦事處「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南澳幼兒園落下帷幕。活動於11月3日—11月5日分別走進南澳中心小學、南澳中學以及南澳幼兒園,表演、教學了南澳4個「非遺」項目,讓師生們近距離地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
  • 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雙十佳」,廣州「非遺進校園」步穩行遠
    竹料村位於流溪河畔,水運發達,自古便是商貿之地,當地人素來重視練武防身,竹料洪拳由此傳承而來。如今,竹料二小洪拳隊蓬勃成長,也成為廣州「非遺進校園」的生動寫照。近年來,廣州「非遺進校園」工作步穩行遠,形成了學校、社區、家庭、非遺界多方聯動、主動參與的文化生態系統。廣州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佳創新實踐案例的城市。
  • 連續兩年「雙入選」全國十佳 看「非遺進校園」的「廣州模式」
    竹料村位於流溪河畔,水運發達,自古便是商貿之地,當地人素來重視練武防身,竹料洪拳由此傳承而來;如今,竹料二小洪拳隊紮根鄉土,蓬勃成長。這些習武的孩子,讓我們看到廣州「非遺進校園」從初萌到根基穩固的發展過程,看到它從粗糙、單線的灌輸,變成學校、社區、家庭、非遺界多方聯動、主動參與的文化生態系統。
  • 文化孟津|「非遺」進校園 「剪」出傳統文化美
    文化孟津|「非遺」進校園 「剪」出傳統文化美 2020-12-18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青縣: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匠心
    http://v.xinhua-news.com/bro-view-xgg/store_attachment/xhaudio/2020/12/10/XxjfypC440020_20201210_AEAFN0A001.mp3 河北青縣: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匠心
  • 熱點| 中國繩結技藝海外直播,「北京巧娘」助力非遺進校園!
    3月1日,在第109個國際婦女節到來的前夕,2019年首場(總第十五期)「聆聽智慧女性·感知中國文化(Experience Chinese Culture with Smart Lady)」系列活動之「三八國際婦女節特別節目」在位於朝陽門南小街的「和空間創業社區
  • 【王場鎮】王場鎮舉辦非遺傳承進校園主題活動 為文明創建賦能加油
    【王場鎮】王場鎮舉辦非遺傳承進校園主題活動 為文明創建賦能加油 2020-11-24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傳承進校園——開封市鐵路中學組織學生體驗學習宋都麵塑
    開封市鐵路中學開展非遺文化宋都麵塑活動(央廣網發 實習生 劉猛猛 攝)據史料記載,中國的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麵塑技藝通過對麵粉進行加彩後,運用精湛的手法和技巧捏成各式各樣的小型人物與事物。
  • 非遺進校園(長沙站)在長沙明德華興中學正式開課
    9月11日下午,非遺進校園(長沙站)在長沙明德華興中學正式開課,該活動是由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非遺文創專題評選項目組委會開展的系列非遺科普公益活動的第一站,旨在通過非遺學者、非遺傳承人進校園上講臺宣講非遺文化,講述非遺故事,開展國學教育,建立同學們的文化興趣,鼓勵其積極參與學習,
  • 特色民居成景點、非遺傳承進校園,瀋陽興隆臺街道——鄉親們的生活...
    錫伯族村民在進行「欻嘎拉哈」比賽。   當地通過傳承錫伯族傳統文化,帶動鄉村振興。非遺走進校園、挖掘民俗元素、發展文旅觀光……鄉親們的生活更加多彩,日子也越過越好。6月的興隆臺,蛙鳴稻田,花香撲鼻。在遼寧瀋陽瀋北新區興隆臺街道四龍灣村的非遺傳習基地,幾個身穿錫伯族傳統服裝的年輕人圍坐在氈子旁,進行「嘎拉哈」。這是一項有著300多年歷史的錫伯族特色文化活動。錫伯族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
  • 「嘉峪關故事傳說」進校園和社區活動圓滿結束
    7月21日,由嘉峪關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嘉峪關市文化館承辦的省級非遺項目「嘉峪關故事傳說」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在完成最後一次講故事後,圓滿結束。本次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從2019年12月份開始,分階段分批次,在6個學校和6個社區、村、鎮開展了講故事活動。
  •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學校非遺項目進校園活動成功舉辦
    這次非遺進校園所涉及的表演名目眾多。從曲藝類的評書、京韻大鼓,到傳統體育遊戲的口技、抖空竹、踢花毽,傳統美術的京派剪紙、彩塑京劇臉譜、北京彩塑、麵塑、繩結藝術,再到傳統技藝的傳拓技藝、曹氏風箏。其中到場的非遺傳承人更有花毽金氏世界紀錄保持者陳國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空竹技藝第三代傳承人李連元等極具代表性的非遺傳承人。
  • 鳳畫傳承進校園 非遺文化薪火傳——「『大手拉小手』鳳畫傳承進...
    中安在線滁州訊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進一步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打造非遺文化特色校園,進一步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12月16日上午,由滁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滁州市教育體育局主辦
  • 非遺音樂文化進校園的策略和模式初探——以魯南地區為例
    課程方案在內容和結構上突出三大目標任務:知非遺,即學習非遺知識,講非遺故事,用非遺講好魯南地區的地方特色文化;學非遺,即實踐性學習非遺,在互動體驗中感受非遺,感悟傳統文化;傳非遺,即通過認識、學習、體驗學習非遺技藝,創新非遺文化,爭做非遺傳承人。(二)開展非遺音樂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非遺音樂文化進校園,是弘揚民族文化、傳承非遺之韻、發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舉措。
  • 廣州啟動「廣州市非遺傳承發展報告」編撰
    100周年廣州非遺新作品展示宣傳系列活動」的重頭內容,《新時代非遺保護的廣州實踐:廣州市非遺傳承發展報告》(以下稱《發展報告》)編纂活動日前正式啟動。許多傳承人、傳承單位,以及學校、街道、社區等,根據當地的非遺資源特點和當下的城鄉環境,設計出針對各種層次、人群的非遺保護、傳承、發展舉措,為廣州非遺在現代生活中的存續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思路,積累了寶貴經驗。據介紹,本《發展報告》會重點展現廣州各區在非遺傳承發展方面的個性化探索,將為11個區各設一個專題。
  • 陝西藝術職業學院舉辦「非遺進校園」活動周啟動儀式
    12月22日上午,陝西藝術職業學院首屆「非遺進校園」活動周開幕式在狄寨校區五樓報告廳隆重舉行。非遺研究保護專家、原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修建橋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麥稈畫)代表性傳承人賀興文分別作為嘉賓代表和非遺傳承人代表發言。開幕式後,在場學生聆聽了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書記孫清潮關於「非遺精神與非遺生活」及修建橋「非遺保護與傳承」的講座。本次「非遺進校園」活動將持續3天,活動形式包括講座、藝術展、現場體驗等。
  • 蚌埠第三十一中學舉辦「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
    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培養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11月25日,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戲曲)非遺進校園活動,來到蚌埠第三十一中學,150餘名學生參加了活動。本次活動有非遺表演和非遺體驗課堂兩個項目
  • 非遺展示進校園,西安經開區「後浪」來啦
    如今,麵塑、臉譜、棕編等傳統工藝成功申遺,成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非遺保護是長期的事業、系統的工程,不僅要堅持保護,更要在傳承中發展。1月4日,經開三小「傳承非遺文化之美,助力文明校園創建——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幕,多位民俗藝人走進校園,與學生面對面進行非遺展示交流。
  • 助力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 福州鼓樓區啟動非遺進校園活動
    福州鼓樓區科藝宮裡人頭攢動,鼓樓區中小學生助力2020世界遺產大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啟動。  2020年世界遺產大會將在福州召開,這是今年福州人民的一件大事。鼓樓教育人率先行動起來,將舉辦以「閩都風 星火揚」為主題的一系列非遺進校園活動,實現「一校一非遺,人手一非遺」的非遺傳承全覆蓋,提升學生愛護非遺、傳承非遺的意識,為2020世界遺產大會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