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畫傳承進校園 非遺文化薪火傳——「『大手拉小手』鳳畫傳承進...

2020-12-26 中安在線網站

  中安在線滁州訊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進一步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打造非遺文化特色校園,進一步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12月16日上午,由滁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滁州市教育體育局主辦,滁州市文化館和安徽滁州技師學院承辦的「『大手拉小手』鳳畫傳承進校園」活動走進滁州市寶山學校。

「『大手拉小手』鳳畫傳承進校園」活動走進滁州市寶山學校。

  滁州市機電工程學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福興,黨委辦主任施亮,鳳畫傳承負責人陳海珍,鳳畫傳承外聘大師團隊成員、鳳畫研究會理事馬立敏,寶山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楊世如以及寶山學校一年級和七年級同學們參加了本次活動。

  「鳳凰鳴兮,與彼高岡;梧桐出兮,與彼朝陽。」鳳畫因其有吉祥寓意,深受老百姓喜歡。在多功能報告廳,鳳畫傳承大師馬立敏以「鳳陽鳳畫的文化內涵與傳承價值」為主題向同學們介紹了鳳畫的悠久歷史及發展變革,講述了鳳畫的藝術特色。她用圖片、視頻展示了鳳畫特有的「蛇頭」「龜背」「鷹嘴」「鶴腿」「雞爪」「山羊鬍」「如意冠」「九尾十八翅」造型,還傳授了一些鳳畫的基本畫法和色彩調配技法。同學們認真聽講,感覺鳳畫非常漂亮,都想迫不及待地畫上一幅。

鳳畫傳承大師馬立敏向同學們介紹鳳畫的悠久歷史及發展變革。

  百聞不如一見。滁州技師學院鳳畫社同學帶來的鳳畫展讓同學們大開眼界。畫框裡的鳳凰造型各異,顏色不同,有五彩鳳,有素彩鳳,還有全墨鳳。只只鳳凰華麗高貴,呼之欲出。一幅幅絢麗多彩的鳳畫,令同學們嘖嘖讚美。「哇!鳳凰在風中舞蹈呢」,「我好想帶幅鳳畫回家給爸媽欣賞欣賞」,「我想畫鳳凰,要它天天能陪伴著我!」同學們對鳳畫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

  滁州技師學院鳳畫社同學教孩子們親手畫鳳畫。

  在畫桌前,滁州技師學院鳳畫社的43位「志願者」認認真真地教一年級孩子們學畫鳳畫,手把手教握筆、運筆、上色,孩子們學得津津有味。活動快要結束時,孩子們拉著「志願者」的手依依不捨地說:「大姐姐,你們什麼時候再來啊?」望著對鳳畫流露出濃厚興趣的弟弟妹妹們,「志願者」答應下次再來。

大手拉小手,共同傳承鳳畫。

  「大手拉小手」 鳳畫傳承進校園活動給孩子們送來知識,送來藝術,送來精神食糧。孩子們親自描繪鳳凰的形象,感受到了鳳畫的藝術魅力,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與價值,人人熱愛「非物質文化遺產」,人人學習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濃厚氛圍。孩子們從傳承大師身上學到了嚴謹認真、堅持不懈的精神,領悟到了學海無涯、藝無止境的道理,紛紛表示,繼承好、學習好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薪火相傳。(宋文玉 魏巍 徐滿意)

  看,我也畫出了美麗的鳳畫。

相關焦點

  • 滁州市文化館開展「大手拉小手」鳳畫傳承進校園活動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營造良好的非遺保護氛圍,12月7日,由滁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滁州市教育和體育局主辦,滁州市文化館和滁州市機電工程學校承辦,在全市市直十所中小學校開展的「大手拉小手」鳳畫傳承進校園活動在滁州市第四小學率先開始。
  • 關注 「非遺」傳承:進校園 入社區
    「非遺」傳承:進校園 入社區 徐行小學等10所學校被評為傳習基地
  • 非遺進校園 傳承傳統文化
    (通訊員 王建文田赤英楊湘桂)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12月10日,由道縣縣委宣傳部、道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主辦,道縣文化館、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道縣祁劇工作室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道縣祥霖鋪中學舉行。
  • 鳳陽:「九年義教」讓省級非遺在校園傳承發揚
    從那開始,每個周三的下午,張維武總會準時出現在學校的鳳畫研習會,熱情地教學生們畫鳳畫。風裡來、雨裡去,九個年頭從沒間斷,在張維武的悉心指導下,鳳陽鳳畫這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大學校園得到傳承並發揚光大。
  • 「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棲鳳渡魚粉:是美食更是情懷,熬湯60年煮粉...
    編者按:湖南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歷史、多元的民族文化、獨特的自然資源留下了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遺,「功在千秋,利在當代」,意義非凡。即日起,省級非遺品牌張新發組織「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活動,走進湖南多姿多彩的非遺項目,深入了解非遺的過去、現在,關注非遺文化的未來,助力這些文化都活起來。
  • 河北青縣: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匠心
    http://v.xinhua-news.com/bro-view-xgg/store_attachment/xhaudio/2020/12/10/XxjfypC440020_20201210_AEAFN0A001.mp3 河北青縣: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匠心
  • 「戲曲進校園」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更自信
    兩位「大咖」大有來頭本次授課兩位老師大有來頭。都曾經獲得過大獎、登上過大舞臺。但是兩位大有來頭的名角,對進校園傳承傳統文化卻非常支持,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大材小用。進校園播下崑曲種崑曲走進學校,讓青少年走近崑曲,就是要讓藝術美育與學校德育有機融合。看一看最美的崑劇表演,聽一聽最好的崑曲唱段,了解經典劇文化傳承,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 豐寧秸稈畫傳承人郭鳳芝:老驥伏櫪 傳承非遺
    豐寧滿族自治縣玉米秸稈畫國家專利創造者郭鳳芝,自2000年創辦殘疾人企業以來,留下了令人難忘的人生歷程。她的剪紙、秸稈畫作品多次在國家以及省市獲獎。個人先後榮獲承德電視十大新聞人物,河北省百名燕趙創業女性、全國婦女「雙學雙比」女能手,中國百名道德模範等榮譽,她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毫不保留的把剪紙秸稈畫技藝傳給相親們,傳給殘疾人,她進學校、進軍營、進社區、進農村,使非遺灑遍滿鄉大地。前幾天,郭鳳芝來到豐寧第二小學,開展非遺傳承活動,她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手把手的教給孩子們剪紙技藝。使學生們從小學到滿族剪紙技藝。
  • 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雙十佳」,廣州「非遺進校園」步穩行遠
    竹料村位於流溪河畔,水運發達,自古便是商貿之地,當地人素來重視練武防身,竹料洪拳由此傳承而來。如今,竹料二小洪拳隊蓬勃成長,也成為廣州「非遺進校園」的生動寫照。近年來,廣州「非遺進校園」工作步穩行遠,形成了學校、社區、家庭、非遺界多方聯動、主動參與的文化生態系統。廣州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佳創新實踐案例的城市。
  • 傳承發展文化遺產——27位大師、非遺傳承人走進福建工程學院
    此次「工藝美術大師與非遺傳承人進校園」活動距離上一次活動時隔一年。活動現場群英薈萃、濟濟一堂,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場面更隆重,為校園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文化氛圍,也進一步增強了師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和了解,進一步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了解非遺精品、傳播非遺文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作出自己的貢獻。
  • 連續兩年「雙入選」全國十佳 看「非遺進校園」的「廣州模式」
    1998年,番禺區沙灣西村育才小學成立了醒獅隊和廣東音樂社團,將本地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廣東醒師、廣東音樂納入學校的教學體系;2002年,海珠區前進路幼兒園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小班和中班開展了學前刺繡活動;同年,番禺區沙灣鎮實驗小學成立了沙坑醒獅、武術、舞龍、舞鳳傳承研究小組;2003年,番禺區紅基學校開始開設「民間灰塑藝術特色德育校本課程」;2004年,海珠區大元帥府小學
  • 文化孟津|「非遺」進校園 「剪」出傳統文化美
    文化孟津|「非遺」進校園 「剪」出傳統文化美 2020-12-18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畫水中心幼兒園畫溪園區:感受非遺文化,傳承扎染技藝
    畫水中心幼兒園畫溪園區:感受非遺文化,傳承扎染技藝源稿: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4日 15:08:00 | 作者:喻茂 鄭菁倩 | 編輯:董之震  「快看,我的成功了,菱形的圖案出來啦!」  「呀!我的也出來啦,好美的花朵圖案!」
  • ...非遺傳承進校園——開封市鐵路中學組織學生體驗學習宋都麵塑
    開封市鐵路中學開展非遺文化宋都麵塑活動(央廣網發 實習生 劉猛猛 攝)據史料記載,中國的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麵塑技藝通過對麵粉進行加彩後,運用精湛的手法和技巧捏成各式各樣的小型人物與事物。
  • 【王場鎮】王場鎮舉辦非遺傳承進校園主題活動 為文明創建賦能加油
    【王場鎮】王場鎮舉辦非遺傳承進校園主題活動 為文明創建賦能加油 2020-11-24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大鵬:南澳「非遺」進校園
    11月5日,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南澳辦事處「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南澳幼兒園落下帷幕。活動於11月3日—11月5日分別走進南澳中心小學、南澳中學以及南澳幼兒園,表演、教學了南澳4個「非遺」項目,讓師生們近距離地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
  • 砥礪前行 海澱文藝薪火傳承 非遺傳承點亮海澱
    這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演出項目,通過富有創意和教育意義的精心組織以及對海澱群眾文化需求和文藝發展的深度挖掘,旨在展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的輝煌成就,將文藝送進基層,同時展示非遺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2020學校藝術節暨第十屆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舉行
    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深圳客家文化節如約而至,深圳市第十四屆客家文化節系列活動在主會場、分會場同步展開,精彩紛呈。南山區分會場由深圳市民協聯合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實驗小學(塘朗小學)共同舉辦。11月27日,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實驗小學舉辦學校藝術節暨第十屆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這是深大附小(塘朗小學)連續十年依託市文聯、市文協舉辦客家山歌等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傳承——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流光爍金,一轉眼皮影戲在三峽人家的大舞臺上已為世界各地的遊客上演了38000多場,不僅在保護中獲得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也因為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而煥發出無限生機和活力。魯家班裡最小的藝人——90後魯佳浚,是魯家班第四代皮影戲傳承人,經過學習,已熟練掌握這門民間傳統藝術,為地方皮影戲的保護和傳承注入了新生力量。
  • 【嶺南文化】學院「嶺南特色工藝非遺傳承經典」叢書正式出版發行
    非物質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和發展對社會發展和民族復興意義重大。國務院辦公廳2005年頒布的《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指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是維護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