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進校園 傳承傳統文化

2020-12-14 湖南24小時

(通訊員 王建文田赤英楊湘桂)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12月10日,由道縣縣委宣傳部、道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主辦,道縣文化館、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道縣祁劇工作室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道縣祥霖鋪中學舉行。

此次「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採用攝影展覽、文藝演出的形式,充分展示了道縣非遺保護成果和獨特魅力。攝影展覽和演出節目主要有省級非遺項目「道州龍船賽」、「道州調子戲」及縣級非遺項目「祁劇」,為全校師生送去了優秀傳統文化大餐。本次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知水平和保護意識,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增強文化自信,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來源:道縣文化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文化孟津|「非遺」進校園 「剪」出傳統文化美
    文化孟津|「非遺」進校園 「剪」出傳統文化美 2020-12-18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注 「非遺」傳承:進校園 入社區
    「非遺」傳承:進校園 入社區 徐行小學等10所學校被評為傳習基地
  • 河北青縣: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匠心
    http://v.xinhua-news.com/bro-view-xgg/store_attachment/xhaudio/2020/12/10/XxjfypC440020_20201210_AEAFN0A001.mp3 河北青縣: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匠心
  • 非遺走進校園,培養小小傳承人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表演粵劇、製作東藝宮燈、習蔡李佛拳、製作白沙茅龍筆、學習新會葵藝……為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市非遺保護工作循序漸進,從豐富多彩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到開展「非遺在校園」特色教育,讓學生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成為非遺文化的小小傳承人。
  • 「戲曲進校園」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更自信
    但是兩位大有來頭的名角,對進校園傳承傳統文化卻非常支持,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大材小用。眾所周知,崑曲誕生於江蘇,是世界最古老的三大戲劇,擁有600多年歷史是現世界僅存的最完整的戲劇形式之一,被譽為百戲之祖,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首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崑曲不僅是字面上的戲劇形式,而是融合音樂、文學、美學、武術、歷史等綜合的藝術門類。
  • 武漢蔡甸非遺: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蔡甸區非遺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深入挖掘非遺文化資源,不斷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力度,非遺保護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和成效。「伯牙子期傳說」是蔡甸區唯一的一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武漢市中法友誼小學是位於「伯牙子期傳說」發生地馬鞍山下的一所小學。2012年,蔡甸區文體局授予該校「知音文化」傳承教育基地稱號,並捐贈了10臺古琴。如今這10臺古琴成為該校進行知音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孩子們通過學習古琴知道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和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
  • 鳳畫傳承進校園 非遺文化薪火傳——「『大手拉小手』鳳畫傳承進...
    中安在線滁州訊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進一步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打造非遺文化特色校園,進一步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12月16日上午,由滁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滁州市教育體育局主辦
  • 蚌埠第三十一中學舉辦「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
    為了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培養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11月25日,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戲曲)非遺進校園活動,來到蚌埠第三十一中學,150餘名學生參加了活動。本次活動有非遺表演和非遺體驗課堂兩個項目
  • 非遺音樂文化進校園的策略和模式初探——以魯南地區為例
    課程方案在內容和結構上突出三大目標任務:知非遺,即學習非遺知識,講非遺故事,用非遺講好魯南地區的地方特色文化;學非遺,即實踐性學習非遺,在互動體驗中感受非遺,感悟傳統文化;傳非遺,即通過認識、學習、體驗學習非遺技藝,創新非遺文化,爭做非遺傳承人。(二)開展非遺音樂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非遺音樂文化進校園,是弘揚民族文化、傳承非遺之韻、發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舉措。
  • 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雙十佳」,廣州「非遺進校園」步穩行遠
    竹料村位於流溪河畔,水運發達,自古便是商貿之地,當地人素來重視練武防身,竹料洪拳由此傳承而來。如今,竹料二小洪拳隊蓬勃成長,也成為廣州「非遺進校園」的生動寫照。近年來,廣州「非遺進校園」工作步穩行遠,形成了學校、社區、家庭、非遺界多方聯動、主動參與的文化生態系統。廣州也因此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連續兩年入選全國「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和十佳創新實踐案例的城市。
  • 深圳大鵬:南澳「非遺」進校園
    11月5日,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南澳辦事處「非遺」進校園活動在南澳幼兒園落下帷幕。活動於11月3日—11月5日分別走進南澳中心小學、南澳中學以及南澳幼兒園,表演、教學了南澳4個「非遺」項目,讓師生們近距離地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
  •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2020學校藝術節暨第十屆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舉行
    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深圳客家文化節如約而至,深圳市第十四屆客家文化節系列活動在主會場、分會場同步展開,精彩紛呈。南山區分會場由深圳市民協聯合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實驗小學(塘朗小學)共同舉辦。11月27日,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實驗小學舉辦學校藝術節暨第十屆客家山歌進校園活動。這是深大附小(塘朗小學)連續十年依託市文聯、市文協舉辦客家山歌等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 【王場鎮】王場鎮舉辦非遺傳承進校園主題活動 為文明創建賦能加油
    【王場鎮】王場鎮舉辦非遺傳承進校園主題活動 為文明創建賦能加油 2020-11-24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傳承進校園——開封市鐵路中學組織學生體驗學習宋都麵塑
    開封市鐵路中學開展非遺文化宋都麵塑活動(央廣網發 實習生 劉猛猛 攝)據史料記載,中國的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早已是中國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麵塑技藝通過對麵粉進行加彩後,運用精湛的手法和技巧捏成各式各樣的小型人物與事物。
  • 傳統文化進校園|中寧三中:「黃羊錢鞭」非遺文化再發力
    近年來,因這項運動獨具特色,有益於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和心智發展,在中衛市、中寧縣各級教育部門支持下,中寧三中將「黃羊錢鞭」引進課堂,作為校園陽光體育活動的內容,並確立為校本科研項目。「我是上了三中,才開始學習跳『黃羊錢鞭』的,自從學習了這門課,讓我不僅對家鄉的歷史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認識,而且強健了我的身體。」今年上初二的胡瑞雪說。
  • 傳承發展文化遺產——27位大師、非遺傳承人走進福建工程學院
    此次「工藝美術大師與非遺傳承人進校園」活動距離上一次活動時隔一年。活動現場群英薈萃、濟濟一堂,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場面更隆重,為校園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文化氛圍,也進一步增強了師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和了解,進一步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了解非遺精品、傳播非遺文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作出自己的貢獻。
  • 連續兩年「雙入選」全國十佳 看「非遺進校園」的「廣州模式」
    早期廣州「非遺進校園」活動的開展相對分散,有些由學校自發組織,有些由市、區非遺保護中心搭橋聯絡,有些則是傳承人自發推廣的成果。雖然早期「非遺進校園」工作並不成熟,但這些活動的開展對探索校園傳承模式,推進非遺校本教材和課程研發,助力非遺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播,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 米林縣舉辦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
    近日,米林縣中學舉辦第二屆學校共建日暨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共計2000餘人參加。    上午10時,由各年級學生組成的方陣隊,身穿民族服飾,整齊一致地依次走過主席臺。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全體師生、家長肅然起立,齊聲高唱國歌,注目國旗緩緩升起。
  • 陝西藝術職業學院舉辦「非遺進校園」活動周啟動儀式
    12月22日上午,陝西藝術職業學院首屆「非遺進校園」活動周開幕式在狄寨校區五樓報告廳隆重舉行。開幕式上,陝西藝術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楊孝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麥稈畫)代表性傳承人賀興文頒發「陝西藝術職業學院非物質物化遺產(傳統美術)傳習研究中心」特聘專家聘書。非遺研究保護專家、原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修建橋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麥稈畫)代表性傳承人賀興文分別作為嘉賓代表和非遺傳承人代表發言。
  • 平頂山衛東:非遺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一名非遺人,做好非遺的傳承是我應該做,手藝人不僅是做手工,還要做好人,做好事,好的品德才能把好的技藝傳承下去。」 平頂山市級非遺項目「郭巧連刺繡」傳承人郭巧連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