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葉問》4部曲的完結之作,從第一部開始的「我要打10個」到如今的「外國的月亮也沒那麼圓」,陪我們走過了11個年頭。看完後,說實話,確實有點傷感。
先說說這部影片吧!《葉問4》講述了在美國開武館教授洋人武功的李小龍以及唐人街中華總會會長得罪了當地的軍官,遠赴而來的葉問挺身而出,為人們各種不公而戰,為中華武術的底氣而戰。
目前貓眼9.4分,淘票票9.1分,豆瓣7.0分,對國產功夫電影來說,評分相當不錯了。電影不考慮民族主義,但有情懷,有功夫,打得好也講道理,算是近幾年來少有的高質量功夫電影了,而且這部電影沒有諷刺美國的意思,只是路過的葉問幫助美國的少數族裔爭取平等權益的鬥爭。再好的電影也離不開其中心思想,而《葉問4》這部電影呈現了三個思想主題:
學武有什麼用?
葉問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武,希望他多讀書。在當時中國60年代,按照前幾部葉問的經歷,葉問雖然打遍天下無敵手,但在國事家難面前,武術並沒有多大的意義,葉問一生武藝,但在生活中也是各種潦倒。
那學武到底有什麼用?那個年代正是香港經濟處於發展初期,需要的不是武術人才,而是經濟政治方面的人才。學武真的能為以後謀生路嗎?可在後來,將步入老年的葉問去到美國看到各種不公時,葉問覺得學武就是自己的底氣,記得自己當初學武的初心是:遇到不公義的事,我一定要站出來。
其實所謂的夢想,也許不是一開始自己就喜歡的,而自己喜歡的事情,能給國家社會帶來一些正面影響,即使再窮困,又有什麼好後悔的呢?既然自己都不後悔,那為何讓那些想學武之人,去走利益的路線?因為喜歡,因為熱愛,所以學武。
中國的武術能打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很多的武術都成為一門帶來生意的技術,電影中深刻的諷刺那些將武術作為生意的人,表面上各種功夫大師、老師、師傅,可自己的身材一點都不像學過武術的人,這種人學了武術能打嗎?那中國的武術究竟能不能打?其實從古到今我們都看得出來,中國的武術非常厲害,即使個人在身體素質方面,比不上對方那些搏擊選手,但是能輕易地擊敗對方,並可能帶來傷害。
古代的中國,武術在戰場上是一種殺戮之術,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整一套武術系統十分的成熟,對人體要害的研究,可以說是登峰造極,殺起人來得心應手。但大家都知道,中華文明一直以包容的態度,秉持以德服人的觀念,所以殺戮之術在現代漸漸的沒落了。
葉問以習武之人自居,切磋點到為止,但在電影中,葉問最後放棄了這個念頭,因為是身體素質原因,以及對方直擊要害,不留餘地的痛擊,更何況也不是為自己而戰,而是為了中華武術信仰而戰,不得不使用一些對人造成傷害的招式:劈目,撩陰,封喉等,其實以葉問的身手,如果一開始就使用狠招,就沒有後面的事了。
外國的月亮也沒那麼圓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大家認為外國的月亮圓這個觀點不攻自破,更不要說過多的精神認同,普天之下同一個月亮,哪有誰家的月亮是比較圓的呢?在葉問那個年代,美國人眼裡很少有中國的地位,20多年前,中國必須忍。我們這個年代,中國是唯一一個夠資格跟美國打貿易戰的,所以我們作為中國人,也不要妄自菲薄,月亮也一直照著我們。
葉問的主演甄子丹在時光專訪中談到:《葉問4》可能是他最後一部功夫片,最好的東西你必須要有一個段落,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離別的一個作品,功夫片我也覺得也是應該給他一個句號。
最後送給大家一份葉問的經典語錄,當作是《葉問》完結的回憶與紀念:
1.我是個練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我一定要站出來,這就是我們學武術的初心。2.他挑戰是因為他知道比你強,如果怕打不過殺了他,那和認輸有什麼區別。3.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不離防,防不離攻。4.今日的比賽,不是證明中國武術比西方拳擊好,雖然人有高低之分,但人的本質沒有貧賤之分!5.武術雖然是一種武裝力量,但是我們中國武術,是包含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已及人,這是你們日本人永遠不明白的道理!因為你們濫用暴力,將武力變成暴力,去欺壓別人,你們不配學我們的中國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