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一提起「二百五」這個詞,就想到某個腦袋缺根筋的人。比如現在老米的總統特二。
但這個「二百五」來源於古代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
我們現在鼓勵孩子認真刻苦學習的時候,經常會提到一個成語——懸梁刺股。
「頭懸梁」指的是漢朝的書生孫敬。
「錐刺股」指的是戰國時期的蘇秦。
「二百五」就跟蘇秦有關。
蘇秦是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人,也就是跟名義上的周天子是老鄉。
他開始跟鬼谷子學習,後來去秦國遊說,想讓秦王重用他,最終抑鬱而反。回來後,父母、妻子、嫂子一家人都瞧不起他。
妻子不給他縫製衣服,嫂子不給他做飯。
蘇秦感覺人生很失敗,就勵精圖治,決心有一番作為。
於是每天晚上讀書的時候,如果困了,蘇秦就拿出個錐子,在大腿上扎一下,鮮血留到腳上,劇烈的疼痛,讓他的困意消失,他再重新開始讀書。
(蘇秦)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乃夜發書……。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戰國策·秦策一》
一年多後,蘇秦自感學成,就走出家門,去實踐自己的理想抱負。
當時,正是戰國七雄,群雄爭霸的時期。只是,秦國的國力明顯強於出延期楚、燕、齊、韓、趙、魏這六個國家。
六國都沒有辦法單獨對抗秦國。蘇秦就遊說東方六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這樣才能免於滅亡。
最終,在蘇秦的努力下,六國結盟,蘇秦一個人身佩六國相印,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六國宰相」。
蘇秦身佩六國相印,衣錦還鄉,曾經瞧不起他的周天子,蘇秦的家人都恭恭敬敬地去迎接他。蘇秦的嫂子還匍匐在地,像蛇一樣,一扭一扭地跪著上前向蘇秦請罪。
蘇秦感慨萬分:同樣是自己,只因為身份不同了,親戚對自己的態度也就不同了。正因為當初親人的鄙視,才讓自己發憤圖強。於是,蘇秦就把自己得到的賞賜都散給了親戚朋友。
只是蘇秦在齊國時,因為很受齊宣王的信任,引起了其他大臣的不滿。
等到齊宣王去世,齊湣王即位,齊國的一些士大夫怕齊湣王再得寵,就派人在蘇秦外出時,對蘇秦行刺。蘇秦受了重傷。
齊湣王大怒,派人追擊兇手,卻一直沒找到。
蘇秦傷得很重,快死的時候,他給齊湣王出了個注意,讓齊湣王給他報仇。
他說:我就要死了,您就說我是燕國在齊國的間諜,然後把我在集市上五馬分屍給百姓看。並且發榜文宣稱要給行刺我的兇手重賞,這樣就能捉到兇手了。
說完這番話,蘇秦去去世了。齊湣王就照蘇秦說的去做了,他把蘇秦在集市上五馬分屍之後,又把他的腦袋懸掛在城牆上,下面還有一張懸賞的榜文。
榜文上寫明,要拿出一千兩黃金賞給殺死蘇秦的勇士。很快,就有四個人聲稱是他們行刺的蘇秦,一起來領賞了。
齊湣王看到這四個笨蛋後,問他們:「蘇秦確實是你們殺的,可不許冒充,否則就是死罪了。」
這四個人一口咬定就是自己殺的。
齊湣王接著問道:我要賞賜1000兩黃金,你們每人分多少錢呀?
四個人很高興地說:每個人二百五十兩。
齊湣王這時大怒道:把這四個「二百五」給我退出去斬了。
齊湣王就這樣給蘇秦報了仇。
「二百五」這個詞也就逐漸流傳開來,也就成了辦事不著調的人的代稱了。
中華語言豐富多彩,很多成語和詞語都有著一個精彩的小故事,弘揚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