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是個貶義詞,卻跟一位「六國宰相」有關

2020-12-16 北冥說史

我們現在一提起「二百五」這個詞,就想到某個腦袋缺根筋的人。比如現在老米的總統特二。

但這個「二百五」來源於古代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

我們現在鼓勵孩子認真刻苦學習的時候,經常會提到一個成語——懸梁刺股。

「頭懸梁」指的是漢朝的書生孫敬。

「錐刺股」指的是戰國時期的蘇秦。

「二百五」就跟蘇秦有關。

蘇秦是戰國時期東周洛陽人,也就是跟名義上的周天子是老鄉。

他開始跟鬼谷子學習,後來去秦國遊說,想讓秦王重用他,最終抑鬱而反。回來後,父母、妻子、嫂子一家人都瞧不起他。

妻子不給他縫製衣服,嫂子不給他做飯。

蘇秦感覺人生很失敗,就勵精圖治,決心有一番作為。

於是每天晚上讀書的時候,如果困了,蘇秦就拿出個錐子,在大腿上扎一下,鮮血留到腳上,劇烈的疼痛,讓他的困意消失,他再重新開始讀書。

(蘇秦)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乃夜發書……。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戰國策·秦策一》

一年多後,蘇秦自感學成,就走出家門,去實踐自己的理想抱負。

當時,正是戰國七雄,群雄爭霸的時期。只是,秦國的國力明顯強於出延期楚、燕、齊、韓、趙、魏這六個國家。

六國都沒有辦法單獨對抗秦國。蘇秦就遊說東方六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這樣才能免於滅亡。

最終,在蘇秦的努力下,六國結盟,蘇秦一個人身佩六國相印,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六國宰相」。

蘇秦身佩六國相印,衣錦還鄉,曾經瞧不起他的周天子,蘇秦的家人都恭恭敬敬地去迎接他。蘇秦的嫂子還匍匐在地,像蛇一樣,一扭一扭地跪著上前向蘇秦請罪。

蘇秦感慨萬分:同樣是自己,只因為身份不同了,親戚對自己的態度也就不同了。正因為當初親人的鄙視,才讓自己發憤圖強。於是,蘇秦就把自己得到的賞賜都散給了親戚朋友。

只是蘇秦在齊國時,因為很受齊宣王的信任,引起了其他大臣的不滿。

等到齊宣王去世,齊湣王即位,齊國的一些士大夫怕齊湣王再得寵,就派人在蘇秦外出時,對蘇秦行刺。蘇秦受了重傷。

齊湣王大怒,派人追擊兇手,卻一直沒找到。

蘇秦傷得很重,快死的時候,他給齊湣王出了個注意,讓齊湣王給他報仇。

他說:我就要死了,您就說我是燕國在齊國的間諜,然後把我在集市上五馬分屍給百姓看。並且發榜文宣稱要給行刺我的兇手重賞,這樣就能捉到兇手了。

說完這番話,蘇秦去去世了。齊湣王就照蘇秦說的去做了,他把蘇秦在集市上五馬分屍之後,又把他的腦袋懸掛在城牆上,下面還有一張懸賞的榜文。

榜文上寫明,要拿出一千兩黃金賞給殺死蘇秦的勇士。很快,就有四個人聲稱是他們行刺的蘇秦,一起來領賞了。

齊湣王看到這四個笨蛋後,問他們:「蘇秦確實是你們殺的,可不許冒充,否則就是死罪了。」

這四個人一口咬定就是自己殺的。

齊湣王接著問道:我要賞賜1000兩黃金,你們每人分多少錢呀?

四個人很高興地說:每個人二百五十兩。

齊湣王這時大怒道:把這四個「二百五」給我退出去斬了。

齊湣王就這樣給蘇秦報了仇。

「二百五」這個詞也就逐漸流傳開來,也就成了辦事不著調的人的代稱了。

中華語言豐富多彩,很多成語和詞語都有著一個精彩的小故事,弘揚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經典。

相關焦點

  • 俗語裡「二百五」的由來 卻是《夢想帝王》手遊裡的挖角神將蘇秦
    在很多地方的俗語當中,形容人傻頭傻腦都有一句俗語叫做「二百五」。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二百五」的由來竟然和戰國大縱橫家蘇秦有關。本期月半叔就和大家聊一聊蘇秦和「二百五」之間有什麼故事。戰國時期大縱橫家蘇秦,四處遊說六國共同抗秦,最終身披六國相印,做到了前無古人的成就。但俗話說樹大招風,蘇秦官拜六國宰相,自然也得罪了六國裡的很多人,於是有人派刺客暗殺蘇秦,蘇秦遇刺身受重傷來到齊國,彌留之際告訴齊王,如果要查出真兇,必須昭告天下蘇秦是奸細。
  • 為何蠢笨被稱為二百五?原是與蘇秦有關
    現在的人們常常把說話不正經、辦事不認真、處事隨便、好出洋相、有些蠢笨的人叫做「二百五」。可「二百五」是怎麼來的呢?或許與下面這幾個故事有關……
  • 「二百五」真是罵人的話嗎?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把傻瓜或處事隨便、說話不正經、好出洋相的人叫作「二百五」。這種說法來源於戰國時期,跟蘇秦有關。 蘇秦是戰國時最有名的說客,他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取得了很多諸侯的信任,身佩六國相印,一時間威風八面。但他也樹敵很多,後來在齊國被人暗殺。
  • 你個「二百五」!話說,「二百五」到底是如何來的,有人知道嗎
    中國人有時把傻瓜或說話不正經、辦事不認真、處事隨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本人也是其中一員,至今記得小時候因為經常幹蠢事而被奶奶罵作「二百五」,那時候不懂什麼意思,就只知道那是句罵人的話,也是直到最近幾天才偶然在網上看到關於其解釋。
  • 二百五「「半吊子「的由來
    另一個故事是在戰國時期:當時身掛六國相印的蘇秦被人暗殺了,齊王非常的惱怒,發誓要給蘇秦報仇。可是搜遍全國也沒有找到丁點的線索,齊王想為自己的蘇愛卿報仇雪恨,冥思苦想多日,終於計上心來,下令先將蘇秦的首級割下來懸掛在城門上並張貼告示大罵蘇秦,說蘇秦是一個大漢奸,謀刺者是為齊國除害,當賞黃金千兩。
  • 為什麼管不靠譜的人叫「二百五」?
    為什麼管不靠譜的人叫「二百五」?為什麼過年要給孩子壓歲錢?奉承人,為什麼叫「拍馬屁」?這些有趣的知識,且聽詩詞君一一道來。拍馬屁,怎麼來的?一說是元代蒙古人有個習慣,兩人牽馬相遇,要在對方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
  • 錢幣趣聞之「二百五」
    由於「二百五」太有名了,其來源也廣受爭議,就好像歷史名人的祖籍一樣,很多地方都在爭。 小易列了4個「二百五」的來源,巧的是,兩個都與錢有關! 1 蘇秦 據說,戰國時期身掛六國帥印的說客蘇秦被人暗殺了。 齊王盛怒之下,發誓要給他報仇雪恨,但是久久查不到兇手。於是他想了一個計謀。
  • 「二百五」為什麼是罵人的話?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你就是個二百五」,我們是不是經常用「二百五」這個詞來罵人,大概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可是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會用二百五,而不是三百、五百呢?中聽起來似乎是很愚蠢和無聊的問題,但是,如果真的去翻閱資料,了解這句話的來源,其實會發現,原來他的背後還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 數字二百五,為什麼會變成罵人的話呢?
    二百五為什麼是罵人的話呢?二百五在現代人來看是一個經典的罵人詞彙,但是你想過嗎?明明一個好好的數字二百五,為什麼會變成罵人的話呢?網絡圖片其實在二百五背後有著很多的歷史典故、民間傳說,但主要有以下兩種其中第一個就是與我們非常熟悉的蘇秦有關。
  • 二百五為什麼是罵人的話?
    二百五的歷史並不久遠,是傻乎乎、不著調的意思,屬於民間俚語。可想而知,以此雅號稱呼別人,當然算是罵人了。不過,算是講究技巧的,即拐著彎兒地罵人了。二百五,是說別人傻乎乎、不著調的意思古時,一吊錢是一千文,所以,半吊子,就是500文大錢用繩子串在一起。多乎多?不多也。引申開來,半吊子,就是暗指某人一知半解、半瓶子醋的意思啦。
  • 中國人罵人,為什麼動不動就說「二百五」?這當然不是空穴來風了
    第一個:源於東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學派叫「縱橫家」,其開山鼻祖鬼谷子門下有許多驚世奇才,蘇秦便是其中之一。作為合縱之策的提出者,蘇秦聯合了齊、楚、燕、趙、魏、韓六個大國,組成了抗秦同盟。因為這份功勞,蘇秦被六國諸侯封為國相,成為東周史上絕無僅有的六國丞相。
  • 為什麼「二百五」會成為罵人的髒話?原來和賞金有關係
    要說只有中國人才能理解的髒話,非「二百五」莫屬。這句話的殺傷力較小,也不會提及對方的親人祖宗。但說出口時,依然能夠宣洩情緒。可能大家要問了,為什麼「二百五」會成為罵人的話呢?關於「二百五」的起源,受到公認的,主要有這三個典故。
  • 二百五是什麼意思?它是如何得來的?與蘇秦之死有很大關係
    二百五就是說這個人傻頭傻腦,其實不懂事,但又倔強莽撞的人。說起這個二百五的來源,其實與蘇秦之死有很大的關係。蘇秦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成為了六國的丞相,可以領兵攻秦。經過一年學習之後,蘇秦已經精通遊說之術了,不過此時他是不可能再去遊說秦國了,而是改去遊說其他的六國。既然無法說服秦國稱霸天下,那就改了一種策略,正好去聯合六國,讓六國合縱攻秦。再去遊說的時候,蘇秦第一個去遊說的國家就是燕國。
  • 為何二百五是罵人的話?由何處得來?與蘇秦有很大關係
    二百五就是說這個人傻頭傻腦,其實不懂事,但又倔強莽撞的人。說起這個二百五的來源,其實與蘇秦之死有很大的關係。 蘇秦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成為了六國的丞相,可以領兵攻秦。
  • 「二百五」這個俗語從何而來?
    銀子五百兩一封,「二百五」諧音「半瘋」 古代也玩諧音梗? 在微博平臺該話題中,就「二百五」這個詞彙的來歷,網友討論得相當熱烈。兩半木頭用榫卯合在一起,外觀是個長木條。所以官銀運輸也叫皇槓。二百五十兩正好半封銀子。所以,古代銀子五百一封這種說法是沒有問題的。 也有網友發現,「二百五」來自「五百一封」這種說法,出處來自《新編現代漢語》(張斌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但在討論中,就「二百五」的來歷,有網友提出了不同看法。
  • 李斯助秦始皇滅六國,為何不肯讓扶蘇繼位,其實跟扶蘇身世有關
    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集權的封建王朝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的苦戰,用雄才霸略蕩平了其他六個國家,但是還沒來得及享受的他,就在南巡的途中突然離世,而他所建立的秦朝也在三年後就分崩離析,而這一切跟他最信任的兩個大臣有著直接的關係,這兩個人就是趙高和李斯。
  • 你還在用「二百五」罵人嗎?這3字背後的歷史故事,少有人知
    「二百五」罵人的意思很重,主要用來形容一個人傻頭傻腦、不懂事卻又頑固莽撞。大部分地方都把這3個字用作口語調侃,但也有部分地區例外。大家對於用「二百五」罵人肯定很熟悉,不過它背後的歷史故事就少有人知了。
  • 《街頭霸王2》滿血二百五發波阿里股,當年那些被我們空耳的招式
    當年在某個時間段,很多地方罵人都流行說「二百五」。當然這個貶義詞的最初來歷並不是來自遊戲廳,但是對於我們這一代街機玩家來說。「二百五」就是從遊戲廳中開始流行的。因為在《街頭霸王2》滿血勝利的時候,系統會說:You win ! Perfect。意思就是,你贏了(完勝)幹得漂亮。但是當年濃濃的電子音讓人無法分辨,直接導致我們空耳成「二百五」或者「二百」。
  • 「二百五」只是個數字,怎麼成了罵人專用詞?它又是怎麼出現的呢?
    等他回來的時候詢問妻子,妻子說了句:你這兩個兒子一個成事是不足,一個敗事是有餘,兩個都是二百五! 就問到底是誰殺了蘇秦,這四個人傻裡傻氣的說,我們四個殺了蘇秦,這筆錢應該由我們四個平分。齊王反問那一分多少合適呢?那四個人都回答齊王,一人分「二百五」,齊王大怒當即下令說:「來人,把這四個「二百五」拖出去斬了!」。自此,這「二百五」的說法就流傳了下來。